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有啥说法吗?

悠悠乡村路


在很小的时候,父辈就教导我们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在当时老一辈人对年轻人的要求确实很严格的,如果孩子们不遵守老辈人所说的规矩,那是会被“家法”伺候的。而说到农村的老规矩,其中餐桌上的规矩就挺多:吃饭不能吧唧嘴巴,不用用筷子敲碗,也不能用筷子指人,更不能用筷子在菜碟里挑来挑去······

总之,这些在当时看来是大人很啰嗦,但是长大了以后发现还是很受益的。今天就来聊一聊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什么意思?

菜不摆三

在我们当地有着“菜不摆三,摆三不成线”的说法,意思是说在家中有客人来的时候,如果招待客人最好不要只是上三个菜,如果只能是上三个菜,那在摆放菜碟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摆放成一条直线。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村里的老人说在以前有“下九流”的说法。古人将职业分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其中在主人家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往往都要请吹鼓手、戏班子等人员,而这些人在古时候都是属于“下九流”的职业,而招待他们当时就是上三个菜,至于其他的客人则是满桌子的菜,所以不能用三个菜招待客人。不过也有些地方认为,三道菜不能摆成一排,是因为祭祀的时候就是三个菜,并且都是并排摆放的,这样是不吉利的,因此很忌讳这一点。不过农夫认为,招待客人只上三个菜,多少有点寒碜,估计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筷不成五

有些人搞不明白,筷子才两根,怎么就“成五”了呢?其实这个是一种暗喻,说的是筷子的长短要一致。有一个成语和这句俗语息息相关,那就是三长两短,其加起来不正好是五吗?因此“筷不成五”就是说招待客人时,所摆放的筷子要长短一致,不然会让客人反感,认为这样是不礼貌的。小时候家中来客人了,父母就会让农夫去张罗着摆碗筷,就曾多次跟我说起过,虽然有些筷子长短不一,但必须要确保每个客人手中的两根筷子长短是相同的。其实,如果筷子长短不一,使用起来不方便不说,看着也会有点别扭的,古人都是很注重细节的。

席不成六

和其有一句对应的俗语,那就是“六人不坐乌龟席”。这个特指的是过去农村里比较常见的八仙桌的坐席安排。八仙桌是中华民族十分传统的家具之一,这种桌子的四边都是等长的,并且桌面还比较宽,一般是用来招待客人才用的,每一边可以坐两个,四边围坐八人(犹如八仙),因此在民间就称它“八仙桌”。如果家中来客人了,刚好是六个人围坐一桌,那就需要注意不能2211坐,这样从上方看就像是一只大乌龟。而乌龟在民间的寓意不好,这个是骂人的话,因此古人忌讳这一点。

其实,这个也只是在宴请宾客的时候,才讲究这些。如果是自己家里人吃饭,那是没有这么多讲究的,都是怎么开心怎么来。毕竟当家里有客人来了,讲究这些一来是对客人的重视和尊重,二来这也是家教的一种体现,免得被别人看笑话。

但是在今天有些俗语、老规矩也过时了,比如现在八仙桌就很少见了,而且绝大多数的桌子都是圆形的,或者是六人坐的,还被称之为“富贵桌”。但是了解一下也是很有必要的,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去到不同的地方还是要入乡随俗的!


农夫也疯狂


想要了解更多农村风俗文化,请关注农技广播站!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农村讲究的一种宴席文化。不过说实话,随着社会的发展,即便是在农村,也很少有年轻人知道这种文化了,只有一些老一辈的人还记得它们。我曾经和村里老人聊天时曾说到过这个,所以下面咱们就来一起来看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

菜不摆三:这句话是说在请人吃饭的时候不要请三道菜。因为一个原因是祭祖上坟的时候大多摆三道菜,所以用来请客的话“三道菜”就显得有点不太吉利。另一个原因是“三”谐音通“散”,寓意也不是很好。所以基本上人们不会在桌上只摆三道菜,一般都是尽量摆双数。

