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都會武術,爲什麼八萬人白刃戰打不過鬼子幾百把刺刀?

唐志憲


義和團興起於光緒年間,甲午戰爭之後,中國陷入了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的境地,各帝國主義加強對中國的政治與經濟侵略,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所以就產生了義和團運動,目的是“扶清滅洋”。當時,義和團號稱不僅僅是會武術,而且具有“刀槍不入”的神術。


但是當年八萬人白刃戰爭,卻沒有打過鬼子的幾百把刺刀,為什麼是這種結果呢?經過研究分析,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義和團屬於雜亂組織,缺少嚴明的紀律。


這要從義和團的起源說起,在民間流傳義和團是由大刀會、白蓮教、鄉團、拳會等組成的,無論怎麼樣都是來自民間的俠義人士。


所以說,義和團的組織比較混亂,因為沒有統一的首領,也沒有組織紀律性,所以很難發起有效進攻。


二、義和團所謂的“刀槍不入”,純屬花架子。



義和團的大刀全是花架子,在升壇做法的時候揮舞著,雜耍時給人觀看的,到真正戰場上就成了“慫包”。


因為沒有組長、班長、排長等基層士官和軍官控制和指揮,也沒有小組配合,更沒有團隊配合,全憑個人的一腔熱情。根本就無法形成合力。


三、義和團武器差太遠,根本不佔優勢。


義和團練過武術不假,但是需要在靠近對方的情況下,才佔優勢,但是鬼子不可能等著你靠近了,雙方公平的白刃戰。


而幾百個鬼子靠著良好的地形和武器,別說是八萬人,就算是十萬人靠近估計也會死傷一大批人。


對於沒有訓練的人來說,靠著無組織的硬衝、硬拼,那根本就是等於白白送死,相當於屠殺一樣。



據八國聯軍那些軍官的回憶錄中獲悉,少量經過近代化訓練和擁有近代化武器的清軍,比如“虎神營”、“淮軍”等才具備對八國聯軍的殺傷力。


八國聯軍承認的3000多人傷亡當中,基本都是這些清軍的戰績。


所以說,義和團打砸一些教堂或者教眾可能是個好把式,然而當面對正規軍的時候,就難以維持了。


當年的義和團純屬夜郎自大,甚至騙過了慈禧太后,讓她以為義和團真的已經那麼強大,所以,才敢招惹八國聯軍,引火燒身。



儘管,義和團運動的高潮僅有三個月,並且最終還在清政府的叛賣下,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陷於失敗。


但是,它的豐功偉績卻是不可磨滅的:阻止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保存了中國幾千年來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的可能爆發,促進了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覺醒併成為“五十年後中國人民偉大勝利的奠基石之一”。具有世界歷史意義。


有書博物館


義和團會武術?和八國聯軍拼白刃戰?

呵呵,您真是太抬舉我們的義和拳兄弟了。

兄弟我在十年前就寫過一本關於義和拳的書,名字叫《1900:北京的春天有點亂》,很抱歉,根本沒有看到拳民和八國聯軍拼刺刀的任何記載!

當然了,拳民兄弟們確實是會武術的,而且也和八國聯軍打過仗,至於打得怎麼樣嗎,那就另當別論,哈哈哈,今天的天氣真不錯!



說義和拳會武術,那是必須的。不然怎麼叫義和拳呢?隨便舞弄兩下,也算是拳法麼。還有,拳民可不是一般的武術,人家是神術!刀槍不入,衝啊殺啊!

然後,就像稻草一樣全躺下了。不好意思,這個神術都是騙術,是要付出代價的!

據記載,拳民和八國聯軍打仗主要是廊坊之戰,那是西摩爾聯軍,主要是掘鐵道,讓西摩爾聯軍不能前進,然後又幾個晚上偷襲了聯軍的哨兵,殺了幾個。

當然,在這過程中,一些拳民也被聯軍開槍打死,這個比例肯定是比較高的。說什麼拼白刃戰,哪裡會到這個程度啊。

試想,那起碼得勢均力敵才有可能拼白刃戰啊,你配麼!



說到拳民,也不全無是處,人家也不全靠刀槍不入的。比如天津失控後,他們也跑到了武庫裡拿了不少武器,包括步槍啥的,不過,他們不會用,槍械和子彈不對,最後都當柴火棒使用了。

等到真正的八國聯軍殺過來,清軍和拳民一起上陣,那拳民可是要倒黴了。清軍畢竟是正規軍,知道打仗是怎麼回事,結果拳民被推到前頭,好體驗一下“刀槍不入”的快感。

結果可想而知了。拳民也不傻啊,子彈有不長眼睛,這樣送死還不趕緊逃啊,這下清軍怒了,見他們逃跑就開槍,結果拳民是被中外反動勢力一起剿殺的,這話沒錯!



