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伊朗人究竟属于波斯人还是阿拉伯人?两者的区别在哪里?

展记12


伊朗是一个国家概念,而不是一个人种或民族概念。现在单一民族的国家很少,大多数国家都由多民族组成,只不过有一至两个占大多数人口的民族,伊朗也不例外。比如我国有56个民族,对外却都是中国人。印度有200多个民族,对外却都叫印度人,后者强调的是地域和国籍。

根据最新统计,8100万人口的伊朗,波斯人约占66%,是最主要的民族,以下分别是阿塞拜疆人25%,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和其他民族的人,算是伊朗的少数民族。因为占人口的大多数之故,所以波斯语是伊朗的官方语言。

民族的区别,除了人种,另一个重要依据是语言。从这两个层面来看,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区别,并不是特别大。

波斯人属欧罗巴人种的地中海类型,被普遍认为是雅利安人的后裔。古代波斯传说中,一个伟大的国王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后来成为突厥人的祖先 ,二儿子后来成为罗马人的祖先,三儿子后来就成为了雅利安人(波斯人)的祖先。

考古研究表明,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欧亚大草原上,一个属于乌拉尔-阿尔泰人的游牧部落,不断西行南迁,来到如今车里雅宾斯克附近的也里可温后,一支往南到印度,成为如今的印度-雅利安人,另一支继续往西到了波斯成为如今的伊朗-雅利安人。

阿拉伯人同样是欧罗巴人种的地中海类型,是闪米特人一支的后裔,主要包括西亚和北非地区说阿拉伯语的民族。波斯语属于印欧语系伊朗语族,阿拉伯语则属闪含语系闪米特语族。由此可以看出,这两大民族,语言上的差异大过人种上的差异。


世界真的很大


伊朗当然是波斯人,他跟阿拉伯人的区别非常之大。从人种学上来说,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一支,阿拉伯人是闪米特民族的一支。双方在体貌特征上就有着巨大的不同。阿拉伯人反倒是跟以色列人是同源。

现在的人类学研究,通常认为,雅利安人是起源于中亚里海高加索一带,闪米特含米特民族则是以菲尼基人为代表大约起源于地中海东岸。

是因为有着几千年的不同发展历史过程,波斯语跟阿拉伯语无论是在书写还是在语法规则和发音习惯上都有着截然的不同。

是值得注意的,是今天伊朗人所说的伊朗语已经并非是纯正的古波斯语,因为伊朗曾经被阿拉伯帝国征服过。

萨维法王朝灭亡之后阿拉伯人长期统治着波斯,在当时伊朗原本是信奉拜火教的,被阿拉伯统治者残酷压榨和迫害,甚至与驴子和狗同等地位。

因为古代波斯是从希腊时代就开始有辉煌的文明,而阿拉伯民族当时不过是从沙漠里涌出来,只会放骆驼的游牧民。所以他们灭亡萨维法王朝之后,当真是眼界大开,烧杀抢掠之余也开始认真地欣赏和吸收起来古波斯的璀璨文明。今天的阿拉伯艺术风格和建筑造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古波斯文化的启发。

当拜火教在波斯遭到屠杀和迫害之后部分教徒不得不逃亡了印度,成为今天的帕西人。大多数人则不得不改宗,接受了伊斯兰教。根据伊斯兰教的教义最少同样是信徒,还可以骑马穿绿衣服,不能当做奴隶,不用交异教徒人头税。很不幸,虽然阿拉伯统治者宣传的伊斯兰教所谓穆斯林人人平等,但实际上他们对波斯人仍然抱有种种歧视。

但是强盛的阿拉伯帝国没用多久就开始了分裂,骆驼之战之后,第四任哈里发阿里被剁成了肉酱,伊斯兰教从此开始分裂成了两大教派,一小派。这就是今天的逊尼派和什叶派,还有阿曼的一家德派。