筷不成五:这种说法是筷子用法十二种禁忌中的一个。所谓“五”指的不是数量,而是指的筷子摆放的时候不整齐。如果筷子摆的不整齐的话,老辈人称之为“三长两短”,寓意不吉利,代表着“死亡”,因为棺材在没有盖盖的时候正是三长两短五块木板组成的,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

席不成六:这句话还有种说法叫做“六人不坐乌龟席”,所谓“乌龟席”就是指的桌子前后左后人数分别为“一、一、二、二”,这么坐的话很像乌龟的头、尾合四肢。乌龟向来不是什么好听的词汇,所以这样坐自然也不是很好。


农技广播站


农村的俗语都有其蕴意,但是每个地方相同的说法,其表达的意思却不大一样。“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在以前,不管是自家人还是来客人,都要遵循这些俗语。

菜不摆三

看了几位老师的回答,“菜不摆三”这句话跟笔者本地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三个菜是祭祀的时候常见的,比如三杯酒、三样水果,还有三牲鸡、猪、鱼。一般都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出现的情况。所以在以前人们的心目中就认为三样菜是祭祀用的,招待客人的话就会显得不敬。


筷不成五

在笔者刚刚来到福建的时候,那时候家里只有五个人吃饭,我在发碗筷的时候,就如下图摆的。老人家就不乐意了,说这是乌龟席,吃饭不能这样摆碗筷的,教导我以后不管是自家人吃饭,还是来了客人都不可以这样摆,也是对人不敬的意思。

席不成六

像下图这样的桌席我们这边叫“抬轿席”,以前还有一句俗语叫“请神容易,送神难”,本地老一辈的人说摆“抬轿席”就是有逐客的意思,所以家里有客人来千万不可摆这种桌席。



虽然现在看起来这些俗语好像无厘头,但确实形象,如果家里老人家比较介意的话,我们做后辈的遵循就是了。


农村蒋小兰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注重仁义礼智信的格言,在我们日常交往中,与人共餐时无时无刻不在践行礼仪的精神。在我看来,这句俗语说的就是餐桌上的礼仪文化,讲究的是对客人的尊重。不过这句话最开始流传下来跟许多民间风俗有关,下面我从民间说法和礼仪文化两方面,跟大家说说我的看法。


菜不摆三

在我的老家皖北地区,家里来客人了非常注重菜品酒肉的安排,一般菜都是成双成对的,四个,六个,八个,这样安排,从没有上过三个菜的。一是因为好事成双,代表一种美好的寓意。二是因为三谐音寓意不好,家里来客人当然要喜庆祥和的气氛,也需要好的寓意来衬托。

不过按照老人的说法,我们在祭祖上贡的时候是摆三个菜,所以我们活人吃饭不摆三个菜。不过现在自家都很随意,没有那么多讲究,自家想摆几个菜就摆几个菜,搞那么神兮兮干啥呢?



筷不成五

筷不成五其实也是农村老人说的,筷子不要有长短,寓意不好,不喜庆,不过也没啥道理。

席不成六

我们中国自古就有八仙桌,方方正正的桌子坐八个人正好,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也是一种吉利喜庆的象征。一般席宴还真没有坐六个人的,坐六个人按照老人的说法就是王八桌,这是在骂人呢。所以为了图个吉利,一般家里来客人或者办酒席不会安排坐六个人。不过放到现在也合适了,如果正好有六个朋友去聚餐,难道还不吃了吗?


总结:其实有很多古语都是代表了当时的一种文化,有些直到现在依然合适合情合理,还会被人们挂在嘴边,而有一些其实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了,特别是有一些守旧思想应该与时俱进才好。


牧野小志


在农村,常听到人们说一些待客之道,可能话语上让人听着不太舒服,但话糙理不糙,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像农村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说的就是家里有人来做客,就餐吃东西的时候,不要摆三个菜,筷子也不要摆成五种形状,而且不要六人一起就坐吃东西;下面具体来说说看:

一、为什么菜不摆三?

