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0 東莞走向"音樂劇之都",你所不知的幕後故事

導讀:如果說經濟建設是一座城市的基礎骨架,那麼文化藝術則是這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東莞作為製造業之都而響譽國際,不僅在經濟建設方面屢創奇蹟,而且在構建城市軟實力、塑造文化藝術形象方面,也寫下了大膽而獨特的一筆,在十多年前提出了"音樂劇之都"構想,而這背後,離不開東莞市文化戰略決策者的高瞻遠矚,以及實踐者的傾心付出,也令人感受到東莞的另一種魅力。

東莞走向

十餘年前,以製造業聞名遐邇、以經濟強市享譽海內外的東莞,別出心裁地提出構建"音樂劇之都"的設想後,如同一聲炸雷,在各界湧起了軒然大波。一個製造業城市,一個市民文化素養參差不齊的城市,具備這樣的底蘊和實力嗎?這一構想能否實現?莫非是一時頭腦發熱或只是一場炒作?拍手稱奇者有之,袖手旁觀者有之,不屑一顧的也大有人在……

東莞走向

舞劇《春之祭》

東莞走向

《天鵝湖》

然而,東莞畢竟是東莞,在經濟建設屢創奇蹟之後,又一次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構建城市軟實力——文化藝術形象方面,寫下了大膽而又獨特的一筆。"音樂劇之都"這一構想的提出與實施,遠不是想象中的那樣輕鬆,這背後,凝聚著東莞市文化戰略者的遠見卓識,更離不開許多腳踏實地的開拓者、踐行者。時任東莞玉蘭大劇院管委會的主任周漢標便是代表之一,也是當時第一個敢於"吃螃蟹"的倡議者、實踐者。

2005年,周漢標被委任玉蘭大劇院管委會主任伊始,他便思考如何獨闢蹊徑,創新模式,將玉蘭大劇院這一標誌性的建築,賦予富有生命力和發展前景的藝術主體。

一直沁潤於文化藝術領域的周漢標,從骨子裡透出一股近乎"另類"的氣質:不羈中透露著細膩,率性而又敢想敢做,嚴謹又不失浪漫。從小生長在東莞的周漢標對東莞瞭如指掌,他認為:務實是東莞人的品格,但在務實之上能否再增添一份浪漫?一個城市光有經濟不行,光務實也不行,應增加點藝術情懷、提升點藝術形象,城市的品格將更豐滿。經過團隊近半年的深入考察和調研,一個大膽的設想應運而生!

東莞走向

音樂劇《蝶》

東莞走向

百老匯原版音樂劇《音樂之聲》

經過專家、領導反覆論證後,如何落地實施,謀劃發展又成了重要課題。周漢標雖信心十足,但也頂著來自各方壓力和不理解。任何一個新生事物,都是在風雨中成長起來的,他相信自己有這種吃螃蟹的勇力,也基於對東莞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和無比熱愛,他堅信時間會給予最好的答案。

他覺得東莞比任何城市都更需要藝術。因為,改革開放以來,東莞在經濟方面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文化作為一個城市的軟實力,東莞卻顯得相對單薄,高雅藝術更是缺乏。尤其是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升級、經濟產業的優化與轉移,原來的文化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都市人群的文化審美需求,創新發展新型的城市文化藝術已顯得十分重要。他認為這是東莞經濟社會雙轉型的自然產物,是豐富東莞城市品格的重要舉措,更是鍛造東莞城市文化品牌的理性選擇。

根據東莞精品藝術創作起步較慢、積澱不深、人才匱乏以及尚未產生城市藝術品牌的現狀,借鑑東莞經濟"築巢引鳳",吸引國內外知名大企業來莞投資的模式,在引導扶持音樂、舞蹈、戲劇、影視、動漫等熱門藝術門類發展的同時,不與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爭"全能冠軍",重點選擇被譽為"朝陽藝術"而又相對"冷門"的音樂劇作為突破口。

音樂劇起源於西方,至於東莞是否有音樂劇市場,周漢標也深知,起初肯定是有難度的,甚至要比其他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多付出幾倍的努力,但前景絕對看好。因為影視、音樂、舞蹈、戲劇、動漫等傳統的文化藝術產業領域,面對的對手太強,我們很難在國內外發出東莞的藝術聲音。而音樂劇看來似乎離我們很遠,其實不然,因為音樂劇是後工業時代的產物,東莞當下的環境與當年歐美音樂劇興起時的環境很相似。同時,音樂劇也是一種娛樂型的文化、一種社會流行文化、流行藝術,且融入了更多時尚的元素。

東莞兼容的文化氛圍為音樂劇佳作的催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作為嶺南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的東莞,沿襲了嶺南文化兼容的特性,中西文化在這裡融匯,南北文明在這裡磨合。東莞完善的文化設施為音樂劇佳作的展演提供良好的載體。藝術也需要多樣化,多元化。就像酒店要有普通的,三星級的,四星級乃至五星級的,這樣便於消費群體進行自如地選擇。藝術也一樣,需要多樣化,多元化。

