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蚌埠: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成了街头摆设

共享单车进入蚌埠后,确实给市民带来了很多出行方便,但同时乱停放的问题也开始显现。被寄予厚望的“电子围栏”就成了解决共享单车乱停放的“杀手锏”。

何为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电子围栏是约束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现象的一种方式,从技术层面来解决问题,它将位置通过卫星测绘上传系统,共享单车的智能锁同时采用北斗与GPS双模定位模式后,平台可实时对共享单车的智能锁GNSS定位数据与“电子围栏”临界点阈值进行匹配,判断其是否停入停放区域或禁停区域,如果正确的停放到了电子围栏中就会有信用奖励,相反就会收到短信警告。

街头“电子围栏”成了非机动车停放点招牌

目前,在我市的各条主次干道上,每隔几百米甚至几十米就会看到一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的电子桩,这些电子围栏到底发挥了多大作用?记者在街头进行了随机采访。

昨天上午九点半,记者来到宝龙城市广场,在汉明街的公交站台北侧二十米的人行道上就有一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深蓝色的电子桩上写着“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一个大大的“P”字的泊车标识,桩上还有借车说明。可是围栏所在点划出的白线内并没有一辆共享单车,而在电子围栏之外十几米外的店铺门前,却隔三差五地停了十几辆共享单车,来逛街的市民为了图方便,直接将车停在了店铺门前,没人把车辆送进电子围栏划线区域。

随后,记者来到了津浦大塘,公园南门东侧就有一个电子围栏,可是当时划线区域内停放的全是私家电动车、自行车。来遛弯的一名中年男子恰好将自己的电瓶车停放在了电子围栏划线区内,“这不就是给自行车、电瓶车停放的地方吗?俺们按规矩停到线里,不讲究的都乱停到路边上。”记者问到为何将私家电瓶车停在共享单车划线区域时,该男子说,每天来公园的人很多,能找个位子就不错了,有时候人行道都停满了车辆,有的车主还将车停到慢车道。

在中荣街东侧的公交站牌附近,电子围栏划线区内除了有两种颜色的共享单车停放在这里,还有不少私家电瓶车。因为车辆较多,有的停车人为了挤出一点地方,故意把共享单车挤在一起,有的车辆扭作一团,有的则停放得横七竖八,整个电子围栏划线区十分混乱。

能停车的点那么多,市民为何不买账?

市内道路的共享单车电子围栏随处可见,尤其在一些人流量较大的区域,更是相隔几十米就有电子围栏的身影,在淮河文化广场东广场音乐喷泉一带,记者发现这里几乎几十米就有一个电子围栏,记者粗略一看,短短几百米的距离,至少有四个电子围栏。在淮河路、工农路等商业繁华地带或是居民聚居区,平均骑行不足一分钟就能看到一个电子围栏。

可是,当记者打开自己的共享单车APP,地图上并没有出现任何泊车点的提示,也就是说骑行者想要通过手机定位找到附近哪里有电子围栏停车点也不可能,只有亲自上路找。

在延安南路与新苑南路交叉口东北侧,人行道靠近慢车道的位置有一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正好立在了人行道向慢车道过度的缓冲下坡上。昨天上午,记者在这个电子围栏划线区域没看到一辆共享单车,而附近的商铺门前却散落着几辆。一名路人指着人行道上的两道路牙石说:“要把车停到白线里,不论从哪头走,都要把车搬过路牙石,不方便,所以肯定没人愿意把车停放在这。”

采访中,一些市民纷纷表示,有时虽然想把车尽量停放的规范一些,但有时看看停车有些费事,于是就作罢了。市民方先生说,自己有时也想尽量把共享单车停放在有电子围栏的地方,“找个电子围栏停车,显得停放规范一些,说明我不是随意把车扔在路边的。但有时候,电子围栏设置的区域要么离自己的目的地太远,要么就是停车不方便,所以,权衡一番,还是就近停车或者看哪里已经有人停车了,就跟着停在别的共享单车旁边。”

企业“慢半拍”,怕给自己戴上“紧箍咒”

记者从市城管执法局获悉,目前,我市市区有近3000个共享单车电子围栏,而这些围栏是由橙色的“小拜单车”所建。可是目前,市内使用率、普及率最高的共享单车品牌是蓝色的哈罗单车,但哈罗单车目前未在我市建设任何一处电子围栏。

“之前我们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投放车辆之前先建电子围栏,但是目前我们的产品一直在调整,所以这些电子围栏设备也一直没有正式启用,不能发挥它强大的功能。”小拜单车的运营公司安徽光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蚌埠分公司的负责人吴志刚表示,小拜单车之前虽然投入巨资在市区内铺开电子围栏建设,但因公司内部原因,车辆投放进度受到影响,虽然并没有退出蚌埠市场,但运营没有步入正轨,所以近3000个电子围栏也没有正常启用。

共享单车企业和监管部门这次显然都是“慢性子”。虽然共享单车这种出行模式已经在我市火了快一年,但无论是监管部门的官网,哈罗单车的APP,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可以提供智能导航的电子地图软件,几乎都没有关于推荐共享单车停车地点的查询和导航。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规范共享单车秩序,部分共享单车企业之所以“配合度”并不高是因为,担心一旦电子围栏建成,处处受到限制,客户流失。而且电子围栏建成后,会接入统一监测平台,政府主管部门对单车企业的投放量、流动数据等等能进行更有效的监测管理,企业也担心自己为自己亲手戴上“紧箍咒”。

市民张女士说:“在其他城市曾经体验过电子围栏发挥作用的,APP的地图上有一些蓝色的圆点,是推荐停车地点,虽然软件并不提供如何去,但起码能让骑行者知道附近哪有指定停车点,不用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跑。”

哈罗单车安徽区公共关系专员周健告诉记者,在路面铺设实物的电子围栏不仅需要大量资金、人力,而且需要多个政府部门的审批,对企业来说负担太重,目前,哈罗单车正在酝酿于网络客户端推出虚拟电子围栏。虚拟电子围栏是在客户端设置停车点,用户APP就能看到哪里有停车点,对将车停在停车点内的用户,企业会有类似积分等奖励措施,在停车点外停车的,可能会扣信用积分等,通过类似的方式引导市民文明骑行,规范停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