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2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欢迎点击右上方红字关注“燃烧的岛群”,我们不做他人文章的搬运工,只提供准确的历史依据和独到的见解分析,用地缘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来讲述历史和旅行的精彩!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本文是“燃烧的岛群”第193篇原创文章,欢迎带署名转发。全文共7430字,配图36幅,阅读需要15分钟。

1944年11月28日入夜,一大三小四个黑色的舰影正在东京湾的外海高速航行。突然,护航驱逐舰“矶风”号探测到一个无线电波信号,15分钟后,舰队中那艘最庞大的军舰——日本海军最新最大的航空母舰“信浓”号也捕捉到这个奇怪的雷达信号。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 在菲律宾海战中被击沉的老式主力舰“扶桑”级两艘

对日本人来说,刚刚结束的10月份是灾难性的一个月,在人类历史上参战舰艇最多的菲律宾海战中,联合舰队多达25艘一线军舰被送入海底,包括4艘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9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总排水量高达30.6万吨(详见同名公号搜索“萨马岛”),这其中不乏曾一度称霸大洋的著名大舰“武藏”、“瑞鹤”、“扶桑”、“山城”、“最上”等等。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 曾经耀武扬威的18艘重巡洋舰也多半沉入海底

就在一周前的11月21日,经历了菲律宾海战幸存下来的三艘大舰“大和”、“长门”和“金刚”试图穿越台湾海峡返回本土,被美国潜艇“海狮”号借助雷达发现并成功伏击,3.2万吨的“金刚”号被永远留在了台湾海峡的海底(详见同名公号搜索“巨兽之亡”),那一晚,“金刚”号和她的护航舰只也曾经长时间被美国潜艇“海狮”号的雷达信号紧紧跟随。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 8天前,“金刚”号刚刚被美军“海狮”号潜艇用两条鱼雷送入海底

再往前追溯5个月,1944年6月19日,日本花了2年8个月方才建成的装甲航空母舰“大凤”号被美国潜艇“大青花鱼”号发射的一条鱼雷命中,引起燃气泄漏并产生大爆炸,8小时后沉入海底,带走了660名随舰官兵。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4. 5个月前,“大凤”号装甲航母被“大青花鱼”号用一条鱼雷击沉,该舰的封闭式舰首害了她

现在,这个令日军胆寒的信号又来了

“信浓”号此时已经是日本仅存的大型航空母舰。自1936年主动退出伦敦条约的限制后,日本开始贪得无厌的放飞自我。在1937年通过的“03舰艇补充计划”中,列入了两艘“大和”级超级战列舰,1939年的“04舰艇补充计划”中又追加了两艘,分别为110号和111号。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5. 1941年9月20日拍摄,舾装中的“大和”号

1940年5月,110号舰在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六号船坞开工建造,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舰的死忠派也认识到航空力量取代战列舰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110舰因此取消建造,此时该舰的船壳已经完成50%。(关于珍珠港时期日本海军航空兵的表现,详见同名公号搜索“珍珠港”。)

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后(详见同名公号搜索“中途岛”),日军一下子损失4艘主力航母,海军迫切需要将一切可能的船只改造为平顶船。110舰的船壳再入进入上层法眼,9月,110舰的设计被修改为航空母舰后恢复建造,预计1945年2月完工。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6. 中途岛海战是日本海军的噩梦,大部分精锐航母被击沉,平顶船荒出现

1943年4月18日,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被击毙在布干维尔岛前线(详见同名公号搜索“山本五十六”),据说因其家乡在信浓,110号舰后来也就被命名为“信浓”。实际上,日本古国名是用来命名战列舰的,光这个名字就可见“信浓”号是大和级老三的特点。同时,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前线要求,“信浓”号被要求加紧建造,务必在1944年内服役。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7. “信浓”号航空母舰,日本海军最新最大的航母

