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湖廣填四川,現在的四川方言是古代的湖北話嗎?

醒醒點火


“湖廣填四川,麻城佔一半”。湖廣,並不包括兩廣,是泛指兩湖。四川、重慶、雲南等地的口音和湖北麻城特別類似,好多方言也是一樣。

四川歷史上曾有6次大規模移民,明清時期移民是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次。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川渝兩地70%的“湖廣填四川”人來自湖北麻城孝感鄉。

記得原來四川有部電視,《傻二師長》,那時候很多麻城老農民聽不懂普通話,但看了這電視,就像看家鄉戲,特別親切,笑得合不攏嘴。

去年暑假,到成都學習,同房間安排的是一位來自四川涼山州的校長,姓孫,就說他奶奶說他家祖輩來自湖北麻城。他說的方言,只要慢一點我都能聽懂。



麻城有個孝感鄉,是古時候三大移民集散地之一。近些年,麻城建成了“移民文化公園”,每年都有來自四川重慶等地的知名人士上萬人,特意來麻城祭祖參加大典。

昨晚到麻城移民文化公園走路,看到四川重慶地區很多縣誌裡都說到,祖籍來自麻城。



由此可見,四川重慶等地的方言是湖北話沒錯,但只是跟麻城紅安等地方言類似,跟武漢話黃石話襄陽話有很大區別。



可見,現在的四川方言實際上也是現在的麻城話,源自古代的麻城話!回答完畢!


文軒閣


“湖廣填四川”顧名思義,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的人填補四川的人口空缺。其實,“湖廣填四川”並非只有兩湖和兩廣的人,還有陝西、雲南、貴州等地方的移民,只是湖北和湖南與兩廣的人是填四川的主力軍。其中,湖北和湖北的人最多,分散在四川的各個角落。現在雲、貴、川說話都基本相同,廣西的柳州人說話與四川差不多。還有湖北人說話,四川人基本能聽懂,湖南人一部分也能聽懂一些。

四川方言到底是不是古代的湖北話也很難說,雖說移民多。但是,四川也有原住居民啊!並非網上說的,四川都被屠殺殆盡。四川這麼大,再怎麼殺,也不可能一個不留是吧!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多的移民會隨著地方的風土人情而改變,包括口音,雖然能聽懂但是有變音。我就是四川人,在這裡舉個例子:我爸媽是不同兩個不同鄉鎮的人,說話的口音不一樣。我們的口音和市裡面縣裡面說話的口音相同,唯獨我媽那個鎮,說話就和我們不一樣。還有,我的一個表妹,小時候生活在我們哪裡,大約七八歲,送回老家讀書,過了兩個學期,到老家來拜年,說話完全變了口音。所以,很多人容易被當地的語言同化。

四川雖然外地人的移民較多,但是本土四川人應該也有,而這些土生土長的四川人說的是西南官話,應該集中在較繁華的地區,比如市裡面和縣裡面,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城市戶口。外地移民為了與當地人貿易,肯定會與當地人交流。當地人都有手工業基礎,外地人不可能帶那麼多工具過去吧!你如果不學會當地人的語言,你怎麼做貿易買東西啊?你不可能讓本地人,說外地人聽不懂的那種語言吧!

所以,外地移民到四川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與演變,與當地人的雜居交流,久而久之就融合到了當地的語言語系當中。現在四川話各個市區說話的口音也不一樣,只能說大體相同沒有其他地方那麼雜。畢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某個地方的大致方言,少數人是無法改變的。而移民大軍當中的鄂、雲、貴、川,以及少數語系和西南官話接近,融入當中也很正常!我的一個同事是湖南的,她說,她們隔一條河,說話都聽不懂。為什麼會導致這種原因呢?我也匪夷所思。說實在的我的很多同事是湖南的,他們說話我大多聽不懂,但是湖北人說話基本能聽懂,只是發音不一樣。有人問,為什麼你們四川人說話大多一樣,我也很奇怪啊!四川基本都是移民,為什麼口音還那麼相同。外地人,被當地同化得如此嚴重,這種需要專業的人來解釋吧!所以,我也只能靠個人臆測。如果,你有知道歷史的答案,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與大家交流!


謀士說


首先,湖廣指湖北湖南,與兩廣沒關係。

其次,湖廣填四川是統稱,實際上湖廣填四川是連續近200年從多個方向進入四川。如從北方經過陝甘入川,南方經過貴州雲南入川。其中主體部分是從湖廣方向進入四川。



最後,即便自湖廣省進入四川,也不只是湖廣省本地人,還有大量經過湖廣省中轉進入四川的。清政府沒做詳細統計,但民國初年對成都居民小範圍的調查結果可大致說明湖廣填四川的省籍成分,其中,湖北15%、雲貴15%、江西15%、徽蘇浙15%、兩廣10%、湖南10%,其餘河北河南山西福建甘肅山東合20%。

譬如,本人家族七代前最後一批遷徙入川,祖籍已經不詳。先祖兩兄弟在道光時期自湖北孝感麻城逗留十多年,做工賺到安家費才進入四川,當地還留有族人分支。

所以,湖廣填四川無法說明遷移者原籍,畢竟遷居者多是貧戶,很多人不認識字無法記錄原籍。又有很多中轉入川,甚至入川前在中轉地已生活一兩代人,如何認定省籍?


