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 直播撒币答题有局限,知乎的新思路值得借鉴

2018年元旦刚过,中国互联网小视频网站迎来了一批“撒币”潮,花椒、熊猫、火山小视频,先后上线了直播答题活动。而且近些天,电商网站京东、卖手机的小米科技,甚至一些游戏公司也进入撒币大军。

有的视频直播答题活动,甚至联合了电视媒体和央媒,推出答题活动爱国专场,让视频直播答题这一高度参与感的活动,成为主旋律传播的舞台。传统媒体的参与,让传播范围更为广泛;而央媒的参与,则说明这事儿受到了普遍认可。

直播撒币答题有局限,知乎的新思路值得借鉴

【视频直播答题的三个隐忧】

这也难怪也有人预测,直播答题不止火到春节,甚至将成为2018年最新国民娱乐方式。12道难度加深的题目,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直播答题专场,着实吸引了不少用户参与。但在这场喧嚣的直播撒币游戏之下,笔者却有一些小小的担忧:

第一、目的太过功利

为啥视频直播答题这么火?说白了,就是一个Money换流量的游戏。动辄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单场奖励,往往可以吸引上千万用户的深度参与。用户获得了奖励,网站得到了流量,赞助商获得了品牌植入和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者用半个小时的参与时间为自己买了一注“知识”彩票,如果恰好压押中所有答案,就成为最终的获胜者。所以,直播答题的本质就是通过知识量重新分配财富的过程。

重奖之下必有勇夫,但这样的游戏难免太过功利。有奖有流量,大奖大流量,小奖小流量;没有奖励的时候,就会无人问津、门可罗雀。

可是,如果一个网站不是依靠自身服务创造价值来吸引用户,而只是通过有奖促销,彩票式的营销活动吸引用户,必将走不了太远。冲着物质奖励来的参与者,在答错题之后,往往选择离开。只是为了钱而答题,而不是在答题中获得乐趣,这样的答题实际已经偏离了答题活动的或者知识的初衷。

第二、直播答题的参与交互局限

目前,大多数答题活动的规则是:在指定的时间开始答对12道题目,即可瓜分大奖。这种参与活动的形式显得过于单一,用户只是一个被动答题参与者。而直播答题的时间往往是整点开始,参与者要掐点等候;直播进行时,主播还要在其中植入广告,用户只能被动收听。

这些实在不是很好的用户体验。

如果把时下的撒币游戏比做一个游戏,那更像个简单的单机游戏,而非交互性更强的网络游戏。参与答题者的数据没有积累,每参加一个新的答题,所有的之前数据都会被清空;作为答题者,只能跟陌生的玩家PK,却无法跟熟悉的人一较高下。

一句话,直播撒币答题只是做了一款直播版的开心辞典。

直播撒币答题有局限,知乎的新思路值得借鉴

第三、直播答题的商业局限

答题分钱的模式,也有在商业模式上存有局限性。

即便是单场100万元的奖励,分配的方式无非两种:如果题目过于简单,数百万参与者,每人平均分不到一元;如果题目太难,最终获奖的只有几百人或者更少,那么大部分参与者最后沦为打酱油的,积极性会受到极大挫伤。

要么,大奖旁落,大部分人沦为看客;要么,人均几毛钱的红包。撒币的喧嚣之后大部分人是这两种结果,但哪种都让人高兴不起来。

此外,答题模式还会面临审美疲劳问题。当年,央视财经频道的开心辞典,陆陆续续办了十几年,最终停办,一个原因就是大家看腻了。现在流行直播答题,如果没有“撒币”,参与人数也不会如此众多。2018年也许会火一阵子,但随着同类的活动增多,用户参与次数的增加,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大家迟早也会腻的。

怎么才能不腻?

【知乎知识之王-答题王:玩不腻的答题游戏】

上个月,在别人玩直播答题的时候,我迷上一款小程序游戏——头脑王者。它也和答题相关,但不是直播答题,而是一种基于图文的答题游戏。头脑王者没有撒币,没有视频直播,却着实让我玩了好久。

微信小程序游戏有很多优点,体积小,免安装,容易上手,几乎是零门槛。作为社交游戏,很多小程序还能导入微信好友对战,甚至生成等级排行榜。

头脑王者小程序,有着像游戏一样的等级体系。元旦之后,经常有好友在群里和朋友圈晒“大师”“王者”等级;还有人直接把PK的地址甩到微信群里“孤独求败”,希望来一场面对面的大战。当别人玩直播答题时,我却迷上了微信的“跳一跳”和“头脑王者”,而且是久玩不腻。

后来头脑王者下线了,但类似头脑王者的小程序和APP却越来越火。

知乎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知识社区APP,最近也推出了答题游戏——“知识之王”,还和头脑王者团队联合上线了一款类似“头脑王者”的答题小程序“知乎答题王”。

知乎的“知识之王”,参考了直播答题的规则,但玩法更有趣,也更有挑战性。

登录知乎的用户,每天有五次答题机会,但每局的题目不是12题,而是30题。知乎专门设计了红包题,回答正确就可以领到红包。知乎根据答题表现,每一局都产生相应的脑力值,每晚把当天的脑力值汇总,制作出排行榜。每天脑力值前三的用户,还能获得精品礼物。

直播撒币答题有局限,知乎的新思路值得借鉴

这种方式显然比直播撒币更容易吸引用户,也更容易黏住用户。

一个是参加活动的时间方面更为灵活,想什么时间开始都行,这比直播答题要自由得多;第二是红包与题目绑定,中奖金额往往比较可观,最高个人红包奖励高达888元,极具诱惑力。此外,每天生成的排行榜,让好友之间的战果得以记录,刺激好友之间相互PK。

此外,作为知识社区的知乎,对于题目的难度和趣味度有专业把控力。知乎汇聚了一大批知识人群,可以积累大量知识性和趣味性的题目,同时对于题目的审核也更为严谨和专业,不至于发生之前出现的低级错误。

【结束语】

不管怎么说,直播答题现在仍很火,这种火爆现象的背后可能是单场烧掉的数十万人民币,是众多网站积极参与其中的结果;而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虚火,有人烧钱就火,没人烧钱,就不再火的“撒币”游戏。

知乎答题也很火,但相对而言是可持续的慢火。专业的题库,让用户获得了有价值的知识;在玩家之间建立起相互PK、排行榜等社交游戏机制,以及丰厚的红包,都成为玩家持续玩下去的持久动力。

这种无须烧钱就有的动力,我认为,可以走很远。对比各类答题产品,知乎的思路值得借鉴。

王冠雄,著名观察家,中国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主持和参与4次IPO,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教练。每日一篇深度文章,发布于微信、微博、搜索引擎,各大门户、科技博客等近30个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详情可百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