从战列舰改造为航母并非能够一蹴而就,除了大和级的船壳和动力系统外,甲板以上必须重新调整。由于战列舰建造工程已经进行到上甲板,为节约建造时间,“信浓”号只能设计一层机库,并仿照唯一的装甲航母“大凤”号的设计,在机库上方直接铺装装甲飞行甲板。

最初的设计方案要求装甲飞行甲板能承受800公斤炸弹的垂直撞击,后来修改为500公斤(美军俯冲轰炸常用的是1000磅炸弹,即453.6公斤)。“信浓”号的装甲板因此厚达95毫米,由20毫米特殊甲板与75毫米CNC甲板组成,材质与厚度均与“大凤”号相似。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8. 在菲律宾塔威塔威停泊中的“大凤”号,此时正在训练舰载机飞行员

为了保留前部的通风能力,“信浓”号机库前部是开放型的,用于搭载攻击机,后部是密闭型,用于搭载战斗机。前部的开放型设计便于在遭受攻击引发火灾时进行排烟和灭火,这一点与“大凤”号采用的封闭式机库及舰艏不同(“大凤”号最后就死在排烟灭火不顺畅上)。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9. “大凤”号的开放式舰尾,注意外倾的主烟囱,这是日本新锐大型航母的特征

“信浓”号的大型岛式舰桥设置于右舷中部,舰桥的后部烟囱往外侧倾斜23度,这是日本海军自“隼鹰”、“大凤”等大型舰只以来的经验,外倾的烟囱可以减少排烟对航空作业的影响。

“信浓”号水线以上的舷侧装甲厚度则从410毫米减为249毫米,主炮弹药库被直接用作高射炮弹、机枪弹、炸弹、鱼雷等弹药仓库,航空燃料库以常用的25毫米装甲板加强,舰体底部从大和级战列舰‎的双重底部强化为三重底部。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0. 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是日本海军舰载主力防空炮,但效果一般

既然都改成航母了,原先的大管子自然用不上,换成一堆防空的小管子,包括8座“八九”式双联装127毫米炮,37座“九六”式三联装25毫米速射防空炮,12座单管25毫米炮,22座13毫米高射机枪。防空配置与“大和”号战列舰类似,不过日本防空炮的毛病就是大口径炮密度不够,小口径威力和射速不足,127到25之间的中口径炮缺席,防空效率非常低下。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1. 博物馆中的九六式三联装速射高射炮,实际上射速不高威力还差

在最重要的航空力量上,“信浓”号最初设计为搭载38架“烈风”式战斗机(零战大型化的下一代战斗机),18架“流星”式攻击机(同样可看作是九七舰攻的大型化),9架“彩云”式舰载侦察机,一共65架,这个数量相对美国海军后期动辄上百架的载机量是很小的,日本早期的大型航空母舰也超过这个数字。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2. 战后被美军俘获的“烈风”式舰上战斗机,未投入装备和实战

究其原因,一来因为预期搭载的新型飞机尺寸早已超过战争初期的主力战机,二来日本人也没有美国人那么多心眼,没有挖空心思研究怎么通过折叠翅膀、甲板外探停放甚至是甲板舷侧弹射等等“歪门邪道”(关于美军航母多装飞机的秘诀,可到同名公号搜索“折叠翅膀”)。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3. 美军后期航母上通过多种方式大大提高了飞机装载能力和使用效率

后来考虑到美国人的飞机太生猛,日本航母的生存力堪忧,干脆进一步加强防护能力,让“信浓”号凸出在战斗前线,充当舰载机的中转加油补弹基地,这样就不需要自身机库保存太多飞机。最后定型的本舰只装载20架战斗机和27架攻击机,一共47架(7.2万吨巨舰!)。

1944年10月5日早8时,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六号船渠开始注水,当离预定水位线还有一米时,船渠的水密扉门突然损坏脱落,海水汹涌而入。在水流的冲击下,四条系船用7英寸钢索和十多条麻缆全部绷断,110号舰体向前滑去,其球鼻首撞上船渠尽头,球鼻首和里面的水声听音器被撞坏。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4. 1944年11月11日在东京湾内进行海上公试时拍摄的“信浓”,也是该舰唯一历史照片