拳民啊,歷史的天真,可憐可嘆可悲。

知道神術是怎麼回事後,一些劫後餘生的拳民,率先掛起了白旗,有些乾脆投身做了教民。

為什麼呢?他們自己也說了:“我們的神不靈,他們的神靈麼!”

真是一語中的,一點不傻。

一百多年前的拳民如此,現在猶如是!誰也別笑話誰!


坑爹史冊


1974年秋,我在一家溫泉療養院遇到一個曾經參加義和團的老人。他說,他自幼習武,13歲時跟著哥哥參加了義和團。他們聚集了三四百人,攻入一個教堂,把裡面大大小小的洋毛子、二毛子,包括兩三歲的孩子,殺的一個不留。後來,頭領又率領他們去攻打一個洋人的兵營,遇到洋人軍官率三四十洋兵的阻擊。離兵營不遠,一個洋軍官站在高處,口中哇啦哇啦不知喊的什麼。他們的首領大聲呼喊衝鋒。結果一陣槍響,前面倒下一大片,大家遲疑了,又是一陣槍響,又倒下一片人,他的哥哥也死於非命。這時,大家一鬨而散,拼命逃跑。“唉!你再勇敢,大刀紅纓槍也打不過人家的機槍啊!” 老人嘆息著說。


海上清風8070


義和團都會武術,這話說的太絕對,會者應該不多,莫說武術,就是巫術也不是很精湛,純粹的封建迷信,光著膀子說自己有神功,具有刀槍不入之能力,那時的中國多還使用冷兵器,如果真有這本領,那豈不是天下無敵了麼,也大概就是失傳已久的功夫,金鐘罩鐵布衫這種。據說金鐘罩鐵布衫也是有個時間限度,不是永遠的金剛不換之身,需要有強大內力做支撐。

義和團八萬人是不假,西方講究的是科學技術,洋槍洋炮人家已經備齊,我們抱著驕傲自大神仙樣的姿態過去,對著人家明晃晃的刺刀,狂喊著,我不怕你們我不怕你們,我有金剛不換之身,你們的刺刀全是紙糊的,對方可是真刺啊,無論從生理還是物理上講,肉身怎麼能和堅硬且鋒利的刺刀抗衡,這不是扯嗎?所以失敗是必然的。

加之沒有很好的管理訓練,稍有風吹草動便會自亂陣腳,對方揮刀砍殺,多人還在被愚昧包裹,有人醒悟就會逃竄,所以這樣的隊伍即使有十萬二十萬也難以成就,洋人的隊伍可是齊刷的,有著比義和團強幾倍幾十倍的戰鬥力,這樣的對比,失敗不言而喻。


書房記


誰說八國聯軍只有幾百把刺刀?八國聯軍的兵力構成為:日本海軍540人、陸軍20300人;俄國海軍750人、陸軍12400人;英國海軍2020人、陸軍10000人(英軍部隊包含從印度、澳洲、香港、威海等地徵集來的殖民地軍隊);法國海軍390人、陸軍3130人(包含從越南、老撾、柬埔寨徵集的殖民地軍隊);美國海軍295人、3125人(包含從菲律賓徵集的軍隊);德國海軍600人、陸軍300人;奧匈帝國海軍294人、陸軍100人;意大利海軍80人、陸軍5人。聯軍總兵力合計54329人。而在武器配備方面他們也絕不僅僅只有刺刀,事實上僅戰艦聯軍就調集了56艘。

我們再來看看八國聯軍具體的武器配置:美國的M-1898步槍長1328mm,槍管長832mm,射速每分鐘20-30發,初速度610米/秒,有效射程900米;英國的李式步槍發射303British口徑彈藥,以兩個5發彈夾在機匣頂部供彈;法國的Model-1886步槍發射8×50毫米的金屬外殼步槍子彈,載彈量為8發,並以內置彈倉供彈,還可配備一種長針型的重劍式刺刀;德國的1898式毛瑟步槍為後裝單發步槍,槍重量3.9 kg,長度1.1075 m,槍管長度600 mm,初速度755 m/s,有效射程800 m;意大利的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發射6.5×52毫米曼利徹-卡爾卡諾口徑無緣式步槍子彈;奧匈的馬林瑟95步槍是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的升級版,戰鬥諸元與馬林瑟-卡爾卡諾91步槍近似;俄國的莫辛納甘91步槍全槍長1306mm,帶刺刀全長1738mm,空槍重4.22kg,槍管長800mm,槍口初速615m/s;日本的30式步槍長1275 mm,重量3.95 kg,裝彈5發,初速度765 m/s,最大射程:3700m。除此之外,八國聯軍1.4萬先頭部隊還裝備了火炮49門。後續部隊5600餘人,裝備有火炮34門。

