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最喜欢的宋朝词人是谁,有哪些作品比较受欢迎,为什么?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宋朝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积弱积贫的时代,因为它的军事比较羸弱,所以不能像汉唐那样在草原上开疆拓土。而事实上也是,它连本属于汉地的幽云十六州都未收回。更让人诟病的是,偌大一个北宋,竟然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最后被金所灭;南宋就更不用提了,先是向金俯首称臣,后被蒙古所灭。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千疮百孔的朝代,却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尤其是文学艺术方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这得益于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期的基本国策:重文轻武。在实施了这样的举措之后,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很多声名显赫的文人。唐宋八大家,宋朝就占了六位。其它的像婉约派的晏殊、晏几道、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东坡、辛弃疾等等,哪一位在我们现在听来都是如雷贯耳。

然后在这一干大名鼎鼎的文人之中,最喜欢的还是苏轼,没有之一。喜欢他不仅因为他是个全才,还因为他是北宋乃至整个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他精通诗文书画,文章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不到二十岁便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征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他的诗清新豪健,富有哲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至今我们吟哦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不是也颇有感悟?书画就不一一列举了。词就更不用说,当称得上宋朝最伟大的词人。单看宋神两代皇帝对他的评价就知道,苏轼的才学,无人能及。

宋神宗皇帝曾说过:“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宋孝宗皇帝称苏轼:“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如此有才学的词人,怎能教人不喜欢?喜欢苏轼不仅是因为他的千古才气,还有他的作品里反射出来的对人生的态度,对现实的思考。特别是在发生了“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之后,他的词风有了非常大的转变。他从一个年轻气盛的才子,过渡到儒道佛兼修的哲人,最终成长为北宋最伟大的文学艺术家。可以说,黄州是他一生的转折点。

刚到黄州,苏轼穷得没处落脚,只能暂住在一座寺院里。此时的他,内心无比孤独与凄苦,常常食不知昧,夜不能寐。一日夜深人静,想着之前的种种,苏轼睡意全无,索性起身,写下了下面这首词。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时应该是秋季的夜晚,残缺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已经落了叶的梧桐树上,滴漏声断人们开始安静,睡觉的时间到了。可是有谁又能看见孤独的人独来独往,仿佛那缥缈的孤雁一般形单影只。不知道什么声音突然把它惊起,它继而匆匆回身,但心里太多的痛苦却无人能懂。在这样寒冷的夜晚,它挑遍了所有的树枝却没有能够栖息的,最后只能在冷冷的沙洲孤寂地度过一晚。

这首词中的”孤鸿“明显地是指苏轼自己。这表明当时的政治环境一片凄风苦雨,那些在”乌台诗“案中挑起事端的御史就如同惊起孤鸿的事物一样,它可以是不怀好意的人扔出去的一颗石头,一段枯木,目的就是让孤鸿不得安宁,当然如果能一击而中使孤鸿毙命就再好不过了。联想到苏轼之前的遭遇,那些所谓的”新进“人士就是想置他死地而后快。苏轼只是就变法的本身谈论自己的看法,并没有冒犯谁,所以他内心才凄苦无比。在御史台被关押了一百多天后,苏轼内心犹存惊惧,却难以言表,只得将痛苦压抑。但即使这样,他也要表明自己的心境,我就是坚持自己内心的看法,即使孤立无援也无所谓,没有立锥之地也无所谓。这首词同时也反应出了他蔑视流俗、清高自许的品性。

如果说此时的苏轼刚刚是从惊惧中走出来,带点孤高,带点自傲,那下面这首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里表明原因: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时的苏轼已给自己取了东坡居士的名号,他已适应了躬耕于东坡的生活,没事与朋友吟吟诗,喝喝酒,日子倒也惬意。一天,东坡与一群朋友在喝酒回来的路上遇上了大雨,而拿着雨具的仆人却又先行而去。一行人被淋得像落汤鸡,狼狈不堪,忍不住抱怨。而苏轼却坦然面对,在雨中拿着竹杖穿着芒鞋,坦然而行。雨过天晴,太阳初现,一切又美丽依旧。风和雨怎么挡得住我勇往前行的步伐?

