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北洋海軍是中國人的痛,因為那象徵著一段屈辱的歷史。在去年中國第二艘航母——山東艦入海之時,遠在英倫三島的中國人特意去紐卡斯爾的北洋海軍墓前祭拜,還用一張山東艦的照片告慰前輩。可以這樣說,北洋海軍這支不成功的艦隊讓中國人明白了海軍的重要性和什麼叫做落後就要捱打,讓中國人認識到了富國強兵的重要性。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祭奠北洋之魂


北洋海軍就是整個大清的縮影,不管是混亂奇葩的管理制度,任人唯親的官僚主義,剋扣軍費的海軍衙門,都折射出了這支艦隊的荒唐走板和可悲可笑。所以最終這支艦隊在甲午戰爭中全軍覆沒並不讓人意外,甚至正中大清某些清流官員的下懷。可能這些人聽到北洋海軍戰敗之後的消息,半夜在家都忍不住和親信彈冠相慶起來。回顧北洋海軍興起到覆滅的歷史,這支曾經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艦隊不僅輸在了海戰上,更輸在了戰場之外的朝廷上。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北洋海軍基地劉公島

(1)北洋海軍誕生記

l 落後時代的水師

清朝前期並沒有海軍,有的只是水師。並且在攻下臺灣之後,清朝實行了閉關鎖國,對海上貿易也是興趣缺缺,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不會拿錢去投資水師建設。這使得原本將鉅艦大船開到紅海的中國人,竟連一支像樣的海軍都沒有。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鴉片戰爭中,大清水師不堪一擊


這樣在太平時代還比較無所謂,但是到了鴉片戰爭,大清官員們驚訝地發現,老舊的水師在英國人的軍艦面前就像紙糊的玩具,根本不堪一擊,就像笑話。所以有些有識之士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方針,那就是組建新式海軍。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兩次鴉片戰爭中,大清水師成了笑話


l 洋人艦隊

大清朝廷看見大家紛紛要求國家建海軍,那就建一支吧。於是大清朝廷叫了一個海關稅務司的英國人李泰國過來開會,說大清朝廷決定了讓他來組織建設海軍艦隊。這個李泰國幫大清收稅是收的不錯,大清官員這麼誇他,“自李泰國經理夷稅徵收之後,稅鈔大有起色,按年比較,銀數倍增。”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英國人李泰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泰國花了107萬兩銀子,買了七條兵船來組成艦隊。這其實也沒什麼,但是李泰國真沒把自己當外人,開始任人唯親,於是招了一群洋人來當中國海軍,完全架空了中國,哪怕是皇帝下的指令也得先過李泰國。這樣讓大清朝廷根本不能接受,直接叫李泰國解散艦隊滾出去,這一來一去,大清白白虧了一百多萬白銀。

l 臺灣事件

1874年,日本人悍然入侵臺灣,使得大清朝野震動,居然連倭寇都不把我放在眼裡了嗎?但是雖然震動,大清的封建大吏們並沒有和日本人打仗的意思,紛紛推脫說道,我沒有海軍艦船,難以和倭寇抗衡。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外國視角下的臺灣事件


但是此時的日本人也是實力不濟,雖然強行登陸了臺灣,但是面對臺灣人民的英勇抵抗和日軍本身的水土不服,導致日軍進攻受阻,可能要全員病死在臺灣島上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人訛詐了大清幾十萬兩銀子,就灰溜溜地跑回了日本。

l 痛定思痛

在連日本人都敢過來搶劫的刺激下,大清終於痛定思痛,想要組建一支新式海軍。但是一開始還是走的買買買的路子,對現代海軍根本沒有一點認識。大清要員李中堂在英國人赫德的慫恿下買了幾艘廢船,不僅不能出海打仗,每年還得修兩次,最後居然爛在了船塢之中,成為了一堆生鏽的鋼鐵。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宰相合肥天下瘦”的李鴻章


對於這樣的情況,李鴻章進行了反思,覺得還是因為大清根本沒人懂海軍,那怎麼辦?那就開學堂,培養人才,以便振興海軍。所以在1879年,李鴻章在天津開設水師營務處,1880年開設水師學堂,頒佈《北洋海軍章程》,北洋海軍正式登場。