在这种不祥气氛的笼罩下,110号舰于10月8日草草命名为“信浓”。当时只填写了相关公文手续,没有举办命名式。10月23日,经过抢修的“信浓”号再次出渠,舰内部分残存工事没有完工。11月11日,“信浓”号在东京湾进行了第一次公试,随后于11月19日服役,编入第三舰队第一航空战队。舾装元长阿部骏雄海军大佐被任命为舰长,河野通俊大佐任副舰长兼机关长,全舰乘员约2400人,舰籍在横须贺镇守府。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4. 日本人的油画“信浓”号

此时美国陆航以塞班岛机场为基地已经开始大规模空袭日本本土,横须贺海军造船厂所在的东京湾正是空袭的重点,为了避免遭到空袭损失,日军决定将”信浓“号转移到位于相对安全的濑户内海的吴海军工厂以完成最后的舾装和舰员训练。

11月24日,联合舰队下令“信浓”号和第十七驱逐舰队返回濑户内海西部,出港日期和前往泊地的航线由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曾任日军“大淀”号轻巡洋舰舰长)自行决定。阿部召集副舰长以下主要军官进行了商议,27日又与三艘驱逐舰舰长讨论最终出航时间和路线,三位舰长不赞成夜间航行,认为白天沿岸航行较为安全,经验丰富的航海长也支持驱逐舰长的意见,但阿部压服了反对意见,坚持按照原方案于28日夜间转移。值得一提的是,“信浓”号出厂时,12台锅炉只有8台调试完成,最高只能跑出20节的航速(大和级15.3万轴马力全速可达27节)。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6. 柚木武士画作:28日离开东京湾的“信浓”,旁边为一艘护航驱逐舰

28日13点30分,“信浓”号和3艘驱逐舰“矶风”、“滨风”和“雪风”组成的编队从东京湾出航,在金田湾进行时间调整之后,于下午18点30分进入外海,当时海上刮起西北风,风力高达6级。在航行中,编队保持严格的灯光管制和无线电静默。岂料这既是该舰第一次进入外海,也成了最后一次。

19时15分,“信浓号”检测官向阿部俊雄报告发现了疑似敌舰的雷达信号,判断为一艘潜艇。阿部认为,如果是美军潜艇在东京湾附近的危险区域航行,按照一般的战斗常识是绝对不会随意使用雷达的(容易暴露自身)。因此阿部认为很可能美军已通过情报部门获知“信浓”号的转移计划,并集中了一定数量的潜艇准备攻击他(受迫害臆想症爆发?)。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7. “信浓”号画作,本作天气符合28日晚,但甲板上并无舰载机

基于这个高见,“矶风”号和“信浓”号先后探测到的这个雷达波多半是美军潜艇的诡计,目的是引开护航驱逐舰,由另外的潜艇进行攻击。阿部因此下令一不准开火暴露目标,二不要理睬它,继续以20节的最大速度前进。为了避免被美军潜艇定位,阿部下令关闭各舰的雷达,舰队间联络改用灯光信号。阿部甚至要求护航的驱逐舰只能紧靠“信浓号”航行,即使发现潜艇也绝对不能私自行动。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8. 击沉“信浓”的孤狼,美军潜艇“射水鱼”号

实际上,凑巧出现在这一海域的美军潜艇“射水鱼”号(Archer-fish,SS/AGSS-311)只是受命前来东京湾外海准备救助可能被击落的美军飞行员。该艇11月11日刚从塞班岛出发(也就是在这一天“信浓”号在东京湾拍下唯一一张舰体真身照)。美军原计划在26日出动B-29“超级空中堡垒”执行轰炸任务,后因计划取消,“射水鱼”号才在海上游弋待命,此时该艇正位于静冈县滨名湖以南约160公里处。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19. 1944年底,大批B-29“超级空中堡垒”经常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轰炸

