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我是一個思維方式過於個人主義的人,我的寫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究竟有多大程度的普遍性和適用性,就連我自己也無從把握。

——村上春樹《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村上春樹簡介

我們大多數人的人生軌跡是怎樣的?

先完成二十多年甚至更長時間的學業,畢業後找份工作。積累一段時間具備經濟基礎之後,結婚成家,生養子女。

這大約是世間約定俗稱的規律。

然而,村上春樹是反著來的。

三十歲前,作為普通人的村上春樹,這樣生活著

村上春樹1949年出生在東京,父母都是老師。

他的成績並不出類拔萃。原因在於學校的學習並不能吸引他,對於跟別人爭取名次這種事情,他自小便提不起興趣。相反,他認為讀許許多多書,熱心地聽聽音樂,是比學校學習更意義重大的個人學習。

閱讀在他心中重於一切,從小學開始他便如飢似渴地讀書,高中時開始嘗試讀英文原版書。

為了讀到尚未譯成日文的小說,我常常跑到神戶港旁邊的舊書店裡,把按堆論價的英文簡裝小說買回來,也不管能不能讀得懂,一本又一本貪得無厭地亂讀一通。大概最初是始於好奇心,然後就慢慢“習以為常”了,或者說對閱讀外文書不再有牴觸了。

這些經歷,奠定了村上春樹後來做英文文學翻譯的基礎。

高中畢業後就讀於東京早稻田大學第一文學部戲劇專業。在大學裡他認識妻子陽子並結了婚,因為不喜歡畢業後進公司,他和妻子一結婚便開了一家小店,提供咖啡,酒類和菜餚。因為喜歡音樂,他的小店裡播放爵士唱片,還有一架鋼琴,週末時在舉辦現場演湊會。

小店用盡了村上春樹和妻子的全部精力,仍然負債累累,不僅向銀行舉債,還向親戚朋友借款。為了還債,他和妻子過著非常節儉的生活,家裡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甚至連一隻鬧鐘都買不起。

冬天的取暖設施是幾隻貓咪,寒冷的夜裡,他和妻子摟著貓咪睡覺。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喜歡貓的村上春樹

最窘迫的時候,當月的銀行借款怎麼也湊不上。夫妻兩人一籌莫展地走在深夜的路上,竟然撿到了一些鈔票——作為上帝的恩賜,鈔票的數額剛剛巧就是銀行還款的金額,才算度過難關。

在這種情況下,修完大學的學分變成一件奢侈的事。早就開始進入社會的村上春樹擁有了在都市裡生存所需的實用知識,這使得他對大學裡的功課毫無興趣。為了得到早稻田大學的畢業證書,他一邊工作一邊去抽空去學校聽課,花了七年時間總算畢業。

二十多歲的村上春樹是很辛苦的。他在自傳裡寫到:

我想,大家的二十多歲都比我過得快樂吧。對我而來,無論是時間上還是經濟上,幾乎都沒有餘裕去“享受青春歲月”。但即便在那時,只要一有空暇我就捧卷閱讀。不管工作多麼繁忙,生活多麼艱辛,讀書和音樂對我來說始終是極大的喜悅,唯獨這份喜悅誰都奪不走。

就這樣到了三十歲這一年。

這一年,他的小店生意漸漸穩定,雖然還欠有大筆貸款,但只要用心經營,生活總算可以對付過去了。

就這樣開始寫小說

一九七八年四月一個晴朗的下午,村上春樹去神宮球場看棒球賽。看球的間隙,一個沒來由的念頭,飄飄然冒了出來:“對了,沒準我也能寫小說。”

球賽結束後,他去小店旁邊的便利店買了一疊稿紙和一支一千日元的筆。深夜時分,結束店裡的工作後,他坐在廚房的飯桌前開始寫小說。花了大約半年的時間,寫出一部兩百頁稿紙的處女作《且聽風吟》。

對於神宮球場邊上的“天啟”,村上春樹認為自己被某種特別的力量賦予了寫小說的機遇,通俗點說,是指“某一天,什麼東西突如其來地閃現在眼前,於是萬事萬物隨之面目一變”。

事實上,促成這個機遇的是他三十年來孜孜不倦的閱讀。當閱讀到了一定的極限,累積起來的表達慾望噴薄而出,一切水到渠成。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中年的村上春樹