其實就八國聯軍的兵力和武器裝備而言:對付清朝正規軍力有不逮,但對付用大刀長矛武裝起來的沒受過任何專業軍事訓練的義和團可以說是綽綽有餘。而如果再算上八國聯軍在後勤補給、情報傳遞、戰鬥士氣等方面的因素可以說清軍也不是他們的對手,義和團就更不用說了。那麼八國聯軍在後勤補給、情報傳遞、戰鬥士氣等方面有哪些優勢呢?

八國聯軍的後勤補給是通過軍艦、鐵路等近代化手段完成的——他們能跨越大半個地球來侵略中國,而清軍和義和團屬於守勢作戰。名義上大清帝國的百萬大軍對付五萬左右的侵略軍應該是綽綽有餘,可在實際的戰場上聯軍反而集中優勢兵力於局部戰場對清軍和義和團進行圍毆。並且清軍和義和團的後勤補給都是通過原始的人力、畜力完成的,這意味著在實際的戰場上聯軍能以更高效的速度將兵力、武器以及糧食、藥品等戰略物資輸送到前線,也就是說在實際戰場上聯軍的兵力、火力遠比清軍和義和團強大得多。

除了後勤補給上的巨大優勢之外,聯軍在信息情報的傳遞上也是佔盡優勢:聯軍不僅在兵力、物資的輸送速度上擁有巨大的優勢,他們同樣能以極其高的效率完成兵力調度和軍令的上傳下達,因為他們對自己和對手的情況一清二楚。要知道聯軍的信息情報傳遞是通過當時最先進的電報系統,這比通過人力、信鴿這些原始傳遞手段無疑要高效的多。

更為關鍵的是:清政府的腐敗至極使臣民失望不已——甲午戰爭面對蕞爾小邦日本尚且割讓臺灣、澎湖,對內橫徵暴斂搜刮來的財富都被用於統治階級的窮奢極欲。真正為國效命疆場的戰士卻屢屢被朝中清流非議——為抵抗八國聯軍而戰死疆場的聶士成卻被朝廷指責誤國,甚至一度打算將其家屬議罪,這又怎不令戰士們寒心?

最後退一萬步講:就算拋開武器、後勤、情報方面的差距,義和團同八國聯軍進行白刃戰也未必能取勝——近代中國的積貧積弱不僅僅只是武器裝備落後於人。國民經濟的落後導致中國人的營養遠遠不及列強國家,事實上在甲午戰爭時日軍統計過清軍士兵和日軍士兵的身體素質結果發現:日軍士兵在身高、體重、肺活量、呼吸值等各方面均優於清軍。這樣的士兵即使裝備了先進武器,可缺乏專業軍事訓練的他們會用嗎?即使同樣是白刃戰受過專業軍事訓練的職業軍人顯然也強於烏合之眾。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我是歷史是什麼,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說實話,由於問題中說八萬義和團白刃戰打幾百個鬼子。我不知道具體是那一場戰役。所以,我先簡單的把這個問題先拆分為兩個問題:

第一個就是當時的外國軍隊是不是隻有幾百人?

第二個就是如果人數一樣,是不是我們練過武術的義和團,白刃戰就一定能贏?

對於第一個問題自然是非常好回答的,畢竟查詢相關的資料就可以了。首先說一下義和團,義和團在很多人眼中都是愚昧無知的,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是如果有人認為義和團愚昧無知,而認為義和團是沒有意義,那就大錯特錯了

義和團說白了就是當時老百姓天天被洋人欺負,而作為老百姓上面的朝廷,不敢保衛自己的百姓。老百姓有多委屈呢?舉個例子,1898的時候大年初一,墨縣的德國傳教士帶著很多人闖入了當地縣城的孔廟,把孔子像挖去了雙眼,你說氣人不氣人?所以現在很多人只是說義和團如何野蠻殘暴是不對的,你要看看洋人之前是如何對待他們的。

於是乎,這些天天被欺負的百姓自然要練習武術,抱起團來,保護自己。於是便有了當時的義和團運動。慈禧老太后本想派兵消滅的,不過後來想到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義和團去對付洋人,這樣自己能夠同時解決兩個問題。


