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閱讀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教育的亂像在於追功逐利,孩子的苦悶在於比長論短。實際情況就是群魔亂舞,需要家長慧眼識珠,如何做到教育的正本清源?答案就是平常心,歸位,正乾坤。

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教育改革一直在努力,官員也是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時不我待,孩子的成長不會因為各種實驗而時光停滯不前。家長也應該對減負少些抱怨,保持一顆平常心。

閱讀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理論上講,0-6歲是兒童的良好習慣(包括心理習慣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同時也是兒童各項能力的發展黃金期,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習能力的發展,而讓所有人夢寐以求的學習能力,卻可以通過閱讀能力的培養而開發90%甚至更多。

天賦,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有天賦固然好,但不應該自欺欺人。否認天賦的力量,是愚蠢的。否認教育的力量,更愚蠢。但絕大多數人更應該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大器晚成,也不要拔苗助長。比如說,只要孩子在專心做事、玩耍或讀書,我等他! 在到底關燈睡覺還是再看會兒書之間,給予孩子的永遠是後者,夜燈捧讀,是人生最大的樂趣之一。但多數人是怎麼做的呢?家境好的學鋼琴,美術,圍棋,外語,主課是必修課,家境一般的也是各種各樣的小飯桌,作業輔導班,各科的大班。但時間是公平的,不會因為家境好就偏好誰,孩子連自由支配的時間都沒有,天賦如何從興趣中啟發?

教育是門大學問。心理學、認知科學、腦科學以及性格氣質,,,你以為已經搞清楚了麼?並不啊。如果能夠分辨是非,不隨波逐流就應該知足吧。那家長如何能擔起教育的責任,培養起孩子的閱讀能力,繼而培養出孩子的學習能力?

二個前提,一個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另一個是閱讀量的累計,一般幼兒一年的閱讀量要達到50-100萬字才可以使這種能力萌芽!6-12歲,是閱讀能力(即學習能力的基礎)長足發展的最黃金時期,這六年,可以說,什麼都沒有海量閱讀、大大提高閱讀能力的發展更為重要。一個孩子的聰明才智,如同種子,需要條件才可以發芽生長。這個條件就是海量閱讀和動手動腦的遊戲方式。

閱讀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如果一個孩子僅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裡去了,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餓死了。讀書如果非用量化來說標準,一般而言,一二年級孩子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100萬字(正常是100-200萬字之間),二三年級每年不能低於200萬字(正常是200-300萬字之間),四五六年級每年不能低於300萬字的閱讀量(正常是300-500萬字之間,有的閱讀量大的孩子可以每年達到1000萬字以上)。6-12歲小學階段的孩子,不可以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是因為小學課本的單一性和膚淺性,遠遠不能滿足一個孩子的大腦成長的需求。只有博覽群書、海量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經典,廣泛涉獵百科常識書籍(如天文、地理、歷史、物理、化學、生物、哲學、藝術等等百科知識),才可以讓孩子的智慧不斷成長,最終形成一種強大的發展能力。如果孩子把全部時間都投入到課本和作業裡去了,自然就沒有時間大量讀書,而這如同丟了西瓜撿芝麻。這樣的投入就是我們常說的以時間換分數,即便考了高分哪怕是滿分,對孩子的天賦和未來而言都是一種巨大的損失。這種得不償失的成績特別能欺騙家長關注的焦點。

這種損失到了初中就開始顯現出來,越大越明顯。很多中學老師都知道一種奇怪現象:那些小學階段單單靠投入全部時間和精力奪來高分的孩子,升入初中後成績下降神速,這些孩子越學越累、越學越不會學了;恰恰是那些小學階段成績平平、但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孩子們成績上升力量強大、後發制人、潛力無窮。為了孩子的長久發展和未來更大的成長力量,請不要過分在意孩子小學階段的成績,把目標放在孩子的基礎發展和各方面能力、習慣培養上,才真正事半功倍,讓天賦歸位,讓孩子受益終生。

教育應該永遠追隨生活的腳步,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家長就是孩子的心!應該在孩子心中畫個圈,這是心給孩子定的界限,孩子的身體總是會被慾望牽著走!於是人就容易離開內心設定的界限,家長在此時矯正一下歸圈即可。讓心引領著孩子不斷前進。

閱讀是教育的正本清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