(2)烏煙瘴氣的北洋軍

l 任人唯親的北洋海軍

大清很滿意地看到北洋艦隊的成立,但是又立即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北洋海軍還是任人唯親。1888年,丁汝昌成了北洋海軍的提督,統帥大小船隻40艘。這下子讓朝廷不滿了,覺得這李鴻章是在任人唯親。因為丁汝昌和李鴻章都是安徽合肥人,兩人是老鄉。在大清、民國的軍隊中,往往喜歡講究同鄉情誼,所以丁汝昌作為一個太平軍降將能當上北洋提督,背後沒有李鴻章使勁是不可能的。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北洋海軍提督丁汝昌


正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連提督都是搞裙帶關係上位的,下邊的官兵也是有樣學樣,整個北洋海軍搞得烏煙瘴氣。

l 形如虛設的海軍衙門

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鴻章的北洋海軍就受到了朝廷裡反對派的圍攻。其中帶頭人就是翁同龢,他是所謂清流黨人的領袖,更是主管財政的大臣,所以他極力打壓北洋海軍,經常提出停止南北洋海軍買武器的要求。

大清肯定不想給李鴻章建立一支私人艦隊,所以就設立了海軍衙門,讓醇親王當總理海軍事務,慶親王和李鴻章當會辦,曾紀澤當幫辦。看起是大清皇族說的算,其實大權都在李鴻章手裡,所以朝廷都認為北洋海軍是私家軍,都歸李鴻章管。但是李鴻章的權勢盤根錯節,大清根本動不了。

l 修園子的海軍衙門

除了李鴻章將北洋軍變成私軍,朝廷中政敵肆意破壞北洋軍建設,更讓人無語的是醇親王真的為了討好慈禧,把軍費拿去修園子。當時的海軍衙門掌握在醇親王奕譞手中,正可謂是手握重兵,並且奕譞又是頗有才幹的,慈禧對其很是忌憚,所以故意要奕譞去修。並且要求奕譞不能動用“部庫存款及其他正式收入”,那麼錢從哪裡來,當然是海軍衙門了。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醇親王奕譞及其夫人


在1885年到1895年十年中,奕譞挪借了437萬兩去修園子。不過奕譞也是要臉的,肯定不能說我海軍衙門為了討好老佛爺就去修院子,那顯得下賤。所以奕譞就說自己要“規復昆明湖水操舊制,在昆明湖上修建水操學堂”,這個離譜程度跟奕譞說要在自己家裡的浴缸裡建海軍基地一樣離譜。

(3)甲午戰敗,十數年工業毀於一旦

l 黃海一戰中,北洋海軍盡顯狼狽

隨著甲午戰爭的爆發,北洋海軍也終於有了露臉的機會,可是一出現就顯得十分狼狽。在黃海上,北洋海軍遇見了日本艦隊。北洋水師一共2000人,總排水量3.1萬噸,火炮190門,平均時速15.5海里;日本艦隊一共3500人,火炮246門,總排水量4萬噸,平均時速17.7海里。所以先不用扯什麼人員素質,單單是紙面數據就打不過日本人。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北洋海軍旗艦“鎮遠”號


仗打到一半,北洋海軍盡顯洋相,致遠、經遠被打沉,方伯謙帶著濟遠、廣甲逃跑,只剩下定遠、鎮遠、靖遠、來遠被日軍圍攻。最後靠著頑強的北洋海軍軍人們的廝殺,終於逼退了日本海軍,但是並沒有能擊沉日軍任何軍艦。堂堂天朝水師在黃海一戰,被擊沉者有、望風而逃者有,建功立業者無,不得不說是盡顯狼狽。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黃海大海戰紀實照片


l 清流黨人的惡毒

面對北洋艦隊的窘境,李鴻章死對頭清流黨高興壞了。現在無法想象這樣荒唐的事情,為什麼在國家海軍面臨危機會讓朝中的財政部長喜不自勝,甚至彈冠相慶。這當然不是翁同龢腦子有問題,而是朝廷大部分人把北洋海軍當成了李鴻章的私軍,看著李鴻章倒黴,大家都開心得不行。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大清宣戰詔書