什叶派人物因为居于少数处于不利地位,所以他们就利用了波斯人队阿拉伯人的民族仇恨,在波斯认真的传教。当伊朗再次复兴挣脱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之后,统治王朝就把什叶派中的7依马木派定为了国教。

其实只要看看七依马木派的教义,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宗教领袖伊玛目,后一次是隐遁了,只有等着世界末日的时候,它才会降临救赎信徒,可以知道什叶派受到逊尼派的压制,曾经是何等的酷烈。正是因为都受到压制,所以他们才一拍即合。

阿拉伯统治者曾经禁止波斯人说古代的巴列维伊朗语,后来虽然伊朗重新赢得了独立,但是语言中已经有了大量的阿拉伯外来语字母书写和拼写规则也严重地受到了阿拉伯语的影响。

所以总结一下子说时至今日伊朗语和阿拉伯语他们之间会有一部分共同的词汇字母拼写规则等相似之处,这也勉强算是文明交融的结果吧!,只是这种交融的基础是刀剑鲜血和压榨……


千里岩


波斯人是印欧人,因此与库尔德人和普什图人有联系。大多数波斯人生活在现在的伊朗,尽管也有居住在阿富汗的社区,以及生活在塔吉克斯坦的近亲。

“阿拉伯人”是一个非常松散和不准确的术语,基本上是指任何讲阿拉伯语方言并居住在穆斯林占主导地位地区的人。

最初的阿拉伯人是起源于阿拉伯半岛——他们的语言通过伊斯兰教传播到中东。

不严格地说,说闪族语言的非阿拉伯人口(希伯来语、亚拉姆语、科普特语、亚述语、腓尼基语等)在一段时间后最终转为阿拉伯语,而说非闪族语言的人(波斯语和土耳其人是两个显著的例子)保留了他们的原始语言,尽管有许多阿拉伯语外来词和阿拉伯语。

摩洛坎人、埃及人、黎巴嫩人和巴勒斯坦人都被归为“阿拉伯人”,但他们真正拥有的共同点是语言和宗教。他们的历史、遗传和起源都是不同的——每一点都像把墨西哥人、阿根廷人和秘鲁人归为“西班牙人”的总称一样具有误导性,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讲西班牙语,实践天主教。

另一方面,以色列/巴勒斯坦冲突中一个可悲的讽刺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基因上的共同点比双方的仇恨者愿意承认的要多。

事实上,许多现代巴勒斯坦人是犹太人的后裔,他们留在该地区,后来改信伊斯兰教/基督教。


走进伊拉克


应该就像中国人和越南人一样的区别,中国人个子大,越南人个子小。。波斯人如新疆的维吾尔,中亚基本属于波斯人。。阿拉伯人在阿拉伯半岛和北非地区。。阿拉伯人个子比波斯人个子大。。



姚远专号


中东这个地方,撇开大国博弈不讲,主要有四方势力。分别是以沙特阿拉伯为代表的阿拉伯人、以伊朗为代表的波斯人、以土耳其为代表的土耳其人,以及以以色列为代表的犹太人。当然,中东的库尔德人也比较多,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独立的国家,库尔德人的影响并不大。

在中东的四大势力中,各方都是有着复杂的历史纠葛的,各方相互间的矛盾彼此缠绕,有的甚至难以调和。其中,波斯人与阿拉伯人几乎是世仇。历史上,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曾经建立过辉煌庞大的帝国。只不过,波斯帝国就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的。阿拉伯帝国灭亡波斯帝国的时候,波斯王子还曾经向唐朝求援,导致阿拉伯帝国和唐帝国在怛罗斯打了一仗。但最终,远水救不了近火,波斯帝国还是被阿拉伯帝国灭亡了。几百年以后,阿拉伯帝国被蒙古帝国和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取代了,但波斯人与阿拉伯人的梁子,却依然结得很深,这可以说也是现今的伊朗与沙特阿拉伯水火不容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阿拉伯人,已经成为中东地区人数最多的族群之一,并且不仅限于中东地区,北非、东非也分别有数个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除了沙特阿拉伯,包括埃及、伊拉克、叙利亚等22个国家和地区,都是阿拉伯人建立的,其国内也以阿拉伯人为主体。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地跨亚非两洲,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比世界领土第二大国加拿大还要大很多,总人口接近4亿。

