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不管是廣式的蝦餃和叉燒包還是泰州口味的煮乾絲和魚湯麵,總有一款符合你的胃口,還在等什麼?快來吧!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飲杯茶,食個包,聚聚舊,看看報是廣州人嘆早茶的習慣。早茶時間很廣,從早上五點到中午十二點都是嘆茶時間。十甫路的陶陶居清晨6點就已經站滿了阿公阿婆;廣州酒家不到9時就客滿。天然居10點鐘還人聲鼎沸,一個早上就能至少翻檯2次。南園飲早茶臨近中午等待翻檯的食客一點不少,被叫中的人好比中獎一樣開心;北園裝修後,只有週末才有的早茶飲,想喝的人仲系魚貫而入。除了幾十年的老茶客,遊人以及年輕的茶客也成了嘆早茶的主力人群。點個傳統的一盅兩件,或者蝦餃、叉燒包、腸粉、奶黃包、菠蘿包、榴蓮酥等,美好的一天從早茶開始。即便等翻檯,也心甘情願。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說起廣東早茶的來源,要追溯到咸豐同治年間。當時廣州有一種名為“一釐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供應茶水糕點,設施簡陋,僅以幾把木桌木凳迎客,聊供路人歇腳談話。後來出現了茶居,規模漸大,變成茶樓,此後廣東人上茶樓喝早茶蔚然成風。直到今天,廣東早茶中茶水已經成為配角,茶點卻愈發精緻多樣,這種傳統文化隨著廣東經濟的迅速發展不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越來越成為廣東人休閒生活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而茶點在廣東早茶中的地位就更為重要了。茶點分為乾溼兩種,乾點有餃子、粉果、包子、酥點等,溼點則有粥類、肉類、龜苓膏、豆腐花等。其中又以乾點做得最為精緻,賣相甚佳。如每家茶樓必制的招牌蝦餃,以半透明的水晶餃皮包裹兩三隻鮮嫩蝦仁,舉箸之前已可略略窺見晶瑩中透出一點微紅,待入口以後輕輕一咬,水晶餃皮特有的柔韌與蝦仁天然的甜脆糅合出鮮美的口感,教人回味無窮。又如某些高級茶樓特製的燕窩酥皮蛋撻,幾層金黃酥脆的蛋撻殼內盛著嫩黃色、絲絲通透的燕窩,甫見之下已叫人食慾大動,更不用說入口以後燕窩的甜蜜柔軟與酥皮的粉香酥脆完美結合,美味得讓人慾罷不能。而各色粥點,如及第粥、皮蛋瘦肉粥、生滾魚片粥等,皆以綿軟順滑的粥底,配上不同肉魚蛋類,再以香脆蝦片、青嫩蔥花佐之,撒上一小勺胡椒粉,喝來綿糯爽甜,鮮味濃郁。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腸粉

腸粉亦稱卷粉、豬腸粉(因形似豬腸),抗日戰爭時期由泮塘荷仙館創制,現小食店、茶樓、酒家、賓館均有供應。它是將米漿置於特製的多層蒸籠中或布上逐張蒸成薄皮,分別放上肉類、魚片、蝦仁等,蒸熟捲成長條,剪斷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腸、豬肉腸、魚片腸和蝦米(仁)腸;不加餡的則稱齋腸;米漿中加入糖的叫甜腸。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艇仔粥

漢末以後,廣州成為通商大港。明代著名劇作家湯顯祖曾用“臨江喧萬井,立地湧千艘”來形容廣州港的繁忙景象和雄渾氣勢。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艇仔粥這種特色粥品於廣州西關荔枝灣問世了。那時廣州西郊一帶河涌縱橫,荔紅荷綠,被評為羊城八景之一—“荔漁唱”。許多文人雅士泛舟遊覽,艇家們便在小艇上煮粥向遊客兜售。這種粥用新鮮魚片、炸粉絲、海蜇皮、花生仁作料,味極鮮,加之景美舟輕,風清水冷,極富詩情畫意。