话说家里有客人来,好酒好菜都拿来招待,吃的越丰盛当然越好了;不过若是人少的话,菜少些,也不要摆三个菜;至于有这样的说法,主要是人们对一些字的谐音比较忌讳,像三谐音“散”,有离开的意思,人家难得来你家做客,吃东西摆三样菜就有让人吃完赶紧走人、不欢迎久留多聊聊的意思,也就是“驱客令”,这是不好的。

其实,像人们对一些字的谐音比较忌讳,很正常,不单是三(散)这样,像买东西送人也一样,比如送梨被认为梨谐音离,有分开的意思,也不好。

二、筷不成五,是哪五种?

家里有客人来了,饭桌上除了摆好菜,还要摆些碗筷的,一个碗对应一副筷子;而筷子的摆放也是有些讲究的,不能乱放,不然会失礼,让人尴尬的。筷不成五指的是筷子不能给人用脏的、筷子不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筷子不能尖端朝外、筷子不能一长一短放、筷子不能交叉放,而是干净整齐的放。

筷子不能给人用脏的:给客人用的筷子是要干净没有积水的,所以要是之前有人用过要洗干净放着滴水了再拿去用;而若是席间客人不小心弄掉筷子,脏了,要给客人换副干净的筷子。

筷子不插在盛有米饭的碗里:小时候乡居小菜这样摆放筷子被妈妈骂过,说像祭拜,不吉利,命令我拿下来;所以有客人来也是不能这样放筷子的。

筷子不能尖端朝外:我们农村那边吃东西摆的筷子,稍尖用来夹菜吃的那端是朝饭桌中心的,不能尖端朝外,一是怕不小心扎到人,二是尖端朝饭桌中心有吃饭、开饭的意思,要是朝外就有吃完、散席的意思,所以招待客人也是不能这样放筷子的。

筷子不能一长一短放:小时候调皮,准备吃东西的时候,拿着筷子就喜欢这样放,一个朝饭桌中心伸,一个朝饭桌边挪,一长一短不整齐,又被妈妈说了,你这样搞,到时候要是有客人来怎么办,丢脸了,要放就放整齐了;其实,不给这么放,是因为筷子是拿来吃东西的,那么摆放有不尊重人的意思,谁知道那筷子是不是被其他人用过随便那么放的呢。

筷子不能交叉放:筷子是成一副的,有两根,大小长短一样,筷子不能交叉放,其实也是跟不能一长一短放,一样的道理,讲究的就是一种尊重;而交叉放不管是斜的还是成“十”字型那样的都不行,叉着放的形状像平时我们否定别人的时候打的“X”符号,给人的感觉不好。

三、席不成六,又是为什么?

“桌上不摆三盘菜,六人莫坐乌龟席”,因为以前人们吃东西用的是长桌子,长边各两人坐,短边各一人坐,好像安排得挺好的,其实呢,从某些角度看,就有点乌龟席的既视感,给人不友好的感觉,好像是背地里骂人的意思,叫人怎么安心的一起吃饭聊天呢,尴尬还来不及呢。

当然了,这些是过去的讲究了,现在的人们生活用品、生活习惯也跟以前不太一样了,一些旧时的俗语说法虽然话糙理不糙,但就看人们讲究不讲究了,若是遇到讲究的人,而自己却不懂这些,招待不周,那就不好了。


乡居小菜


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衍生很多俗语和日常的行为规则。

说到“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餐桌上的规则和礼仪。

菜不成三,有三重重意思,

一是在邀请的时候,表示菜太少,客人都不能吃好,做为主人家是一种失礼的行为。

二是古代祭祀有三牲,而“菜不成三”可能与祭祀的“三牲”相避讳。

三是人们都喜双不喜单,对于单数有一定的排斥心理。(九五至尊是个变数)


