04.05 轉折中的「傳音」

轉折中的「傳音」

如果此次順利登陸科創板,傳音控股未來的商業路線圖則會擁有一個比較好的資本基礎。

作者 | 李萌嫡

設計 | 張鵬飛

一個在非洲市場深耕12年之久的手機品牌正在籌劃一次關鍵的轉型,尋找到充足的資本支撐則是關鍵中的關鍵。

3月29日,上交所披露受理深圳傳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傳音控股”)的科創板上市申請,保薦機構為中信證券。已經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傳音控股將發行不低於8000萬股,計劃募集資金額度超過30億元,用於手機制造基地、手機生產基地、研發中心等項目的建設。

2006年誕生於深圳,一路在非洲市場打拼的傳音控股,現在已經成功加冕“非洲手機之王”,並將業務拓展到了印度、東南亞、中東和南美等國家或地區,在全球新興市場的競爭中具備了一定的市場基礎。

招股書中引用的IDC的數據顯示,傳音控股所有類型手機的出貨量為1.24億臺(IDC數據為1.33億臺),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為7.04%,排名第四;同時,傳音控股以9022萬臺(IDC數據為9445萬臺)的銷量成為全球功能機市場當之無愧的第一。

手機產品的研發、生產製造、銷售之外,傳音控股還擁有售後服務品牌Carlcare、智能配件品牌oraimo、家用電器品牌Syinix。在互聯網服務方面,截至2019年2月,其與網易合資的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Boomplay已經擁有超過4200萬激活用戶,擁有規模達500萬首的全球最大在線非洲音樂曲庫。

但是,作為一家以功能機為支柱的手機廠商,傳音控股仍有諸多難題亟待解決。創新能力弱、產品定位低端,都在影響著傳音控股下一步的轉型升級。更為關鍵的是,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形勢下,非洲市場和傳音控股從功能機時代向智能機時代的過渡都將被迫進行。

傳音控股顯然並沒有做好準備。2018年,傳音控股在非洲市場的功能機銷量依然超過智能機。而且,傳音控股整體手機產品的售價都比較低廉,功能機平均售價65.95元,智能機平均售價454.38元,致使其2018年營收226.5億元,淨利潤僅有6.5億元。

與華為、小米、OV等同樣覬覦非洲市場的競爭對手相比,這樣的產品結構和利潤規模,既難以在未來非洲市場智能機份額的爭奪中擁有一定的優勢,又難以支撐其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發投入和產能調整。

因此,傳音控股一方面需要擴張海外市場,在智能機上拿到更多市場份額,提高營收來為自身的升級規劃提供支撐。另一方面也需要尋求一個長期穩定的融資渠道。借殼登陸A股失敗後,科創板的推出為傳音控股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對於傳音控股來說,成功登陸科創板已經成為其更大規模變革的基礎和前提。

01 | 崛起之路

傳音控股的崛起之路,要從2006年開始說起。

傳音控股的前身為傳音有限,2006年成立於深圳,同年誕生了第一個手機品牌“TECNO”。2007年,傳音有限在香港再度推出新品牌“itel”。2008 年,基於當時中國國內激烈的競爭環境,大批中國手機制造商開始開拓海外市場,傳音控股也不例外。

與其他國內主流手機廠商的思路有所區別,傳音控股出海的第一站選擇了智能手機普及率較低的非洲市場。原因在於彼時的非洲人口超過10億,但是消費者購買力較低,手機普及率低。除了北非與南方等個別國家和地區外,如東非、西非這些撒哈拉以南的國家,普及率大多在 10%~20% 左右。

在最初進入非洲時,儘管面臨著“沒人、沒資源、區域消費能力低”的窘境,但傳音控股很快證明了自身價值和能力。其秘訣在於通過本土化改造的“定製”服務直接切中了當地用戶的需求。

在波導任職期間傳音控股實際控制人竺兆江在非洲生活近10年,他發現,為了避免運營商因呼叫不同的網絡收取高額的費用,非洲用戶都有使用多張手機卡的需求,但是卻消費不起多個手機。於是傳音控股在2007年11月推出了第一款TECNO品牌的雙卡雙待手機,成功打開了非洲市場。