《且聽風吟》獲取了《群像》新人獎。在三十歲這一年,村上春樹作為小說家,正式進入日本文壇。

1981年,村上春樹把小店轉讓出去,和妻子移居千葉縣船橋市,開始全職寫小說。

作為小說家,村上春樹寫出了多部膾炙人口的作品,《挪威的森林》日文版銷量1000萬冊;2009年出版的《1Q84》被譽為“新千年日本文學的里程碑”;2013年4月,《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面世,7天突破100萬冊,創日本文學史上最快突破100萬冊的記錄。

2006年初,村上春樹憑藉《海邊的卡夫卡》入選美國“2005年十大最佳圖書”,而後,又獲得了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2009年,長篇小說《1Q84》獲得“耶路撒冷獎”,並發表了以人類靈魂自由為主題的獲獎感言。

2015年11月村上春樹獲得安徒生文學獎。

除了寫作之外,他還從事英語文學翻譯,把歐美優秀的文學作品翻譯成日文引進日本國內。由此和歐美的許多著名作家成為好友,他曾經和約翰.歐文在紐約中央公園裡一邊跑步,一邊談好了長篇小說《放熊歸山》的日文翻譯。

關於寫作,村上春樹的一些實用的建議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村上春樹

首先:寫小說的人,首先要多讀書。優秀的小說也好,極爛的小說也罷。讓身體穿越更多的故事,邂逅大量的好文章,也邂逅一些不夠好的文章,才能提高鑑賞力。你可以暫時寫不出好的文章,但你必須知道什麼樣的文章是好文章。

其次;細心環顧四周,認真觀察反覆思考,但不要急於下結論。世界看似無聊,其實佈滿了許許多多魅力四射謎團一般的原石。這些原石都是免費的——所謂小說家就是獨具慧眼,能夠發現這些原石的人。

最後,如果要當一個小說家,請不要接受稿約,也不接受委託,將自由寫作作為基本方針堅持下來。不受約束的寫作,是小說家自由馳騁的前提。

針對文學獎,村上春樹這麼說

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都會進入公眾視野。

村上春樹本人並未對關於諾貝爾獎有任何回應。但是針對國內的“芥川獎”,他在自傳裡特別提到,並歸結為自己對文學獎項的態度。

我之所以居於距離文壇較遠之地,原因之一是一開始沒想要當作家,只是作為一個普通人過著極其普通的生活,某天突然起意寫了部小說,而那部小說一下子就摘取了新人獎。所以文壇是怎麼一回事,文學獎是怎麼一回事,我幾乎絲毫不具備這類基礎知識。

即便如此,每次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的文學獎項頒獎之前,村上春樹總要飽受媒體困擾。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每年諾貝爾獎開獎時,村上春樹都會成為媒體的焦點

對於外界的詢問,他總是回答:“最重要的是有好的讀者。不管是什麼樣的文學獎,勳章或者是善意的書評,都比不上自掏腰包買我的書的讀者更有實質意義

”。

這種說辭聽起來像是答謝讀者。確實,對職業作家來說,讀者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如果書沒有銷量,任何獎項都沒有存在的基礎。

但他內心並不認為這種文學獎項具備實質性的價值,從奧斯卡金像獎到諾貝爾文學獎,價值的客觀佐證根本就不存在。

對作家來說,比什麼都重要的是“個人資格”。獎項應該承擔起從側面支撐這一資格的使命,它既不能被看作作家筆耕多年的成果,也不是補償,當然更不是結論。

說到底,他並不覺得作家之間,作家的不同作品之間,存在被比較的基礎。

馬拉松選手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從1982年的秋天開始跑步,那年他三十三歲。到2005年持續跑步二十三年,幾乎每天都堅持慢跑,每年至少跑一次全程馬拉松,共跑了二十三次。除此之外還在世界各地參加過無數次長短距離比賽。他始終認為:

在我迄今為止的人生中養成的諸多習慣裡,跑步恐怕是最有益的一個,具有重要意義。由於二十多年從不間斷地跑步,我的軀體和精神大致朝著良好的方向得到強化。

開始跑步是在寫完小說《尋羊冒險記》之後。作為職業小說家,從早到晚伏案寫作的生活使體力逐漸下降,體重則有所增加。因為需要高度集中精力,不知不覺香菸抽過了頭。為了找到維持體力、保持體重的方法,他選擇了長跑。

寫長篇小說,說到底是一件嚴酷的體力活。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1983年7月18日,村上春樹在希臘的馬拉松市參加全程馬拉松

作為跑者,他曾經挑戰一天跑完一百公里超級馬拉松。

他在自傳《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詳細記載了這次超級馬拉松的經歷:跑到五十五公里處,因為雙腳開始浮腫,將鞋子從八號換成八號半,吃瓊脂狀營養液,在腿肚上噴上肌肉消炎劑,手腕因為過度搖擺而浮腫。

