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刘明炜”,你的“准考证”咋年年丢?

“刘明炜”,你的“准考证”咋年年丢?

漫画/王伟宾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彭飞

高考临近,最近几天,不少人的微信群或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条信息:“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刘明炜,考点在一中,请朋友们转发,让刘明炜联系这个号码13373515981。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

类似这样的信息基本每年高考前都会被热传。6月4日,记者在朋友圈看到该信息后,拨打信息中的电话进行了核实,拨打三次对方均为关机状态。随后,记者利用腾讯旗下的一款号码鉴定软件对上述号码进行鉴定。结果显示,此号码已被118人标记为诈骗电话。记者通过“电话邦”进行鉴定,结果同样显示为诈骗电话。

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刘明炜”后发现,2017年6月5日,“刘明炜高考准考证丢失”的消息就在微信和微博上疯传了,只不过联系电话不一样。郑州市公安局一名民警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信息通常情况下都是一种诈骗手段,“准考证丢失”谣言中所留电话多为吸费电话,可能导致少则几元多则几百元的话费莫名被扣。这名民警说,对网上传播的这类信息要注意辨认,可以先在网上或者向民警进行核实,以免上当受骗。

此外,记者了解到,除了“准考证丢失”谣言,还有提前查分、考题泄露、低分高录等诈骗手段。以下几种骗局较为常见:

骗局1:虚假查分网址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或微信群等方式,分享假的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等相关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贩卖,或利用这些信息,在高考后以“发放奖学金”等形式进行电信诈骗。

破解方法:认准统一发布的查分网址,不要盲目相信某些可以“提前查分”的小道消息。

骗局2:带“木马”的高考短信

犯罪分子一般会通过短信或微信形式群发与高考相关的木马信息,利用有诱导性的标题,或者在网站上设置带有诱骗性的木马链接,只要点开之后,木马程序会立即植入手机,获取该手机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同时也会通过拦截获取支付验证码,并经网购消费变现或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红包转账提现。

破解方法:不随便点击短信中的链接,以及微信群、朋友圈的分享。

骗局3:冒充军校招生

某些诈骗犯罪团伙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国防生”等幌子,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骗取学生报名考试。这类骗子一般会许诺教育部门许可的本科学历,同时还会承诺毕业后统一安排到部队工作等一系列事项。

破解方法:遇到有疑惑的问题,及时通过官方渠道查询真伪。

骗局4:寄送伪“录取通知书”

犯罪分子在掌握学生的个人信息后,会通过快递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当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误以为自己考上某学校后,犯罪分子再通过电话联系考生,让其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户内。

破解方法:是否被某校录取,要通过官方途径进行核实。如有疑问,可以拨打该高校招生办电话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