東莞走向

音樂劇《蝶》

一個城市的文化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足的發展和積累。政府的大力扶持,為這一構想注入了強大的力量。經過多方考察和專業論證,提出建立"政府扶持,企業承辦,項目辦團,院線運作,指標監管"的音樂劇生產機制和模式,並結合實際,創出自己的特色,分步實施和推進:政府扶持與社會辦藝術並舉;創編推出一批"莞產"音樂劇佳作;與北京保利劇院深度合作,採取院線合作的方式,共享國內最好的舞臺藝術院線營銷資源;與北京松雷達成深度合作,為引進、合成以及創作優秀音樂劇作品奠定了基礎;在觀眾培育方面,通過開展一系列音樂劇知識講座活動,開展"我與音樂劇零距離"、"和音樂劇大師面對面""音樂劇進校園、進社區"等系列活動,讓更多觀眾瞭解音樂劇,喜歡上音樂劇。

在密實如雨點般的佈陣中,新落成的東莞玉蘭大劇院,從2006年元旦開始運營後,就以每年近百場的演出,吸引著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到東莞獻藝,許多經典的高雅藝術劇目也紛紛在東莞上演。自2007年開始,東莞首次在全國率先推出音樂劇節,併成立了國際音樂劇創作基地,多方營造高雅藝術氛圍,藝術節期間,集中國內外的優秀劇目,邀請國內外音樂劇名家前來交流探討,觀眾對音樂劇的興趣逐漸濃厚。

東莞走向

東莞走向

2007年初夏,首部重磅推出的音樂劇《蝶》在東莞合成排練,國內外的知名藝術家聚集東莞,周漢標與劇組藝術家們頂著炎炎暑熱,日夜奮戰,持續了三四個月,熬壞了嗓子。而此時,他母親重病在廣州住院,《蝶》劇又正在最關鍵的排練合成時刻,根本無法脫身陪伴照顧。周漢標只能偶爾晚上抽空去看一眼,又匆匆趕回劇院。幾個月之後,《蝶》'破繭'而出,且演出成功,可是,他的母親,卻永遠地走了……作為唯一的兒子,在母親最後的時刻都沒能好好地陪伴,這份愧疚,讓他永遠難以釋懷!

每當提起這事,周漢標仍然深有感觸,他說,當時,音樂劇《悲慘世界》的著名編劇韋恩等國際頂級藝術家,以及北京等地來的李盾、三寶、關山、郭愛萍、沙寶亮等藝術名家都那麼敬業,劇組每一位演員都那麼拼命,我們作為東莞的文化工作者,還有什麼理由不拼命?

2007年7月底,精心打造的音樂劇《蝶》在玉蘭大劇院首演,並以此拉開首屆東莞國際音樂劇節的帷幕。《蝶》劇是一部具有後現代意味的"梁祝",以"梁祝"故事為原型,但只保留了"梁祝"的兩個符號,演繹的是當代人對愛的態度,詮釋愛的意義這一主題。總導演韋恩•福克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是一部中國人做的"世界級音樂劇",對中國觀眾來說,這可能是一個熟悉的人物,陌生的故事。該劇推出之後,獲得了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為主創團隊注入了強心劑。即便如此,東莞各界對此還是持不同觀點,《蝶》劇在東莞首演後,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軒然大波,年紀大些的認為這種顛覆傳統劇目的形式難以接受,而年青人則表示能接受並喜歡,但只要進現場觀看過劇的,多數被現場場景所感染,為情節所震撼。隨後在北京、廣州、上海各地的巡演,又赴國外巡演,所到之處,觀眾的接受和喜愛程度遠遠高於東莞。

東莞走向

懷著複雜的心情,周漢標與主創團隊負責人、著名音樂劇製作人李盾等也沉下心來,認真分析和總結,綜合專家評價、各界反饋和市場認可,《蝶》劇總體是成功的,雖然仍面臨著一些困境,但開弓沒有回頭箭,他們又決定繼續埋頭深耕。三年後,音樂劇《蝶》榮獲文化部主辦的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文華獎",為東莞獲得了榮譽,回想起一路過來的艱辛與不易,周漢標和主創團隊流下了欣慰和感動的熱淚。

自《蝶》劇首創後,周漢標、李盾、三寶等帶領主創團隊,以一發不可收之勢,以音樂劇創作基地為依託,幾乎每年傾力打造一兩部音樂劇,先後創作了《愛上鄧麗君》《三毛流浪記》《王牌遊戲》《鋼的琴》《媽媽再愛我一次》《王二的長征)《啊!鼓嶺》《虎門銷煙》《酒幹倘賣無》等十餘部音樂劇,以及《銀錠橋》等話劇。其中2013年創作的《媽媽再愛我一次》在全國20多個城市巡演150多場次,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和票房收入,2014年獲得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韓國大邱國際音樂劇節最高獎等國內外的重要獎項。

