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 華重樓杉木林下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華重樓杉木林下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張髮根 傅金賢

1 華重樓的形態特徵及生長習性

1.1 形態特徵

華重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 40~90 cm ,莖單一直立,呈光滑圓柱形,直徑 0.8~1.5 cm ,光滑無毛。基部通帶紫紅色,並有 1~3 枚灰白色幹膜質的鞘。葉 5~8 枚輪生於莖頂,通常 7 枚,葉片紙質或者膜質,呈倒卵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通常楔形,長 6~10 cm ,寬 2.5~5.0 cm 。花葶細長,總狀花序,淡紫紅色,花小,花梗從輪生葉的中心莖頂上長出,不分枝,花單獨頂生;萼片 4~6 片,綠色呈葉狀,長 3~8 cm ;花瓣 5~6 片,細線形,寬 1.5 mm 左右,通常較花萼短;雄蕊 2 輪,藥隔突出部分較花葯窄,長 0.2~2.0 mm ;子房圓錐狀,具稜,頂部於花柱為紫色,其餘部分為黃綠色,花期 5 — 8 月;蒴果紫色球形,直徑 1.0~2.5 cm , 4~6 瓣裂開;種子肉質,具紅色多漿汁的假種皮,果實成熟期為 8 — 10 月;根狀莖呈結節狀圓柱形,橫走而肥厚,棕褐色,粗 3 cm ,節上有白色至淺棕色纖維狀鬚根 。

華重樓杉木林下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1.2 生長習性

華重樓喜陰涼、水分適宜的環境,一般生長在山谷、闊葉林下、灌木叢、溪澗邊中及岩石旁,在海拔 400~2 000 m 的陰涼山間均有分佈;對光照以及土壤條件要求較高,喜散射或者斜射光,在含水量適中、排水良好的砂質或者腐殖質土中長勢良好;強直射陽光容易使葉片灼傷,造成其枯萎死亡;對溫度要求不是很嚴格, 20 ℃ 左右溫度最適宜華重樓生長,一年中營養生長期相對較短,生殖生長期以及越冬期較長。

2 栽培技術

2.1 林分選擇

依據華重樓的生長習性,宜在海拔 400~1 200 m 、坡度25° 以下的杉木林下種植,林分最好是鬱閉度 0.5 以上的成熟林,應選擇土壤腐殖質含量豐富、質地疏鬆、排水良好、偏酸性的砂質壤土和壤土的地帶。另外,為便於經營管理及保證華重樓藥材的品質,應選擇在交通相對方便、遠離工業和城市汙染源的地方種植。白馬山華重樓示範基地位於林場的對公嶺林區,海拔 1 100~1 200 m ,該地區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暖溼潤,四季分明,年絕對最高溫度為 29.5 ℃ ,年平均溫度為 12 ℃ ,年降水量 2 000 mm 左右,無霜期 170~180 d ,林分為人工杉木成熟林,林下土層較厚,含有大量腐殖質,立地條件非常適宜華重樓生長 。

2.2 種植前準備

2.2.1 清理林地。對杉木林分進行間伐,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疏、砍劣留優、照顧均勻”原則砍去過密林木,間伐之後林分鬱閉度控制為 0.5~0.6 之間,以利於光照;然後劈除杉木林下的灌木雜草,清除石塊等雜物。

2.2.2 整地施基肥。林地清理結束後,根據林地坡度大小進行全墾或帶狀整地,因華重樓是淺根性植物,整地深度在20cm 左右即可。結合整地,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 30~45 t/hm 2 ,淺鋤入土,再將土和肥料充分拌勻,把土整細耙平,築 1.5 m左右寬度的畦,並開好排水溝。

2.3 栽植方法

2.3.1 種苗選擇。華重樓繁殖主要有種子和塊根 2 種繁殖方式。由於種子休眠期較長,一般需 2 年出苗,育苗時間跨度長,用種子繁殖方式培育苗木一般適用於大規模種植;小規模種植多采用塊莖切割無性繁殖,在苗圃地培育 2~3 年後用於林下種植。華重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冬季植株枯落,翌年 2 月長出新苗,栽植時應選擇生長健壯、帶有塊根和鬚根的苗木進行栽植 。

2.3.2 種植時間。華重樓實生苗適宜在春季 3 — 4 月種植,應選擇陰天或午後陽光弱時進行栽植。

2.3.3 種植方法。首先在畦面上依照 30 cm×35 cm 的株行距挖穴,穴深 6~8 cm ;然後把華重樓苗木植入穴內,栽植時將苗木根系舒展開,因苗木較細嫩,覆土時注意不要用力過猛,並與畦面持平,栽好後澆 1 次定根水。

華重樓杉木林下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2.4 林間管理

2.4.1 適度遮陽。華重樓生長過程中忌強直光照射,當杉木林內有較大天窗時,就要加蓋遮陽網,一般遮蔭度控制在50% 左右;沒有條件的地方也可採用插樹枝的方法遮蔭。

2.4.2 中耕除草。華重樓種植後應做到勤除草,防止因雜草爭奪養分引起生長不良。由於華重樓根系較淺,生長過程中要求疏鬆的土壤,因而鬆土除草時需特別小心,宜淺鬆土,否則容易傷及根系。

