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苏联进攻关东军要偷袭,以苏联实力直接正面进攻不行吗?

冬天我最帅1


苏军进攻关东军谈不上偷袭。

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期间,美苏两国单独进行了谈判,苏联有条件的承诺了在欧洲战争结束后2-3个月内对日作战。随后,苏联开始了远东战役的准备工作。

在外交上,苏联采取了一列伪装动作,使得日本直到苏联宣战前,一直寄希望于苏联出面调停日美战争。而苏联虽然1945年4月5日宣布废除苏日中立条约,但对于日本的一系列外交请求,苏联没有明确表态。而在波兹坦公告中,苏联没有签字,使得日本仍然保留着最后一丝幻想。在远东战役准备期间,苏军对外严密封锁消息,严格保密。苏军在军事通信中,无线电保持静默,禁止使用书面命令。

苏军利用在战前形成的对关东军三面包围的有利态势,采取东西对进,北面牵制,向心突击,多方面多路进攻的打法,使关东军多面受敌。1945年6月苏军最高统帅部定下最后决心,由两个方向即蒙古人民共和国东部突出部和苏联滨海地区实施主要的向心突击,在实现这两个主要突击后苏军主力将推进到沈阳及吉林地域,切断东北日军的主要集团,破坏它与驻朝鲜日军和在北京附近的预备队的协同动作。苏军从相距一千五百公里的两个出发地域沿相向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将使关东军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要两线作战。同时在其他战役方向上,决定实施一系列辅助突击,以便分割关东军,并迅速将其各个击破。

在准备对日作战期间,苏军远东集团的编成和组织进行了重大的调整。1945年5月至7月,远东苏军的战略战役指挥机关根据卫国战争经验和远东战区的特点进行了调整,建立了远东苏军总指挥部,在该战区内展开的全部陆军海军及防空军拔归远东苏军总司令部指挥。远东苏军总司令部下辖3个方面军,太平洋舰队和阿穆尔河区舰队,共有11个合成集团军、1个坦克集团军、1个骑兵机械化集群、3个空军集团军、3个防空集团军,计陆军80个师(其中6个骑兵师,2个坦克师),火炮2.6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00余辆,作战飞机3800余架,海军各种舰船500余艘,海军航空兵飞机1500余架,总兵力达150余万人。在远东战役中,苏军与日军总兵力对比1.6:1,火炮和迫击炮5.2:1,坦克和自行火炮34.4:1,作战飞机25.3:1,舰艇是23.8:1。苏军三个进攻方向兵力对比,西部方向,苏军师的单位是日军的4.1倍,东部方向是3.2倍,北部方向是3.7倍,苏军在各个战役方向对日军都占有压倒优势。

1945年8月8日苏联正式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全线进攻,很快击溃日本关东军,而远东战役也成为苏军大纵深进攻战役的典型战例之一。


荣华之武器堂


苏联进攻关东军不是偷袭而是正面进攻。

关东军是日本陆军的王牌部队之一,他们以强悍的战斗力而闻名,被称作“皇军之花”。早在1904年,日本与俄国就因为争夺中国东北而爆发了战争。为了满足侵略的需要,日本在次年将中国辽东半岛改名为“关东州”,并在辽阳设立了关东总督府。到了1919年,关东总督府陆军部,被晋升为“关东军司令部”。关东军的名字由此得来。

1949年8月8日,经过二个多月的准备,苏联对日本正式宣战。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指挥的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境,对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全面打击。

苏联共集结了157万人,拥有26000余门火炮,5000多辆坦克,3000多架飞机。其中一多半苏联红军是刚从欧洲战场调遣来的王牌部队。

日本关东军方面的精锐早已调往南洋战场,东北全境只有70多万二线部队,共21个师团11个独立旅团,士兵很多都是刚刚补充的新兵,装备上与苏联红军相差甚远。由于8月6日,美国刚刚对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弹,造成了日本国内的惨重伤亡,日本关东军的整体士气十分低落。

战斗打响后,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从中苏、中蒙边境东、西、北三个方向长达4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发动攻击。日本关东军虽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纵深突击,很快溃不成军,失去了抵抗能力。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世界宣布投降,但日本关东军的抵抗却并没有完全停止,一直到8月30日,日本关东军才被全部解除武装。

据苏联方面公布的战果,3周的战斗共击毙日军8.37万人、俘虏59.4万人,缴获坦克686辆、飞机861架及2000多辆汽车。苏联红军共伤亡3.2万人,损失500多辆坦克和100多架飞机。