而波斯人,则主要集中在伊朗,是伊朗的主体民族,总人口接近5000万,约占伊朗总人口的60%。相比较之下,阿拉伯人的人口规模大约是波斯人的八倍左右。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都是历史悠久的族群,他们在历史文化、语言、长相方面都有所不同。当然,在信仰上面,波斯人和绝大多数阿拉伯人也是不相同的。


苏绽


余秋雨曾经写过一篇游记,中东国家都写了一个遍,以色列和伊朗两个国家着墨最多,伊朗这个国家也在余秋雨笔下显得生动起来。最有意思的是他提到当地有个长者拿出茶叶来待客,当他们一行人对茶叶品头论足时,那个长者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在1935年之前,这片土地还被叫做波斯。那一年,军官礼萨.汗发动政变推翻了卡扎尔王朝,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当时对外还是叫波斯。不过,礼萨汗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1935年就把国名定为伊朗了。

(伊朗称谓要早于波斯)

伊朗和波斯是统属的关系,伊朗的语境要远远大于波斯。伊朗这个词是雅利安人的意思,能征善战的雅利安人部落分布在中亚、西亚的各个地区,波斯只是雅利安人中的一支。后来波斯人建立的帝国太强大了,外界就把波斯帝国统称这些雅利安人建立的国家。波斯帝国的人也知道这些情况,他们对外称波斯,对内称伊朗。

在20世纪30年代,欧洲人开始推崇雅利安人,人种优越论开始盛行,波斯礼萨.汗趁势就把国家名称改成伊朗,用以表达他愿意恢复雅利安人以往的荣耀,把所有雅利安人的部落都统一到一个国家的愿望。

可笑的是,德国人推崇雅利安人,还认为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可是德国人的祖先是来自北欧的日耳曼人,恰恰是斯拉夫人中雅利安人的成分多过德国人。希特勒如果活到现在,直到人类分子学的研究成果,不知他又要怎么修正他的“种族优越论”了。

(雅利安人开始南下)

雅利安人是怎么来的呢?

在公元前1500年以前,尼罗河、两河谷地、印度河、黄河流域都出现了国家文明。在文明世界之外,还有数量众多的蛮族,分布在北亚、中亚、南俄、东欧的草原。这些草原蛮族的游牧经济比较脆弱,一旦遇到自然灾害,牛羊牲畜挺不过去,这些游牧民族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危机了。

因此,不仅古代中国面临着蛮族的冲击,其他文明国家同样如此。在公元前15世纪,大约3500年前,一场持续的风暴灾害侵袭了南俄大草原。当地游牧民族雅利安人活不下去,只好纷纷南下,寻找活路。

这些雅利安人先是迁徙到了伊朗高原西部、中亚图兰低地一带,随后他们又开始分别出发,一路朝西、一路朝南、一路朝东。朝东的这一路迎面撞上了商朝,被教育好好做人,游牧在西北地区,以后与羌人融合成了大月氏人。

向南的一支人马来到了印度河流域,把喜好研究神学的达罗比荼人建立的城邦国家给毁灭了,然后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婆罗门文明。

向西的一支来到了伊朗高原的南部,在两河流域的巴比伦、埃兰等国家的控制和影响下,一直从事着游牧生产。

(波斯人的舞蹈)

当初雅利安人往西迁徙的路线还有一支迁徙到了匈牙利大草原,随后又往南发展,逼迫当地的蛮族南下古希腊,毁灭了古希腊的爱琴海文明。这些后来入主希腊的蛮族也开始建立起文明,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那个时期的文明。希腊人探索世界,给世界各地取名字。由于希腊文明后继有人,这些名字就逐渐成了各地的通用名称了。

