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莫须有"?

前言

公元1449年,瓦剌南犯明朝国境,明英宗不顾朝臣反对执意御驾亲征,却在土木堡惨遭打败。将永乐以来积攒下来的明朝家底全部败光,明朝最精锐的神机营、五军营和三千营都在此地化为乌有。明英宗本人也在土木堡被瓦剌生擒,成为明王朝最为屈辱的一段历史。随后瓦剌太师也先挟持明帝对北京发起了总攻。在于谦的带领下,北京军民众志成城,以少胜多击退了瓦剌的进攻,保住了明帝国的中枢,使帝国免遭亡国之祸。

可以说,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明朝国祚又延续了二百余年。而于谦则立下了北京保卫战的首功。按理来说,于谦此后定然平步青云,成为朝廷首席重臣。但在明英宗返回京都并发动夺门之变后不久,立刻将于谦下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死。一代忠臣最后竟落得如此下场,不免令人惋惜。明英宗也因此背上了妄杀忠良的恶名。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于谦

瓦剌来犯,力荐英宗镇守朝中

元朝覆灭之后,蒙古人便退出中原返回到世居的塞外大漠,随后分裂成东西两部。东蒙古即鞑靼,西蒙古便是瓦剌,二者常年互相攻伐,内斗不断。

虽然蒙古的势力已经因分裂而遭到严重削弱,但明朝依然无力彻底根除来自北方的威胁。永乐一朝就曾北征意图平定蒙古,但惨遭失败。随后明廷转攻为守,仅在九边重镇部署重兵防御,基本再没有主动出击。《明史》中曾有相关记载:

"元人北归,屡谋兴复。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明朝与周边形势图

鞑靼人认为明朝虽然无力占据塞外大漠,但自身也无力再反攻中原,所以双方之间的关系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逐渐从交战状态转向和平。但瓦剌一直有意攻下明朝,所以假借与明朝修好,暗地里削弱鞑靼的实力。

公元1418年,在瓦剌多年的经营下终于吞并了鞑靼部,随后又逐渐占据漠南一带雄踞北方,明朝的北患愈发严重。

此时的瓦剌依然和明朝保持着友好关系,但仅仅是为了贪图明廷每年的赏赐,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公元1449年,时任瓦剌太师的也先像往年一样向明廷上贡,但却被宦官王振克扣了五分之四的赏赐。也先因此心生怨恨,于是返回草原后即刻率领瓦剌主力南下攻明。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也先

这一年的明皇朱祁镇仅有二十二岁,听闻瓦剌来犯便急于建立大业。王振在旁不断煽风点火更加坚定了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决心。

朝中大臣虽然大多持有反对皇帝御驾亲征的意见但都无济于事。内阁大臣于谦与兵部尚书邝埜联名上奏极力劝阻皇帝亲征,却也被明英宗驳回。并令于谦留守京师并接替邝埜的工作,自己携邝埜北征。圣意如此,再劝也无用,于谦只得全力做好皇帝北征时的后勤工作。

英宗被俘,推举郕王继位

公元1449年8月,明军遭到瓦剌偷袭败退至土木堡。然土木堡此地地势较高,水源匮乏。在遭到瓦剌军长时间围困后,明军的战斗力基本丧尽。此时瓦剌故意放松警惕,撤回把守水源的驻军。明军见此连忙下山取水,但却被早已埋伏好的瓦剌军歼灭。明军三万骑兵精锐损失殆尽,与明英宗同行的文武大臣大多在交战中殉国,明英宗也被瓦剌所擒获。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使明朝的军事实力"一夜回到解放前",精锐之师全部丧尽。瓦剌借此机会倾全部主力进攻北京,意在拿下京都重建元朝的辉煌。

明廷在收到情报后上下震动,此时北京城中不仅没有太多的兵员可以调动,而且也没有皇帝主持大局。慌乱之中,朝中有人提出迁都,京城内也出现了大批量百姓出逃的现象。当时形成了以徐有贞为首的迁都派和以于谦为首的主战派,双方为了迁都一事争论不休。《明史》中曾有记载:

"及土木难作,郕王召廷臣问计。珵大言曰:'验之星象,稽之历数,天命已去,惟南迁可以纾难。'太监金英叱之,胡濙、陈循咸执不可。兵部侍郎于谦曰:'言南迁者,可斩也。'珵大沮,不敢复言。"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徐有贞

为了稳定局势,皇太后与于谦等文武大臣力谏郕王朱祁钰登基称帝,是为景泰帝。

景泰帝继位后,即封于谦为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城城防事宜。随即奉仍处于瓦剌军中的明英宗为太上皇,朱祁镇对瓦剌顿时失去了价值。

领导军民进行北京保卫战

于谦受封后随即前往兵部开始筹划京城布防的问题。重新启用在土木堡之战中战败逃回的石亨,令其协助布防。因明英宗御驾亲征前几乎带走了京师内部及其周边的全部精锐武装力量,所以于谦连忙调拨河南、山东、南京等地的军队进京,又将沿海一带的备倭军北调,随后从其他各地征调大量粮草屯于京师,表现出与瓦剌军相抗到底的决心。

明朝一直重视火器的发展和应用,所以历代明皇都为神机营装配了最为先进的火器,神机营也成为明军作战的主要力量。但在土木堡之变中,神机营大部已经阵亡,城中火器严重不足,而且此时城中兵器盔甲等数量也不足以装配军队。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神机营