歷史上,蘇中諸多地方有吃早茶的習俗,但如今保存這一傳統習俗的地方已是鳳毛麟角,唯獨泰州將早茶習俗繼承下來,頑強地根植於民間,融於人們生活當 中,以一款款獨特的味覺藝術,讓泰州人的飲食變得有滋有味。泰州早茶,不僅在吃,更在於那份柔柔的情。一家人能夠聚在一起嘮嘮家常,不能不說是一種幸福。 世世代代的泰州人,就這樣一直延續著吃早茶的傳統,延續著老泰州的慢生活,延續著瀰漫在整個城市間的親情。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泰州老街,位於古城東隅,是一條仿古商業街,此處的大陸飯店和皮包水茶樓不僅能吃到美味的早茶,還能欣賞到評書、古樂等極具本邑地方特色的說唱藝術表演。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泰州名片“早上皮包水”

中世紀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遊歷泰州時,曾讚歎:“泰州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想要體驗那些“塵世的幸福”嗎?不妨背上行囊,放鬆 心情,先來感受一下泰州悠哉樂哉的“早茶文化”吧!讓身心放鬆愜意,讓心靈皈依平和! 舊時,泰州人稱“吃早茶”為“早上皮包水”,這是泰州地區慣有的美 食習慣。走遍泰州,你可以見到遍佈全城大大小小的各式餐鋪飯館。小攤有小攤的風味,館子有館子的情調,不變的是泰州人吃早茶的講究。一壺上好的龍井,配上 一盤燙乾絲,一碗魚湯麵,再加上一籠蟹黃包,這是當地人必點的老三樣。你可能會說,這泰州人也太能吃了吧!你是不知道,泰州人喝早茶和吃早點可不是一回 事,只要得閒,泰州人最喜歡在老街的茶樓裡消磨時間,聽著泰州平話,這早茶要消磨到中午才算結束。最初的茶館只售賣清茶的單一經營,逐步演繹成如今的幹 絲、點心、麵食等多個品種的融合。豐富多元的早餐文化,遠超過其自身的內涵,成了泰州獨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早上起來,邀上親朋好友,往茶館一坐,喝著香醇的清茶,品著各式美味,一天的生活就這樣從愜意中開始。

燙乾絲,清代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記載道:“將豆腐乾切絲極細,以蝦籽、蝦油(醬油)拌之。”

“者者居”成歇後語

“奪魁品罷雨前茶,樓開綠雨試新茶。”這是清道光年間泰州詩人朱餘庭的詩句。正如詩人描述的那樣,在清中期之前,泰州的茶館只是單一經營清茶,這期 間誕生了“雨軒”、“綠雨樓”、“廣勝居”、“品香”等知名茶館。到了晚清之際,陸續有外地商戶和本邑人開設茶館,同行間相互競爭激烈。為招攬生意,一些 茶館除清茶外,又售賣起乾絲、麵點等小吃,這種創新的經營思路逐漸影響了泰州飲食行業。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清末民初時,“富春”、“海陵春”、“怡園”、“者者居”、“大東酒樓”等茶館應運而生。“者者居”是泰州茶館中一家知名的老字號店鋪,其店址原在 孫家橋附近,清民期間,由於這家的早茶味道很好,當時泰州人都趕到“者者居”品嚐早茶,以致這家茶館生意火爆,去晚了很難落座,但還有食客在店中等待位 置,這在泰州民間也就留下了歇後語,就是:“你這個人怎麼這麼‘者者居’呢?”意思說此人固執,不靈活。

