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湖南路、高邮路、五原路、永福路、余庆路、吴兴路、高安路……这些都是上海西区徐家汇附近几条与复兴西路、淮海中路、衡山路相交或互相交错的大小马路,这些马路基本上不通公共交通车辆,林荫夹道、闹中取静、宁静舒展,行人稀少。

至今两旁基本全是各种各样外观如初的花园洋房、新式里弄房,和高墙深院门口有哨兵把持的部队机关。黄色、绿色的墙壁、孟沙式红色的坡瓦顶,罗马式阳台和柱廊……掩藏在浓密的法国梧桐树叶后面,弥漫着异国情调氛围,有一种宁静典雅浪漫的气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街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街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街景

但是在1900年前后,这里非常荒辟,多为菜地、河浜、坟地和一些自然村落,当地居民都以种菜为生。自1901年开始,法租界越界筑成宝昌路(今淮海中路)后,同年又开筑善钟路(今常熟路),沿路两旁陆续兴建了花园住宅、多层公寓大楼和石库门样式的房屋,以后福开森路(武康路)姚主教路(天平路)高恩路(高安路)、爱棠路(余庆路)、贝当路(衡山路)等十余条纵横交错的马路相继修筑,逐步形成了住宅区规模。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上海人口大增,市面畸形繁荣,各房产商又在这里大量投资兴建了中南新村、愉园、华村、吉村、国泰新村、爱棠新村等新式里弄,一时这里华屋丽宅、道路整洁、林荫夹道、环境幽静,逐步成为上海市的高级住宅区之一,是达官显贵、豪绅巨贾、工商精英、家产殷实人士的居住区域。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康平路街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高安路街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高安路街景

1947年前后,由当时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和电影导演桑弧联合编导的电影《不了情》、《太太万岁》、《哀乐中年》等就把镜头聚焦到这一地区的中产阶层家庭。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张爱玲、桑弧编导的电影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桑弧肖像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张爱玲肖像

在上述几部电影里,主人公都是一些药厂老板、公司经理、律师所挂牌律师、洋场遗老、小学校长、银行经理职员、家庭主妇。他们看电影、看越剧、坐船、打的、乘飞机、买土特产无线电(收音机)、郊游、过生日、婚丧嫁娶……影片从平凡中捕捉隽永,在琐碎中摄取深长。从家庭摩擦、情感分合、亲友关系的世俗纠结中,让我们看到了这一阶层人物的喜怒哀乐,以上海市民的生活空间和家庭氛围扩充了中国电影的地缘风情,使社会写实电影不再是单色的时代政治图解,而成为五光十色的人间众生相。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太太万岁》剧照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不了情》剧照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哀乐中年》剧照

这些影片没有浪漫、没有激昂,而更接近于一把悠扬的胡琴,平缓却委婉地演绎着世俗的小曲。在这些电影中,主人公居住区域不是香山路上的花园洋房,就是“棠村”这种进门有小花园,钢窗、壁炉、打腊木地板、煤卫齐全的新式里弄房……特别是在电影《太太万岁》中,当太太送丈夫去香港,在“棠村”弄堂口等出租车时,电影镜头横扫了沿街的支弄、主弄堂口、行人、汽车和商铺。短短几秒钟的镜头让人窥见了一幅1940年代上海中产阶层社区的市井风情画,这在其他电影中是不多见的。电影中的“棠村”从背景到格局很自然地让人与“爱棠新村”联系起来。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太太万岁》中的截图:“棠村”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太太万岁》中的截图:“棠村”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太太万岁》中的截图:“棠村”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不了情》中的截图:“香山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电影《哀乐中年》中的截图:“某安路”

爱棠新村因爱棠路而得名。爱棠是法国第二任驻沪总领事,组织领导了法租界公董局和巡捕房建设,参与镇压小刀会和1861年法租界的扩张活动。爱棠路就是在1900年初法租界向上海西面扩张过程中修筑的马路,以扩张“有功”的爱棠名字来命名也是“别有用意”了。1943年爱棠路改名余庆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门口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

爱棠新村建于1940年,弄内是毗连式楼房和花园洋房并存的新式里弄,共有3层楼房24幢,其中5幢是花园住宅。新式里弄住房是在旧式石库门基础上改良发展而来,适应当时社会中上层阶层的需求。高度由二屋增至三层,石库门高墙改为矮墙小铁门,天井改为小花园,一幢幢相毗连,前后排房屋形成了支弄堂和主弄堂。内部结构趋洋化,有英国式、法国式、西班牙式……满足了中上阶层人士的生活文化品位需求,因而随租界的扩张不断兴建。余庆路上的许多新式里弄房差不多都是在这一时期兴建的。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街景

当然,爱棠新村决不是电影中的那个“棠村”,但电影是写实的,环境建筑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解释。电影中的“棠村”就是“爱棠新村”的前世,由此几十年前上海中上层普通市民带有质感的生活图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依然保持着当年外观和格局的“爱棠新村”则使我们直观地体会到张爱玲对上海弄堂活色生香的描写和那种浮世悲欢的感觉。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街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高安路街景