筷不成五,有2重意思

吃饭时,筷子都是成双使用的,出现一只单的也没法使用

可能也是寓意筷子要一样长,而不能出现长短不一,长短不一就会给人一种“三长两短”的感觉,很不吉利。

席不成六,这个寓意不是很明朗,毕竟6的出现一般都寓示吉利与幸运。

酒桌都有方桌和圆桌之分,当圆桌坐了六个人的时候,依次坐下来,从高空俯瞰,整桌的造型跟王八差不多,这给人的感觉不好,在我国的礼仪文化中也算是一种忌讳了。



虽然说现在是自由的年代,很多东西也没有那么多的忌讳和顾及。可是代代相传的俗语还是要去了解,很多社交相关的礼仪俗语我们还是要去掌握,对自己在一些宴请的酒席上表现的更得体自如有很大的帮助。


风雨生月


对于一些农村俗语主要是经过贴身经验总结出来的一些,图个吉利而汇集而成的语言,朗朗上口,容易让人记得,可以时刻的提醒人们要注意这些问题。因为好多人都为了图个吉利才参加一些生活聚会的场合,比如说就餐也有很多讲究,题主所说的这个农村俗语就是在用餐方面一定要注意这种现象的发生,防止参加的客人心里痛快。对于“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菜不摆三”的意思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摆三个菜,因为吃饭吃一个团团圆圆红火的场面,所以有一个好的心情,身吃的饭才香甜可口。在我国有好多问题都是很避讳的事情,词语的谐音这方面也比较多。“菜不摆三”中的三字,其实就是用了谐音的意思,三的谐音就是散,这样就弄得一个吃饭是一个团圆团聚的事情,结果成了一个分散的事情,或者说吃起来叫散伙饭,也就没有其他的好的寓意了。所以在白菜的时候尽量要避开三个菜,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也是很注重这些事情。



“筷不成五”的意思不是说桌子上不摆5双筷子,这个和“五”这个数字是没有关系的,而是说筷子不等长,一般都需要找筷子基本长度一样的。不能够出现三长两短的现象,或者说是5双筷子都不一样长,对于农村来说是非常忌讳的,因为筷子等长才能够好使,如果筷子不正常的话,夹菜是非常难使的。特别是对于农村家庭里筷子的来源不一样,所以筷子的长短有时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有些人特别的注意这一点,所以礼节上一定要注意,招待客人的时候筷子一定要使用同样的筷子最好。



“席不成六”的意思是非常简单的就是在作息的时候,参加坐席的人员一桌不能做成6人,一般作息都是很有讲究的,人员也特别的多,一般每桌坐席的人都在8人以上,平均在10人左右。所以做成6人就等于浪费了这桌的酒席,因为每桌的酒席都是差不多的。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坐席的人如果是6个人的话,从上面可以看到就像一个乌龟的形状,所以为了图个吉利,安排坐席的人一般不会安排6人坐席的。



总之,对于“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句俗语就是一些关于吃饭时候的一些礼节的讲究,尤其是我国非常注重礼节,听你讲究一些生活的细节所以在吃饭或者是招待客人的话,或者是参加酒席的话,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的生活小细节,这样能够对生活增加很多的快乐的成分,能够吃把饭吃得更香甜,而且还让人心情绪更愉悦。


三农一姐


各地生活方式不同,有很多的风俗也不同。比如说我们胶东地区春节的时候,出嫁的闺女不能回娘家过年,但同是山东的其他地区却没有这样的风俗习惯,结了婚的闺女可以随时回娘家过年,没有任何讲究。像俗语说的“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各地也是说法不一。

