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在娱乐圈,有个词叫“戏红人不红”。

而杨蓉在此类谈资里常常榜上有名,很多人为她感到无尽可惜。

确实,论起演技,虽不能说炉火纯青,但也是绝对的实力派。

论其外貌,纯天然无公害,在公认的美人面前也能为自己夺得一亩风水。

论资历,也是自己实打实过来的,走过泥泞,跨过龙套,从籍籍无名到为人熟知。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可是,明明她的水准在那里摆着,却也不知是不是上辈子和运气结下了梁子,始终不温不火。

看来,红真的是一门玄学。

从15岁就开始演戏的杨蓉,已经出道近24年了。

她先后错过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等各路大牌导演,成了娱乐圈最被低估的“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01

杨蓉,白族人,出生在云南保山。

她形容那里好山好水但闭塞、与世隔绝。

打小做着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美梦,去北京、去上海。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11岁的她远离家乡去昆明学习舞蹈,赶上《孽债》来选演员。

带着副导演的极力推荐和全校师生的希冀去试镜,结果落选。

也正是那颗失败的种子为将来的怒放埋下了伏笔。

于是,她毅然决然放弃了舞蹈,走上了演戏路。

为那个倔强的镜头梦,不服输的舞台梦。

正是这股子谁说我不行的劲,让她走得确定,走得头也不回。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14岁报考了上海谢晋艺术学院,单枪匹马去往异地寻梦。

高考时,补习老师给她的父母打电话,放着免提,言语刺耳。

说她自己几斤几两还不清楚吗,考个省内的学院就已经很好了。

这番击打并没有让她气馁,她凭成绩说话。

16岁就被上海戏剧学院录取了,但她并没有年纪小就该享特权的思想。

反倒不停追赶,不断加速。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四年的时间都写满了努力和拼搏,沾满了无怨无悔的泪水和汗水。

不过,那时的她有个毛病,懒散且过于保守。

对机会是不主动,不争取,她相信命运的安排,相信神的旨意。

那些最终会落到自己头上的铁定不会走失,一次次错过了大火的契机。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和张艺谋的《幸福时光》失之交臂,原因是剧组进度耽搁导致迟到,让大导演苦等四个小时。

这部戏后来让董洁成了“谋女郎”。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赵宝刚的《像雾像风又像雨》向她伸出橄榄枝,结果因为要早睡错过了。

赵波鞍钢后来对他留下一句话,“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

这个角色最终花落罗海琼。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后来在《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影片采访中,冯小刚也说他曾联系过杨蓉试镜。

但那时候杨蓉已经睡着了,等到回复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了。

就这样又错过了一个角色。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海岩的《玉观音》原定是她,可她当是正在上戏读书,去北京试镜嫌远,不想折腾。

最后,这部戏让孙俪一炮而红。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最让大众热议的是,于正曾曝《延禧攻略》的魏璎珞一角,原本第一人选就是杨蓉。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但后来杨蓉说太晚了也给拒了,而袁姗姗合约到期走了,最终让吴谨言一炮而红。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面面种种错过,后来她感慨道,当时确实有很多自己的因素。

包括懒,包括我喜欢上海,那时不愿意来北京,就是在那个年纪有过自己的执着,我不后悔。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同班同学一个个都大红大紫,她也不着急,不嫉妒。

她说自己看惯了周围的朋友们红了一段时间就没影,再过一定时间段,又有了红的苗头。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要的才不是那些毫无定力的趋势,是真刀真枪的战斗。

因为书到用时方恨少,但记在脑子里的,装在心里的都是她的宝藏。

她坚信,世上根本没有什么英雄无用武之地。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02

初识她,是《少年天子》里的佟腊月。

后宫的女人都是饱满欲滴的,那时的郝蕾灿若玫瑰,霍思燕淡如百合。

但她是怀揣小心思的蔷薇,打定主意在紫禁城谋得一席之地。

哪知早已困在此处,无力嘶吼。

她把人物心理把握得很到位,绝不是插着几句单薄台词的花瓶。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然后是《少年包青天》里的小风筝。

