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戰機量產跟什麼材料有關?

迷彩虎軍事為您回答。其實是跟吸波材料有關的,吸波材料主要吸收投射到它表面的電磁波能量,應用在飛機、導彈、坦克、艦艇、倉庫等各種武器裝備和軍事設施上,就可以吸收偵察電波、衰減反射信號,從而突破敵方雷達的防區。

而現在的吸波材料,存在很多問題:多數材料一旦雷達波的入射角度在30度左右或者更低,基本上就完全失去吸波效果。還有就是,吸收電磁波的波段比較狹窄,往往只能針對一個特定的波段才有最好的效果。還有就是笨重,好的效果往往需要較大厚度,而且耐受雨滴撞擊、蒙皮反覆變形的能力不佳,易於開裂剝落。這是B2等設計較早的隱身飛機維護難、維護貴的核心原因。過去F-22、F-35的隱身吸波材料也都是這種被動隱身手段,主要是通過物理結構實現電磁波的折射,或者被材料吸收。

所以咱們的隱身材料領先就領先在了這裡,它既不是讓電磁波反射,也不是讓電磁波吸收,而是通過在物體表面覆蓋特殊的超材料,引導著被物體阻擋的電磁波繞著走,從而實現完美隱身。目前世界各國隱身防護材料,基本都是單一性能,沒有發現有 20 多種功能都集中在一起的複合隱身材料,目前只有中國獨家。

根據相關信息,早在2015年,集20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多頻譜隱身材料就研發成功了。隨後運用到軍用直升機等武器設備上,做隱身防護測試。從相關介紹來看:這種先進的石墨烯材料厚度只有 0.35 納米,強度是鋼鐵的 100 倍,具有非常好的光學性能,透光率可以達到 97.7%,比美國使用的隱身塗層要優秀的多,並且在維護性上還更強一些。那麼我們可以假設,如果殲20使用這種石墨烯材料,其空重可能將被有效的控制在15噸左右,比F-22低了一大截。同樣的戰鬥力,身體輕巧當然就靈敏的多了。誠然,對於這種新產品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去攻克難關,隱身超材料量產化也將使我軍離隱身時代的目標越來越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