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年馬來西亞一定要逼迫新加坡獨立?

杜達特洛夫斯基


新加坡曾是英國海峽殖民地的一部分,舊稱星洲、星島,別稱獅城,是位於東南亞馬六甲海峽上的一個島國,與馬來西亞相隔著柔佛海峽,與印尼相隔新加坡海峽,而面積只有屈屈的719平方公里,可以算作袖珍國家之列。



雖然新加坡國家很小,但卻是東南亞不可忽視的國家,因為他是東南亞最富裕的國家,也擠進發達國家的行列,GDP總量高達3239億美元(2017年),人均GDP也達到5.7萬美元,在發達國家之中都是屬於高收入的國家。然而就是這樣富裕國家,當年曾是馬來西亞的一個邦,為何後來馬來西亞要逼迫新加坡獨立出去呢?下面就具體解析一下原因:

(一)馬來人和華人爭奪主導權。

新加坡在二戰後逐步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與1963年9月,以新加坡邦的形式加入馬來西亞聯邦,算是馬來西亞的一部分。這時馬來西亞內部的族群矛盾就尖銳了起來,因為馬來人和華人的人口比例相差不大,馬來人沒有絕對優勢,然而馬來人掌握大部分政權,執行一套“馬來人之上”的國策,想要享受特權,自然要與華人群體產生衝突。



而新加坡邦的總理李光耀就堅決反對馬來人這一套政策,稱“馬來西亞不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而且全體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馬來人高層對此很惱火,最後決定把新加坡邦踢出馬來西亞聯邦才能削弱華人的勢力,最終通過政治鬥爭後,馬來人最終獲得勝利。1965年新加坡被踢出馬來西亞聯邦,被迫成為獨立國家,本來李光耀是不願意的,但也無法改變已成的事實,僅僅加入馬來西亞聯邦兩年的新加坡“脫馬”了。

(二)新加坡人口眾多。

新加坡歷來都是人口密集的地方,在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時,人口就有180萬人,絕大部分都是華人,加上馬來半島和砂拉越、沙巴等地華人,和馬來人人口不相上下,馬來人為了保障在馬來西亞的絕對主導權,只有把人口密集的新加坡踢出去,馬來人才能保證絕對人口優勢,不然無法實現馬來人的絕對特權,事實上證明馬來人勝利了,華人卻失敗了。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1963年9月,新加坡通過人民直接投票最終脫離了英國的統治加入了馬來西亞。但在1965年時候馬來西亞卻把新加坡踢出來了,簡直讓人匪夷所思,送上門的土地也不要!

但細看,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說到底它還是把新加坡當外人了,有利益矛盾,無法站在整體視角上去看問題,吃不得虧,更重要的是他們把華人、馬來人之分立足在國家之上。不過這也正常,畢竟他們只是支離破碎的聯邦,一個由馬來亞、新加坡、沙巴、砂勞共同構成的馬來西亞。

新加坡華人眾多,彈丸之地卻有上百萬華人。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後,華人比例從將從37%上升到42%,直接暴漲五個百分點,超過了馬來人。在這之前一直是馬來人壟斷政治,新加坡加進來了,按照比例選,就該換成華人壟斷了,這馬來人不能接受。


新加坡雖小,但經濟發達,馬來西亞則是很落後了。新加坡加進來了,必定要建立統一的市場,關稅啥的都沒了,自由市場上經濟好的兼併經濟弱的很容易,新加坡在經濟上控制整個馬來西亞就容易了,這馬來人更不能接受。

在馬來西亞看來,新加坡加入相當於政治、經濟上兼併了馬來西亞,也可以說是華人戰勝了馬來人,這在馬來西亞看來毫無益處。


而華人、馬來人矛盾日益激化,甚至產生了諸多暴亂,在穆罕默德誕辰紀念日時,馬來人就曾對華人發動了襲擊。馬來西亞認為再這樣下去,只有害,沒有利,於是選擇拋棄新加坡。


夏目歷史君


這個原因至今仍然在馬來西亞存在,而且是困擾馬來西亞發展的一個大問題。

馬來西亞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國度,明確在國家憲法上寫明以馬來族優先,赤裸裸的保護種族主義,最有意思的是,不應該是少數種族才要保護的嗎,然而,馬來人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多的種族。

一個國家憲法明文規定,保護人口最多的種族,而且明確寫明,這個多數人口的種族一切優先,是不是很有意思?

