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放下心中的尺子》丨看得懂人性,才用得對善良

《放下心中的尺子》丨看得懂人性,才用得對善良

莊子,

在思維上很通透,

在情感上很灑脫,

在生活中很有趣,

他解構了世間所有的尺子,

生成了一種獨立自由的人格。

莊子思想具有極強的自省與批判精神,

以語言、卮言、重言的獨特寫法,

生成了一種

最不容易被概念化與意識形態化的活潑文本。

《莊子》這本書為我們打開了很多扇門,

道術,生死,天人,美醜,

善惡,真假,夢醒,

……

每一扇門都是通向自由的方便法門。

面對殘酷的現實,

莊子既能保持獨立的超越精神,

又能與世俗很好地相處,

既不目無下塵,也不隨波逐流,

在紛紛擾擾的時代自由自在地完成一生,

這是值得今天學習的智慧。

本篇書摘節選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近期出版圖書《放下心中的尺子——哲學50講》,如何與人為善?善心得不到好報該怎麼辦?在與惡人狹路相逢時如何相處?面對這些人際關係的問題,莊子已經講得很通透。

《放下心中的尺子》丨看得懂人性,才用得对善良

放下心中的尺子——《莊子》哲學50講

如何用對你的善良?

莊子真的很成熟,與孔子一樣。心有餘而力不足,就不能去逞能,而應該保護自己。“先存諸己而後存諸人”(《人間世》),自己的道行還不夠,就不要想著去拯救別人。拯救別人最好的方法是先拯救自己,用什麼?用道。繼續修道,隨機應變,歷史的轉折處,用得著你的時候,你的道夠了,自然就可以出山了,像姜子牙、諸葛亮一樣。

顏回問孔子能不能去救衛國,學有所用,去試試。孔子當頭棒喝,說你的道修得還不夠,胡思亂想,頭腦不清醒,你去是為了美名和爭強好勝的心理吧。顏回心理肯定不舒服,孔子說,你道德醇厚篤實,但沒有到達人情練達的地步;不與別人相爭,但沒有到達能直抵人心的地步。你卻勉強要以仁義之準則宣講於暴君之前,這是用他人的過錯來彰顯自己的美德,這叫作“災人”,也就是害人的人。那麼,別人也會反過來害你。孔子說,自己光懂道理,不通人情世故,也沒有勸說人的技巧,只會讓暴君感到你在羞辱他,你在用自己的道德比對他,讓他很難堪,感到你這是在害他,對他不利,他一定會殺了你的,這叫“聰明反被聰明誤”。孔子又說,如果衛君喜愛賢人而厭惡小人,何需你去追求與人不同?除非你什麼也不說,否則衛君一定會抓住你的漏洞乘勢將你辯倒。這時你就亂了方寸,感到眩暈,還要假裝無動於衷、和顏悅色地去緩和局面,臉色表現出遷就,心也順著他去想了。這簡直就是以火救火,以水救水,這叫幫倒忙。而且你開始就順應著他,就沒有結束的時候了,如果他不相信忠厚之言,你就必定會死在暴君的面前。

這個結論下得很乾脆,符合山東人的特點,直來直去訓導學生說你去送死吧,你去了必死無疑,你這兩下子,暴君怎麼會聽你的,肯定認為你妖言惑眾,殺了你。德行壞的人,哪能容得下德行好的人存在呢?下面孔子就舉了幾個忠臣卻沒有好下場的例子,可謂是教科書級別的鮮血淋漓的史實。他說,從前桀殺關龍逄,紂殺王子比干,都是因為他們修身而能在處下的地位撫卹民眾,處下而觸犯了在上的君王,所以君王因為他們修身而殺害他們。這就是好名的結果。從前堯攻叢枝、胥敖,禹攻有扈,這些國家成為廢墟,民成厲鬼,國君被殺,他們不斷用兵,貪圖實際的好處而不知停止。這些都是追求名和利的人,你難道沒有聽說過嗎?名與利,連聖人都很難克服,更何況你!

孔子對顏回說,堯和禹這樣的聖人都攻打過很多小國家,沒有正義的戰爭,背後都是名和利,連聖人都逃不過名和利的蠱惑,何況是你!你敢說你純粹是為了救衛國,不是為了獲得美名,為了讓別人或後人誇讚你厲害嗎?