这阙词是借雨中潇洒徐行之举动,表现了自己虽身处逆境,屡遭挫折,却不畏惧、不颓丧、勇于面对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苏东坡宠辱不惊的胸怀,豁达潇洒的气质在这阙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外,苏轼还有很多词也让人喜欢。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实在是数不胜数。


浅浅阅读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苏轼这首诗词借三国人物周瑜来比喻自己,现在的情景犹如一场梦一样,人生就这样白了少年头。


太空探索者


辛弃疾:将帅大才,却终究一代词宗

《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中境界:

而那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就是最后的境界。

辛弃疾的一生,道不尽的传奇与辛酸。

少年握槊,气凭陵、酒圣诗豪馀事。

缩手旁观初未识,两两三三而已。

变化须臾,鸥飞石镜,鹊抵星桥口。

捣残秋练,玉砧犹想纤指。

堪笑千古争心,等闲一胜,拼了光阴费。

老子忘机浑漫与,鸿鹄飞来天际。

武媚宫中,韦娘局上,休把兴亡记。

布衣百万,看君一笑沈醉。

——念奴娇

辛弃疾生于金朝,祖父辛赞在金朝为官,并且官职不小。

他本可以活的平凡且精彩。

就像同学党怀英一样。

耿京造反,是活不下去。

而他起义追随,却是因为满腔报国热血,抗金复宋之情根深蒂固。

耿京了解辛弃疾人才出众,不过却只识其文采。

职以笔墨差事。

直到他单枪匹马擒下了盗取大印的义端和尚。

众人才知道他原来武艺也出众。

采石矶一战,完颜亮大败,祸不单行,后院又起火:完颜雍拥兵自立。

完颜亮首尾受敌,本欲在长江与宋兵决一死战,不料部下叛变,身首异处。

完颜雍继位,大赦天下,下令:在山为贼寇,下山成良民。

于是起义军多有归顺者。

这个时候,辛弃疾见识不同众人,他力劝耿京:降金不如降宋。

耿京听了。

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委任耿京为天平节度使。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趁辛弃疾等人不在,张安国叛变,杀害耿京,率众降金。

辛弃疾闻听,大怒,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归宋,把张安国押到建业斩首。

此时辛弃疾,才22岁。

这番过人胆识,惊动宋高宗,也闻名于天下。

辛弃疾南归。

自此在南宋,余生四十余年,本欲尽毕生才干,肝脑涂地,北上收复山河。

然而终生只能作词而叹。

他时常想起年少之时,他却不知道:少年横槊,横槊也只在少年。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摸鱼儿》

他一直梦想,能统帅三军。

可,宋室一直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孝宗后期,湖南多盗,朝廷想起了他,让他平叛乱,辛弃疾继任后,立“飞虎军”,铲除盗乱,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他干的很出色,可宋室一度无抗金之意,北上之心。

他也渐渐感觉到了自己在官场中“不为众人所容”。

几番继任,都是无关战场的官职。

即便如此。

也没有安稳。

他曾七次被弹劾,屡番被革职。

可他不曾放弃。

纵使赋闲在家,却始终不忘国仇民恨。

中原已非国有,靖康之耻犹未雪,而君王西湖歌舞,民族大义全然不顾。

他从来没有想过比国家还重要的事情。

可是国家也从来没有想过他很重要。

但他没有失望,南归不忘北征,国家大事大于个人小誉。

可天子不明,朝臣不一。

上献《十论》《九议》《美芹十论》。

都石沉大海。

不仅如此,接连四年,改官六次。

与民族战事愈来愈远。

他叹息,怨恨。

唯有将愤懑寄于词中。

想那掌中舞罢萧声绝的赵飞燕,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

昔时天下之宠爱集一身,最终不也都落了个悲惨凄凉的下场。

笔锋所指,盛气凌人。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

淳熙八年,辛弃疾任江西安抚使。

这一年,江西一带发生严重的饥荒,朝廷命其处理赈灾事务。

他到任后在要道旁张贴“闭籴者配,强籴者斩”,以控制粮食买卖;