时光隧道2019


二战初期,苏联为了把兵力集中用于莫斯科保卫战,于1941年6月22日到1941年12月31日苏军共从远东调回9个步兵师,1个装甲师,共约13.903万人,200多辆坦克。从1942年1月1日到1943年1月31日则调回3个步兵师,共约4.41万人,鉴于卫国战争严峻情况, 苏联与日本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所以,当时欧战没有结束前远东防线比较空虚,苏联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是可以理解的。要说苏联在远东兵力偷袭关东军,那纯粹是 一种战略,为了遮掩关东军的耳目。

后来,随着欧战的好转,在盟军取得绝对胜利的形势下,于1945年2月份在雅尔塔签署了战后协议要求,苏联应在西线欧洲战场结束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场结束!苏联开始准备对日作战,大量的作战部队开始不分昼夜的从西线调往西伯利亚,在东北边境地区集结了150多万的部队。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次日凌晨,百万苏军的滚滚铁流冲向日军阵地。尽管当天多数突击地段正下着大雨,让苏军机动遇到很大的困难,但也掩护了他们的行动。苏军战士冲入前线日军哨所时,日军士兵大多还没从睡梦中清醒过来。全线进攻不到一小时,苏军就占领日军前沿地区的所有哨所。

苏军随后继续推进并扩大战果。在西线,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外贝加尔方面军在中蒙边境的旧楚鲁海图伊村强渡阿尔贡河,开始向满洲纵深挺进。在东线,苏联远东第1、2方面军强渡黑龙江、乌苏里江,向绥芬河、牡丹江方向实施主要突击,并对哈尔滨、长春展开“向心攻势”。由于苏军摩托化纵队的快速穿插,丧失纵深防御地带的日军一路溃败,士气低落。











文旅揽胜


这个问题本身有些问题,看怎么界定“偷袭”。苏军1945年8月8日宣战,8月9日发起进攻,这个跟不宣而战的偷袭还是不一样的吧。更何况之前的波茨坦公告也明确说了,要日本投降,苏联是公告的签字方。这些都是摆上了明面的。

另一方面,苏军战胜德国,军事能力达到了顶点,看起来是很强。但我们来做一个简单分析就知道,苏军在波茨坦公告发布时在东方并没有任何优势。第一,主力都大量集结在欧洲战场上,并且战场硝烟还未散尽。第二,大战之后,从高层到普通士兵都长出一口气,憋足劲想回家,想要激励斗志得重新动员。第三,最关键的,这些队伍要部署到东方需要横穿整个欧亚大陆,而且可以依靠的只有一条西伯利亚铁路!第四,进入全新地区作战,各种后勤、情报、部署及作战计划等工作极度浩繁。要准备这样一次大战,并不是提问者所说的那么轻松的。苏军如果没有做到良好的保密和有效地军事调动,靠那么孤零零的西伯利亚铁路其实根本无法支撑起后续战争的。

五月欧洲战事才停,八月苏军就能在远东发起大规模战役,实在是了不起。苏军参谋部一定是超水平地高效运转。


田老大camp1


题主的说法有失公允,苏联红军是以突然进攻的方式进攻关东军的,但是苏联进攻关东军却将战争欺骗、突然进攻、快速进军、立体作战体现得淋漓精致。但并不是苏军不敢正面进攻。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是苏联实施大兵团立体作战的一个经典战例,给日本上了一堂苏式闪电战教学。抛开战争结束后苏联及日本公布的伤亡数字、武器装备数字等信息。从苏联的战争准备和进攻过程这两个角度分析,就可以知道为什么苏联要用意想不到的突然方式进攻日本关东军了。

苏联战前前线情报保密工作极好。苏联对日作战计划称为“八八攻势”,也叫“八月风暴行动,即1945年8月8日对日本关东军实施突然且快速的进攻。在战争前夕,苏联其实做了情报侦查和战术欺骗。早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一直在侦察监视西伯利亚铁路,苏军依赖铁路运输并且欧洲到远东距离漫长,以苏军现有铁路运力要想将大量兵力运抵远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同时,苏联刻意保持当时伪满洲国边境地区通商口岸和村镇的祥和情况,苏联还刻意在边境地区交易和存储皮毛等冬季物资,使得日本人以为苏联军队要过冬,起初日本关东军认为苏联人可能会在秋季或者来年春天发动进攻,加上西伯利亚铁路运输的运力不足,苏联的攻击应在1946年春天。但日本人低估了苏联的运输能力,苏联调集大规模汽车运输部队加入运输,1945年8月初,苏联在远东的兵力由40万猛增到150万。跟德国作战的精锐力量进入了远东。