顏回固然心地善良,聽說衛國生靈塗炭,他有為民除害之心。但值得討論的是,如何用對你的善良?

當你的善心得不到好報的時候,比如關龍逄、比干,是否要執意勸說到底,把善心堅持到底?引申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就是當你的好心被當成驢肝肺的時候,當你的善良帶來了惡的結果的時候,你如何對待自己受到的委屈?孔子給出的方式叫“以直報怨”(《論語·憲問》),老子給出的方式叫“報怨以德”(《老子·第六十三章》)。孔子的意思是,直接懟回去,心裡有怨氣,直接說。直,是直接、率直的意思。老子的意思是,有容乃大,去包容對方,這是你的美德。

第一種方式,你表達了自己真實的想法,心裡不會委屈。但對方未必聽你的,很可能只會激化矛盾。第二種方式,能包容對方給自己帶來的委屈的人很少,可能只有聖人能做到。這是近乎宗教性的情感,就如同《聖經》中說的,別人打你左臉,你把右臉也送過去,讓對方氣消了,你就好了。在佛教中也如此,對方成全了你的修行,你滅了自己的業障,還了了前世欠他的債。這一做法,差不多隻有有宗教信仰的人才能做到。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前預防,用對你的善,不要讓善帶來惡果。

用對你的善,就是要對人性有個判斷。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第三十三章》)要動腦子去判斷對方值不值得你善待。對好人善是一種愉悅,對壞人善就是對自己殘忍。給孩子講三個寓言故事,就足夠用一生了: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善良,叫《農夫與蛇》。農夫怕蛇凍死了,把它揣在懷裡,結果呢,蛇醒了就把農夫咬死了。所以,不要濫用自己的同情心。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慾望,叫《漁夫與金魚》。漁夫捕到了金魚,放生了。漁夫的老婆管金魚要了新木盆、大房子……最後還要當海上霸主。結果,漁夫回家一看,他老婆要的東西都沒了,身邊仍然是個破木盆。所以,做人不要太貪了,否則一無所有。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困難,叫《烏鴉喝水》。烏鴉尚且能想辦法把石子兒扔到瓶子裡,喝到了水,更何況人。所以,遇到困難,第一反應不是抱怨,而是想辦法。

如何與惡人相處?

莊子接下來的故事是關於如何與惡人相處的。可能你會問,我為什麼要和惡人相處?我遠離惡人,一生只與善人相處就好了。問題是:人這一生遇到什麼人,不是你能決定的,也不是一開始就能判斷出一個人是什麼人的。人的一生會遇到幾個貴人,也會遇到幾個惡人。狹路相逢,終不能避免,那你怎麼辦?

顏闔是魯國的賢人,顏闔將要去做衛靈公的太子的老師,這個肯定是自己不想去又避免不了的,太子的老師都是國君給物色的。這個太子就是蒯聵,就是歷史上那個不喜歡嫡母南子、想要殺掉南子的人。顏闔說他是“其德天殺”(《人間世》),就是天性殘酷,可見對他早有耳聞。蒯聵後來成為春秋時期衛國的第三十任國君。

蘧伯玉是衛國的大夫。顏闔心驚膽戰,不知道怎麼教這樣的惡人,他說:“如果不用法度管制他,就會危害國家;如果管制他,又會害了自己。他的智力剛夠得上知道別人的過錯,卻不知別人為什麼犯這樣的過錯。像這樣的人,我該怎麼辦呢?”蘧伯玉說:“你問得好啊!首先要警戒,要小心,要站穩自己!不如表面上親近他,心裡誘導他。雖然這樣,還是有危險的。親近他但不要被同化,誘導他但不要顯露自己,自我誇耀。表面上靠近他而被他同化,就會顛覆垮掉、一敗塗地。心裡想誘導他又顯露自己,為了名聲,就會帶來災難。他如果像嬰兒那樣,你也像嬰兒那樣。他沒有界限之分,你也不分界限。他無拘無束,你也無拘無束。達到這樣,就無可挑剔了。”