十分巧合的是,当时“射水鱼”号的雷达出了故障,28日晚17:18时,“射水鱼”号在伊豆诸岛的蔺滩波岛外12英里处浮出海面,开始给蓄电池充电,并抓紧抢修此前因故障停用的SJ雷达。关于这种制胜神器的效用,详见同名公号搜索“制胜神器”。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0. SJ雷达是主要安装于小型舰艇的美军舰载雷达

20:30时,雷达官波扎尔中尉报告说雷达已修好并已进行了数次测试(其中有一次就被“信浓”号的“逆探”接收到)。20:34时,舰桥上的瞭望员称视线中出现了“一座小岛”,但波扎尔中尉在雷达上却找不到这个目标。片刻,他报告称目标在潜艇30度方位。舰长恩赖特中校(Joseph.F.Enright)大为光火,厉声告诉他小岛的正确方位在60度,并严令波扎尔中尉继续修理。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1. “射水鱼”号时任艇长恩莱特海军中校,他摘下了潜艇战史上空前绝后的桂冠

20:48时,波扎尔大叫起来:“长官,雷达显示方位028、距离24700码,你的“小岛”在移动!”

大吃一惊的恩赖特中校以望远镜观察,在30度方向的水天线远端,有一疑似油轮的物体正以20节的速度向西南方向移动,因目标距离较远,海况极为恶劣,一时无法判别舰型。“射水鱼”号经过一小时的水面状态航行接近目标,恩赖特中校断定那是一艘28000吨的“飞鹰”型或“大凤”型航空母舰。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2. 半路出家改造成航母的“飞鹰”级同样具有外倾的烟囱

此时“信浓”号仍保持反潜的“之”字形前进,很快被“射水鱼”号赶上。21点,“信浓”号通过自己的雷达在右后方发现船舶,随即命令“雪风”号进行侦查,该舰报告虽未有回应识别信号,但干舷很高,应该是渔船。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3. 祥瑞舰“雪风”号在天一号作战,继续克死“大和”号

22时45分,“信浓”号瞭望哨在右舷发现一艘美军潜艇,“矶风”号也再次发现了潜艇踪迹,随即离开编队以35节高速向潜艇方向急速驶去,这是潜艇和日舰的第一次近距离遭遇。恩赖特少校发现这艘日本驱逐舰已经逼近到距离仅3000米出,被迫紧急下潜躲避。奇怪的是,日本人并没有开炮。

阿部舰长仍然判断美军潜艇在诱敌,不应该多做纠缠,他下令“矶风”号不要攻击并返回编队。“矶风”号领命转向回归本队,“射水鱼”号逃过一劫。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4. “矶风”号驱逐舰,舰首的17表示隶属第17驱逐舰队,而非舷号

此时日军编队正以25节以上的高速开走,“射水鱼”号最大航速只有18节,眼看无法追上。23点30分,沮丧的恩赖特少校认为无法独力逮住这条大鱼,因此给位于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潜艇司令部及日本领海的所有潜艇发出无线电讯息:“我们正在追踪一艘大型航空母舰,有3艘护航的驱逐舰,位置是北纬32度30分、东经137度45分、速度有20节。”

美军潜艇司令部收到了这一消息,并作出如下回复:“继续追踪,乔(艇长的昵称),希望你能成功。”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则发出:“对方是块肥肉,大奖就在眼前,别让它逃了。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5. “白鱼”级潜艇“射水鱼”号

但是,恩赖特最期待的潜艇协同作战并未出现,美国人并没有安排艇群伏击的计划,“射水鱼”号周围100海里之内也没有其他的美军潜艇,这是一次偶然的相遇。无论如何,恩赖特指挥“射水鱼”号付出水面,继续朝着日舰逃离的方向追击,同时期望奇迹出现。

