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精读7│北大金融课:金融原理(二)有限套利、三元悖论……

— 为你精读《北大金融课》

的第七篇文章 —

1.前言:写给每个中国人的通俗金融学

2.货币的财经常识(一)货币的演变、价值尺度

3.货币的财经常识(二)M1、M2与股市的关系?

4.金融的财经常识(一)“金融”改变我们的生活

5.金融的财经常识(二)金融,源于生活

6.金融原理的财经常识(一)马太效应,财务杠杆率

第三章

关于金融原理的财经常识

(四)债务跟着资产走——流动比率

我们要理解债务和资产的关系,必须先领会下面这个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简单地讲,资产是一家公司所拥有的可以计量的经济资源;负债是指公司的债务;而所有者权益(净资产)也就是公司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它是公司股东真正享有的财产。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这三个概念中,最易理解的是负债,也就是欠了别人的钱(或者货物等有形资产、无形资产等)。所有者权益属于账面概念。负债可以通过各种凭证和票据、协议、合同等查悉。但所有者权益不同,其数额是通过资产减去负债演算出来的。

为了更加明确和凸显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关系,反映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我们一般会使用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 =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

通过经验及大量数据表明,一般而言,制造类上市公司合理的最佳流动比率是2,最低也至少要大于1。

这是因为,在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其余流动性较大的各类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只有这样,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因此,流动比率越高说明公司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强。

但是,值得投资者注意的是有时候流动比率高,并不是一家优秀公司的标志。相反,流动比率接近1,往往是一家优秀公司的表现。

比如某家电连锁零售企业,该公司2008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其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是1.28。从一般的角度看,这个比值已经很低了,似乎风险不小。

但仔细研究其短期负债构成就会发现,真正的短期借款(银行短期贷款)只有2.18亿元,在流动负债总额159亿元中,所占比例很低,而流动负债中占大比例的是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两者共计144亿元。

我们可以推测,应付票据与应付账款的形成,是由于先进了家电制造商的货去出售,但进货的钱还没有付给这些供货商。

这实际上意味着,这家企业在利用供货商的资金去经营自己的业务,而且这种借款不用付利息。

综上所述,投资者在遇到上市公司流动比率较低时,不可一味地高估其短期偿债风险,而是要仔细研究其流动负债构成与流动资产构成,同时结合其所经营的业务进行分析。

精读7│北大金融课:金融原理(二)有限套利、三元悖论……

(五)金融学里的三难选择——三元悖论

1999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在仔细研究亚洲金融危机过程及原因后,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画出了一个三角形,并称其为“永恒的三角形”,克鲁格曼还为此专门取了一个名字,即“三元悖论”。

三元悖论,也称三难选择,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就开放经济下的政策选择问题所提出的。

三元悖论,其含义是:

如果一个国家想允许资本自由流动,又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那么就难以保持汇率稳定;

如果要求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

如果要求拥有独立的货币政策和保持汇率稳定,就必须对资本流动进行限制。

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必须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资本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汇率制度,三者只能选择两种,而必须放弃一种。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

一方面,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

但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呼声越来越高,资本的自由流动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以实现,届时中国将会从第二种模式转为第一种模式,即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放弃固定汇率制,而实行浮动汇率制。

精读7│北大金融课:金融原理(二)有限套利、三元悖论……

(六)主管偏见带来的投资机会——有限套利

所谓套利是指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中,以有利的价格同时买进和卖出同种或本质相同的证券的行为。从理论上讲,这样的套利既不需要投入资本也不会招致风险。

关于套利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风险和阻碍套利行为有很多,我们主要了解一下噪音投资者风险。

在金融市场上,“噪音”有着特殊的意思。它是指虚假的或者失真的信号,是一种与投资价值无关的信息。这种信息可能是市场参与者主动制造的信息,也可以是市场参与者判断失误的信息。

不可否认,噪音在金融市场中很常见。有些市场参与者由于“妒忌”或者“红眼病”,故意捏造一些虚假信息,产生了噪音。也可能是有些公司公布了信息,投资者判断失误,把没有用的信息当作信号使用,这也是噪音。

在我国股市中存在着大量的噪音投资者。我国大多数股民不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他们投资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某种“消息”的影响,行为表现不成熟。

他们的羊群效应行为非常明显,导致我国股市反应过度。

我国股民没有正规的渠道获取内幕消息,预测和分析的能力有限,个体投资者尽管希望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相关信息,但是由于实力弱小,一般只能够从市场价格的变化中进行信息的判断,而由此得到的信息相当大一部分是噪音。

精读7│北大金融课:金融原理(二)有限套利、三元悖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