四川達州


在中國的歷史上,大量遷移人口,是經常發生的。其原因,主要是人禍,也就是戰爭,其次才是自然災害。

全國性的移民,總體性是由北往南。如西晉滅亡,大量的中原人口,向江淮一帶遷徙,最遠的往江西、福建,甚至於廣東地區。還有一次較大人口遷徙,就是北宋滅亡,大量的人口向南方遷徙。這兩次遷徙,形成了中國最具特色的客家人。

中國北方戰亂頻繁,南方地區以四川為最。在南宋時期,四川地區經歷了抗金斗爭、抗蒙鬥爭。尤其是蒙古人三入成都,蒙哥大汗戰死釣魚城,四川已然巋然不動。但是四川人卻因此損失了巨大人口。

蒙古人放棄四川,改從湖北襄陽突破之後,滅了南宋。四川這個天府之國,人口已經由1000萬人口,下降到了不到一百萬人口。整個元朝,四川地區的人口,都是緩慢增長。從此人口總是難以恢復,直到清朝。

元末湖北義軍首領徐壽輝部將明玉珍,率領10多萬湖北農民軍攻入四川。同時隨行的又有很多農民家眷。這是大規模移民到四川盆地的開始。明朝開始後,因四川地廣人稀,仍然有大量移民遷入。到1401年才接近尾聲,明末四川約有400萬人。

明朝末年,四川又陷入大亂。1639年明末農民領袖張獻忠起事入川,1644年第二次入蜀後建立大西政權,地主武裝、清軍、南明軍一起攻向起義軍,次年十一月,張獻忠在西充陣亡,使川人死亡過半。

隨後,四川又成為南明政權和清軍激戰的前沿陣地。1647至1650年,明軍內部爭權奪利,戰火不斷。1650至1659年,張獻忠餘部孫可望、劉文秀進入四川,在川北與清軍激戰。1660至1664年,清軍鎮壓義軍,搜捕明軍殘餘分子。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1673至1680年清軍平西王吳三桂叛亂,攻入四川,其叛軍與清軍的"三藩之亂"歷時七年。

這些戰爭持續達三十多年,四川人被"殺得雞犬不留"。據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

四川人十之八、九不是老川人,多半是湖廣移民的後代。

湖廣填四川,是指發生在清朝的一次大規模的移民。康熙年間,平定三藩之亂後,開始出臺政策,大量遷徙人口入川。江西、福建、廣西等十幾個省份的居民也在移民行列之中。其中來得最多的是湖北、湖南省。據統計這次移民的持續時間長達一百多年,入川人數約一百多萬人,其中湖北、湖南省的人數達一半之多。而在湖北省的移民中,麻城移民又佔居重要地位。

清末《成都通覽》曾記錄"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

因此,今日四川人,大多數都是外省人,湖南湖北居多。因此四川話裡,與湖南湖北話,時至今日,仍然依稀可見同音同源。尤其是祖先曾是同一個縣的,鄉音更是有點相似。



三生有畫


先回答問題,只能有明顯的關聯,但是不能劃等號。

首先,沒有湖北話,不同於四川,湖北這個省是清朝才出現的,之前為湖廣省,再之前為荊湖北路、荊州地區等,基本都包含如今湖南省的大部分。

古時候兩湖地區的方言,如今認為是更加接近湘語的,後來隨著語言受北方官話的影響和演變,湖北地區和湖南北部等地區逐漸變成了官話區。

大家知道四川是一個移民形成的省份,歷史上著名的湖廣填四川,發生了兩次:第一次是由於南宋的抗元戰爭,使得四川人口凋敝,不足原有十分之一,在元朝統治的100年裡,四川納稅是非少數民族地區倒數第三。而南宋時的四川是南宋王朝第二大賦稅來源,可見戰爭對四川的破壞,人口稀少。元末農民起義,由湖廣人明玉珍帶了十幾萬湖廣軍隊,進入四川稱王,並隨著有大量農民去了四川。

到了康熙年間,四川巡撫張德地曾在一篇奏疏中記錄了蜀中父老的一段回顧:“查川省孑遺,祖籍多系湖廣人氏。訪問鄉老,俱言川中自昔每遭劫難,亦必至有土無人,無奈遷外省人民填實地方。”

所以,由此可見,元末明初的移民使得明朝時四川的湖廣籍的人口數量已經佔據優勢,並且是統治階級。

第二次是明末,清兵入關,無論是張獻忠(他的軍隊很多也是湖廣人)屠的四川還是清兵屠的四川,總之,四川人口再次告急,省會成都都是遍地荒蕪。康熙二十四年人口統計,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四川省僅餘人口9萬餘人。

