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民間信俗

陳靖姑信俗

古田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陳靖姑是民間普遍尊崇的一位婦女、尊稱有臨水陳夫人、傾天聖母等,俗呼娘奶、臨水奶。據傳陳靖姑於唐大曆二年(七六二年),祖籍福州倉山下度,生於公元七六七年。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相傳她早年學法,能降妖伏魔,扶危濟難,二十四歲時施法祁雨抗旱,為民除害而殞身於古田臨水。 2008年,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習俗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馬仙信俗

柘榮縣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馬仙,又稱馬氏天仙、馬元君等,自古是以柘榮為中心的民間崇拜地方神明,與媽祖、陳靖姑並稱“福建三大女神”。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柘榮作為馬仙信俗的發祥地,素有“馬仙之都”之美譽。境內太姥山脈主峰東獅山被譽為“仙山”,是閩浙信眾朝拜馬仙的聖山、馬仙信俗的重要道場。

遊氏仙姑宮祈福儀俗

柘榮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由遊氏仙姑信仰而產生的遊氏仙姑祈福儀俗是柘榮縣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祈福儀俗活動全年進行,內容包括神誕日祈福、四季祈福、除夕祈福以及婚嫁、出行祈福等。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其中,以每年農曆正月十七遊氏仙姑神誕日祈福和四季祈福最為隆重。每年的仙姑誕辰日,遊氏族人都會舉行盛大的廟會,朝拜人群絡繹不絕,熱鬧非凡。

媽祖信俗

福鼎、霞浦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媽祖信俗是以崇奉和頌揚媽祖的立德、行善、大愛精神為核心,以媽祖宮廟為主要活動場所,以廟會、習俗和傳說等為表現形式的民俗文化。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媽祖信俗由祭祀儀式、民間習俗和故事傳說三大系列組成。湄洲是媽祖祖廟所在地,而福鼎點頭鎮、沙埕、前岐鎮等沿海地區的媽祖信俗尤為崇仰。

黃山公信俗

壽寧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槐,又稱黃山公,壽寧縣清源鄉韶託村人,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進士,宣和二年(1120年)任徽州知州。黃槐為官清正廉潔,一心為民,不論是在徽州知州任上還是棄官歸隱鶴溪,為百姓做了許多好事善事。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為緬懷黃槐,閩浙邊界的村民開始為黃槐修建廟宇,黃槐在民間成為顯神,村民凡祈求福祉、求取功名、求醫問藥、求財求子,都向黃山公禱告,並認為禱之必應,黃山公信眾隊伍日漸壯大。

瑞雲四月八

福鼎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農曆四月初八歌王節,又稱“牛歇節”。據說在春秋時期,楚國有兩位歌王,一個名叫鍾子期,一個名叫鍾儀。楚國樂師俞伯牙彈琴的曲調“大喝”和“小喝”,意在高山、志在流水,唯有鍾子期能和其腔。鍾子期死後,伯牙將琴摔掉,從此再也不彈琴。鍾儀本是楚鄖公,被鄭國推薦獻給晉國,晉王要他彈琴唱歌。鍾儀接過伯牙和鍾子期彈唱的技藝,“與之琴、操南音、操土風”。晉王聽了大高興,重用他,封他為禮部侍郎之職。

雙溪元宵燈會

屏南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雙溪元宵燈會歷史悠久,起源於民間信仰與宗族祭祀活動,最早於北宋時期就有香亭迎神、火龍祀福、城隍巡遊等活動,現在更是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雙溪燈會上,不僅能看到製作精美的花燈,還有國家級 非遺 鐵枝表演、全國少有的舞香火龍、舞獅子等民間絕活,還能聆聽到來自宋朝的鼓亭音樂。

霍童“二月二”燈會

蕉城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霍童“二月二燈會”,可追溯到隋朝。據記載,隋諫議大夫黃鞠為避隋煬帝迫害,遷徙鹹村,後與早年定居霍童的姑丈朱福易地而居。為報答姑丈情誼,黃鞠就在每年農曆二月初一姑丈誕辰之日舉行燈會活動。

寧德有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白天表演高蹺,傍晚舉行紙紮、鐵技、線獅、舞龍等遊藝。後發展到霍童全村四境。後人為了緬懷這位水利工程先驅在此所的貢獻,將“二月二燈會”習俗沿襲至今。

非遺的傳承最重要的就是非遺技藝傳承人,它必須依託於人的存在,所以我們需要保護這些文化,更需要傳承人繼承這些文化。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直接體現,也是傳統文化的縮影,還是一個地域乃至國家形象的“明信片”。讓我們一起傳承與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