希腊人把在伊朗高原那里游牧部落叫做波斯,并且把他们写到了书里。亚述帝国当年真是很强大的存在,几乎整个文明世界都被亚述人收入囊中。由于亚述人施政残暴,伊朗高原上的埃兰人、巴比伦人、米底人、波斯人开始联合起来反抗。亚述人击败了埃兰人建立的国家,自身也损失惨重,仅仅20多年后,亚述帝国灭亡。

亚述人、埃兰人的消亡给了在伊朗高原上的波斯民族建立强大国家的契机,他们先是击败了米底人,获得了独立地位,随后东征西讨,统治范围不断扩大,最终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这时的中国才刚刚进入春秋时期,波斯人已经进入了第一个大盛世。

(波斯第一帝国疆土)

波斯第一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在经过居鲁士、冈比西斯、大流士三代帝王的开疆拓土,国势达到鼎盛。后来在公元前330年被马其顿人的亚历山大大帝灭掉。此后,波斯人又经历了几个希腊人建立的王朝,以及塞琉古王朝、安息王朝等多个外族建立的朝代统治。

公元224年,担任安息王朝地方总督的波斯人阿尔达希尔一世起兵叛变,两年后灭掉了衰落的安息王朝,正式登基称帝,建立萨珊王朝,因出身萨珊家族得名,沿用国号“波斯”,称为“波斯第二帝国”。至此,被外族统治了五百多年的伊朗回归波斯人建立的萨珊王朝统治,并且在沙普尔二世在位期间达到极盛,疆域比阿契美尼德王朝略小。

(波斯第二帝国疆土)

到了公元651年,强势崛起的阿拉伯帝国攻破萨珊王朝国都泰西封(今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末代君主伊嗣俟三世被杀,萨珊王朝灭亡,国祚425年,历32代君主,伊朗再次被外族统治。

直到这时候,阿拉伯人才出现在史书上。阿拉伯人他们主要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地区,因着地利从事着游牧、绿洲农业、中转贸易等为生。这些人应该是竞争激烈的两河地区的各民族的避难者的后代,所以阿拉伯人不是一个血缘民族,而是一个文化民族。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阿拉伯人没有统一的政权,被罗马人、波斯人建立的帝国看不起。沙漠能提供的给养有限,养活不了太多的人口,阿拉伯人要往外迁徙,又被这些帝国拒绝,所以,阿拉伯人聚居状况很明显,生存压力下,阿拉伯人宗族势力强大,血亲复仇盛行,彼此仇杀不止。在《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里,经常有阿拉伯人复仇的故事。

后来,阿拉伯人里出现了先知默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并从此开始了长达150年的扩张历史。在阿拉伯半岛周边的诸多帝国,都被阿拉伯人攻灭了,波斯人建立的萨珊帝国首当其冲。当初,阿拉伯人倭马亚王朝攻打波斯时,波斯力不能敌,还有一个波斯王子不远万里来到长安,请求唐朝出兵救援。唐高宗虽然有心,可是路途遥远,救援杯水车薪,波斯第二帝国还是亡了。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萨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国灭掉后,伊朗先后经历了阿拉伯帝国多个朝代、蒙古帝国多个朝代、以及帖木儿王朝等多个外族建立的朝代统治,时间长达近9个世纪。

公元1501年,担任帖木儿王朝地方教头的波斯人伊斯玛仪一世起兵叛变,登基称帝建立萨非王朝,因担任萨非教团的教头而得名,沿用国号“波斯”,也称为“波斯第三帝国”。公元1507年,萨非王朝把衰落的帖木儿王朝赶出伊朗,从此伊朗回归波斯人统治,并且在随后的历史,波斯人一直统治自己的国家,不再被外族侵占。

波斯人第二次复国后,为了在众多伊斯兰国家中间免于遭到孤立和打击,没有选择波斯人自己的拜火教、袄教、摩尼教等,而是选择了伊斯兰教作为国教。为了凸显波斯在伊斯兰教的领袖地位,波斯还选择信仰什叶派,与沙特等国的逊尼派针锋相对,分庭抗礼。


