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這是心理疾病嗎?

許總


我總結這種人是:

“不指責不開口;”

“不抱怨不說話!”

和這種人相處真是無所適從,左右為難,暗無天日,水深火熱,身心俱累……

這肯定是一種心理疾病,確切地講是一種人格障礙。多見於偏執性人格和強迫性人格。

偏執性人格的人遇事從不從自身找原因,而是遷怒於他人,善於“外歸因”;

而強迫性人格的人由於自身追求完美,在自我苛求的同時必然會苛求自己身邊的人,一旦苛求成功,就滿意,而苛求不成功,緊接踵而來的就是“指責”和“抱怨”!

我們說常見的心理疾病一般分為三種:

1.情緒障礙

比如抑鬱症,焦慮症,恐懼症等等;

2.行為障礙

比如迴避行為,衝動行為,強迫行為,藥酒毒品依賴等;

3.人格障礙

比如反社會人格,自戀性人格,依賴性人格等;

行為障礙次之;

最最難治的就是“人格障礙”!

這和其人生早期經驗,家庭背景以及本人的成長經歷關係十分密切。

遇到這種人,千萬別和他(她)講理,或試圖改變他(她),那根本是行不通的。

最好的辦法是:敬而遠之!


心理醫生張彥平


我是大學本科是學心理學的。

關於心理疾病,是有相對嚴格的定義的。比如其中一個原則就是,這個事兒得引起主體的不舒服。影響其正常生活的開展。

如您所說的,如果一個人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於是引起周圍的人對其不滿,而這種不滿反過去會給他帶來痛苦,那它這就可以說是一種心理困惑,嚴重的就是心理疾病了。

從更專業的角度來看,一般來講,一個人老是指責別人,往往是其本身缺乏安全感的一個表象。有的人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是害怕自己做得不好,於是,他在潛意識裡,會首先指責別人,當指責別人時,他的內心潛意識裡是在這樣對自己說:你看,是他這不好那不對,可不是我這不好那不對,如此,從而獲得他本人內心的安全感。

對於這類人,平時,也不必那麼去跟他較真,其實,這類人,你只要平時跟他相處時,多關心他,他指責你時,你多笑笑,包容他。當他發現你是這樣對他時,便對你這個人有了信任,今後對你的指責會逐漸減少的。


你先試試我的這個建議,我的建議是有普通針對性,但具體到個人時,有時也會有偏差,如有更多需要,可以關注我,或者在下面評論提問。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心理學視角


1、總是愛指責別人,挑別人毛病的人跟原生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影響。相信他的原生家庭父母從小就是這樣對他的,耳染目睹,自己也以這一套行為方式對待別人。

2、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的人自己是個完美主義者。不僅對自己要求嚴格,也對身邊的事要求完美。具體表現為:極端挑剔自己,並連帶挑剔自己身邊的愛人、親人。

3、愛指責別人、挑剔別人的人帶有自戀成分。這類人在成長中因為缺少關注和讚美,於是學會了自我保護,經常會自己誇自己。同時帶有很強的疾妒心,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看到他人比自己好,就不停地去以言語進行打擊,目的就是為吸引注意。在自戀狂眼裡,身邊的人都要,“為我服務”,是“我的附屬品”,“我”可以隨心所欲地改造別人。


花姐說心理


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這是心理問題,而且可以往人格障礙歸類,所謂的人格障礙就是人際關係不好,比如和家人,和朋友,和同事,和陌生人,都是處不好關係的。

人格障礙在人群中的發病率佔總人口的8%到15%,你就能想到這是多麼龐大的數字了,而且我覺得國內人格障礙患者應該大於15%。

因為人格障礙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導致的,經過這麼多年錯誤的教育方式,父母,老師,和社會沒有起到正面管教的作用,再加上自己沒有自我教育,很容易成為人格障礙。

而且有人格障礙的人,往往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而且也不想改,武志紅老師提到了一個詞——巨嬰,巨嬰的成長模式是有個強勢的媽,也可以說是有強迫型人格障礙的媽,培養出了一個依賴型人格障礙的娃。

我接下來說說十種常見的人格障礙,供大家參考:

偏執型人格障礙、分裂樣人格障礙、分裂型人格障礙。

表演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

依賴型人格障礙、迴避型人格障礙、強迫型人格障礙。

大家有興趣可以一一在網上查一下這些人格障礙的具體表現,我就不一一說明了。

偏執型、強迫型,往往會去指責別人,諷刺挖苦別人,這是因為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常受到過這樣的待遇,也就是他們的父母就是這樣對待他們的。

沒有覺察,不想改變,就成了和父母一樣的人,甚至要比父母更過分。

社會上很多極端的案例,那些殺人犯基本上都是有心理問題和人格障礙的,比如上海殺妻藏屍案的朱曉東是全部符合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人格障礙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也就是改變認知,從而改變相應不當的言行,但往往偏執型人格障礙患者不會主動接受心理諮詢,因為他們會覺得自己沒有錯,沒有問題,都是別人的問題。