東莞的音樂劇名片日漸響亮起來,東莞原創的音樂劇慢慢走向全國,走向海外, 並陸續創建了塘廈、東城、望牛墩建立了3個音樂劇創作生產基地,吸引了影子等著名音樂劇名家入駐東莞。

經過數年的積澱,東莞玉蘭大劇院在年青一代和熱愛藝術者的心目中,幾乎成為時尚高雅的代名詞,這裡曾帶給他們美妙的藝術享受,除原創劇之外,先後引進國外的《玩偶世家》《周璇》《金沙》《貓》《天鵝湖》《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朱麗葉》《胡桃夾子》等經典劇作,國內楊麗萍的《藏謎》《雲南映象》《孔雀》等精品佳作。上座率達到從起初的60、70—80、90%,演出經典劇目時劇場暴滿,每場演出兩個多小時,場內鴉雀無聲,秩序井然。

每兩年一屆的音樂劇節主題和劇目不斷更新,並在側重於音樂劇的前提下,推出芭蕾舞、歌劇、話劇、兒童劇,以及每年一度的粵劇黃金週,為宣傳東莞的人文,提升東莞的格調,宏揚獨特的嶺南文化,逐步實現東莞"音樂劇之都"的夢想奠定良好的根基。

東莞一任又一任的文化決策者與實踐者們既有腳踏實地的實幹,又有凌空高蹈的文化理想。回顧坎坷走過的歷程,周漢標等一批開拓實踐者認為,能有幸為東莞"音樂劇之都"這麼偉大的藝術工程出謀劃策,做一塊墊基石而感到高興,以後在東莞"音樂劇之都"的構建史上,有人記得這一群開拓者曾付出過,努力過,就無怨無悔。

2015年推出反映中美國際友誼為主題的音樂劇《啊!鼓嶺》,在北京和上海等城市駐場演出後,令原本帶著挑剔眼光的專業人士和資深觀眾也豎起了大拇指。時任中國音樂劇協會會長王祖皆也稱讚:東莞是把作品作為資本推出最多的原創音樂劇之都,這部莞產音樂劇提出了中國音樂劇的思想與內涵。

2016年11月,東莞原創的本土音樂劇《虎門銷煙》推出,震撼了全場,大氣磅礴的場景,精湛的表演,令所有觀眾為之振奮,更令東莞人感覺自豪!此時,周漢標已供職於東莞文聯,但一直兼任原創音樂劇的藝術總監,回望走過的歷程,他深情地說: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取決於這座城市的戲劇底蘊。東莞十多年來一直支持生產原創音樂劇,目的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真正用音樂劇的營養,來滋潤這個城市的心靈。

近兩年,出演過《蝶》《愛上鄧麗君》等多部東莞推出的音樂劇、倍愛觀眾喜愛的青年音樂劇演員劉巖,應邀做客湖南衛視"聲入人心"欄目時,演唱了《王二的長征》《虎門銷煙》等劇主題曲,並講述音樂的故事,讓更多的觀眾瞭解音樂劇、感受音樂劇的獨特魅力,也讓東莞"音樂劇之都"聲名遠播。

目前,東莞塘廈音樂劇創作生產基地正在創作音樂劇《飛天》,這是繼十餘年前音樂劇《蝶》之後,李盾、三寶、關山三位主創再次聯手,該劇將改變以往講述敦煌壁畫故事的傳統方式,以創新的方式,發出中國聲音、展現中國精神。該劇將於2020年下半年正式推出,並將憑藉"一帶一路"的良好機遇,推動中國傳統文化走向海外。

東莞走向

英國經典兒童音樂劇《瑪蒂爾達》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實施,音樂劇這種時尚主流的都市文化門類將越來越受到青睞,東莞"音樂劇之都"將為"品質東莞 灣區都市"增添新的光彩。如今,東莞的市民週末帶上家人或親友,到玉蘭劇院欣賞一場優美的音樂劇,已成為一種時尚和享受。今年夏天,來自英國倫敦的兒童音樂劇《瑪蒂爾達》來東莞玉蘭劇院巡演,連續演了三場還有觀眾沒搶到票,精湛生動的演出,深深打動和感染著現場觀眾。 演出現場秩序井然、呼應有序,觀眾的素養、審美等已有很大的提升。

時間為"東莞音樂劇之都"構想寫下了有力的註腳。十多來年,玉蘭大劇院已形成了良性循環與長足發展,市民及觀眾的認可,眾多藝術家的青睞,本土劇目的推出與國內外經典劇目的不斷上演,營造了濃厚的高雅藝術氛圍,讓原本以實力、活力著稱的東莞,增加了幾份優雅與浪漫,也平添了幾份嫵媚與神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