1965年新加坡獨立出去的原因主要有:

(1)新加坡華人人口太多。

當時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口號是:馬來人的馬來西亞

而新加坡的口號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

在馬來西亞,馬來人=信仰伊斯蘭的穆斯林;馬來西亞人=馬來人+華人+印裔+其他種族;馬來西亞華人=祖先是中國人的華裔。

一字之差,有著本質的差別。

一旦新加坡停留在聯邦政府,那麼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的比例將超過馬來人,嚴重威脅到馬來人的利益,所以,聯邦政府不會讓新加坡留下。

(2)新加坡獨立權太大。

當時,新加坡加入馬來西亞聯邦,李光耀還保留著總理的稱謂,自然讓聯邦總理東姑阿曼感到不安。

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很有政治力量,聯邦政府裡面也有一個華人政黨(馬華),馬華打不過人民行動黨,聯邦政府認為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將來會打敗他們得馬華,甚至是他們,這肯定不是他們所願。

(3)政治色彩。

聯邦政府當時是反共產主義的,至今仍然保留這部分條例,而當時的李光耀的人民行動黨,有相當程度的共產主義色彩。

這裡說的是人民行動黨有共產主義色彩,不是說李光耀本人的政治色彩。

(4)當時的新加坡是個雞肋。

新加坡那個時候是個小孤島,沒有任何自然資源,經濟落後,土地貧瘠,喝個水都要靠馬來西亞聯邦供應,還有著很強的共產主義色彩,在馬來西亞聯邦看來,說是累贅也差不多。

(5)分離出去的導火索:印尼暗中挑唆的新加坡種族暴亂。

印尼一直在馬來西亞聯邦搞破壞,在1964年9月,印尼暗中派特務殺掉一名馬來車伕,並引導馬來人認為這是華人做的,馬來人展開了報復行動,這場行動導致12人死亡,109人受傷。

聯邦政黨巫統趁機大做文章,一些人將李光耀比喻成馬來西亞的全民公敵。

1965年8月,新加坡正式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


師明禮閒聊太平天國


從國名我們就可以看出,作為聯邦制的國家,各個洲的自治權非常大,加上馬來西亞各州剛剛才經歷殖民統治,對外來的干涉非常敏感,這就導致中央政府的正常行政行為都有可能被視作是外來壓力,很容易激起當地百姓對殖民統治的記憶,加上制度上的不健全,雖然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已經成立,但與各州的聯繫遠沒有一般聯邦制國家緊密。中央政府與各州,各州之間都存在矛盾,在矛盾可以調和和控制時尚且可以保持國家的穩定,但當矛盾難以調和時,“分手”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新加坡在成為英聯邦自治領後就一直追求與馬來亞的聯合,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新加坡更是想好了死心塌地融入馬來西亞,渴望建立一個各州之間沒有隔閡相互友好往來的聯邦國家。但事與願違,馬來西亞中央政府與新加坡在發展理念上差距過大,根本想不到一塊。馬來西亞中央政府希望各州按傳統方式上繳稅收,以緩解中央政府的財政危機,由於新加坡的發展較好,中央政府就一直希望提高新加坡上繳的數額。但新加坡不希望這麼做,希望建立馬來西亞整個國家的共同市場,打通各州之間的市場障礙,把馬來西亞全國統一成一個市場。雙方因此就相互扯皮,互不配合。政治上由於新加坡大多數為華人,而馬來西亞的主體民族是馬來人,為了保障主體民族的利益,中央政府規定馬來西亞人不能到新加坡從政,新加坡人也不能參與馬來西亞中央的選舉,這樣做貌似可以尋求平衡,但實際上卻造成了華人與馬來人在整個馬來西亞國家的隔閡和對立,新加坡被實際上視為二等公民,無法為國家的發展作貢獻,無法有自己平等的發言權。加上當時國際上冷戰正酣,蘇聯陣營開始咄咄逼人,造成了東南亞國家對華人的恐懼和排斥。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分手”也就不可避免了。


詹思丁


看許多回答,說了許多原因,其實都回避了一個最根本最實質的原因--就是東南亞地區一直存在的排華基因!(不知這樣答能不能通過)

馬來半島或者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地區,過去一直是英國的殖民地,其實並沒有形成什麼一個統一的國家。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才正式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組成了馬來西亞,即包括了今天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可惜好景不長,1965年,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原因很簡單,1965年,以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贏得了馬來西亞大選,“巫統”是一個穆斯林政黨,提出了“馬來人至上”的國策,這與大部分信佛或者是無神論者的華人為主要人口的新加坡是格格不入的。當時,新加坡可以說是馬來半島華人主要聚居地,也是唯一可以完全保持華人生活習俗的地方,華人佔比80%以上,而馬來西亞華人只佔40%左右,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上臺後更是讓大批原本在馬來西亞的華人跑到新加坡去了。

因為在1959年時,英國人給了新加坡很大的自治權(與給馬來半島、沙巴州、砂拉越州等地自治權一樣),新加坡華人當然不滿意“巫統”的政策,雙方衝突就不斷出現了。1965年,馬來西亞政府終於決定驅逐新加坡出馬來西亞。