(波斯美女依然很神秘)

因此,波斯人与阿拉伯人虽然同样信仰伊斯兰教,但是波斯人却绝不会把自己等同于阿拉伯人。波斯历史上的辉煌,以及波斯文明建立的很多政治制度、法令、宗教等,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文明产生了很大影响,选择伊斯兰教只是波斯的务实选择。

波斯人有波斯人的骄傲,他们不管是在人种、语言、文化上都与阿拉伯人有太多不同了。


而知而行的历史


波斯人自称雅利安人,也就是阿瑞安。其父系基因为R1a。与印度白人,与斯拉夫人以及古罗马人基因一致。古代他们曾经是一族。中国很多民族里都有数量不等的R1a,汉族里也有少量存在。那个著名的网络大V薛蛮子据说就是这个基因。泰国也有近百分之十几是这个基因。波斯人与黄人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他们古代生活在荆湘地区,也就是历史上的白种熊族。与黄人中的老三苗蛮,基因为O2O3一直都是联姻联盟关系。后来与另一个东边的黄白联姻联盟争斗失败,于是被逐出中原,三苗也被分了一半到西部,就是北三苗。也就出现了历史上的匈人和匈奴。匈人与波斯其实是同源的,匈奴则是北三苗被中原同族骂作匈奴。这个联盟有几个特点,第一是缠头,就是用布把头包起来。印度人波斯是,苗族瑶族人也是。第二是鸡祭文化。所以鸡祭祀很普遍,中国人喝鸡血酒就是这么来的,古罗马头盔还有鸡冠,法国作为罗马文化遗留还称法国雄鸡。中国部分少数民族也戴鸡冠帽。欧洲还有雕塑鸡站在所有动物身上。传说鸡是为灵魂领路的动物。更有名的就是犹太鸡。犹太人鸡祭祀也很浓厚。甚至斯拉夫人的斯基其实是汉语司鸡,指司职鸡祭祀。基督其实罗马人取的名字,其实也是汉语鸡督。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匈奴首领称单于,东胡称汗。我还发现犹太人基础是含米特,也就是东边的黄人中老二二黎与日耳曼的联姻联盟,他们就是含米特。大洪水后有一支西进进入迦南埃及。后来夏人四散,北逃成为东胡核心,所以东胡称汗。而匈奴与匈人属于闪米特,所以称单于,一个崇拜风雨雷电的文化。闪刚好谐音三,而苗蛮正是黄人中的老三。在苗族,畲族雷姓很普遍。更好笑的是,汉族主体其实是周代开始返回中原的北三苗,尤其秦代,也就是匈奴。这个过程一致持续到唐代。而没有返回的入藏成藏族,入鲜卑成蒙古族。更有趣的是,蒙古一词是苗蛮的自称,苗族至今还这么自称。苗族还自称达木。而西双版纳地区,勐腊勐海这样的地名很普遍,缅北还有一个叫锰古的地名,而泰国首都直接叫曼谷。泰国人基因就是苗蛮中的O2a。而且无论傣族还是壮族,尚含,墨憨这样的语言很普遍。说到这里有人会奇怪,如果苗蛮和雅利安熊族这个联盟是闪米特,那被公认的阿拉伯人是什么?其实阿拉伯人是闪米特入侵含米特所在地迦南和埃及地区时带去的奴隶雇佣军。所以犹太存在两种帽式,小帽和缠头。小帽属于含米特,其实龟壳帽。在台湾原住民以及络巴藏族头上发现了小帽的原始形态。刚才我说东胡是夏人北逃的结果,注意契丹人,日本人,党项人,犹太人都是剃秃顶的。日本人的基础其实北逃的夏后氏奠定的,所以男性生殖器崇拜浓厚,男性生殖器崇拜就是龟崇拜。台湾阿里山以及部分藏族都是男性生殖器崇拜。而缠头和鸡祭则是闪米特入侵后留在犹太文化里的见证。古犹太人是九黎里的二黎,与夏人同源。所以犹太人的徒弟阿拉伯人名字里的阿里,其实是阿黎。与阿里山同源。我们再换个角度,阿拉伯基因是J,与其相近的是北欧基因I和新几内亚基因K。按理说他们应该在相近的区域才对。为什么相距那么远?而白人与黄人基因相近,历史上也确实在过一起。事实上新几内亚人也是跟随民族,是被带到古中国,又被历史甩到大洋洲。汉族以及各族里至今有他们的基因。而阿拉伯基因比新几内亚人陈旧,所以后一步成为跟随民族,被带进了中东。如果他们是闪米特人,你无法解释他们到了大约唐代才开始崛起,就像C系蒙古也是大约那个时代才崛起。可见旧人种崛起是很晚的,当中还少不了混血和文化继承。阿拉伯人利用高度组织化军事化的宗教在冷兵器时代依靠暴力强盛了,古波斯陷落,后来也被绿化。但根上说波斯人和汉族苗蛮系才是真正的闪米特。至今印度教教徽还是一个3字,3则是甲骨文乃字,英文乃则是九。其指向都是黄人。奶奶也是黄人的称谓。更震惊的是阿拉伯数字体系符号源自古中国,就是联姻所创造的符号,尤其69。甲骨文里常见符号。至于详情这里不具体展开了。再补充一个,阿拉伯人的逊尼派,其实名字来源是婿黎。古犹太人就是白人的女婿,所谓颛顼其实是壮婿。包括华婿氏等等。这一点也证明阿拉伯人继承了古犹太衣钵。给伊斯兰传教的是百合花天使加百利,注意百合花原产地长江流域,英语百合花读黎黎。