苏联的军事调动很隐蔽。苏联军队在远东地区的调动大多通过夜色掩护来完成,远离边境城市,不进入居民区,军队士兵不允许进入人们聚集区,无线电按规定保持静默。甚至连主要指挥官都不允许穿着符合身份的军服出现在前沿观察地带。远东司令部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甚至故意佩戴上将军衔肩章和制服,以司令员身份指挥部队,获得情报后的日本关东军高层认为,苏联在远东的兵力应是集团军级别,还达不到在战略方向作战级别的大规模部队。此时日本关东军高层在苏联国内获取的情报已经有显示苏联想发动进攻的迹象,但苏联高层表现出没有对日宣战的意思。日本人认为,苏联经过苏德战争重创,需要休养生息,即使苏联军队进攻,凭借关东军多年经营下来的防线,依然可以阻挡苏军进攻,此时《苏日中立条约》还有效,法律层面上苏联对日本处于中立态度。日本政府当时也寄希望于英美斡旋下,能和苏联签订和约。这些都是苏联的拖延之计罢了。

开战前日本关东军已经实力锐减。日本在获悉德国投降后,关东军高层就开始着手建立强化一系列防线,应对可能到来的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起初认为苏军进攻方向应在滨海边疆区,这里地形对苏军大规模集团作战有利。 但苏联也在积极获取关东军防线,并摸清了日本关东军大本营的位置,苏联随即开始调整进攻方向。然而日本关东军最大的问题还是在自身内部。太平洋战争导致日本军力不足,1943年下半年到1944年底,关东军整整20个精锐的完整师团被调走!!1945年春总兵力仅剩46万人,大量重炮、重机枪、坦克被调到太平洋战场。但1945年7月时,关东军总共又得到新编的24个师团补充,但几乎都是新兵师团,战斗力不可跟当年的精锐师团同日而语,更无法比拟苏军。此时关东军才达到70万人。开战前,关东军仅有1200辆装甲部队,约7000门火炮,1800架飞机。所以日本关东军1945年已经不具备和苏联正面对抗的能力。

苏联外交手段高明,导致日本没有完全充足准备。1945年2月4日—11日,苏联在利益得到满足后,签署了《雅尔塔协定》,同意对日作战,而4月5日,宣布不再延长《苏日中立条约》,此时关东军开始感到大战来临,但依然无法确定苏联进攻时间。同时,苏联在外交上也耍了日本人一把。1945年8月8日17时(莫斯科时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召见日本驻苏大使佐藤尚武,交给他一份苏联对日宣战书,宣布参加波茨坦公告,并当面宣布,苏联从8月9日起同日本处于战争状态,但此时,日本处于8月8日23时!!距离苏军进攻只剩下一个小时!!苏联将玩法发挥极致。日本高层大吃一惊!因为关东军此时还没完全做好迎战准备,日本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和其他将领们都在大连度假。

随后的事情就是大家所知所闻的了,苏联突然进攻日本关东军。1945年8月9日零时,苏军开始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向分割包围日本关东军,组成钳形攻势,原先日军重点防御的东北方向只是苏军进攻方向之一。苏联兵力157万,坦克5500辆,火炮2.6万门,5000架飞机,对日军形成至少3:1的优势数量比。苏军进攻时都会有数个师或者旅组成的前锋部队,遇到坚固工事时直接绕开,由大部队解决,强调快速打击制胜。而且苏军根据进攻方向不同,方面军部队配属也不一样。伪满洲西部方向,后贝加尔湖方面军进攻中通过内蒙古沙漠及越过大兴安岭山脉,目标沈阳,因为平原地区多,该部队装备了1000辆坦克和半数自行火炮,便于快速推进,5天推进350公里!而且该方面军远离后勤路线。伪满洲东部方向,苏联第一远东方面军,最终目的是与后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在长春和吉林市会师,从而完成双重包围。该部装备更多的火炮,以打击日军沿线堡垒。伪满洲北部方向,第二远东方面军,目标是哈尔滨及齐齐哈尔,及阻止日军有秩序地向南撤退。当远东第2方面军与后贝加尔方面军的部队攻占长春时,他们将进军辽东半岛及占领旅顺。

纵观整个苏联的整个进攻,都突出了快速打击。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的过程,虽然我们对伤亡数字、装备对比或者某个要塞攻防战比较感兴趣,但其实战争前的准备才是打赢战争的重要保障。

闻观天下,渊思寂虑,喜欢的朋友点个赞关注一下吧!


静听竹林风


我是冬雨AK,说下看法

苏联没有偷袭关东军啊,何来此种说法,惯于搞不宣而战 偷袭的只有日本,苏联进攻关东军是在堂堂正正的正式宣战之后才进行的。

根据1945年2月份雅尔塔会议的要求,苏联应在西线欧洲战场结束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欧洲战场结束!苏联开始准备对日作战,大量的作战部队开始不分昼夜的从西线调往西伯利亚,在东北边境地区集结了150多万的部队。

此时的日本,仍然在继续顽抗,7月26日,日本天皇及内阁拒绝了督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要把圣战进行到底。由于日本和苏联签订的《苏日中立友好条约》还未到期限,因此日本内阁寄希望于苏联的调停,能够体面的结束战争,并且派遣了近卫公爵多次前往苏联洽谈和平调停问题,但都被拒绝。1945年8月8日,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部长莫洛托夫接见日本大使佐藤,同时向他宣读了《苏联对日本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言》,宣布在次日正式对日本进入战争状态!

