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保6”之爭

6,保還是不保,在經濟學家之間爆發“口水戰”。

先是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餘永定主張,經濟增速已經滑至6%,該剎車了,要穩增長。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則認為保6既無必要,也保不住,政府應珍惜已經不大的政策空間,慎用寬鬆政策,用好寬鬆政策,尊重經濟規律,注重投資效率,不能因為增加財政投資而給市場帶來太多扭曲。

隨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在行業論壇上直言,未來五年裡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基本都在6%以下,如果試圖用一種刺激性政策達到超過潛在增長率的增速,實際上是寅吃卯糧。他拋出了一個話題,“用刺激性辦法保6,還是用改革的辦法穩5?”

中國經濟前三個季度增長6%,並且有可能進一步放緩。內部的投資和消費增長仍然較弱,處於歷史低位水平。外部的貿易摩擦是最大變數,影響著經濟增長的預期。因此,對於中國經濟是否要加大刺激力度的聲音,始終存在。

事實上,中國經濟,向來就是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從來沒有一邊倒的穩增長,也沒有不管不顧的調結構。一方面,經濟壓力之下去槓桿並沒有放鬆,房住不炒堅如磐石,金融整頓超出預期,防風險依然是重中之重;另一方面,“六穩”出手,央行兩次全面降準,“曲線”降息,杜絕“錢荒”。

刺激一直有,但強刺激不會有,這應是大概率事件。十年前的“四萬億”強刺激,在穩增長的短期效果之外,副作用至今沒有消散,並不斷疊加,造成樓市泡沫、地方債務和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如今中國經濟的債務槓桿高企,經受不起強刺激的“刺激”。


評 |“保6”之爭

在L型底部徘徊的這段日子,我們還是要做好這兩件事。

首先,穩字當頭。經濟可以放緩,但不能失速,後者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6%只是一個數字,並沒有絕對的意義,重要的是城鎮新增就業人口。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變成“紙上談兵”,在當下的嚴峻環境下,穩增長對於支撐就業、物價和信心,不可替代。我們最終還是要在發展中解決問題。如果增長失速,發展難免也就失色。

其次,改革為王。在減稅降費和對外開放之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被寄予厚望。打破行政性壟斷,公平競爭,轉變政府職能,產業政策轉型,保護產權特別是知識產權,維護勞動者權益,是我們改革所不能迴避的問題。更進一步說,就是打造公平友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要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就是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裡、有權不能任性。

避免大規模刺激,實施大規模改革,穩增長和促改革的兩手都要硬,但在短期內的取捨,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無論如何,哪怕是穩增長,也不是強刺激的穩增長,而是市場不斷放開的穩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