轉折中的「傳音」

產品理念取得初步效果後,傳音控股又針對非洲用戶的一系列“痛點”做出改進。

拍照功能的改進是傳音控股最為人熟知的案例。主流的手機拍照都是採用面部識別拍照,這種技術用在淺色皮膚的人群沒有問題,但對於普遍膚色較深的非洲人民來說卻十分尷尬,自拍往往難以看清五官。為此,傳音控股推出了Camon系列手機,可以在暗光環境中識別出深膚色用戶的臉龐。

不僅如此,傳音控股還投入重金開發出豪薩語等非洲本土語言輸入法、研製出可連續使用21天的超長待機電池。而考慮到非洲用戶能歌善舞的特點,傳音控股又在2016年推出的新手機就主打音樂功能,並隨機贈送一個定製的頭戴式耳機。

另一方面,利用國內迅速發展的科技和人才市場,通過自有工廠、外協工廠和 ODM 廠商協同,傳音控股做到了低成本的手機制造優勢。比如傳音控股普通手機的配置,其處理器大都為入門級處理器,內存也小於 2G,銷售的手機均價在 15-200 美元不等。

深知市場需求且售價低廉,讓傳音控股在非洲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招股書數據顯示,2017年傳音控股手機在非洲的市場份額達到45.9%,超越三星、蘋果等頭部品牌。並且這一數據在幾年內保持增長勢頭。2018年傳音控股手機非洲市場佔有率高達 48.71%,排名第一。

02 | “非洲霸主”

目前,非洲已經成為傳音控股的不容有失的根基。傳音控股以手機業務為核心進行拓展,開發多條產品線,覆蓋多層級的消費市場,形成品牌規模的同時,建立起有效的競爭防禦機制。

在傳音控股旗下的三大手機品牌中,TECNO 屬於中高端品牌,定位於中產階級,在非洲擁有自己的線下實體店,並且通過贊助英超曼城足球俱樂部等方式建立較大品牌影響力;itel 劃歸大眾品牌,定位於基層消費者和價值導向型用戶,功能機居多;Infinix 則是時尚科技品牌,類似於小米、榮耀等品牌,產品比較有設計感,針對年輕用戶,重點發展數字營銷和粉絲運營。

轉折中的「傳音」

經營思路上,傳音控股採用以銷定產、以產定購的產銷模式,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注重提升生產效率和成本控制水平。根據自身銷售計劃或訂單情況、產能利用率、成本管控需求等因素,選擇相應生產方式。這樣的“產業思維”一定程度上避免庫存壓力,讓自身及多方受益。

從營收佔比來看,手機銷售是傳音控股業績增長的核心動力。尤其近三年報告期內,傳音控股手機產品銷售收入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均達到96%以上。

在非洲領先的市場佔有率為傳音控股帶來了天然、持續和穩定的流量。此後,傳音控股圍繞主營業務在數碼配件、家用電器、售後服務等多層次的業務中實施戰略佈局,主要為非洲用戶提供基於移動互聯網的電子產品消費和千人千面的個性化服務。

除提升用戶硬件體驗之外,憑藉多年積累的用戶流量和數據資源,野心勃勃的傳音控股還在開闢新的業績蓄水池。比如自主研發 HiOS、itelOS 和 XOS 等智能終端操作系統,以及探索移動互聯網的增值服務,其目的是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打造企業多元化營收結構。

不久前,由傳音控股和網易合資的非洲音樂流媒體服務平臺Boomplay宣佈完成了2000萬美元A輪融資。與此同時,傳音控股與國內多家互聯網公司,在音樂、遊戲、短視頻、內容聚合及其他應用領域進行了出海戰略合作,並開發出5款月活躍用戶超過1000萬的應用程序。

從財務數據上看,2016年至2018年,傳音控股移動互聯網業務分別實現收入4.1億元、4.5億元、7.4億元,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86%、2.32%、3.35%。雖然總體規模及佔比較小,但整體呈持續增長的趨勢。

同時,在非洲市場基本穩定之後,傳音控股裹挾著產業革新意圖,向更廣闊的海外新興市場擴張,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營收。2016年到2018年,非洲市場的營收佔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88.62%、76.86%和77.30%。而來自亞洲等其他地區市場的收入增長加快。2018年傳音控股的印度市場佔有率達到6.72%,排名第四。