而強迫型人格障礙患者,也不太會主動接受心理諮詢,因為他們只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缺少同理心。

反社會人格障礙患者,更不會去接受心理諮詢,而往往這些越不接受心理諮詢的人,他們的身邊人活的很痛苦,很壓抑。

我們國家在教育這個問題上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比如應試教育,沒有給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教育,我們在新聞上看到很多老師打學生,或者學生打學生,還有更多惡性事件。

我們去看看這些人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就能知道答案,也就是說很多家庭在給這個社會輸送著人格障礙患者,而往往家庭成員之間也是受害者。

我們去看看身邊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人格的問題,和父母不當的養育,和自己沒有認真學習和改變有直接關係。有多少孩子成長在家暴的環境呢?

這些孩子有的變成和施暴者一樣的殘暴,有的變成脆弱無力的受害者,少數人通過後天的努力,去重建心靈世界,獲得愛與自由。

我相信人格障礙患者的比例會越來越低,因為人們受到正確的教育越來越多了,當這個社會大環境變好了以後,人格障礙患者也會慢慢改變他們自己。

這一切都需要時間,也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心靈之音的空間


喜歡挑剔他人的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不滿意。是通過找出放大別人的缺點,然後給出負面的評價,通過這樣來逃避面對自己,和避免陷入到對自己各種不滿意的不良情緒。是對自己不滿的一種向外投射,只不過,倒黴的是另一個不幸的人。

愛挑剔的人大概分為三類:

一是完美主義者,他們對自己要求相當高,但人非完人,即使是他們自己也總有無法完美的地方,總處於不容易滿意的狀態。看到別人做的不好,或他們認為不好,就會激活他們內心對自身不完美的焦慮。於是出於心理本身的自我保護,會把這股焦慮投射出去,那麼當下再看到和體驗到的就是別人不完美,而非是自己了。挑剔他人,其實是他們對自己的一種督促和不滿,各種工作狂就是這類的典型。

第二種是自卑的人,他們骨子裡是對自己不滿意的,挫敗情緒瀰漫在他們內心,於是他們會轉移這種挫敗感,通過挑剔他人,對別人報復,他們自己內心才會平衡一些。

第三種是知道自己不行,但也不允許別人比他好,於是挑剔就是發洩他們內心嫉妒的一個藉口和渠道。這種是最陰暗的。


大門口的野蠻人


我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但老師,漢惠心理工作室負責人。

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是一種性格特點,不是心理疾病。

總是愛指責和挑剔別人的人,內在對自己也是指責和挑剔的。我們在外面呈現出來的所有的關係,室內在等我們自己的關係的向外的呈現。總是愛指責和挑剔別人的人,在他的成長經歷中一定一個指責和挑剔他的人,他一直被這樣對待。當他長大了,那個指責和挑剔她的人已經不跟他在一起了。但是他把那個指責和挑剔他的人,內化在自己的內在。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經常會自責。就是自己指責自己,這就是內化了的那個指責和挑剔自己的人。以前那個指責和挑剔自己的人已經離開了,現在是我們自己在指責和挑剔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總是對我們自己某些部分不滿意,或者不允許。你認為那個你不滿意的部分是別人的,所以你總是在指責挑剔別人。

比如一個人很勤快。他看到懶人就特別的容易指責和挑剔。其實那個懶是他自己內在的一個部分。但是他不允許自己有這個部分。所以他把這個部分投射到別人身上。不允許別人有這個部分。

再比如有一個人特別愛乾淨。他不能看到不講衛生的人。當她看到不講衛生的人,他就指責和挑剔對方不講衛生。實際上是這個人不允許自己不講衛生。所以他也接受不了別人不講衛生。

所以指責挑剔就是把不允許不接納自己的這個部分投射到了別人身上。

以上是我個人的觀點,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這種人骨子裡是自卑。他在指責別人,挑剔別人的過程中逞能。現在有人批評餘秋雨品德差,試問,一個品德差的人怎能寫出那麼優美的散文?有本事你也寫出美文來,讓咱也開開眼。這種人完全是用自負的形式掩蓋自卑!別理它😷





孫冰


總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是心理疾病嗎?