這個相處的尺度特別難以把握,一句話說錯了,都有可能被殺頭。蘧伯玉教給他的技巧也很微妙,基本上像是諜戰片。你表面上得順著他,不然他心裡不爽,心裡又要誘導他向好的方向發展。順著他的時候不能被他同化了,就像臥底,稍稍不堅定,就成敵人那邊的人了。你誘導他的時候又要神不知鬼不覺的,潛移默化,不能直接講大道理,否則會讓他感覺到你是在自我誇耀,在對比中讓他很難堪,所以這個度要拿捏得好。順著他意味著讓他對你沒有戒心,他天真的時候,你也裝著很天真;他不跟你客氣的時候你也不要跟他客氣,不然顯得很見外;他無拘無束的時候,你也別端著,這樣他才能把你當自己人。

蘧伯玉又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積伐而美者以犯之,幾矣。汝不知夫養虎者乎?不敢以生物與之,為其殺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與之,為其決之之怒也;……夫愛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適有蚊虻僕緣,而拊之不時,則缺銜毀首碎胸。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可不慎邪!

這段話真是兇險人世的金玉良言,都是從人性出發而說出的用心良苦的話。

他說你知道“螳臂當車”的故事吧?為什麼螳螂要去擋車呢?因為它覺得自己的胳膊長,挺厲害的。這叫“才之美”,有長處,就炫耀,就被衝昏了頭腦,以為自己能擋住車。這是特別要小心的。言下之意,你能去當老師,當然是很有才的了,但千萬不要恃才傲物,才氣外露。

經常展示自己好的地方就會觸犯他。蘧伯玉舉了養虎的例子,他說,你不敢給它活物吃,因為它要先把活物弄死了才能吃,在撲食活物的過程中會激起兇殘的本性;你也不敢給他整全的小動物吃,因為他撕扯小動物時會激起兇殘的本性。而是要等到它吃飽了,再去引導它的性情。虎與人是異類,卻能順從飼養員,那是因為飼養員順著它的性子的原因;它嗜血成性,是因為養它時逆著它的性子。

伴君如伴虎,所以莊子選擇“我寧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如果莊子走仕途,他學富五車,可能也會被君王請去給太子當老師,也就是顏闔這個角色,多危險,多為難,多無聊,多不自由,所以莊子有遠見,婉拒了。“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那麼,什麼樣叫順著惡人去說話,又要悄悄誘導他呢?莊子雜篇中有一篇《說劍》,莊子做了一個教科書般的示範。這是莊子後學記載的。

太子擔憂國君趙文王整天不務正業,養了一些劍士,天天看他們鬥劍,這些人都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蓬頭垢面,粗俗不堪。莊子說:“好,給我做一套劍士的服裝。”一開頭就放大招,沒有穿著禮服冠冕堂皇地去勸諫,也沒有穿平民的衣服,而是投其所好,穿了劍服。

他見了大王后,彬彬有禮,客客氣氣,說大王啊,世間有三劍,你可知道?大王很好奇,劍就是劍,怎麼會有三種劍呢?所以他說,你說來聽聽。莊子在徵得大王的同意,博得大王的好感時,才開始他的三寸不爛之舌。

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問:“天子之劍怎麼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恆山來做繫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夏的時令而延續,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

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那諸侯之劍怎麼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

趙王說:“那百姓之劍又怎麼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髮蓬亂,鬢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鬥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麼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麼用處也沒有了。”

敢把趙文王心愛的劍士的職業俱樂部比作鬥雞的,也就只有莊子了,還讓趙文王心服口服。趙文王牽著莊子來到殿上,讓廚子做了大餐,趙文王很慚愧,據說圍著莊子的座席繞了三圈。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在自己的住處無聊得自刎而死。這是一個非常幽默地搞定昏君的故事。

若是遇到沒有瓜葛的惡人,當然可以離得遠遠的。問題就在於人生常常會跟你開玩笑,在你身邊就有惡人,與你有瓜葛,有牽連,有利益關係或情感關係。嚴重的叫惡人,不嚴重的叫小人。你怎麼面對?