只可惜引火燒身,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城了。當時八國聯軍有多少人呢?總人數最少的時候有3萬人,最多的時候達到了5萬多人,戰艦56艘。其中日本派出的人數最多,高達2萬人。所以說義和團面對的敵人是非常強大的,並不是幾百人。


再回答第二個問題白刃戰是不是一定就能打過。

我覺得即使是人數相同也是打不過的,義和團練過武術不假,但是戰爭靠了是紀律以及武器裝備。最為最要的是人的素質。最簡單的身體素質來說,以大清朝末年的水平,老百姓大部分都是面黃肌瘦的,身體素質自然是比不上。加上老百姓雖然練武,但是大部分都是業餘愛好者,和專業的軍隊訓練還是有差距的。即使後來的抗日戰爭,我們白刃戰也是打不過日本人的。

真正戰場上即使八萬人打幾百個人,白刃戰也未必能贏。因為雖然說是白刃戰,但是別人不可能等著你靠近了,雙方公平的白刃戰。如果幾百個靠著良好的地形和武器,八萬人靠近估計就會死傷一大批的人。對於沒有訓練的人來說,根本就是屠殺。當年西班牙人就是幾百個人,然後征服了幾百萬人的帝國。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八萬義和團打不過幾百把刺刀?這絕對有可能。但那是有條件的情況下,不然幾百名洋鬼子端著刺刀敢和八萬人拼刺刀?

首先八國聯軍有大炮和重機槍,洋槍加上刺刀,八萬人進攻幾百洋鬼子,洋鬼子的大炮那是真打,炮彈落在義和團人群中一下死傷個幾個十幾個人,重機槍子彈一下穿透兩三個人,而且死得那慘不忍睹,是個人都會害怕,義和團神仙附體都被轟成渣,你說哪個不人心惶惶趕緊撤,然後便是洋鬼子集體上刺刀在後面邊追趕邊射殺,而且不用害怕義和團士兵反擊。所以說八萬義和團打不過幾百洋鬼子是有可能的,但是要說幾百洋人敢和八萬人拼刺刀這個就有點吹牛不打草稿了。要真的拼刺刀就算面對的是八萬根棍棒幾百個人也會變成肉泥。



外來工本地人


首先,最簡單的一點,打白刃戰要有靠近對手的機會,機槍大炮等熱武器的打擊下,連近身的機會都沒有。武器的差距太大,很多的抗爭是悲壯的,不是靠人數來彌補的。

然後再來仔細討論這個話題,來說說義和團對八國聯軍的戰績,也不全是敗仗,另外他們基本沒有打到白刃戰的程度。

義和團的成分極為複雜,既有貧苦農民、手工業者、城市貧民、小商販和運輸工人等下層人民,也有部分官軍、富紳甚至王公貴族,後期也混雜進了不少流氓無賴,“上自王公卿相,下至娼優隸卒,幾乎無人不團”使得義和團的組織極為鬆散,不利於集中力量打擊敵人。

在八國聯軍自天津向北京進發時,但由於沿途鐵路許多已被義和團拆毀,再加之義和團與甘軍的不斷進攻,西摩爾在楊村陷入困境,被迫後撤,又在歸途中遭到義和團與聶士成部的攻擊,最終敗迴天津租界。

從這裡來看,不對稱的戰術,襲擾戰術對於八國聯軍是效果的,義和團對付八國聯軍也不是不堪一擊。

在隨後日軍進攻紀家莊,擊敗義和團,然後與其它聯軍夾攻聶士成,聶士成部因寡不敵眾而失敗。聶士成於八里臺殉國。這算是義和團與日本鬼子的正面一戰,義和團脆敗。

實際上這場戰役中,清朝從青縣、靜海、滄州、南慶、慶雲等地,開來義和團2萬餘人由曹福田、張德成統一組編,加上原有義和團,共5萬人。取得的唯一戰績是乘聶軍的猛烈攻勢,突然插入日軍陣地,俘日軍11人,繳獲大炮3門,戰績可謂寥寥。指望義和團打大規模正規戰,只能是戰場上的靶子,武器與戰法的落後,已不是一腔熱血可以彌補的差距。

義和團在清軍幫助下還進行了紫竹林之戰和老龍頭之戰,但是自聶士成犧牲後,清軍開始鎮壓義和團。

個人認為,在當時階段,義和團起的破壞作用超過了其歷史意義,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其評價有所改觀。有觀點認為義和團運動標誌著近代意義上的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是中國近代民族主義的濫觴。

