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浙江女子家中堆滿玻尿酸、肉毒素!一年流水上億!警方上門時她還在打包

都市快報記者 程瀟龍 通訊員 馮羅鑫

在如今追求顏值、“看臉”的時代,以注射、無創或微創為主要手段的微整形,受到越來越多愛美人士的青睞,

其中玻尿酸和肉毒素類產品,是整形美容領域中頗受歡迎的整形針劑。

然而,在“美麗經濟”迅速崛起的同時也潛藏著不少陷阱和危害。

近日,慈溪市公安部門破獲了一起特大網絡銷售美容假藥案,成功抓獲42名犯罪嫌疑人,採取刑事強制措施42人,搗毀運輸假藥國際通道2條、假藥倉庫6個,扣押美容針劑數萬支,價值數百萬,凍結涉案資金20餘萬元,總涉案金額高達1億元。

去年年初,慈溪市公安局接到線索稱有人在微信上銷售沒有批文的美容整形類藥品。

民警偵查發現,這個微信號的所有人孫某不時通過微信向一些“美容工作室”和個人提供玻尿酸或肉毒素。

深挖發現,孫某的年銷售額在幾萬元左右。“根據經驗判斷,孫某應該只是一個二級代理商。”治安大隊民警陸珂珏說。

為了捕捉“大魚”,他們沒有打草驚蛇,而是順藤摸瓜,繼續向上偵查,很快,一個巨大的銷售網絡浮出水面。

通過大數據分析,警方初步判定了幾個發貨倉。

但為了確定準確的位置,警方夜以繼日進行蹲點和實地排摸。

北京倉的蹲守讓陸警官至今印象深刻,“當時我們蹲守了近一個星期,都沒有發現嫌疑人的活動蹤跡,後來我們才知道,原來那名嫌疑人外出旅遊了。”

長時間的蹲守並沒有白費,一名頻繁出現在北京倉的40多歲女性進入了民警視線,而她並不在警方掌握的線索中。

民警一邊加強對幾個發貨倉的偵查,一邊對這名叫王某的女性進行深挖,很快,王某給了警方一個大驚喜!

她身後還有一個大型源頭倉庫,她不僅是倉庫的管理員,更是主要的發貨員,銷售網絡遍佈全國。

家中堆滿美容藥

一年流水上億元

經過前期充分的偵查和經營,50多名民警奔赴六大倉庫所在地開展統一抓捕行動。

去年7月3日晚上,一聲令下,民警衝入倉庫,收繳了大量無批文的美容整形類藥品,逮捕了10多名倉庫管理員。

緊接著,專案組民警又對王某實施抓捕。

“實施抓捕時,她剛剛完成了貨物的打包。”

其三室一廳的家中,一個房間滿滿堆放了大批韓國產的玻尿酸、肉毒素等美容整形類藥品,大廳裡打包場所、快遞單、打包盒等隨意散落著。”陸警官說。

而王某平日在使用的兩張銀行卡,僅1年的時間流水就達到了上億元。

打掉倉庫源,專案組民警掉轉槍頭,開始著手對下游的代理以及“美容工作室”人員展開第二輪抓捕。

8月到10月的集中抓捕行動,近10名民警陸續奔赴全國各個城市展開抓捕,搗毀“美容工作室”20多個。

“那兩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出差。為了偵辦好這起案件,我一共出差了120多天,出差最少的組員也達到了50天。”陸警官告訴記者。

經審訊,這一銷售網絡的貨源大部分來自香港或韓國,因為產品沒有批文,大多是通過人肉帶回,最終彙總至倉庫,並通過快遞發至全國。

假藥多流向無資質的“美容工作室”

據瞭解,那些所謂的“美容工作室”多為美甲店或皮膚護理工作室,微整形業務屬於他們的“灰色地帶”。

有的嫌疑人稱,做這一業務也是因為客戶有相關的需求。

為了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她們便通過微信或者QQ群加入了這個銷售網絡。

陸警官說,在美容“黑市”上,有各式各樣的玻尿酸以及肉毒素的品牌,而通過國內批准使用的只有一小部分。

以肉毒素為例,我國僅允許使用美國進口的“保妥適”以及國產的“蘭州衡力”這兩個品牌,但在“黑市”裡不僅選擇多,價格看上去也非常“美”。

通過購買“黑市”的針劑,一支針“工作室”就能收穫近10倍的利潤。

未取得藥品經營許可證,兜售未經國內臨床醫院驗證的美容整形類藥品,“施針者”也沒有任何相關資質。

“除了在美容室,他們還會提供上門服務,或者專門開房間提供打針服務。”

警方提醒,整容整形類藥品不同於其它消費品,它直接接觸人體乃至人體內部,安全性要求很高。

市民在購買時不要過度追求實惠的價格而忽略了它所帶來的風險,務必要選擇有資質的醫療美容機構,不可輕信微信朋友圈、QQ群和網站發佈的信息,以免誤入“美麗”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