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阅读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教育的乱像在于追功逐利,孩子的苦闷在于比长论短。实际情况就是群魔乱舞,需要家长慧眼识珠,如何做到教育的正本清源?答案就是平常心,归位,正乾坤。

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教育改革一直在努力,官员也是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时不我待,孩子的成长不会因为各种实验而时光停滞不前。家长也应该对减负少些抱怨,保持一颗平常心。

阅读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理论上讲,0-6岁是儿童的良好习惯(包括心理习惯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同时也是儿童各项能力的发展黄金期,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学习能力的发展,而让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学习能力,却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而开发90%甚至更多。

天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有天赋固然好,但不应该自欺欺人。否认天赋的力量,是愚蠢的。否认教育的力量,更愚蠢。但绝大多数人更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大器晚成,也不要拔苗助长。比如说,只要孩子在专心做事、玩耍或读书,我等他! 在到底关灯睡觉还是再看会儿书之间,给予孩子的永远是后者,夜灯捧读,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之一。但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呢?家境好的学钢琴,美术,围棋,外语,主课是必修课,家境一般的也是各种各样的小饭桌,作业辅导班,各科的大班。但时间是公平的,不会因为家境好就偏好谁,孩子连自由支配的时间都没有,天赋如何从兴趣中启发?

教育是门大学问。心理学、认知科学、脑科学以及性格气质,,,你以为已经搞清楚了么?并不啊。如果能够分辨是非,不随波逐流就应该知足吧。那家长如何能担起教育的责任,培养起孩子的阅读能力,继而培养出孩子的学习能力?

二个前提,一个是持续性和连贯性,即阅读习惯的培养,另一个是阅读量的累计,一般幼儿一年的阅读量要达到50-100万字才可以使这种能力萌芽!6-12岁,是阅读能力(即学习能力的基础)长足发展的最黄金时期,这六年,可以说,什么都没有海量阅读、大大提高阅读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孩子的聪明才智,如同种子,需要条件才可以发芽生长。这个条件就是海量阅读和动手动脑的游戏方式。

阅读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如果一个孩子仅是把大量时间都投入到学校课本和大量作业里去了,那么这个孩子的天赋聪明就被饿死了。读书如果非用量化来说标准,一般而言,一二年级孩子每年阅读量不能低于100万字(正常是100-200万字之间),二三年级每年不能低于200万字(正常是200-300万字之间),四五六年级每年不能低于300万字的阅读量(正常是300-500万字之间,有的阅读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达到1000万字以上)。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是因为小学课本的单一性和肤浅性,远远不能满足一个孩子的大脑成长的需求。只有博览群书、海量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经典,广泛涉猎百科常识书籍(如天文、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哲学、艺术等等百科知识),才可以让孩子的智慧不断成长,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发展能力。如果孩子把全部时间都投入到课本和作业里去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大量读书,而这如同丢了西瓜捡芝麻。这样的投入就是我们常说的以时间换分数,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满分,对孩子的天赋和未来而言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这种得不偿失的成绩特别能欺骗家长关注的焦点。

这种损失到了初中就开始显现出来,越大越明显。很多中学老师都知道一种奇怪现象:那些小学阶段单单靠投入全部时间和精力夺来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后成绩下降神速,这些孩子越学越累、越学越不会学了;恰恰是那些小学阶段成绩平平、但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们成绩上升力量强大、后发制人、潜力无穷。为了孩子的长久发展和未来更大的成长力量,请不要过分在意孩子小学阶段的成绩,把目标放在孩子的基础发展和各方面能力、习惯培养上,才真正事半功倍,让天赋归位,让孩子受益终生。

教育应该永远追随生活的脚步,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家长就是孩子的心!应该在孩子心中画个圈,这是心给孩子定的界限,孩子的身体总是会被欲望牵着走!于是人就容易离开内心设定的界限,家长在此时矫正一下归圈即可。让心引领着孩子不断前进。

阅读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