可爱,水灵,少女感这些形容词全加起来赞美她都不够。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早些时候,她一年三到四部戏,每部戏大概三四个月,在不同的剧组之间辗转。

最可怕的是连续5年的春节是在片场度过的,尽显“铁人精神”。

看剧本,背台词,揣摩角色,拍摄配音,已经成了日常,成了规律。

虽说那些日子又累,又苦,但热爱胜过一切,她爱这种忙但充实的生活。

她说对于女演员来说贪图速度未尝是坏事,至少有存在感,安全感。

活在观众视线里,可能会有审美疲劳,但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可在这条越走越快的路上,她渐渐意识到问题所在。

好的表演是在经验里站稳脚跟的,而自己在模式化里固步自封,难以进步。

不懂得探索,在求解面前,她只能走老路

停留在以往的水平,为了相同结果周而复始。

是为了快速赶下一个场子,为下一部戏的赶制奠定基础。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有一次,全剧组已经连轴拍摄了20个小时,她也在两个月的高密度工作中不堪重负。

每天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俨然血槽已空。

可还要继续面对4页多纸的台词和自然流畅的情感变化,她实在应付不了。

但导演不停喊咔,越喊让她越着急。

因为那不是一个人的朝九晚五,她不能因为个人耽误大家,顶着压力接着来。

终于,拍完之后全体鼓掌。

导演也安慰她说,蓉蓉,辛苦了。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那个夜晚,卸了妆,对着镜子,她陷入了反思。

每天这么累,是处于对表演的炽热,还是为了证明,抑或是习惯了这种机械生活?

她开始反省,是不是在过程中丢了自己,忘了初衷。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03

接下来就是她的贵人于正登场了。

这个另类导演捧红了不少当红演员,凭借慧眼发现了杨蓉潜藏的不为人知的东西。

《宫2》邀约的一通电话对她来说真的是忧喜参半。

因为《宫1》的形势一片大好,拍摄续集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但这究竟是天上的馅饼还是烫手山芋,她内心百般挣扎。

这么多年早已在傻白甜的女一里走得很顺利了,况且自己身体里没有演坏人的DNA。

为什么要去演那种被唾骂,被人恨得牙痒痒的反派,自降身份到女二三号呢?

但很快,她想通了。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主角光环的庇佑根本不及可以大展拳脚,更适合自己的配角。

只要换位思考,人生定会有别的精彩。

起初看到徐佳袭香这个角色是极度抗拒的,她声称自己都想上手给她两巴掌。

直到看完剧本,才说服了自己,我可以朝着一个演得出彩的方向动工啊。

她说,虽然剧本是人物的基调和故事的情节的垫脚石,而演员可以在二度创作中尽可能施展自己的想法。

她想在能力范围尽可能发挥,找到不一样的自己。

幸运的是,这条路也能通向罗马,迎来了她的第二春。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的确,于正给了她更多可能性,发现她身上的可塑性。

让她远离那条不费力但没有突破的直线,尝试着走有弧度的人生,走一段既有急刹车还有急转弯的路。

这,好像点醒了她。

至于《陆贞传奇》的萧皇后一角,原本于正没把她列在计划之内。

而外界的支持声和反对声55开,很多人也说她驾驭不了,气场不足。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但她好像慢慢懂得了毛遂自荐,专门请假跑了趟横店,试妆给大家看,终于得到了这个机会。

她不再像年轻时一样坐在家里等,懒得出击,将错就错。

现在的她深知想吃苹果,就得伸手,哪怕够不着,也得试试啊。

万一刚好赶上了旁边有梯子或是它成熟的季节呢?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与此同时,她更进一步地反思。

自己是不是要做剧本空洞的“傀儡”,可不可以提出问题?