所以最終有了《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詔》,拉開清朝的湖廣填四川。這次移民中,湖廣再次為主力,而來自其它地區移民裡,如陝南地區本身也是元末明朝的湖廣籍移民,西南其他地區來的移民,其中的漢族多半也是隨著明朝駐軍前往西南地區的,如雲南,其軍民主體也是從湖廣出兵。

經過這次大規模移民進入四川經過元朝、明朝兩個衰敗期後,四川在清朝時總算重新成為賦稅重地和人口稠密地區並在清朝中後期有能力向周邊(主要是改土歸流後的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輸出人口。

從DNA角度來說,和四川人親緣關係最近的就是兩湖的人,當然,兩湖互為親緣關係最近,以及江西,四省遺傳學上的接近,反應了江西填湖廣、湖廣填四川的歷史事實。

而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隨著移民的進駐,自然也帶去了相應的方言。

我們看下如今的四川方言:

到了清朝時,根據《成都通覽》曾記錄“現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廣佔25%,河南、山東5%,陝西10%,雲南、貴州15%,江西15%,安徽5%,江蘇、浙江10%,廣東、廣西10%,福建、山西、甘肅5%。(作為省會城市,四川商賈最繁榮的地方,多元性最佳,但湖廣籍依然佔多數)

據《光緒廣安州新志》提供的數據,湖北黃、麻籍佔入廣安州人數的26.64%。湖北、湖南合計約佔60%。(川東川北地區基本都是湖廣籍移民)

來自湖廣的移民不僅人多,而且佔據了社會頂層,影響力大大強於其他移民,所以湖廣移民的語言成了主力,甚至四川人籍貫,形成了十個裡面有五個都會說自己祖籍麻城孝感的現象(實際可能存在肯定不少冒認的)。

湖廣籍移民的語言和其它地區的移民以及老四川方言,最終融合,漫長時間後形成了四川話,自然同過去的語言也有不少差異的產生,所以不能等同於就是所謂的湖北話。

結合方言分佈,我們可以知道,四川話裡的成渝片就是典型以移民帶來的語言為主體的兼容吸收老四川和其它移民的詞彙等為主的方言,也是四川最強勢的語言,老四川方言僅在川南地區等地區存留度高一點,而且主要以一些詞彙的形式存在,而且不斷的受成渝片同化的影響,在發音和詞彙上逐漸趨同於成渝片

四川境內的方言島如廣東移民聚集地形成的客家話區域,由於人口不佔優勢,逐漸也被同化而湮沒在成渝片裡。

有趣的是,如今的四川話,如今官方名稱是西南官話,最早的稱呼是湖廣話,或者叫上江話。與其對應的是四川有一些說湘語的方言島,被稱呼為“老湖廣話”。所以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四川話和兩湖之間的親緣關係吧。

由於年代並不久遠,所以如今的四川話和兩湖的說官話地區人相互用方言,基本互通是無障礙的。

說四川話和湘語(老湖廣話)的交流,一般是四川人能聽到說湘語的一半,說湘語的則基本能全聽懂四川話。


茗居楓海


呵呵,大夥兒不用爭了!有空聽聽1959年林彪元帥國慶閱兵。林彪元帥說的是標準的黃岡話。元末和明末兩次湖廣移民入川中都以黃岡人為主體。



聽聽四川話和黃岡話有什麼區別!


烏林閣












曉石60374176193


咱們先討論個問題再下四川話是不是湖北話的問題吧,當年(哪一年我不想去百度了)張獻忠屠掉原四川人的時候,四川地區還剩多少人六萬人?反正很少很少,這活下來的四川土著肯定是說(四川話)的,後來湖廣幾百萬移民到了巴蜀之地,請問這幾百萬的湖廣移民來到四川之後是跟這六萬的土著學習四川話,還是保留了自己湖廣的語言飲食風俗習慣呢?每一個客家他鄉的人,在千萬的大城市渺小的自己都會保留自己的鄉音,何況幾百萬的移民來到了無人區一般的四川。所以四川話和湖北話(江漢平原地區)是一個語系,只是後來兒子名氣大了,在介紹的時候(這是某某的爸爸,而不是,某某是他兒子)


上單牛魔


走遍三湘四水,為何常寧這塊秀美山地,養育出來的人民對四川話既是那樣熟悉,又是那樣地驚喜。大中國竟然千里之外還有說話幾乎能我們聽得懂的,而且一些說詞更是一模一樣的。常寧的柏坊,新河,城區,蘭江,官嶺口音更是接近四川口音。常寧如:解手(大小手),茅司,清早,晌午,破腦殼的。。。。。作何解釋?!


浯水VS雲飛鴿


所謂湖廣填四,主要是兩湖。特別是湖北黃岡麻城最多!現在四川的口音和有的名詞還和黃岡一樣的說法。有一種水餃叫:包面,四川和黃岡的叫法一樣!還有上側所叫:解手,兩地的說也是一樣。都是湖北傳過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