1945年8月9日,已经枕戈待旦多时的150万苏军,兵分3路南下,开始进攻占领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在苏军强大的装甲机械化部队面前,仅仅7天的时间,70多万的日本关东军就土崩瓦解!

所以,苏军没有偷袭关东军,而是在正式宣战之后,堂堂正正的进攻,而且以当时苏军的实力,也完全不需要偷袭!

(图片来源自网络)


冬雨AK


这问题提法的本身是对历史的缺乏,是对日关东军战败投降的粉饰。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华西刘列夫元帅率一百五十六万苏联红军,兵分三路,以排山倒海优势攻击日本关东军,四十八小时日本关东军战败投降,何来偷袭?满州皇帝溥仪都没跑掉,在沈阳机场被逮捕。美国已经往日扔了两棵原子弹弹,日本全国陷入高度恐慌之中。日本最大预备兵力,关东軍又被彻底击败,使日本陷于绝望而投降。








东方钺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首先在小果的认知里,小日本的凶残和老毛子的贪婪基本上可以划上等号,对中国造成的伤害都是巨大的,在没有强大军队保证主权的前提下,二战时期的中国成了两个强盗试探彼此的战场!

在二战以前,日本和苏联(当时叫俄国)同为列强,中国因为在清朝施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失去了工业革命的一次洗礼,在军事以及工业基础上全面落后,造成了后期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也为后期日本和苏联在东北以及中蒙边境发起的一系列战争买下了伏笔!

苏联在进攻关东军的时候为什么要偷袭?苏联正面进攻不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对日苏两国进行一下对比:

一、日本是否真的害怕苏联

小果认为,在二战发生之前,伪满洲国建立的时期,日本并不害怕苏联,为了培植自己在中国的殖民地,日本和俄国进行了多次战斗,并且在最后,成功赶走了游荡在东北的俄国军队,夺取了东三省,将东北彻底变成了自己的资源基地,建造了大量的工业设施,依靠本土的优势,为整个二战期间的亚洲战场输入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人员物资!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是苏联战斗力羸弱还是内部大清洗,起码在当时看来,日本并不惧怕苏联!


二、日本和苏联的军事争斗

日本和苏联之间的战争除了后期的歼灭关东军战役,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处于小规模范围。在二战之前,两个国家为了争夺东北的主导权,在张鼓峰一带首先开战,苏联在早期节节失利,最后凭借兵员多出日本两倍,坦克飞机大炮高于日军数倍的情况下,将日军赶到了攻击发起线。第二次是诺门坎战役,在中蒙边界,两个国家作为蒙古国和满洲国的代表分别进行了二战之前的试探,此战决定了日本南下的主要进攻方向!在诺门坎战役中,日本先是主动进攻,对苏联不宣而战,随后苏联调遣了大批军队入蒙参战,地理优势以及军事力量明显强于日军,苏联由朱可夫元帅统军,几乎征调了整个东北西北的交通运输线,才打赢了这场战争,日本虽然退回了东北,但是苏联也无意发起更大规模的进攻,最后两国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从这场战争的结果看,日本虽然处于劣势,但并没有让苏联感到不堪一击!


苏联在发动对整个关东军战役之前,日本并没有将主攻方向放在北上,苏联占据优势,也没有能力一鼓作气的吃下整个关东军。正是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败,导致了亚洲战场形势逆转,欧洲战场同盟军攻陷了柏林,孤立无援又没有足够的军事补充的关东军才遭到了苏联军队绝对主力的攻击,地理位置适合大规模装甲车辆的行军,没有可以和苏联重型,中型坦克相抗衡的关东军最终被歼灭,也就是在这一战中,日本士兵面对重型装甲军团,才会感到苏联的可怕!


总结:战争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中肯的评价,苏联终然占据绝对优势,但是还有百万的日本关东军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揉捏的面团子,正面作战对苏联的伤亡太大,偷袭无疑是减少己方损失的最好的方式。在苏德战争遭受了大量损失的苏联并不愿意攻打日本,如果不是为了后期可以得到更多的战后赔偿,苏联是不会为中国火中取栗的!


诗涵果果解史


以减少伤亡,取胜胜算高!早日结束战争?



1870798


正面进攻要死多少人,你算过没有?[酷拽]

偷袭的成本最低,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打仗也是需要计算成本,你以为苏联人不会算账啊,苏联二战男人都死了三分之一,女人都上战场了,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你让他正面进攻,搞不好把自己搁进去了[酷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