整個義和團運動中,最可惜的是聶士成,智勇雙全的一代名將就此殉國。

實際證明,民眾的力量是強大的,但是有組織有信仰的民眾是偉大的,這樣才可以戰勝敵人。


彪哥出遊


義和團的大刀大都是花架子


義和團真正發家在甲午戰爭之後,各國列強又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本來只不過是流行於山東河北等地,與白蓮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義和團平時都是憑藉設立神壇,或者是靠畫符請神下凡,才把大批的民眾聚集在一起。

Δ配圖

義和團一開始雖然有一種神教的性質,但是也和大多數滿清團體一樣――反清復明,因此遭到了滿清政府的瘋狂鎮壓。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主要矛盾又轉變為抵禦列強上面。義和團也開始支持清朝,改名字為“虎神營”,口號也發生了變化――扶清滅洋。

在清政府與列強打得不可開交時,義和團燒燬了許多教堂與教徒的房屋。一九零零年六月,慈禧太后不得不允許義和團入駐北京,之後義和團先於清軍攻佔天津租界。雖然在這次運動中義和團確實有所建樹,然而失敗的次數更多。

Δ配圖

義和團打砸一些教堂或者教眾可能是個好把式,然而當面對正規軍的時候,就難以維持了。因為之前也說過,義和團主要是靠架設神壇來聚攏教眾。所以一些舞刀弄槍,主要是用來襯托神壇,真正打起架來還是不行。

除此之外還要涉及到義和團的起源,民間有以下幾種說法:白蓮教、大刀會、鄉團、拳會等組成,無論怎麼樣都是來自民間的俠義人士。這就決定了義和團組織的混亂性,無法發起有效進攻。

Δ義和團

後來義和團稍微壯大一點,大批的農民加入進來。扛著鋤頭鐵鍬打群架可能還行,一遇到正規軍的劈、砍、挑、刺就會節節敗退。當然上面說的幾萬打幾百是誇張的成分,但是打不過是真的。


史之策


這個問題,就不該有,按題目來說,不可能的,別說八萬就是八千白刃戰啊累也累死你了!首先說一下義和團的由來。


義和團真正發家在甲午戰爭之後,各國列強又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本來只不過是流行於山東河北等地,與白蓮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義和團平時都是憑藉設立神壇,或者是靠畫符請神下凡,才把大批的民眾聚集在一起。義和團一開始雖然有一種神教的性質,但是也和大多數滿清團體一樣――反清復明,因此遭到了滿清政府的瘋狂鎮壓。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主要矛盾又轉變為抵禦列強上面。義和團也開始支持清朝,改名字為“虎神營”,口號也發生了變化——扶清滅洋。


在清政府與列強打得不可開交時,義和團燒燬了許多教堂與教徒的房屋。一九零零年六月,慈禧太后不得不允許義和團入駐北京,之後義和團先於清軍攻佔天津租界。雖然在這次運動中義和團確實有所建樹,然而失敗的次數更多。
義和團打砸一些教堂或者教眾可能是個好把式,然而當面對正規軍的時候,實力就捉襟見肘了,因為當時不光是列強,就是清政府也有了比較正規的作戰的戰術體系,而列強的槍炮排列也是具有正規化,之前也說過,義和團主要是靠架設神壇來聚攏教眾。所以一些舞刀弄槍,主要是用來襯托神壇,真正面對列強的正規軍隊還是不行,其軍事素質大大落後。


除此之外還要涉及到義和團的起源,民間有以下幾種說法:大刀會、白蓮教、鄉團、拳會等組成,無論怎麼樣都是來自民間的俠義人士。這就決定了義和團組織的混亂性,無法發起有效進攻。而且裝備武器的落後和人員軍事素養的差別,根本無法面對洋槍洋炮,雖然後來義和團稍微壯大一點,大批的農民加入進來。可是武器依然落後很大,農民的很多都是武器自帶,甚至出現農具當兵器,


這些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農民,扛著鋤頭鐵鍬打群架可能還行,一遇到正規軍槍陣,炮陣的猛烈攻擊,基本就是雞蛋碰石頭,遭遇過火炮猛烈轟擊,火槍齊射後,那麼就會明白戰爭是血淋淋的殘酷,被火器攻擊過後,還沒反應過來,在面對軍事素質較高的白刃戰,上來一頓,劈、砍、挑、刺就有可能會出現節節敗退。當然上面說的幾萬打幾百的白刃戰是誇張的成分,不過神話電視劇是有可能的,不過兩軍對壘,打不過是真的,雖然義和團失敗是歷史的必然,因為神功護體不防槍炮,打起仗來,神仙也不會護著你,但是義和團反抗壓迫的英勇事蹟是不可磨滅的,同樣也反應出當時民眾反對壓迫的內心爆發和當時清政府統治下外憂內患,民生動盪的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