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李白躺在床上,為何還要舉頭、低頭,為何能見明月?

搙巴底


李白的這首五言古詩的原稿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此詩傳入日本後,在將其編入學生課本時,他們作了簡化,我們國內的文學界也認可了日本的這個簡化,於是便成了現在的這個模式。

古人是這樣解釋“床”字的,他們認為“床”從“裝”,裝載或承載的“裝”,“床”與“裝”同聲,同意。漢代之前就是把承載人半跪半坐的蒲團稱為床。此外,漢語中的“河床”,“礦床”之類便取其裝載之意。睡眠的臥具一種稱之為“床”,如三國時“劉關張寢則同床”;一種為地面上墊起來的榻,稱為臥榻;如古人所說“臥榻之側豈容它人安睡”。平民以草而墊,上層人物則墊入保暖的羽毛(我國的棉花是明朝時從西方傳來),所以“榻”字從“羽”。現在日本還部分保留著從唐朝引過去的臥塌的風格。

從漢代起,胡人把他們的攜帶方便的摺疊的,以木文骨,以皮為條,亦稱“馬札”的坐具帶入中原地區,被時人稱之為“胡床”,三國時期這種“胡床”在曹操所建的“魏國”,即中原地區流行很廣。唐詩中的“胡床”便是由中原地區傳入長安。從唐到宋,又陸續增加了靠背,再增加了扶手,再從起處坐時雙腳懸空到雙腳落地,再往後便與現代的坐椅十分接近了。

由此看來,李白〈靜夜思〉所述,詩人所稱之床,便是後來所說的”坐椅”,後來的宋朝人還保留了漢唐時的“交椅”的名稱,“交椅”者,摺疊之馬紮也。那麼,李白坐在“胡床”,即摺疊椅上,當然是低頭可以看到地面上的月光,抬頭可以透過紗窗看到山頭上的月亮了。其實,即便把詩中的“床”就是誤認為現代睡眠所用的床,卻也無妨,因為雖然躺在床上,但思鄉心切,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之中,不是也能看到地上的月光和窗外山頭的月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