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文|沐蕾

圖|網絡

張愛玲在《半生緣》裡說過這樣一段話:“當初她想著犧牲自己,本來是帶著一種自殺的心情,要是真自殺了,死了倒也完了,生命卻是比死更可怕的。

生命可以無限制地發展下去,變得更壞,更壞比當初想像中最不堪的境界還要不堪。”

這段話說出了曼楨內心對生活遭遇的感受,那種萬念俱灰的痛,讓她只能在痛苦中一點點的適應並活下去。這一生她總是顧忌的太多,牽絆太多。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因為姐姐曼璐的緣故,她徹底被親情綁架,自己的人生也發生很大的變化。

曼楨的家裡因為爸爸去世,姐姐早早出去賺錢。家裡人的所有開銷都是姐姐賺來的錢,包括曼楨上學讀書的費用。

也是因為姐姐的付出,讓曼楨能上學讀書,之後找個穩定的工作賺錢補貼家用。她一直很感謝姐姐,不是因為姐姐,她也不會有這樣的生活。

可能她也會像姐姐那樣,出去做舞女,她知道生活的不易,也很努力的賺錢,甚至在廠裡下班還要找兼職來做。

其實,她可能沒有想過自己的生活會有什麼波瀾,她會和世鈞結婚,他們以後會有自己的生活。

但她沒有想到,姐姐為了自己的私利,竟然葬送了她的幸福。曼楨的遭遇幾乎讓她絕望,她想過逃離,最後她逃離了姐姐的控制。

當她姐姐再一次來見她時,她還是做了選擇,看到姐姐病得很可憐,母親也來找她,看到孩子幼小的身軀。她還是選擇回到那個讓她充滿痛苦的家。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曼楨和世鈞的對話裡,曼楨說過:“我不能再去傷她的心了,她已經為我們犧牲很多了。”

她覺得姐姐為他們付出很多,沒有姐姐的付出,也就沒有現在的她,她對姐姐充滿了感激。所以後來即使姐姐傷害了她,她還是選擇回去。

這一生她都是在被選擇,只是在故事最後選擇和祝鴻才離婚,得到了兒子的撫養權,算是真正的為自己做了一次選擇。

曼楨的原生家庭裡,一直都是姐姐為大,因為是姐姐為整個家裡付出,就連曼楨的母親都要聽姐姐話。母親的生活零花錢也是姐姐給的。

每次曼楨的母親去姐姐那,母親的兜裡都是鼓鼓的,曼楨每次都能猜到是姐姐給母親的錢。她總說不讓母親要錢,她自己可以養活家裡。

但母親還是會拿姐姐的錢,姐姐給她提供好一點的生活已經習慣了,曼楨的那點錢根本不算什麼。

曼楨的母親說:“她也不想花姐姐的錢,不想花祝鴻才的錢,但是不花他們的錢生活開銷就不寬裕,弟弟們沒有辦法讀書。還覺得靠曼楨一個人會很辛苦。”

其實並不是害怕曼楨辛苦,只是過慣了不缺錢的日子,讓她生活突然拮据她也不習慣。覺得靠著姐姐就能過好日子,姐姐有錢。

所以在曼楨被姐姐關在屋子裡時,作為母親本可以想辦法把曼楨放出來,但她沒有去做,反而掩蓋事實真相。

曼楨的一生也沒有得到幸福,她為那個家付出,為親人付出,卻忘了為自己爭取幸福。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原生家庭》裡說:“從來就沒有好的原生家庭,只有更好的你自己,當你超越了你自己的原生家庭,也就能活出最好的人生。”

每個人的原生家庭多少都會有些問題,可能我們也會被那些問題影響,但我們不能讓自己長此以往繼續受那些問題的影響。

如果我們不選擇改變,可能我們就會繼續循環父母的錯,那樣我們就沒有辦法獲得幸福。

曼楨若是多替自己想想,少些顧慮,自己努力賺錢已經回報家裡很多了,而不該總覺得她一直欠家裡什麼。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王叔老來得子,年輕的時候想要孩子,怎麼也沒有,看了很多地方,吃了很多藥。也沒有孩子,最後他們放棄了,去孤兒院領養了一個女兒。

在女兒十歲的時候,王叔的老婆突然懷孕了,兩個人高興地不得了。兒子的出生讓兩個人整天笑的合不攏嘴。

雖然女兒不是親生的,也從來沒有虧待過女兒,但對兒子更是百般寵愛。最重要的原因是老來得子,對兒子總要多些疼愛。

兒子從小就被嬌慣著,姐姐也寵愛他,以至於他覺得父母姐姐對他的愛就是理所當然的。兒子一天天的長大,王叔他們兩個也慢慢變老。

這些年,兩個人賺下的家底也讓兒子花的差不多了。王叔的兒子讀書花錢大手大腳,工作時還眼高手低。

一直沒找到好的工作,而王叔他們一直覺得是自己的兒子,捨不得多說,結果教育出了一個啃老族。

他們是痛苦的,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懂事,在外面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孩子們也結婚了,那些老人都抱上了孫子。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王叔他們只能是羨慕人家,談起自己家的事情,總是兩淚縱橫。鄰居常說:“孩子已經長大了 ,不要管太多,學會放手,不要看不得孩子受苦,不要覺得父母就應該無限制的給孩子錢。

畢竟已經二十幾歲的人了,該有自己的生活了,做父母的心不狠點,孩子難成氣候。”

王叔也知道鄰居說的有道理,可以到自己這就沒有辦法做到,看到兒子可憐巴巴的回來和他要錢,他就寧願自己不吃不喝也得給他。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無私的,但不能因為是父母就要為自己子女付出所有。不要覺得自己是他唯一的親人,願意付出。

其實,我們為別人付出,都需要有一個度,尤其是在親情裡。被親情綁架之後,人生似乎就沒有什麼選擇了,會被對方牽著鼻子走。

這樣的生活是痛苦的,因為自己並不想這樣,希望事情能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最後卻偏偏捨不得放下,狠不下心來。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常常聽到很多人抱怨,自己已經結婚了,父母經常向她要錢補貼家用。她父母覺得生她養她,無論她在哪裡都要養父母。

如果是家裡的姐姐,自己的條件也很好,有的父母就會讓姐姐多幫著弟弟,買房子娶媳婦。我們幫助自己的親人是應該的。

但愛家裡人的前提自己自願的,是不用去說就能做的事情。當一件事情本可以自己去做,最後變成被別人逼迫去做的時,那就不是享受,而是煎熬。


張愛玲《半生緣》:曼楨的人生經歷,被親情綁架,最苦的是自己

被親情綁架的人,不會有對親人快樂付出的感覺。那是一種痛苦的感覺,不是覺得不應該付出,而是不喜歡付出的方式。

曼楨想通過努力工作努力賺錢來回報家裡,回報姐姐對她的幫助。可姐姐偏偏要她替自己生一個孩子,還毀了她的愛情。

曼楨沒有辦法擺脫親情裡那份愛,讓她沒有勇氣選擇自己的生活,即使自己是痛苦的,可還是願意走進那痛苦的漩渦。

在親情裡也是需要學會拒絕的,不要被親情綁架,真正付出,問心無愧就好了。

有人說:“活得有趣,活得熱烈,活得不違本心,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願你過自己喜歡的生活,過的趣味盎然。”

勇敢一點,勇敢的脫離痛苦,真正的為自己活一次。才不枉經歷的那些生活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