于谦抓住瓦剌军来犯前夕的时间空挡,在京师内全力打造火器军械。同时急令南京将三分之二的军械火速运往京师。为了进一步强化守备力量,于谦甚至还命人潜入土木堡战场搜寻遗落的兵器,最后搜集到了近万件头盔、五千件铠甲、三万余把火器。

从北京保卫战来看,瓦剌军并未使用火器攻城,原因应在于瓦剌人并不懂得如何使用。再者,也先自大的认为火器无用,故而没有在击败土木堡的明军后抢夺火器。

随后,于谦动员全城百姓一起加固城防。将城墙内部原本土制的地方全部改用石砖。又接连不断打造守城兵器,如滚木礌石等。对瓦剌最有可能攻打的德胜门、安定门等城门都重新进行了加固,在城门外围摆满了据马。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德胜门

十月十一日,瓦剌前军抵达北京城郊,京城关闭九门全城戒严。为了提高将士士气,使每名士兵都有背水一战的勇气,于谦又命驻防京师的二十二万大军全部列阵于京城九门之外,又暗地派遣小股部队撤出北京,安插在瓦剌回军的必经之路上。

十二日夜间,明军借助夜色率先向瓦剌军发起突袭,也先事先并未想到明军胆敢劫营,故而未作任何准备,损失了不少兵马。

天亮后,瓦剌军对德胜门发起全面总攻。于谦命部队迂回至瓦剌军背后,再诈败后撤,引导也先进入伏击圈。随后明军两面夹击,瓦剌军遭受重创。也先之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全部战死。随后也先转战西直门,也遭到城上守军的殊死相抗,互相拉锯许久后因伤亡过于惨重不得不选择撤军。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京师布防图

在北京保卫战中,许多百姓也自发地加入了作战。在也先进攻彰义门时,百姓们纷纷登上城楼,用加固城防剩余的石砖或早已准备好的巨石攻击城下的瓦剌军,为保卫北京城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五日夜间,也先率部北归,意在穿过紫荆关返回漠北。明军得到情报后立刻发起追击,斩杀瓦剌军万余人,缴获粮草辎重无数。也先匆忙逃回关外,自此再也不敢兵犯明朝。

夺门之变后遭到诬陷,饮恨离世

公元1450年,也先再次臣服于明廷,并承诺将明英宗释放归国。然而明代宗却十分不情愿,于谦却力谏迎回上皇。《明史》中曾有记载:

"于时八月,上皇北狩且一年矣。也先见中国无衅,滋欲乞和,使者频至,请归上皇。大臣王直等议遣使奉迎,帝不悦曰:"朕本不欲登大位,当时见推,实出卿等。"谦从容曰:"天位已定,宁复有他,顾理当速奉迎耳。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帝顾而改容曰:"从汝,从汝。"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

当明英宗回到紫禁城后,所有人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谁来做皇帝?

当时朝中无人认为明英宗可以平安无恙的归国,再加上瓦剌即将兵临城下,所以才推举朱祁钰继位新帝。但此时太上皇已经归国,朱祁钰是否该将皇权归还。毕竟朱祁钰的皇位并不是从朱祁镇手中继承而来的。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而于谦则主张明代宗不要交出皇权,甚至直言"万一彼果怀诈,我有辞矣"。如此,于谦便坐实了代宗一党的身份,也成为其后来被明英宗所杀的因素之一。

随后明代宗便将明英宗软禁在南宫之中,并在南宫宫门外的锁芯上注入融化的铅水,仅仅留下一个可供传递饭菜的小窗口。为了防止有人私下营救太上皇,朱祁钰还命人将南宫周围的树木全部砍掉,如此便无法在南宫周边藏身。

公元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的身体状况突然恶化。武将石亨、司设监太监曹吉祥和徐有贞等人密谋营救太上皇入宫,即夺门之变。当太上皇重新坐上龙椅后,朱祁钰才收到消息,在意识到无力回天后只得顺应自然放弃抵抗。

明英宗刚刚复位就将于谦打入大牢,并授意石亨曹吉祥捏造于谦意图谋反的罪名将其处死。正月二十三日,于谦命丧崇文门。

从土木堡之变到迎上皇回京,护国功臣于谦为何会死于

于谦墓碑

结语

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这段历史进程来看,于谦之死是必然会发生的。夺门之变发生后,于谦便作为政治的牺牲品被明英宗所舍弃。朱祁镇并非昏庸无能,他能够看到于谦的治国理政之才,也深知京师保卫战于谦当为首功。但作为代宗一党,于谦已然与朱祁镇站在了对立的政治立场之上,这是他所不能够容忍的。

于谦之死,是明英宗运用帝王之术的结果。如果不对于谦加以严厉的处罚,则无法镇压朝中那些心向景泰帝的大臣。土木堡之变后明朝的政治核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此时不可能再对景泰帝一党进行斩尽杀绝,所以只能够杀一儆百,以于谦一人的人头来稳定自己的统治。再者,从明英宗回到京师后,就遭到了来自明代宗的软禁,这期间的屈辱生活已经转化为对明代宗的仇恨。但明英宗都不可能对明代宗下手,否则将会落下残骸手足的恶名,于是于谦自然就成为了明英宗发泄的对象。


参考文献:

1. 《明史》

文章内容为本号100%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号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