新加坡是一個彈丸之地,無資源無空間,連水都沒有!當時的經濟完全要依賴馬來西亞,馬來西亞驅逐新加坡,將馬來半島大部分的華人囿於彈丸之地,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怎麼一回事。在脫離馬來西亞當天,李光耀在無奈中宣佈新加坡獨立時當場痛哭流涕。李光耀在自傳《風雨獨立路》對當時新加坡獨立就這樣寫道:(新加坡)前途是渺茫的!可見當時新加坡獨立時的悽慘。

但是,新加坡有華人,華人是永遠打不死的小強!在華人的努力下,新加坡竟然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蹟,成為了世界經濟耀眼的明星,現在已經甩馬來西亞幾條街了,這或許是馬來西亞永遠想不到的。真是三十河東,三十河西啊。


50後男人


因為中國人太過勤勞,勤勞到了讓馬來西亞人害怕。



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都有大量的華人,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鄭和下西洋時期。當時鄭和來到馬六甲海峽之後,曾經在這裡有過長時間的停留,甚至建立了大本營,也為該地帶來了大量的華人。

等到了19世紀鴉片戰爭的時候,由於中英貿易的發展,特別是在茶貿行業上。來自歐洲的殖民者急需馬來西亞的錫,因為它能把茶葉和外界隔開,保證茶葉不受潮。同時英國還與清政府簽訂了條約,允許英國招聘大批的勞工出國。

但是這個時期過來的主要都是男丁,造成了該地區男女比例不協調。一直到1929年世界經濟大蕭條,才有大批的華人婦女來到了這裡,才改善了男女比例問題。這個時期還主要都是英國在殖民,一直到了戰後的冷戰時期,該地區獨立的聲潮越來越高。

中間曾經出現過短暫的“意外”,是指的在二戰期間,日本曾經佔領了該地區。雖然日本佔領的時間比較短,但是極大的激起了馬來亞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亞共產黨在英軍的召集下,組建起了抗日軍。這個時期馬來亞共產黨採取的是聯英抗日政策,包括了華人、印度人、馬來人等。

等到日本在1945年投降之後,該地區又轉為反英國殖民的浪潮。這次反殖民活動一直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由於英國的強烈鎮壓,以及後來鄧小平上臺之後,停止了對外的輸出革命。失去了我們援助之後,馬來亞共產黨相繼向東南亞各政府投降。到了1957年的時候,一個多民族的馬來亞聯合邦成立。

英屬的新加坡被英國賦予自治,則還是在1959年的6月份。屬砂拉越和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州)也分別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但是他們三個的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還沒有從法律上取得正式獨立。


在當地人民的強烈抗議下,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但是由於之前的殖民活動,在此地留下了大量的華人。最後造成剛剛成立的馬來西亞,華人的佔比高達42%,與當時的馬來族人口不相上下。

大家都是經歷過迫害的人,就算暫時生活在一起也沒有什麼。但是馬來族人具有強烈的種族主義傾向,們認為馬來族是馬來西亞或馬來亞的主人或特權者。華人和印度人只是承蒙了馬來族人的恩惠,應該做最低級一類的工作。

但是華人又是在世界上為數不多特別努力的人,曾經就有一則新聞報道,當地人聯合起訴一家華裔商店,只是因為華人商店週日不休息。馬來人的精英害怕因為華人劇增,會削弱他們自身的佔比。甚至有可能會會參與進來政治,最後出現完全被“殖民”的情況。

▲上世紀的新加坡




其實根據馬來西亞聯邦這個名字可以看出來,他們所使用的是聯邦制,各個州之間具有一定的自治權。他們當時為了保護自身,甚至定下了不同人種之間,不能前往對方的政黨任職。後來隨著新加坡發展越來越好,馬來西亞開始坐不住了,中央政府要求提高新加坡州的稅收,一時激起了更大的矛盾。

在1965年8月8日,以巫統為首的國陣執政聯盟利用其國會優勢通過決議,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在8月9日新加坡宣佈退出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然而新加坡獨立出去之後就開始害怕,因為他周圍被幾億的馬來西亞人包圍。

主動要求加入聯邦,和被吞併是兩回事,這是關於主權的問題。因此剛剛建國的新加坡,在1965年的9月21日就加入聯合國。在當年的10月份,就要求加入英聯邦。就算有了雙重保護,他還是不放心。在1967年的8月8日,新加坡協助成立了東盟組織。同時還和英國、澳大利亞、新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組建了五國聯防組織。


打鐵還要自身硬,新加坡在不斷的對外求援的同時,還不忘的去發展自身。雖然別看新加坡是一個島國,但是在軍費上的開支卻很大。由於領土面積又小又分散,所以他的很多軍事訓練都是在臺灣上完成的。