张爱玲在《〈太太万岁〉题记》里说,上海的弄堂有“人家炊烟的气味,浅浅的,午梦一般的,微微有一点窒息;从窗子里一阵阵地透进来,随即有炒菜下锅的沙沙的清而急的流水声……所谓“哀乐中年”,大概那意思就是他们的欢乐里面永远夹杂着一丝辛酸,他们的悲哀也不是完全没有安慰的。……戏的进行也应当像日光的移动,蒙蒙地从房间的这一个角落,照到那一个角落,简直看不见它动,却又是倏忽的”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高安路上的弄堂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高安路上的房子

上海的里弄住宅,是适应当时社会背景和生活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当时人们从四面八方、五湖四海涌进上海,既带来多种多样的生活习惯,又带来形形色色的人情习俗,上海的马路和弄堂就是芸芸众生悲欢离合的舞台空间,上海的弄堂生活充满活力,许多时候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从中你能感受到近百年城市跳动的脉搏与活力。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街景

余庆路80号就是一幢有“传奇性”的房子,它座落在100多平方米的花园内。除三层平屋顶现代风格的主楼外还有三幢洋房和一些附属建筑。主楼底层朝南有宽大的敞廊,面朝大花园,雨雪天气里可以在敞廊活动,夏天可在敞廊内待客。这幢楼房的平面和立面既简洁又多变,它没有那些欧式建筑的繁琐装饰,但木门、钢窗、柚木护壁、吊灯、壁炉都非常讲究和精致。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80号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80号

这幢房子的主人邵式军可能不是很有名,但绝对是一位近代上海滩上的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如果被拍成电影的话,肯定也是一部悬疑传奇样式的故事片。

邵家祖籍浙江余姚,世代为官。1937年抗战爆发后邵式军回到上海,做起了日伪领导下的税统局局长,成为地道的汉奸。期间大发国难财,就此在余庆路80号盖了这幢现代式花园洋房。邵式军当汉奸,引起上海百姓的共愤,在上海的街头曾两次险遭暗杀。1941年以后在中共地下党员的规劝下,邵式军就经常为新四军办理、购置药品和文化用品,邵家也成了新四军在上海的秘密采购供应站。后来邵式军就此进入了革命阵营,走了革命的道路。解放后,邵式军曾在苏北行营财政处等处任职,但1958年又因涉嫌其他事件被捕,最后在劳改农场病故,但在1980年又得到平反昭雪。

这幢现代风格的时尚住宅在1945年之后成为国民党上海市特别执行委员会的办公机构,1949年上海解放后即被解放军接收,成为部队招待所。曾经高高的围墙上还加有黑色的竹篱笆,更显得这幢建筑的神秘和幽深,让人难以窥见它的真实面目。但是近年来已经敞开大门,成为市精神文明办公楼和餐厅。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13号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内景

如果说余庆路上的邵式军故事只是具备了一部传奇电影元素的话,那么在余庆路上的爱棠新村里则真真实实地诞生过中国传奇诗史化的电影——《八千里路云和月》及《一江春水向东流》等著名影片,因为摄制它们的昆仑影业公司“总部”最初就设在爱棠新村13号的一幢楼房里。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遵照周恩来的指示,昆仑影业公司的老板之一任宗德顶下位于爱棠新村13号的这幢花园洋房作为公司的办公地点。这是一幢西式的楼房,式样别致,设备齐全,宽敞舒适,底层一楼是客厅、餐厅,还有厨房和车库。当时中国电影史上的风云人物史东山、蔡楚生、陶金、白杨、舒秀文……等都曾在这幢房子里聚集,用他们的艺术才华为中国银幕留下了许多华彩乐章。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13号

1946年7月22日,有“人民教育家”之称的陶行知先生为摆脱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住进了好友任宗德的这幢楼房三楼的一个房间内,借机整理诗稿和文稿。但不幸的是,这位人民教育家在这幢楼只住了短短3天,7月25日清晨,才55岁的陶行知就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于中午12时30分在此逝世。爱棠新村13号也成了陶行知在上海的最后一个寓所和故居。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爱棠新村门口的铭牌

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张澜、沈钧儒、章伯钧等民主人士也先后来上海在此会商工作,积极投入民主运动,这里也成为了国统区民主运动的一个据点。

余庆路与衡山路拐角处还有一幢立面简洁的花园住宅。这幢楼建于1936年,曾是1949年之后上海两任市长的住所。如今这幢有着主楼和附楼的花园住宅成为某机关幼儿园,是余庆路这条宁静马路上的一个“亮点”。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衡山路街景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某机关幼儿园

张爱玲、桑弧电影里的马路弄堂,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

今余庆路、衡山路口街景

余庆路虽然不长,但却是众多上海西区马路中一条具有代表性的马路,曾经市井烟火与革命传奇并存,留下的映像故事却令人回味无穷,余韵悠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