道家給我們的啟發是“以德報怨”,就是包容忍耐。但是,包容忍耐有時候也解決不了問題,因為惡人、小人常常會得寸進尺,把你當軟柿子捏。所以,莊子更靈活,當包容忍耐解決不了問題時,更高明的做法是一邊投其所好,一邊悄悄改變。投其所好,對方才不把你當敵人,首先就避免了矛盾衝突,保全了你的命。緩解了情緒,有了改造對方的機會。然後,就是採取對方喜歡的方式改變他,這樣對方才能接受。

莊子切中人性的一點就是,對待惡人,千萬不要激怒他,否則,就像給老虎喂活物一樣,只會使它在對峙中激發出更兇殘的一面。出租車出了好幾起這樣的事,都與雙方的口角有關。當你發現一個人是惡人,無法講道理時,千萬不要惡語,連小孩讀的《弟子規》都說“言語忍,忿自泯”,忍一下,常常就能活命。很多悲劇和

暴力事件,都是事先沒有預料到對方的人性這麼惡,當意識到了又沒能及時躲閃造成的。人間世,就這麼複雜兇險。莊子的超脫、逍遙,無功、無名,是建立在對那個亂世清醒的洞察和對人性的戒備之上的。

(本文節選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新書《放下心中的尺子》)

《放下心中的尺子》丨看得懂人性,才用得对善良

放下心中的尺子

——《莊子》哲學50

ISBN:978-7-300-27144-6

定價:48.00

出版日期:2019-08-09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不要活在“框架”裡!“放下心中的尺子!”——觸動萬千人心底的呼喚。

  • “六十分的人設也很棒!”以莊子的逍遙、自由和灑脫去面對人生吧!

《放下心中的尺子》丨看得懂人性,才用得对善良林光華,1979年生,江蘇人,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江蘇師範大學古典文學碩士、漢語言文學學士。研究道家哲學、魏晉玄學,熱愛文學寫作。曾赴中國香港臺灣以及德國等地學習,美國喬治城大學訪問學者。已出版專著《老子之道及其當代詮釋》《魏晉玄學“言意之辨”研究》,教材《老子解讀》《莊子解讀》,文集《假如人生沒有回憶》。在《哲學與文化》《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史》等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數十篇,2018年《莊子》視頻課上線,2019年《道解紅樓夢》視頻課上線。致力於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現代心靈生態的探索。

本書目錄

第一篇《逍遙遊》

第一講 逍遙遊,怎麼遊

第二講 大鵬孤獨嗎

第三講 對不理解的理解

第五講 中國式超人

第六講 與宇宙取得聯繫

第七講 加法求知,減法修心

第八講 無用真有用

第九講 放下手機,立地成佛

第二篇《齊物論》

第十講 我們不一樣

第十一講 吾喪我的存在感

第十二講 焦慮,你躲過了嗎

第十三講 辯論怎麼了

第十四講 詩意和遠方在哪裡

第十五講 陰陽的新平衡

第十六講 六十分的人設也很棒

第十七講 朝三暮四的猴子

第十八講 成功的失敗

第十九講 放下心中的尺子

第二十講 最偉大的造夢師

第二十一講 莊周夢蝶的迴響

第三篇《養生主》

第二十二講 打通心靈的任督二脈

第二十三講 人性何來善惡

第二十四講 庖丁解牛用的是什麼刀

第二十五講 安命是一種逍遙嗎

第二十六講 自由是最大的籠子

第四篇《人間世》

第二十七講 人在世間的兩大枷鎖

第二十八講 我拿什麼拯救你

第二十九講 善行得到惡果怎麼辦

第三十講 如何讓氣柔下來

第三十一講 為什麼晚上要吃塊冰

第三十二講 如何與惡人相處

第三十三講 再說無用之用

第三十四講 狂人的肺腑之言

第五篇《德充符》

第三十五講 以不變應萬變

第三十六講 走出顏值時代

第三十七講 比腳更尊貴的東西

第三十八講 命運中的八件事

第三十九講 什麼是真的健忘

第四十講 道是無情卻有情

第六篇《大宗師》

第四十一講 吾愛真理,吾更愛真人

第四十二講 無夢的睡眠

第四十三講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第四十四講 說不清,道不明

第四十五講 化為彈弓去打鳥

第四十六講 為什麼要反禮俗

第四十七講 坐忘究竟忘什麼

第七篇《應帝王》

第四十八講 最好的管理是自律

第四十九講 像伺候人一樣伺候豬

第五十講 渾沌的天性鑿不得

後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