《美人制造》有些喜剧的意味,感觉有悖于历史,台词儿戏,内容过于前卫。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想着自己在大学里学到的是忠于历史,忠于时代,不能篡改那些史料记载的真东西。

演古装剧应该有规矩,不能天马行空,脱离实际。

这很矛盾,但一番心理斗争后,她不再纠结。

正剧有正剧的分寸,不必拘泥于编剧写出来的虚实。

每种题材都有它的路数,当务之急是把重点放在表演上。

至于《云中歌》中的霍成君,她对这个反派角色势在必得。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而长期合作的梳妆组也都认为这才是适合她的。

问到原因,众口一词,你就像。

对戏时,包贝尔需要调动情绪去演绎情境。

她几乎不需要提前准备,状态随时在线,微微端起茶,气势就出来了。

仿佛那种狠和坏都附了身,占据了她的灵魂。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04

纵观娱乐圈那些久经沙场,屹立不倒的,哪个不贵为话题度大宴里的座上宾。

她呢,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新闻都少得可怜。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不懂炒作,不懂营销。

不过,她的确也没打算靠这些作为百日红的噱头。

她一直保持着一个观点,我是个演员,不想昙花一现。

热度,爆红都不是我的路,我只希望一直有自己喜欢的戏,就这么演下去。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可对于30+的女性来说,在这个圈子里只能硬生生面对被主流抛弃的无奈和现实。

对此,她也有诸多沉思。

就像问别人的年纪是忌讳,不合时宜的娃娃脸在这个时代不再是优势,是短板,是应该避讳的话题。

她说,没有人爱看30多岁的女人还在偶像剧里扮嫩,同一帮无论年龄、想法都有代沟的小鲜肉对戏。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在《我就是演员》的舞台上,她哭诉中年危机,说起了年龄限制,演员们无戏可拍的困境。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也步入了大龄青年的行列,为了不被淘汰,维持着市场喜欢的少女人设,来这里,是为了充电。

当然也希望大导演给予机会,让那些合她一样边缘化的女明星,继续在热爱中发光发热。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05

《沙海》之后,她的名字再度被提起。

再次触碰红这个词,她并不得意,因为从未看重这个头衔。

她清楚,演员应该是追求更有质感的戏,去打磨自己,去完善自己。

她也开始审视自己的职业,表演不止于此,匀速前进才能稳健。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这部剧过后,她学着慢下来,把父母接到身边来,花尽可能多的时间陪伴他们。

开始一个人旅行,看书,画画,运动,种菜,遛狗......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把努力工作和努力生活协调得更好,用心感受正在经历的,不漏掉一个细节。

她说,当人开始慢下来,才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有些人20岁,有些人50岁,有的人可能是生命的最后几秒。

不追名逐利,不强求,她活得越来越沉稳,越发有独立思想。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在她最近的取名为《老杨的岁月时光》vlog里,正在实现着自己多年前走走停停的美好展望。

第一站,首尔,先睡一觉满血复活,然后抱着活在当下的心态,吃喝玩乐和“败家”。

最后办完各种手续和退税悄然离去;

下一站,日本,记录一路上的风光,一路上的感悟;

走在街上,淋点小雨,享受着一个人的旅行。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从拍摄到后期都独立完成,从视频中看得出来,她很喜欢这种惬意的独处时光。

人生不是走马观花,不断给自己施压,灌输一些要冲刺,要夺名次的观点。

她想过慢节奏生活,一步一步来。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06

这个演戏为乐的姑娘,敢直面现实的斑驳,却不用有色眼镜去审视, 不去为红而过度解读人生的命题。

不过,演员谈什么红不红,那是评判明星的标准。

她要的是百炼成钢,要的是问心无愧。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她说,十年后希望自己依然善良、纯净,眸子不会骗人的那种纯净。

我们不必活成焦点,也可不必亮眼,但一定要活得澄澈无畏,出淤泥而不染。

她错过了张艺谋、冯小刚、赵宝刚,出道24年,她成了“万年女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