於是清流黨人就要求李鴻章要主動出擊,哪怕知道北洋艦隊根本打不過日本艦隊,還是要北洋海軍去打仗。要是北洋艦隊贏了,那麼清流黨人這樣的主戰派,肯定是有功啊,到時可以給自己邀功求賞 。要是北洋艦隊敗了,那死的是李鴻章的人,削弱了政敵李鴻章的權勢,清流黨人啥也沒損失,豈不美哉。

l 坐以待斃的北洋艦隊

面對日本的咄咄逼人,丁汝昌要求主動出擊,截殺日軍。這個時候要出去截殺日本艦隊,哪怕贏不了,也不至於讓日本軍隊順利登陸。但是李鴻章輸怕了,心疼北洋艦隊,對丁汝昌說不許出戰,要保全自己的艦隊,如果“違令出戰,雖勝亦罪”,要他死守,避免讓李鴻章實力受損。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困守劉公島的北洋海軍不得不炸燬自己的火炮,避免被日軍利用


看到老長官這麼說,丁汝昌也無奈,畢竟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啊,所以就退守基地,徹底將制海權讓給日本人,一味消極防守,最終導致北洋艦隊的覆滅。

l 北洋覆滅

在一味消極防守的情況下,日本人進一步逼近了北洋水師的基地,幾乎不費吹灰之力拿下南北幫炮臺,並且封鎖了北洋海軍出入的港口,北洋海軍最後竟然成了甕中之鱉。面對日軍的勸降,丁汝昌不肯就範,打算最後打一場北洋海軍的榮譽之戰。

但是日本人圍而不打,逐漸消耗北洋海軍。在這樣的情況下,北洋海軍中的敗類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丁汝昌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飲鴉片自殺,最終隨著劉公島的失守,北洋海軍徹底覆滅。

從興起到覆滅,探尋輸在戰場之外的北洋海軍

丁汝昌看大勢已去,無奈之下飲鴉片自殺


在北洋海軍誕生到覆滅的過程中,來自日本人的威脅其實並不大,更多的是大清朝廷的內部重臣之間互相拖後腿。當時的朝廷之上都是一群聰明人,不管是慈禧太后,還是李鴻章、翁同龢,都是聰明人,他們都把自己只顧著打小算盤,沒有人能夠站在大清的利益上委屈求全,誰也不願犧牲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北洋海軍這支艦隊上,看到的大多是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的人。但是這些聰明過頭的人忘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北洋海軍短短十數年的歲月,凸顯晚晴的腐敗無能和混亂。在艦隊之外,朝臣之間相互因為自己的小算盤,為了各種小集團的利益,罔顧國家利益,挪用海軍的錢去修院子,甚至逼著北洋海軍去死。到了戰爭後期,整個國家連讓北洋海軍坦坦蕩蕩赴死的勇氣都沒有,可以說是國無戰心。在艦隊之內,不僅出現任人唯親的情況,更是出現了投降派,逃跑派,可以說是兵乏鬥志。

北洋海軍的覆滅,在物理上是被日本聯合艦隊所消滅,但是從根源上來說,卻要歸罪到大清朝廷上來。從北洋海軍身上,見微知著,可以看出整個大清帝國的制度混亂,暮氣沉沉。有人說怪李鴻章,說他是宰相合肥天下瘦;又有人罵慈禧太后,說她貪圖享樂,毀了帝國之劍;更有人罵翁同龢,說他是置國危於不顧,爭權奪勢真小人。其實,具體到每個人,不管是慈禧也好,李鴻章也好,翁同龢也好,這些看似一個個高高在上,各有各的苦衷,各有各的難處。每個人的小心思說出來都不過分,但是就是這些人在毀了北洋海軍。

不管過了多少年,北洋海軍仍然是中國人心中的痛。北洋海軍曾經是大清帝國用來弘揚國威和富國強兵的希望,但最終成為了黃海海底的廢鐵,每每讀近代史,都不免為此而難過。後人哀之的同時,更需要後人鑑之,以免後人復哀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