為了進一步避免馬來西亞人的疑心,新加坡還規定馬來語為國語,但是實際上還是鼓勵英語交流。同時還由於是華人為主的國度,所以在這個地區華語還是比較吃得開的。但是新加坡人普遍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甚至不認為自己是華僑,而認為自己是華人。同時新加坡華人認為自己首先是新加坡人,然後才是華人。

還有就是新加坡對中國人不是很友好,但是也談不上恨,應該是怕。是怕中國崛起對他們有威脅,近些年來一直在拉美國和印度參與進來,就是出於這些目的。


史之策


馬來西亞排擠新加坡其實就是在排擠華人!這還要從“馬來人”這個種族說起。廣義上的馬來人那可就相當廣泛了,除了今天的馬來西亞聯邦領土上之外,泰國南部、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加里曼丹、廖內群島上也有分佈,這裡很多居民都是馬來人的分支。


但是因為地理原因,上述不同地區的馬來人有著明顯的差異,因此這個族群得以分佈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兩個國家而不生亂。位於馬來半島上的馬來人自視正統(也被稱作巫族),在擺脫印度殖民統治時期一心想要建立一個單一民族國家。但是,馬來半島上的城市基本都被華人控制,比如濱城、吉隆坡、馬六甲、海得拉巴等重要經濟城市。

1957年馬來半島獲得獨立時它的領土不包括新加坡、婆羅洲、沙撈越、沙巴和文萊,確切的說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北部地區從來也沒有過一體化的關係。剛獨立的馬來半島上人口不到1000萬,其中巫族佔到55%、華人佔到35%、印度人佔到10%,此時佔據經濟主導地位的華人已經是巫族統治者忌憚了。



而新加坡一島之地上還有上百萬華人,它們加入馬來聯邦後瞬間把華人人口比重提升到40%,這是巫族絕對不能接受的。因為領土僅僅涵蓋馬來半島的“馬來聯邦”是民主選舉制國家,保不齊哪一天就有華人總理上臺了!如果是民族平等這倒也沒什麼,但是在英國幫助下巫族建立了政治絕對領導優勢,而且排斥華人試圖消滅華人文化。具體原因是因為冷戰,咋還不做解釋了。


一旦華人領袖上臺,比如人氣極高的新加坡總長“李光耀”,巫族制定的馬來人為先的政策就有可能受到挑戰。再加上英國人也不願意在東南亞再出現一個“小中國”。針對華人的陰謀開始出現。這時候英國提出,將另外4個馬來人聚集區一起併入“馬來聯邦”組成更大的“馬來西亞聯邦”(注意名字的變化),沖淡華人的人口優勢進而確保馬來人的優越性。1963年9月16日馬來西亞聯邦成立,此時包括新加坡。

不得不承認,英國這一招是真的夠狠啊!隨著沙撈越、沙巴、婆羅洲的加入,馬來族人數迅速超過華人(文萊不願意併入馬來西亞聯邦),暫時的緩解了馬來人的選舉擔憂。然而好景不長啊!因為華人商會控制經濟命脈,且華人的生育能力遠超任何一支馬來族,華人人口比重迅速增加。很快擔心華人領袖上臺的心又開始跳動了!這最終導致聯盟把新加坡永遠的踢出去。


兵器世界


馬來西亞及新加坡這些地方原來都是大英帝國殖民地,二戰後,民族主義覺醒,紛紛要求獨立。英國肯定不樂意,以自治為誘餌讓這些地方消停了一陣,不過青山擋不住,畢竟東流去,反殖民主義已經是大勢所趨,這些地方的人也沒有滿足於自治,最後英國沒有辦法,成了這些地方獨立,組成馬來西亞聯邦。

按說這是好事兒,共同鬥爭之後大家應該共享勝利果實。不過還是那句話,能共患難卻不能共富貴。這剛一獨立,馬來西亞私心就起來了,馬來西亞的當政者是馬來族人,想要讓馬來人在整個馬來西亞佔據主導地位,其他各民族只能處於從屬地位,而新加坡的存在,讓整個馬來西亞的華人與馬來人幾乎持平,馬來人在人數上不佔優勢,同時華人善於經商,吃苦耐勞,握有大量社會財富。這樣一來,華人人數上不遜於馬來人,同時在經濟上佔有,如此很難確保馬來人的政治主導地位。

而如果把新加坡踢出去,那馬來西亞華人會大為減少,馬來族人口上就佔據了優勢。於是,世間神奇一幕出現了,馬來族主導的馬來西亞政府出於私心,通過決議,將新加坡轟出了馬來西亞,讓新加坡自生自滅。世人無不稱奇,只聽過想獨立不讓獨立了,甚至不惜動武,這非逼著獨立的還是第一次見,估計世界上也找不出幾件這樣的事兒了。


北玄武


要得到專業與公認的答案,有很多管道可以查詢。


天翊332


主要是怕李光耀,蛇吞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