菜不摆三,就是说客人来了以后不能上三道菜,这个风俗在我们胶东地区是比较讲究的。因为在我们这里只有供奉先人的东西才是三个,像七月十五的包子,吃饭之前,要先在供桌上放三个,用来祭拜祖先。冬至节的饺子,也要在饺子刚出锅的时候,先打三个放碗里,放在供桌上祭拜祖宗。供奉的水果和一些别的祭品,都是三样,所以我们这里的农村人非常忌讳三个菜。


如果不懂的这个规矩,家里来了客人上了三个菜,那是对客人极大的不尊重。因此不管谁家有客人,如果家里实在凑不够四个菜,哪怕两个菜,也不要三个菜,以免引起客人误会。而在一些其他别的地区,并没有这么多讲究,其他地区三个菜无所谓,只要不是一直摆开就可以,讲究的是摆菜的方式。

筷不成五。我的理解是,家里来了客人,不可以各式各样的筷子都拿到桌上,甚至颜色式样都乱七八糟,长的短的一股脑都拿到客人面前,这样除了对客人的不尊重以外,也实在让主人没有面子。除了应该用统一干净的筷子招待客人以外,对筷子的摆放方式也有要求,就是摆放筷子的时候,不能筷子头对着客人,切切不能把筷子上下插在碗的中央。



席不成六。这个倒没什么太多的忌讳,有的人说六个人吃饭,坐的是乌龟席,我觉得这没什么道理。如果六个人围城一圈,不就不是乌龟席了嘛。就算是做成了乌龟席的式样,不也是千年王八万年龟嘛,乌龟寓意健康长寿有什么不好?现在各家人口少了,过去孩子多的人家,家里六个人的多的是,难道六个人就不吃饭了吗,为了不坐成乌龟席,要分期分批的吃饭不成?再说了,不知道其他地区有没有六六大顺的说辞,我们这里可是人人都会说六六大顺这个词,而且是朗朗上口。


灵子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有许多的忌讳以俗语表达出来,表示对神灵或客人的掌敬。比如:菜不摆三,筷不拿五席不座六。这就是人们常常讲的:神三鬼四,三长两短,六人不做乌龟席。

传统风俗习惯。就是现在,有些人也是很忌讳这些事的。在人们的传统习惯中,只有供奉神仙,供品才是三样,吃饭上三个菜,是对神仙不敬,人是四个,因此有“神三鬼四”之说。筷子不能拿五根。因为以前农村很多老年人早早的就准备好了寿材即棺材,棺材由底下两边三块长的,两头一边一块短的组成,一共五块,称之为“三长两短”。不能盖上盖子,只有装上人以后才“盖棺定论”。

以前的桌子是方桌,也叫八仙桌,一边靠墙,如果六个人吃饭,三边一边两个人,七个或八个人时,才把桌子架到屋中间,如果六个人这么坐,就成子一头一个,两边各两个,桌子像王八盖子, 成了“乌龟席”,乌龟是骂人的。


南极冰火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就不讲究了,在过去,尤其是在待客上特别讲究,像“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的俗语,现在也还流行。

所谓“菜不摆三”,就是请人吃饭时,桌上不能摆三道菜或者是不能上了三道菜就动筷开吃。为什么?一是中国人讲好事成双,而“三”是单数,又与“散”谐音。民间骂人说傻子是“傻才”,“三”也叫“仨”,谐音“傻”,“仨菜”等于“傻才”。二是古代祭祀仪式上,一般摆三道贡品或菜品。三是过去被执行死刑处决的犯人吃的最后一顿饭,一般是三个菜,称为“断头饭”丶“上路饭”。所以饭桌上忌摆三道菜。

“筷不成五”这里的“五”其实是指摆整齐的意思,是指筷子的长短要一致,摆放整齐了。若摆不齐就有“三长两短”之意,人死后装入棺材的棺材板才是“三长两短”。

“席不成六”是说不要六人坐一桌吃饭。所谓六人不成桌,如果六人围着一张桌子,那就是桌子的两侧各坐两人,前后分别坐一人,这种座位布局从俯视的角度看,很像一个乌龟,难免让人多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