心胸有大有小,胸襟有寬廣也有狹窄。人食五穀雜糧免不了會生病的,人成長的環境氛圍對心理健康影響是深遠的。


在人與人相處中,尤其是家庭及其密切關聯的人相處中,總是習慣性指責別人,挑三揀四找事製造不愉快,哪怕做得再好也能被他扭曲的挑出毛病來,自個的不足缺點卻視而不見又不容人說,這是一種病!是成長背景裡的疾病。



人身上的刺越多內心越自卑,越缺乏對事物的安全感。人的心胸越狹窄越自私,越虛榮越會強迫表現自己。人自身的毛病越多越不敢正視自個,越想用指責別人掩蓋自己缺陷。人內裡越空洞越愛虛張聲勢,越會欺壓別人。見不得身邊人強過自己,可自個又把控不了,也不會駕馭,只能用野蠻無理方式欲蓋彌彰。這是一種病,的的確確是種心理上的疾病。

有病就得治啊,內病外治需要心理醫生的疏導。但這個疾病與頭疼感冒不一樣,打針吃藥沒有用,藥吃多了還容易精神失常。自個若不能反觀自個打開狹隘,只會竹籃子打水繼續瞎折騰。成長環境氛圍深深影響著人的狀態,而且越是潛移默化的越會深入到骨子裡的。

心理障礙頑於疑難雜症,不太好治,亦會對他人造成心理壓抑和傷害。所以人們都不願意接觸這種人,因為總會讓事情變得很糟糕、很不愉快、大煞風景。


當然了,也不是沒有辦法,例如:夫妻一方本來做得很好,卻在日常生活裡被對方百般挑剔,常態裡反覆溝通無果,無法溝通,依舊是江山易改秉性性難移。那麼有可能改變這一情形方法只有兩個:


一則散,免受其亂。二則反其道行之,佔據指責的位置一段時間,甚至是一個時期。針鋒相對並壓倒性的指責其所作所為,反覆重演其所作所為。豎起一面鏡子折射出其醜陋的德行,令其無可爭辯且無法逃避,感同身受的好好體會一下!以期自個能夠反觀自省,給予其自我修正和改變的啟迪,進而破繭成蝶而皆大歡喜。

倘若其不能改變則是其已無可救藥了,這時解脫自個是最明智之舉。讓其陰霾散去,那灰濛濛的天空自然會晴朗起來。


易匣


還是因為不自信、以及太過愚蠢吧。

通過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來為自己找到心理上的平衡——瞧,他有那麼多的缺點,都讓我指出來了。我可比他強多了!

但其實,被指責、挑毛病的人,除了氣憤和討厭,沒有別的想法;而旁觀的人,除了嘲笑此人幼稚,還會覺得其素質太低。

這種人很多,數不盡數。

.



舉個例子:

朋友單位新派來個一把手。此人一上任,就召開全體大會,有一句發言經典非常:“這個單位的牌子這麼大,為什麼沒幹到全國領先?就是因為你們這些人不行!!!”

大家聽了,肯定非常生氣。你一個新來的,對我們有什麼瞭解,憑什麼說我們不行?你自己又有多行?

也因此,大家對此“一把”的能力產生了懷疑,對他的態度,也就不那麼熱情了。

.



.

“一把”很生氣,覺得這些人很不識相,居然不來奉承自己,居然看不起自己,於是接下來放了大招,讓所有人大開眼界。

從此,“一把”大會小會不斷,每次開會必定要挑某個人的毛病,還要“批評、指導、影射”,總之,蠢話不斷、指責不斷、侮辱不斷,讓人笑掉大牙、氣憤不已的同時,不禁為這單位的前途感到深深的擔憂。

有幾個社會經驗還不多的小夥子,對“一把”這種瘋狂的行為很看不慣,說話時不免帶了些情緒,於是,很快被其羅織罪名趕走。

.

.

這下搞得人人自危,大家都很害怕,不敢再發表意見,不敢再有不敬的表現。但同時,一些小人也盯上了那“蠢貨一把”。

這些小人投其所好,花言巧語,為其編織花環,把“一把”哄得舒舒服服,言聽計從,幹出了一堆可笑、可怕的事情,搞得單位烏煙瘴氣,民不聊生。

很快,能幹的人先跑了,暫時跑不了的人也開始消極怠工了,活躍非常的,就是那些控制了這蠢貨的小人們。

……

從結局來看,這種愛挑毛病、愛指責別人的人,除了被愚弄,好像沒有別的好下場。

這應該不是心理疾病,就是不自信,外加愚蠢吧。


也許雜談


總是指責別人,挑別人的毛病,不一定是心理疾病。

所謂心理疾病,在心理學工作者或者心理諮詢從業人員的眼中就是神經症或者精神病性障礙,這一點可以排除。

但是,這種總是挑別人毛病、指責別人的心理肯定不健康,應該屬於心理問題範疇。

第一這種人的人際溝通的心理定位是:我好,你不好。總是覺得我是對的,別人老是做不好;

第二這種人有完美主義心理,對他人比較苛刻嚴厲,要求非常高,只要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或不是他想看到的,都是錯的;

第三自我覺察力不夠,比較自我,或者說是自大,總認為我是對的,在人際溝通、工作中總是以自己的行為準則要求別人,不顧及客觀事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