2.4.3 清溝排水。華重樓栽植後應視天氣情況再澆水 2~3 次,生長季節要注意控制土壤的水量,雨季應儘快疏溝排水,避免出現積水,否則容易引起爛根,若遇乾旱天氣,要結合土壤的溼潤程度和植株長勢進行澆灌 。

2.4.4 合理追肥。華重樓具有植株開花、地下塊莖便會膨大的生長特點,通常花期在 5 — 8 月,此時是華重樓塊莖的快速生長期,為保證華重樓生長所需的養分,須在 6 月上旬施充分腐熟的牛羊廄肥 30~45 t/hm 2 ,再進行培土覆蓋;或澆施速效性的力亨水溶肥 75 kg/hm 2 及適量的三元複合肥,水溶肥採用挖環狀溝或者施肥槍的方式施肥。另外,還可以適時噴施根大靈,以加速葉面光合作用產物向根部運輸,促進根莖快速膨大,增大有效物質含量 。

2.5 病蟲害防治

2.5.1 猝倒病。該病由腐黴菌引起,在幼苗期易發生,通常在春季低溫多雨時發病較重。發生初期從莖基部感病,呈水漬狀,隨後很快向地上部擴展,植株突然倒伏。防治方法:選擇無病種苗,清溝排水,病害發生後應儘快除去病株;藥物防治可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 +58% 甲霜靈錳鋅可溼性粉劑 600 倍液混合後澆淋畦面。

2.5.2 莖腐病。發病初期,葉片、莖基出現水漬狀小斑,病斑擴大後,葉尖失水下垂,造成根莖部組織腐爛、倒苗;該病多發生在高溫多雨季節。防治方法:冬季植株倒苗後清除枯枝、病葉,並將其集中焚燬;藥物防治可用 80% 代森鋅 500 倍液、 75% 百菌清 600 倍液、 72% 甲霜靈錳鋅 600 倍液等其中一種藥液進行噴施防治。

2.5.3 根腐病。發病初期,地上部分出現萎蔫,葉片下垂,塊根發軟,而後根部出現黃褐色水漬狀斑塊,直至塊莖腐爛,並伴有特殊臭味,後期植株枯死。防治方法:雨季要儘快疏溝排水,避免水淹;藥物防治可用 50% 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 倍液進行噴施,或用生石灰 200 倍液灌根防治。

2.5.4 黑斑病。發病初期葉尖或者葉基出現圓形或者近圓狀病班,隨後蔓延到花軸,造成葉片與莖杆枯萎。防治方法:及時疏溝排水;藥物防治可用 50% 甲基硫苗靈懸浮劑 1 500~2 000 倍液進行噴施,或噴施 50% 撲海因可溼性粉劑 1 000~1 500 倍液進行防治。

2.5.5 灰黴病。主要危害華重樓葉片、花蕾及莖杆,病害發生初期呈水漬狀斑塊,隨著病斑的逐漸擴大,後期病部產生灰色黴層。防治方法:注意排水和降低溼度,及時清除病殘體,增施有機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藥物防治可選用 40%嘧黴胺 1 000 倍液、 40% 明迪(氟啶胺 + 異菌脲) 3 000 倍液、50% 速克靈 2 000 倍液等其中一種藥液噴霧。

2.5.6 地下害蟲。地下害蟲主要有地老虎、螻蛄等,其在華重樓出苗時咬食危害,咬斷植株的根部和嫩苗莖基部,使之呈不規則的凹洞或倒伏。防治方法:可利用害蟲趨性使用黑光燈誘殺和人工捕殺,也可用少量樟腦粉兌水噴霧驅趕;藥物防治可在成蟲發生初期選用 50% 辛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或 10% 吡蟲啉 1 500 倍液噴防,也可在幼蟲期用 3% 辛硫磷顆粒劑 150 kg/hm 2 混細土撒施於重樓植株旁進行誘殺。

2.5.7 地上害蟲。地上害蟲主要有金龜子、薊馬類等。金龜子幼蟲咬食塊莖,成蟲為害葉片。防治方法:夜間用火把誘捕成蟲,或用鮮菜葉噴灑敵百蟲放於畦面誘殺幼蟲,以控制蟲口密度;整地做畦時,撒施 5% 辛硫磷顆粒劑 30 kg/hm 2 。

薊馬類主要有花薊馬、瓜薊馬等,不僅為害葉片及花蕾,還會傳播病原菌,對華重樓的生長和產量影響較大。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畦面雜草和枯枝殘葉,利用藍板誘殺成蟲;藥物防治可選用 5% 啶蟲脒 2 000 倍液或 10% 吡蟲啉1 500 倍液進行噴施防治。

2.6 採收與加工

2.6.1 塊莖採收。華重樓種植 3~4 年後即可採收,具體採收年份可根據市場行情決定。採收時在 11 月倒苗後挖取,此時華重樓塊莖大部分生長於表土層,採挖較方便。採挖前清除枯枝落葉,再用鋤頭從植株側面開挖,可以更好地保證塊莖的完整,挖好後抖去泥沙及雜質,運至室內攤開待處理。芽頭好、根系發達、個頭較小的塊莖可收貯作為下年用種 。

2.6.2 加工。將收回的莖塊分級過篩,去掉鬚根用水洗淨,可以晾曬或者陰乾,若遇連續雨天,可在 50~60 ℃ 烘房內烘乾,粗大的塊莖也可趁鮮切片後再曬乾或烘乾保存。

華重樓杉木林下高效栽培關鍵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