“大東酒樓”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創辦的一家茶館,它由一位吳姓東臺籍老闆開設,吳老闆頗通經營之道,他開店後,一改泰州早茶品種單 調的格局,他在早茶質量、種類上下了一番工夫,推出了魚湯麵、大煮乾絲、小籠湯包等早茶新品種,儘管價格比別的茶館要貴一些,但仍吸引著很多食客前來嘗 鮮,就連當時駐泰軍隊司令李長江也時有光顧。隨著歲月的變遷,老字號茶館大多已不存在,但泰州大街小巷目前仍然遍佈著許多經營早茶的大小店鋪。這其中又以 富春酒店、大陸飯店、皮包水茶樓和者者居等10多家酒店早茶最為聞名。除富春外,其他幾家酒店現移建恢復於泰州老街。

售剩“混茶”成佳茗

談到泰州早茶中的品種,“主角”當屬乾絲。泰州乾絲是由蘇中名廚邢桂森研創的,邢桂森原是御廚季三瘸子徒弟,季三瘸子以擅做煮乾絲聞名。民國時,邢桂森在泰州西倉大街萬花樓做廚師,他經過潛心研究,推出了面向大眾的手工燙乾絲。

乾絲是由豆腐乾切成的,切乾絲者先用刀將一塊豆腐乾均勻削成20片左右,再斜鋪切成和火柴棒相當的細絲,然後倒進沸水裡反覆衝燙。由於放了鹼的緣 故,乾絲嚼起來又軟又彈。當然,乾絲本身是沒有味道的,全得依賴調料來調和。醬油、水、糖、鹽,調到濃淡適度,略帶甜味和鮮味,這個過程叫作“熬油”,麻 油是外加的,起香。撒上薑絲、香菜、胡蘿蔔絲、花生米、榨菜丁便做成清淡可口的燙乾絲。至於煮乾絲,則是用餚肉、蝦仁、香菇、筍片、木耳、青菜等輔料,配 以高湯煮成的。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泰州人在吃早茶時,大多選擇以安徽魁針、珠蘭和杭州龍井三者摻和配製的“福香”茶,這種茶兌泡之後,色澤清澈,濃郁醇厚,融魁針之色、珠蘭之香、龍 井之味於一體。關於這道茶還有段典故,相傳舊時泰州茶館喝茶分等級,士紳富商喝龍井,普通家庭喝魁針,寓泰外地人士喝珠蘭,喝這三種茶都是需要付費的。茶 館在第二天會將售賣剩下的三種茶葉末混在一起泡煮,無償提供給車伕、搬運工等社會低薪人士飲用。一次,一位鹽商親戚無意中喝到這種茶,感覺很好,便推薦給 鹽商,鹽商喝過後,將這種融合複合型香味的茶水稱為“福(復)香”茶,又向友人同好推薦。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這種“福香”茶成了當時人們的新寵。 如今,“福香”茶推廣出新,更多人享受到了這道名茶所帶來的幸福時光。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麵食是泰州早茶中的“壓軸戲”。包括了魚湯麵、鮮肉小餛飩、幹拌麵、熬面、炒麵等多個品種,這其中以1942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 獎的魚湯麵最受人們歡迎。魚湯麵的魚湯甚為考究,以野生鱔魚的骨頭、小鯽魚、大豬骨用蔥姜煸炒後,以大火慢慢熬製而成。將麵條煮熟後盛入鮮濃的魚湯中,撒 些小胡椒和蒜葉,誘人的魚鮮味撲鼻而來。叉著鮮滑的麵條,喝著醇厚的魚湯,清爽的滋味環繞在心頭久久不散,泰州老食客對此評價是“進嘴厚得得,下肚潤胃 腸”。 與廣式早茶一樣,泰州早茶中的點心品種也很多,有蟹黃湯包、筍丁肉包、蘿蔔絲包、三丁大包、香菇青菜包、乾菜包、蝦仁蒸餃、糯米燒賣、千層油糕等,點心皮 選用的是優質小麥麵粉,餡心以新鮮菜肉水產配製,加上手工製作現做現蒸,因此皮薄餡飽的點心吃起來是鬆軟細嫩,鮮香可口。如果想每樣點心都品嚐一下,還可 以選用各種點心都有一樣的雜籠。