國病


中东地区主要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犹太人、土耳其人、库尔德人五大民族,这其中阿拉伯人是最大的民族,但伊朗的主体民族并非阿拉伯人,而是古代波斯人的后裔。

阿拉伯人是指说同一种语言(阿拉伯语),有统一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绝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伊朗是以波斯人为主的国家,波斯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6%左右,语言以波斯语为主。波斯语属于拼音文字,由于历史上伊朗曾被阿拉伯帝国统治,又深受阿拉伯地区传入的伊斯兰教影响,所以书面的波斯文常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这大概是导致伊朗被错认为阿拉伯国家的原因。其实很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文字——我国境内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族就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文字,近年来也逐渐开始使用拉丁字母拼写;土耳其在奥斯曼帝国时代也是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文字,一战后凯末尔推翻了奥斯曼帝国,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后才改为使用拉丁字母。但即使伊朗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本民族文字也不能认定波斯语和阿拉伯语是一种语言,类似的案例也发生在我们的邻国蒙古——蒙古国成立后接受从苏联传入的俄文字母拼写蒙古文,逐渐废除了成吉思汗时代流传下来的老蒙文,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斯拉夫蒙古文,但不能因此认定蒙文和俄文是一种文字,蒙古人和俄罗斯人也不是同一个民族。伊朗境内的确有一部分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南部胡齐斯坦省及波斯湾沿岸地区,属于非主流的少数派群体。