03 | 研發制約

但是,迴歸財務數據,傳音控股賴以生存的手機業務現有的產品結構正在制約其未來在整個新興市場中的進一步發展。

據招股書內財報顯示,傳音控股智能手機銷售收入佔比逐漸提高。2016年至2018年,傳音控股智能手機銷量由1661萬臺增長至3406萬臺,銷售金額由67.41億元增長至154.79億元,佔總營收的69.81%;功能機的銷量由5896萬臺增長至9022萬臺,銷售金額由36.80億元增長至59.50億元,佔總營收的26.84%。

可見,傳音控股的營收核心點來自於智能手機,但其銷量規模的獲得卻過於倚重功能機。縱觀功能機單項財報,情況則有些不同:2016年至2018年,傳音控股功能機市場佔有率分別為 12.12%、19.62%和 19.47%,呈現逐年升高趨勢。

看似競爭優勢利好的背後,潛藏的是傳音控股基礎業務的不穩定性,甚至可以說正在走下坡路。

在非洲、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智能手機的市場佔有率相對較低,未來隨著通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智能手機將進一步普及,新興市場國家將成為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增長的主要來源。這波紅利也將對手機行業的主要玩家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轉折中的「傳音」

對傳音控股而言,悶聲發大財的時代結束了,依靠功能機佔有的市場份額將在未來進行一次重新分配,其優勢最大的業務實際上已經是夕陽產業。加之華為、小米、OV等其它中國手機廠商越來越深地介入到新興市場的爭奪戰中,傳音控股未來的對手同樣嗅覺靈敏、吃苦耐勞,且在產品研發上更勝一籌。

研發實力的欠缺,將制約傳音控股銷量規模上由功能機向智能機的轉換。其招股書中有明確的風險提示,“公司的經營業績存在技術創新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風險。”

傳音控股近三年研發資金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僅為3%左右,三年研發投入分別為分別為3.85億元、5.98億元和7.12億元。從公司的員工結構上看,截至去年底,傳音控股研發人員佔比僅為10.60%。而對比同類型公司,華為 2018 年研發投入達 1015 億元,連被詬病技術含量不足的小米在研發投入也達到 58 億元。

04 | 未雨綢繆

在非洲市場產品代際更迭將現,新興市場擴張成效不明顯,競爭加劇帶來更大創新研發壓力的時候,傳音控股開始加速推進上市運作,為其在新興市場的擴張和創新研發上的投入,尋求穩定的資本支持。

2017年11月8日,傳音有限成立的第11個年頭,其宣佈以市場主體類型變更的方式改製為傳音控股,並增加註冊資本至7.2億元。加速在資本市場的運營後,傳音控股旗下擁有了上海傳英、上海展揚、北京傳嘉和深圳傳音通訊等20家境內控股子公司,及22家香港控股子公司和46家境外控股子公司。

天眼查股東變更信息顯示,傳音控股從2017年6月起先後引入多個新投資者,其中包括具有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紫光集團參股背景的資本方,以及香港網易等互聯網企業。

所有股東中,傳音投資有限公司持股56.73%,成為傳音控股的第一大股東。而原波導手機海外營銷負責人竺兆江為傳音投資的第一大股東,持有傳音投資的股權比例為20.68%。因此,竺兆江作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個人間接持有傳音控股15.39%的股份。

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後,2018年3月,傳音控股首次試圖通過借殼“新界泵業”的方法登陸A股。但經過雙方反覆溝通與磋商後,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新界泵業宣佈終止籌劃重組事項,傳音控股未能順利借殼。

而據自媒體時間財經報道,新界泵業並非傳音控股選中的首個“殼”公司。更早之前,曾傳出傳音控股借殼竺兆江老東家“寧波波導股份有限公司”衝刺資本市場的傳聞,稱兩邊代表進行過洽談,不過也以失敗告終。

曲線上市兩次慘遭折戟後,傳音控股最終決定放棄借殼,將目光瞄準科創板。招股書顯示,傳音控股擬投入約30億元用於手機制造技術研發、手機制造和生產基地、移動互聯網系統平臺等項目的建設,以及補充3億流動資金。

藉助上市達到資金募集的訴求,傳音控股也許能更深入的挖掘或整合手機行業上下游資源,探索全產業鏈和多元化移動互聯網消費的可能性。至少在研發、製造、銷售、服務等各個環節中,都能有所建樹,至少能夠保證讓自己在未來的競爭中不掉隊。

而其當下要做的,是為這個故事畫好下一章的新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