地產“四鮮”味地道

自古以來,泰州素有“魚米之鄉”的盛譽。智慧的泰州人深悟“靠水吃水”的道理,人們將豐富的漁農物產資源融入到泰州早茶中。經過一代代本幫廚師的傳 承和改良,泰州早茶以製作精細,風味獨特,經濟實惠而逐漸成為泰州餐飲文化中的精華。它在於具有地方特色的“四鮮”,即魚鮮、蝦鮮、蟹鮮、蔬鮮。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魚鮮。製作泰州早茶中的魚湯麵湯料,需要野生鱔魚的骨頭、下河地區小個頭的野鯽魚兩味主料,熬製過程中,富含大量鈣質的魚肉魚骨和湯化為一體,因此熬出的魚湯是粘稠醇厚,色質乳白,鮮香少腥,配上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的麵條,不僅味道鮮美,更有養生作用。

蝦鮮。河蝦是泰州的傳統特產。現在泰州早茶中,所用河蝦多為北郊下河地區所產,個大質優,可放於大煮乾絲、剝成蝦仁製作蝦仁蒸餃以及製作蝦子醬油用作燙乾絲、麵條餛飩的調料。

蟹鮮。蟹乃食中珍味,素有“一盤蟹,頂桌菜”的民諺。泰州早茶中的加蟹大包、蟹黃湯包都是以蟹黃、蟹肉、蟹膏為主要原料的,這些蟹選用的是體態豐 腴、膏紅肉鮮的興化紅膏大閘蟹和溱湖籪蟹,所製作出的包子皮薄光潔,濃而不膩,味厚鮮美。其中所制的蟹黃湯包和天津狗不理包子、上海南翔小籠包子、揚州三 丁包並稱為“全國四大名點”。

廣州早茶PK泰州早茶,幾十年的老茶客告訴你哪個才好吃!

蔬鮮。泰州早茶對選用蔬菜原料要求較高,比如干絲原料就是必須選用下河地區新鮮黃豆。同時早茶中的點心還會隨著季節變化而增加品種,在市面上竹筍多 起來後,會按雞丁大、肉丁中、筍丁小原則製作出顆粒分明、鮮潤可口的三丁大包。在薺菜、秧草、馬蘭頭等野菜上市時,泰州茶館會推出用薺菜、秧草、馬蘭頭為 原料製作的菜包、燒賣,其味道是滑嫩鮮美,清香宜人,具有補虛養身、清熱去火的功效。特別是用薺菜製作的翡翠燒賣,其狀如石榴,色如翡翠,皮薄如紙,輕咬 一口,碧綠的薺菜餡心緩緩流入口中,齒頰之間滿著鮮香。

泰州早茶中獨特的“四鮮”,讓一代代泰州人百吃不厭,讓泰州早茶名播四海。如今,泰州人依舊延續著祖先的習慣,上班前總要吃上一碟燙乾絲、一碗魚湯 面,肚量大的還要加兩個點心。要是碰到升學升遷,移居新房,生日祝壽等大事,泰州人吃早茶時還要再點上一盤“大煮乾絲”。吃早茶不僅是泰州老百姓生活當中 重要的內容,甚至已成為外地人們瞭解這座幸福之城的一把鑰匙。“百姓日用即道”,源於市井的泰州早茶之所以經久不衰,或許五百多年前,泰州先賢王艮的這句 至理名言是對這一切最好的解釋。

最讚的6個單項早茶品種天滋緣大酒樓:乾絲福客都酒店:蘿蔔絲包開泰賓館:燒餅美麗華大酒店:油條老鳳城麵館:乾絲和魚湯麵望海樓酒店:乾絲和魚湯餛飩

泰州最棒的傳統特色早茶店會賓樓鼓樓店、者者居、王三大酒店、皮包水茶樓、古月樓、富士吉大酒店、大陸飯店、新翠綠飯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