美国人的运气真是好到爆棚,就在当晚24时前不久,全速航行了几个小时的“信浓”号果然碰到严重问题,她的一根主轴发生故障,导致其航速降低到了15节。在水面状态全速追击的“射水鱼”号则于29日凌晨再次探测到了“信浓”,发现其周围还有三艘驱逐舰护航。恩赖特向珍珠港又发了一封电报,希望能得到其他的潜艇支援。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6. 射水鱼这种呆萌的小鱼吞下了人类潜艇史上的最大战果,反差太大了

2时42分,这份发给珍珠港的电报被“信浓”号侦测到,阿部没有意识到这是之前发现的那艘潜艇,而且同时又侦测到近距离潜艇反射的雷达波,他认为本舰编队已经进入美军潜艇群的埋伏,于是作出了一个舰队转向的决定,凑巧的是,“信浓”号居然转向了“射水鱼”号所在的方向,“射水鱼”号得以在“信浓”号右舷前方取得了一个极佳的鱼雷发射位置。

02:45时左右,“信浓”号防空指挥所报告:“右舷30度,距离7000码方位上发现疑似敌潜艇的目标。随即确认。本舰即以灯光信号向位于右舷的我方驱逐舰通报此情况。”

03:05时,防空指挥所报告:“敌潜艇目标丢失”。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7. 击沉“信浓”号的画作,注意舰上安装的电探和大和级独有的舰首形状

然而,接连不断的好运气让“射水鱼”号实在却之不恭,凌晨3时16分,“信浓”号刚好通过“射水鱼”号正面1400码外,70度方位,处于完美的攻击位置。1分钟后,“射水鱼”号在滨名湖以南176公里处,以8秒间隔连续发射了艇艏的4条鱼雷。稍后又以25秒间隔再度射出第5、6条鱼雷。

6枚定深为3米的MK14-3A鱼雷以46节航速直扑1280米外的日军航母,由于当时海面大风,白浪滔天,雷迹不接近300米之内根本无法发现,“信浓”号甚至连潜望镜都没注意到。47秒钟过后,第一枚鱼雷击中目标舰尾,随后又是三声巨响。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8. 命中“信浓”号的4条鱼雷位置示意图

“信浓”号的战后记录写道:“03:17时,连续中雷两发,10秒间隔后再中两发,位置在舰桥正下方之后。此时本舰位置在潮岬东南80海里处,舰上配备满员。舰内部分停电,立即采取应急处理。”

实际上,“射水鱼”号发射的6枚鱼雷中,2枚直接击中“信浓”号右舷后部188-201号肋骨,1枚命中120号肋骨,1枚命中104号肋骨,2枚失的。“信浓”号开始向右倾斜,“射水鱼”号则紧急下潜到400英尺,并随即安全脱离了战场。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29. 描绘“射水鱼”号击沉“信浓”号航母的一幅画作,虽然实际上二者不可能同框

中雷后,曾有幕僚向阿部提议在前方100海里的一处浅滩搁浅,这样至少能够救人,阿部俊雄拒绝了这项“没出息”的建议,他认为4条鱼雷对于“信浓”这样的大舰来说不算什么,一个月前的“武藏”号挨了19条鱼雷才最终沉没,加上担心减速后会继续遭到潜艇攻击,于是仍然保持第三战速(18节)高速航行。

这又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决定,由于“信浓”号一直在赶工,船上除了舰员外还有大量的船厂工人,舰体结构的修改导致许多水密门要么无法关闭严实,要么就是缺乏经验的舰员不懂得关闭。船上的损管排水系统还未完工,仅靠手动排水泵无法应付高速航行所带来的大量进水。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0. “信浓”号模型,因飞行甲板宽大而被意淫可搭载大型飞机

为了平衡右舷舱室的大量进水,阿部下令“左舷全群注水”。这是为了恢复巨舰平衡的一种必要措施,但在这个命令下达不久后,防御指挥官兼内务长三上治男海军中佐发现军舰的右倾居然又开始增加,他不知道的是,惊慌的水兵并没有按照命令及时向左舷全群注水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1. “信浓”号舰长阿部俊雄海军大佐,当天的最高指挥官