早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在今天的伊朗境内就形成了埃兰古国。大约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并逐渐与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今天伊朗人的主体,所以有一种说法是伊朗的国名就是雅利安的音译。公元前553年位于今天伊朗境内的波斯部落的首领居鲁士起兵反叛当时西亚地区的霸主米底王国,公元前550年米底王国被居鲁士取而代之。由居鲁士开创的波斯帝国全盛时期的疆域东起印度河平原、帕米尔高原,南抵埃及、利比亚,西至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北达高加索山脉、咸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超级大帝国。因此在历史上伊朗也曾长期以波斯作为自己的国名,伊朗民族也因此被称为波斯民族。严格意义上伊朗民族只能说是大体上等同于波斯民族,而不是完全等同于波斯民族:由居鲁士建立的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公元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立的帝国被部将瓜分,伊朗称为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的领地。公元前64年塞琉古王国在东面的帕提亚人和西面的罗马人夹击下灭亡,伊朗成为安息帕提亚帝国的领土。帕提亚人并非波斯帝国的后裔,而是来自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由于帕提亚人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也融入了伊朗人之中,所以严格意义上伊朗民族和波斯民族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公元224年安息帕提亚帝国统治下的波斯人发动起义推翻了安息帕提亚帝国,建立萨珊波斯王朝。萨珊波斯王朝一度统治过包括当今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高加索地区、中亚西南部、土耳其部分地区、阿拉伯半岛海岸部分地区、波斯湾地区、巴基斯坦西南部等地,控制范围甚至延伸到印度。公元620年前后萨珊王朝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约56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达1970万。正因为波斯人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巨大影响力远不是帕提亚人所能比拟的,所以伊朗人自称波斯后裔,而帕提亚人被视为是已完全融入了伊朗民族。651年萨珊波斯王朝灭亡于阿拉伯帝国。公元874年萨曼王朝建立,波斯帝国得以再次重建,此后的萨非王朝、恺加王朝等均沿用波斯国号,直到1935年巴列维王朝的开国之君礼萨·汗才将国名由波斯正式改为伊朗。

伊朗不仅不是阿拉伯国家,而且和阿拉伯国家存在民族教派和现实利益上的许多纠葛:伊朗虽然在被阿拉伯帝国征服后皈依了从阿拉伯地区传来的伊斯兰教,但伊朗信奉的是伊斯兰教什叶派,而阿拉伯国家绝大部分信仰逊尼派。作为伊朗主体民族的波斯人是源于中亚的雅利安人后裔,使用属于印欧语系的波斯语;而生活在胡齐斯坦省以及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人则是起源于北非、西亚一带的闪米特人后裔,使用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波斯人一直把1400年前加西亚之战中被阿拉伯人打败看成是永远的耻辱,在他们看来:当波斯人和希腊、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古典文明并立时阿拉伯人还是沙漠中的游牧民,事实上阿拉伯帝国在征服波斯后虽然使波斯皈依了伊斯兰教,但阿拉伯文明自身也被波斯文明同化了不少——我们今天所谓的阿拉伯数字其实就是从印度经由波斯传入的阿拉伯。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伊朗国内波斯人仅有51%,其余由阿塞拜疆、库尔德、阿拉伯、卑路支、土库曼等民族构成

波斯人是古代雅利安人后裔,波斯人是伊朗人中的一部分,阿拉伯人更多是宗教身份而非基于血缘。

波斯的民族地区分布图

波斯人

波斯人是指使用波斯语作为母语的人,是在公元前2000年到1500年留在伊朗高原的古代雅利安人后裔。

波斯人主要分布在伊朗、格鲁吉亚、土耳其、亚美尼亚、高加索、阿塞拜疆、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北部。

塔吉克人是波斯人和其他民族混血形成的民族。

阿富汗的哈扎拉族和艾马克人是波斯人和蒙古、突厥人混血的后裔。


伊朗人

伊朗人不是一个种族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即凡是使用印欧语系伊朗语支的人,就是伊朗人,不管他是那个民族。

伊朗人并不局限在今天的伊朗,从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延伸至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亚中部,从中亚到波斯湾,都是伊朗人的主要生活地区。

波斯人主要分布地区

阿拉伯人

最早的阿拉伯人是指以游牧为生的贝都因人。阿拉伯帝国还在阿拉伯半岛时,并没有自认为阿拉伯人。

阿拉伯帝国在倭马亚王朝时,扩张到西亚、北非等后,阿拉伯人的定义变更为:原初阿拉伯半岛、拥有高贵身份的人,才是阿拉伯人。

到了阿拔斯时期,阿拉伯人的定义变更为:凡是使用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的都是阿拉伯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只要说阿拉伯语、信奉伊斯兰教就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更多是宗教身份,并非种族词语。