除了馬拉松和長跑之外,他還練習鐵人三項,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參加鐵人三項的比賽。為了比賽默默訓練無常又無益,效率極低。然而,起碼曾經努力過的事實會留存下來,不管有無效能,是否好看。因為在他看來:

對我們至關重要的東西幾乎都是肉眼無法看見,然而用心靈可以感受到的。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往往通過效率低下的營生方能獲得。即便這是虛妄的行為,也絕不是愚蠢的行為。作為真切的感受,作為經驗法則。

假如有墓誌銘,而且上面的文字可以自己選擇,村上春樹是這麼寫的:

村上春樹

作家(兼跑者)

1949-20XX

他至少跑到了最後

村上春樹與妻子高橋陽子

村上春樹和妻子感情甚篤。對村上春樹來說,妻子不僅是生活上的伴侶,也是工作上的夥伴。妻子經常幫助他校對原稿,也是他每一部小說的第一個讀者。村上春樹常說:“我可以離開我的編輯,但不能離開我的妻子”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村上春樹和妻子高橋陽子

陽子的性格與村上春樹不同,她是位有話直說很外向的女性。村上春樹說,在跟太太有爭執時,他採取的態度時避免吵架,而妻子則會正面交鋒。為了吵架後能和好,村上春樹總是不停地道歉,他甚至說:“這個從小就要教,讓孩子養成習慣。”

因為對妻子的照顧和尊重,讓村上春樹獲得了不少日本女性的青睞。

因為戰爭遺留緣故,他和妻子拒絕生育後代。這要歸咎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作為軍人到中國作戰的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

村上春樹與中國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前,村上春樹筆法西化,清新而輕盈,疏離而充滿小資氣息,少有日本戰後沉鬱的文字氣息,是日本文壇的異數,日本評論界並不喜歡他。為了免去諸多紛擾,他在八十年代末避開日本,旅居海外。

旅居期間,他寫了不少旅行隨筆集《雨天,炎天》,《遠方的鼓聲》等。作為村上春樹的讀者,我喜歡他的隨筆和散文更勝於他的小說,這些書籍我都曾細細拜讀。

讓我疑惑的是,作為酷愛旅行的作家,村上春樹甚至去過歐洲不知名的小島和寺廟,卻獨獨不來中國旅行。唯一關於中國的記錄是為了寫《奇鳥行狀錄》收集素材,坐火車從中國內蒙古過境去諾門坎戰場,把沿途風物寥寥幾筆帶過,連感受都沒有多談。

村上春樹是很講究飲食的人,對於世界各地的飲食都頗有講究。一家常去的菜館出了新的菜式,他要特意去品嚐並不吝筆墨。中華料理名滿天下,日本遍地都是中餐館,然而在村上春樹的各種文字中,遍尋不著關於中國飯館和中國料理的點滴記錄,就連過境中國時也只吃自己帶的罐頭食品。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旅行中的村上春樹,流浪貓也喜歡

1991年,村上春樹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圖書館裡偶然發現1939年日本關東軍和蘇蒙聯軍在中蒙邊境地帶展開的諾門坎戰役,第一次途徑中國去原地勘察,開啟《奇鳥行狀錄》的寫作。

這是村上春樹里程碑式的轉折點,他“下決心下到歷史的深井,啟封那段充滿血腥味的黑色歷史,回放暴力。”

自那以後,他不止一次呼籲日本正視歷史,從而受到日本右翼的攻擊,聲稱他為了諾貝爾文學獎不惜奉承中國人。直到2019年5月10日,村上春樹在《文藝春秋》上刊登了《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的往事》的文章,對外公開其父親曾是侵華日軍,可能在中國殺害過戰俘。

早婚,因反戰丁克,寫小說跑馬拉松——作家村上春樹的極致人生

進入暮年的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的父親村上千秋從1938年起共三次應徵入伍,但父親從不與他談論戰爭。為了弄明白戰爭期間父親的行蹤,村上春樹花了5年時間專門調查。得知父親曾經殘殺中國戰俘,他說:

“即使再感到不快、再想移開視線,人都應該將其作為自身的一部分繼承並傳下去。如果不這樣做,名為歷史的東西意義又在何處呢?”

他在見證這段黑暗歷史時受到創傷,與父親徹底疏遠。

他是侵華戰爭的直系後代,他的血液裡流著歷史的原罪。因此,他拒絕吃中國菜,不來中國旅行,不參加在中國舉辦的書籍發佈活動,甚至拒絕生育後代。

村上春樹用他的觀念和行動,透徹地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山河異域,風月同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