又拿出官府的钱,派能人从外地运粮。

这些举措使得粮价稳定下来,民众得以购买粮食。

他也因此受到了宋孝宗的嘉奖。

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可希望很快破灭。

同年冬天,他又被弹劾。

这一次,他终于失望了,他终于明白,朝廷终究不会重用他。

无论他是否可以。

他选择归隐田园。

可胸怀激昂之心,慷慨之志。

又怎能志在山水。

他做不到像陶渊明那样,无弦之琴,亦能奏鸣曲。

他恨,恨世间再无如孙仲谋一样的英雄人物,赤壁之战,火烧八十万雄兵。

京口此亭尤在,江河不改,青山依旧,但历史却是风云变换、物是人非。

时间一如长逝的流水。

抺去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

世无英雄,奸臣当道,天子昏庸,致使曾经英雄辈出的锦绣江山痛落敌手。

看不到收复故国的希望。

这一切,痛心疾首。

新执政者韩侂胄,虽有战心,却无准备。

很有可能是下一个文帝。

欲战需有将。

他想朝廷再度起用。

虽年已六十有余,可壮志尤在。

他也会一饭斗米,肉十斤。

以示尚可用。

哪怕这样,他也知足。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水龙吟》

嘉泰三年。

北方蒙古壮大,金国被挤压。

把大军又往南开进。

国家尚未北伐,贼寇却先南征。

危急关头,韩侂胄想起了辛弃疾。

时辛弃疾已经64岁。

即便如此,他也激动的不以久闲为念,不以家事为怀。

单车就道,风采凛然。

他高兴极了。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横槊的少年。

辛弃疾名望出众,韩侂胄想利用他招募抗金力量。

人心不古,但他乐意。

他担任镇江知府,打造了军服,招募士兵,训练了一支精锐军队,准备抗金。

自己等待的时刻终于来了!

终于来了么?

他又被弹劾!

开禧元年秋。

韩侂胄把辛弃疾从镇江调回绍兴府任知府。

他灰心丧气,无奈只能接受。

然而弹劾之人仍未罢休。

他还没到绍兴。

韩侂胄又把他革职。

他长叹:华发早生,此生再无为国之心。

他回到铅山。

第二年,正如他所预料。

南宋与金国的战役失败。

仓皇北顾!

十二月,南宋向金国求和。

次年,金国要求南宋把韩侂胄的人头送到金国才答应议和。

韩侂胄大怒。

欲再次用兵。

又想起了辛弃疾。

可他再也出不了山。

诏命到达铅山的日子。

辛弃疾已经病重。

九月十日。

他抱恨入地,赉志以殁,终年68岁。

临终之前,最后两字:

杀贼!

杀贼!


有条可待


这个问题,我也发表一下意见吧!最近在看一本书,蒋勋说宋词,这本书里介绍了宋词的兴起,与唐诗的区别,受益良多!如果有对宋词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回到题目,我最喜欢的宋朝词人是柳永,说到他比较受人欢迎的作品或者说比较熟知的作品可以说是雨霖铃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在离别的时候应该是情绪最低落的了,更不要说,在冷冷清清的秋天。这首词说出对离别之人的不舍。

柳永,原名三变,后改名柳永,北宋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而词跟诗不一样,诗是士大夫阶层的专属,词是用来唱的,是伶工之词。词更多是流传于市井之中。凡事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也是对柳永词的一个高度评价。

而我最喜欢他的《鹤冲天》一句话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可以这么理解,我宁愿把考取功名的浮名,换一杯酒,听女孩子唱一曲。这首词,是在柳永考取功名失败后写的。宋仁宗知道了,便说,此人好浅斟低唱,不要浮名。且填词去吧!柳永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面对失败,不气馁,调侃自己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