综述

波斯人是古雅利安人留在伊朗高原的后裔,阿拉伯人更多是指宗教认同,和种族关系不大。

简单说:

伊朗国是信奉伊斯兰教但说波斯语的国家;阿拉伯人的归属,除了信奉伊斯兰教,还要说阿拉伯语。

因此,阿拉伯人将说波斯语的伊朗人看作是另类,而伊朗人一心想让更多伊斯兰教徒接受伊朗的文化。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伊朗的主体民族是波斯人,波斯人的比例超出了总人口的一半,他们也继承了古老波斯帝国的文化遗产。伊朗人不一定全是波斯人,比如今天伊朗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就是阿塞拜疆人。



伊朗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而不是阿拉伯国家。由阿拉伯人为主体组成的国家称为阿拉伯世界,很明显,伊朗不在其中。

当然,今天的波斯人以及波斯语和伊斯兰文明之前的波斯肯定有一些不同,就如同今天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诺曼征服前的盎格鲁撒克逊人有所改变。但一些极端民族主义的波斯人如果称呼他阿拉伯人,对方甚至会认为你是在羞辱他。

波斯人属于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而阿拉伯人属于闪含语系的闪米特语族,从人口上来说,波斯人仅有数千万计,而阿拉伯人已经超过了4亿。这和阿拉伯帝国当初在中东地区的强势地位有关,教法不以阿拉伯男子和其他民族女子生育为耻,就这样,如今的阿拉伯人概念已经拓伸为信奉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的民族。



直到伊斯兰文化诞生前,波斯的文明史一直比阿拉伯先进。标准的波斯语起源于伊朗的巴列维地区,也被称为中古波斯语和法尔斯语。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的时候,中亚的古波斯游牧部落进入今天的伊朗地区并定居发展了起来,进入定居的农业文明状态。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之前,波斯人建立了两个庞大的王朝——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希波战争,马拉松,温泉关,就是和它有关。还有一个是公元224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建立的萨珊王朝,和罗马以及之后的拜占庭斗了数个世纪。而自然,在伊斯兰教之前的阿拉伯世界是相对封闭落后的,游牧氏族,依靠血亲部落纽带而生存的社会。当时的阿拉伯人被波斯和拜占庭帝国包围起来,其文明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波斯人最初信仰的也是袄教,也被称为拜火教和琐罗亚斯德教。在伊斯兰教诞生,阿拉伯人取得波斯的统治权后一段时间后,袄教教徒被强迫改信伊斯兰教,部分教徒被驱逐出境。


因为伊斯兰教徒相比其他教徒拥有一些免税的经济特权,所以很多人为了减轻身上的赋税而改信了伊斯兰教,并将波斯的文化寄生在阿拉伯文化中继续发展了起来。所以,阿拉伯帝国的政府机构,哲学科技,天文地理,医学建筑很多领域都是从波斯文化以及希腊文化中吸收过来的。

在阿拉伯统治时期,波斯文的形制也由最初的楔形变成了阿拉伯文的蝌蚪形。
(古波斯文)
(现代波斯文) 在现代波斯语中,也有四成的词汇来自阿拉伯语,因为伊斯兰教的研究和传播需要阿拉伯语的载体。但同样,阿拉伯文很多一部分词汇也是来自波斯文的现成提供,因为阿拉伯的游牧社会并没有产生形容政府制度运作,奢侈享乐生活的词汇。

而对于《古兰经》来说,唯有用阿拉伯语的媒介才能最接近它本身。阿拉伯文本来就特别难翻译,况且《古兰经》还是用晦涩难懂,高度隐喻的语言写成的,很多穆斯林都声称读《古兰经》译本时,感觉自己读的是另外一本书,因为阿拉伯文的优美没被表达出来。

而对于外貌来说,其实什么头发颜色,眼睛颜色我还真看不出怎么区别,因为无论阿拉伯人还是波斯人,都有可能是蓝色眼睛,也有可能是棕褐色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