为防止进水浸溢,三上决定关闭上下甲板之间的升降口。令他吃惊的情况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升降口水密门关闭后,边缘居然露出了2厘米多的缝隙!显然,这个舱室要么没有经过气密试验,要么测试根本就不合格。他知道,一切都完了。

04:00时,信浓号倾斜增加到了右10度。04:30时,倾斜右15度。

随着一个又一个舱室被灌满海水,到凌晨5时,“信浓”号舰体已右倾到18度,因为倾斜太甚,主机开始陆续停止运转。与此同时,缺乏训练的舰员开始慌张崩溃,使得控制进水的企图更加失控。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2. “信浓”号航行和最后沉没地点

06:00时,向右倾斜20度。07:00左右时,右倾达30度,此时所有的锅炉都无法使用了。“滨风”和“矶风”号驱逐舰靠过来,试图拖航。显然这两条小船根本无力拖拽庞大的“信浓”号。不久,拖曳缆绳断裂。

倾斜进一步达到右35度时,阿部认为“信浓”号已经无可救药,下令降下军旗。10:35时,阿部下达了弃舰命令,此时军舰的倾斜达到了50度。10:37时,倾斜加剧,瞬时倾翻,在20分钟内完全进水沉没。远处美军潜艇“射水鱼”号上的船员形容:“好像听到了一整袋土豆砸到地上的声音。”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3. “信浓”号的沉没

29日下午14时,“雪风”号向军令部发报:“‘信浓’号2512名舰员,失踪1435名,救起1080名……”,“信浓”号的首任和末代舰长阿部俊雄大佐未能生还。

“信浓”号是日本海军建造周期最长的主力舰,船壳部位花费105万工时,防御部分12万工时,舾装75万工时,电气35万工时,制图1.5万工时,再加上其他工时,总计花费239万工时。全舰共用铆钉600万个,焊接长度2800公里。日本人花了1660天来建造她,美国人只花了17个小时就给击沉了。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4. 貌似威猛的“信浓”号实际上堪比纸老虎

“信浓”号创造了多项历史,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她是被潜艇击沉的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2000吨;她是二战期间建成的最大的航空母舰(美方“中途岛”号并未在战争结束前建成,即使是建成时才是满载6万吨),也是最短命的航空母舰——首次外海航行即被击沉;“信浓”号的沉没让日本海军沦丧到极致,包括“大凤”、“金刚”、“信浓”在内的大舰全部葬生在潜艇之手,正说明了日本海军低下的反潜效率,二战后的日本海军自慰队将重点放在反潜和扫雷上,正是因为吃够了这个苦头。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5. 日本人只能在模型里去意淫一下这艘二战中最大的人头舰了

根据负责“信浓”号建造工程的横须贺工厂造船部技师山内司郎的记录,在与内务长三上中佐和注排水指挥官稻田大尉交换意见,并仔细研读了宝贵的一手资料后,山内断言是损管人员的错误操作导致了“信浓”号的过早沉没

“从注排水指挥官到普通操作员,在右舷中雷当时没有及时打开左舷全群排水口。等大家反应过来、开始向左舷全群注水时,军舰已经大幅倾斜、无力回天了……这是极为低级的错误,以至于有完好的设施却无法有效使用,实在遗憾……”

巨兽之亡(6)——“大和”三兄弟老么“信浓”号是如何惨死的

图36. “信浓”号超级航母和一艘飞翔在海上的“九七”式飞行艇

即使“信浓”号能够落成,在1944年底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信浓”号缺乏舰载机,原定搭载的零战后续机型“烈风”开发进度缓慢,到1945年7月才只有10架原型机,同时日军也缺乏足够的优秀飞行员,即使“烈风”和优秀飞行员都能像变戏法一样按时出现,单独一艘“信浓”号和区区数十架飞机也挽救不了日本帝国灭亡的命运!

“信浓”之亡最后给人们留下了一段笑柄,阿部俊雄的神经质和过度自我认可一手造成了“信浓”的可悲命运,还有许多许多永远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敬请关注燃烧的岛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