柳永流传于世的词不多,描写也差不多都是市井生活,市井里的爱情,市井里的人。用一句话说,是最接地气的人了。


隐泉


历史窗外,木桥观点。

最喜欢的,当然是宋词创作的集大成者苏轼。受作者性格、经历影响,每一位作者的作品均带有自己明显得风格,或豪放,或婉约,然而,苏轼却能在两种风格中找到平衡,实属不易。

苏轼的绝大多数作品都以大气磅礴著称,而我最喜欢的是他情感的细腻表达之作——《江城子-夜记梦》,是他写给妻子王弗的悼亡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翻译成现代文如下: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忘怀。

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有地方能诉说心中的悲伤凄凉。

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无言,只有泪落千行。

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

苏轼的妻子王弗,16岁时嫁给苏轼,二人两情相悦,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王弗年轻漂亮,对苏轼父母也非常孝敬,夫妻二人恩爱情深。

可惜造化弄人,两人的感情维持了十一年,王弗就因病去世了,享年二十七岁。

试想一下,二人的甜蜜生活才满十年,突遭这样的变故,任谁都很难接受。

此时的苏轼悲痛欲绝,久久不能忘记美好的过往,独自一人的生活,十分孤独难熬。

而立之年,本是夫妻同心,向上发展的时刻,王弗的去世对苏轼来说,有如抽魂剥魄,其心中的不舍与悲怆,是不言而喻的。

公元1075年,苏轼任职山东密州,这一年的正月二十,一夜梦回往昔,他梦见了已逝十年的爱妻,心中波涛汹涌,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这首词没有过多雕琢,只用质朴的语言,娓娓诉说自己的心情和梦境,将对亡妻的思念表达的深沉、哀婉,万般不舍用恍惚迷离的文字和色彩抒发出来,催人泪下,读之令人心痛。

此时,已是不惑之年的苏轼,慨叹世事乖舛、天命无常,这首词中,全然没有了其他作品里的英雄豪情,仿佛一个痴情男子在细语声声,情感细腻绵长,成为悼亡词的不朽之作。



窗外木桥


我最喜欢的宋词人是苏轼。但是最喜欢的一首词却不是苏轼写的。这句词是黄庭坚写的《寄黄几复》中的一句,叫做: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年龄越大,对这句诗词的感触越深,只一句话,却道尽了人生。

宋词博大精深,有的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苏、辛、柳永、李清照等等,名作众多,流芳百世。

但笔者却唯独对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句话非常喜欢,也不能说是喜欢,总感觉这句话跟自己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共鸣。

它不像是一句诗词,倒像是说的我自己的人生一样。

行尽天涯路,纵然不哭,我们的眼里,已经有了风霜。


玉树临风的九郎哥哥


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明珠,与唐诗并称双绝,便于歌唱,古人常常执手板,就吟唱起来。现代流行歌曲也有好多将宋词作为歌词的,比较著名的如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歌词就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词的大家特别繁多,代表人物主要有豪放派代表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代表柳永、李清照。

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词人是陆游,其实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移换南宋,宋朝盛时已过,陆游的词与苏轼等前辈风格不同,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其实与其说喜欢陆游,不若是因为喜欢那首《钗头凤·红酥手》而爱屋及乌,因为这首词里面凄美爱情故事令人动心。

唐琬生于官宦人家,书香门第,自幼文静灵秀,才华横溢,也作得一手好词。陆家将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与唐家订亲。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大约20岁的陆游,迎娶了小自己五岁的表妹唐婉。

婚后二人舞墨弄词,琴瑟和谐,感情亲蜜。可惜秀外慧中的才女,却无法生育,一直没有子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礼教里,没有子嗣继承香火,是极大的不孝。何况陆游出身名门望族,这是母亲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一对伉俪,被硬生生的拆散,唐婉被逐出家门。陆游心如刀绞,却不敢违母命,只好为唐婉另置住处。随后母亲命陆游另一位王氏女为妻。“欢情薄”终究抵不过“东风恶”。

