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格力电器的焦虑:现金奶牛会变疯牛吗?

“希望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给你们带来的美味佳肴。”

这几年,格力的扩张步伐一直没有停歇过。但是买买买的路子走得似乎并不顺利——冰箱和手机产业目前已被宣告玩坏,而董小姐大举进军的其他领域也似乎前途暗淡。

长园集团(600525)6月12日晚间公告,公司当日收到格力集团的《关于终止要约收购长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函》:格力集团以要约方式收购公司不超过20%股份事项未获得珠海市国资委批准,格力集团决定终止本次要约收购。

更早之前,董小姐自掏腰包的珠海银隆宣布中止上市进程,新能源车之梦出师未捷。

就在董小姐的造车梦破碎不久前,格力还宣布要进军芯片业,为此取消18年分红。当日格力电器逼近跌停,市值蒸发200多亿。

一个企业的扩张之路,是多元化发展还是变成疯牛,背后折射的都是管理层能力,乃至整个公司制度。在格力利润提升、股价带来丰厚回报的背后,也隐藏着股民不能忽视的隐患。

格力的多领域发力

曾经号称“专注空调业务”的格力,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拉开了一场多品牌、多品类、多领域的多元化扩张。

格力电器的焦虑:现金奶牛会变疯牛吗?

格力的多元化发展

看似纷繁无序的扩张领域,其实背后的思路还是挺清楚的:纵向方面,以空调起家,打造压缩机、电机、电子、机床、装备等垂直一体化产业链,实现向工业品的自然扩张;另一方面,基于用户和产品属性,横向扩张至小家电、冰箱、手机、乃至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董明珠的态度一贯强硬,“掌握核心科技”是格力的信念,更是掌门人的信念。也因此从掌握技术的思路出发,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成了格力扩张的方向。而每一次布局的背后,也是“董氏精神”的体现。

以收购珠海银隆为例,2016年11月,格力电器收购珠海银隆计划因中小股东反对告吹。但是一个月后,董明珠一个人名义,拉上王健林和刘强东等人,再加上30亿元投资将使入主原本默默无闻的珠海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延续了其在外界眼里破釜沉舟、坚持到底的气魄。

然而时至今日,珠海银隆耗资800亿元,17年净利却下滑67.94%。投下的钱打了水漂不说,IPO辅导终止,连去股市圈钱的机会也没有……

有人说,就凭空调的技术垄断和账面上逾千亿的现金,格力每年躺着数钱就行。董小姐何必不断去趟浑水?而这,就要从格力发展的源头说起。

格力扩张背后的两种诉求

翻看格力17年的年报,空调业务收入1234亿元,占总体收入比的93%。

格力电器在发展的前20年,正是国内空调普及率在家电类产品最低的时机,格力看准在这个行业里专业专注还有很大空间,也正是这份专业专注,成就了格力电器单一产品逾千亿元的收入。

然而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一枝独大”的空调业务反而成了拖累业绩增长的包袱。一方面,格力空调的市场份额已接近垄断,而整体空调的市场需求也支撑不了董明珠的业绩野心;另一方面,15年格力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在20年间首次出现下滑,寻找下一个利润增长点迫在眉睫。

除了老生常态的业绩问题,对于董明珠来说还有一个急需考虑的事项,那就是格力领导层在公司中的话语权。

2015 年底到 2016 年中,是险资大举收购优质蓝筹股的时期,格力也面临了险资的入侵。中国人寿的两个保险产品相继增持格力电器,宝能系前海人寿和安邦保险也大举买进。三者持股比例均在短时期内超过了董明珠的0.73%。

在这种形势下,通过发行与认购定增收购珠海银隆股权,不仅为公司进军新能源领域打下根基,还是巩固领导层控制权的利器。格力集团及格力经销商京海担保的股权比例将升至 41.35%、董明珠认购 9.37 亿将增持到 1.3%成为第四大股东,都将击退险资。

可见,在扩张收购的道路上,除了由公司本身业务多元化发展的诉求,也有管理层巩固控制权的诉求。而这两种需求,也将主导格力未来的扩张之路。

横向比较:格力vs美的

与格力相对比的,是空调市场份额相对一般,但在买买买道路上却顺风顺水的美的集团。

通过这些年的多元化发展,美的旗下产业涵盖照明电路、地产、物流等领域,拥有三家上市公司和四大产业集团,是中国最具规模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之一。同时,美的还拥有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空调产业链、微波炉产业链、洗衣机产业链等,年产各类低家电产品逾2亿台。更具战略价值的是,美的在机器人领域成功收购了世界领先的德国“库卡”——这使得美的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上占据了高起点的优势。

同样是制造空调起家,美的扩张起来怎么就这么顺呢?

说来还是一个“人”的问题。

和格力董氏独大的一言堂风格不同,美的管理层的存在感较为稀薄。这是因为,美的集团的管理层早在2012年就进行改革,创始人何享健也不再担任集团董事长,领导班子由专业经理人组成。你很难找到一个直接与美的挂钩的管理者形象,这也归功于集团的团队式管理风格。

与之对比,董明珠在64岁的退休年龄依旧出任格力董事长。谈及董小姐,外界想到的管理者形象必定是坚韧、强势的,可谓是所到之处寸草不生。这些品质在前期打造空调核心技术的时候十分高效,让格力在纵向领域发展得风生水起。然而在向市场主导的领域扩张时却反而成了枷锁,因为企业在横向扩张中,需要的是不同角度的思考,是整个团队的群策力。

当公司收入达到千亿级别,你不能将企业的未来寄托在个人身上。尽管董明珠曾提及现在是年轻人管理格力的好时候,但格力“一言堂”的管理风格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你最需关心的是?

说了这么多,对于股民应该关注的是什么呢?

在茅台屡创新高的背景下,价值投资的止盈估值已经失灵。而格力在过去四年间股价翻了近五倍,它的成长顶部是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对于业务稳定的绩优股,一个判断未来的成长空间的方法是,看它扩张的脚步会不会超过自己的承受力。

观察格力的17年财报,其货币资金,也就是公司实实在在揣在兜里的钱,共1051.75亿元。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董明珠近期夸下的海口:为了确保公司留住人才,要送每个在格力干到退休的员工一套房。据业内专家测算,若诺言兑现,格力最低需要付出280亿元。

至于制造芯片,是倾举国之力完成的千秋大业,凭格力一己之力是很难完成的。成功了,将改写企业的命运,乃至提高整个国家的话语权;失败了,则是倾尽数年的财力心血化为乌有,乃至使公司面临数百亿资金缺口。格力预想的500亿投入规模,似乎也并不是占据太大的资金投入优势。

所幸的是,尽管外界对格力扩张的印象是比较急,步调有点乱,但格力空调主营业务并没有问题。随着新房成交量提升、消费升级拉动空调户均保有量的需求,格力空调仍可在一段时期内为公司业绩提供强劲支撑。

董明珠曾在股东大会中说:“不要跟我聊股价,你要跟我讲一个企业能不能发展一百年。”也许格力的扩张看向的是未来一百年的发展蓝图,而普通投资者仍无需过于担心。因为格力空调中的竞争力,行业的高壁垒,在未来五年乃至十年间能为股价筑起护城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