后来,陆游离开了家乡,追求仕途,以冀报国。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令其凄苦不已,异乡漂泊。

十年后,三月繁花渐次醒的春天,已经31岁的陆游回到家乡。郁郁不得志,一怀愁绪的游览故地沈园。没想到的是,居然遇到了唐婉夫妇。昔日爱人,已为人妇,百般滋味涌上心头。

这一幕,不觉的熟悉吗?当年韩信不也是与季桃两情暗悦,蒙受屠户胯下之辱后,忍辱负重,终成一代兵仙。他日荣归故里,不忘初心,去看望季桃,结果发现季桃已为人妇,还有了孩子,其丈夫居然是当年的屠户。但韩信以德报怨,没有报复屠户,反为其谋衣食无忧的差使。这一切都是为了心爱的女人,想让她好,临走时韩信告诉:"季桃好好活下去。”

陆游何尝不是?纵有千言万语,爱恨交错,只酿的苦酒一杯。

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唐婉亲手敬了陆游一杯酒。陆游饮后,于沈园壁上题写了那首《钗头凤·红酥手》,写罢,搁笔黯然而去。背影像极了《大话西游》里夕阳武士说的:“他好像一条狗唉!”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后来,唐婉也题写了《钗头凤·世情薄》,作为回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以后不久,唐婉抑郁卒,为情折煞。斯人已去,此后五十年间,陆游对此情终身念念不忘,有一次不自禁再游沈园,睹物思人,潸然泪下,写下了《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自古英雄多长情,晚年弥留之际写下《示儿》,抒发不能金戈铁马,精忠报国的遗憾,但谁会想到此时的他依然的深深眷恋他的唐婉。一不能为家国冲杀,改变国运;二没能与爱人长相厮守,成为陆游人生的两大遗憾。


八零后老夫子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早年与党怀英齐名北方,号称“辛党”。青年时参与耿京起义,抗金归宋,献《美芹十论》、《九议》等,条陈战守之策。先后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为守臣,平定茶商赖文政起事,又创制飞虎军以弹压湖湘。由于他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故而屡遭劾奏,数次起落,最终退隐山居。开禧北伐前后,宰臣韩侂胄接连起用辛弃疾知绍兴、镇江二府,并征他入朝任枢密都承旨等官,均遭辞免。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抱憾病逝,年六十八。宋恭帝时获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其他的如《青玉案·元夕》《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也是辛弃疾的传世名作。


往事如烟


我最喜欢的宋朝词人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大文豪苏轼苏东坡,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和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诗方面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词方面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其父亲苏洵和弟弟苏哲并称三苏,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共有3456首,比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等均是千古绝唱。


feiguogong


我最喜欢的宋朝词人是苏东坡。

第一首是《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这是作者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 ,这首词写得气势豪放,酣畅淋漓。一改浅斟低唱之风,读来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结尾直舒胸意,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

第二首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作者对青天发出了迷茫的痴问。诗人渴望那“琼楼玉宇”般圣洁的理想,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冷酷的。诗人不得不承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可是诗人没有被悲哀淹没,而是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基调乐观,富有哲理,具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第三首《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通过对英雄人物的追慕,对祖国山河的热爱,透露出政治上失意。面对周瑜雄姿英发的少年英雄形象,用豪放的歌声来表示他对现实的不满和蔑视。

第四首是《江城子》这是作者吊念亡妻的词。写与妻相逢也不认识,二人在梦里见面,只有泪千行,直到写到那个让人断肠明月夜、短松冈。

还有《西江月》――平山堂。写人生的短暂和对故人的怀念。

《浣溪沙》写村野的见问和感受。

《蝶恋花》写暮春景色和作者惜春情怀的小词。

还是很多,不如上面的脍炙人口。这里不再一一例举了。过去了这么多年了,人们还是朗朗上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