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曹操一向愛才,可為什麼會忽視張鬆?

虛涵


曹操愛才這事不假,他的一些謀臣武將一部分是從對手陣營投降過來的。但為什麼對張松卻視而不見呢?當張松面見曹操時,居然被曹操亂棍打出了呢?




事情經過大致是這樣的:益州是劉璋的地盤,張魯想稱霸漢中,欲奪取他的地盤。於是舉兵要來進犯。

當時劉璋就蒙圈了,不知如何是好。屬下張松毛遂自薦說前去許都,要說服曹操攻打漢中張魯,解益州之圍,也就是孫子兵法中的“圍魏救趙”的計策。

劉璋依言而行,求人當然要備足豐厚的禮品,然後讓張松帶著出使許都。

其實張松還有另一番打算,他看到劉璋是個窩囊廢,早晚會被曹操吃掉,自己也得想條後路。於是張松暗繪西川地圖,打算趁這次出使許都,偷偷獻給曹操,作為自己晉升的投名狀。


張松的如意算盤打的噼裡啪啦的響,但事與願違。

說到這裡,我給出本題的答案是:不是曹操不愛才,實在是張松太狂妄自大,不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家。所有這些是造成曹操忽視張松的結果,我們接著往下看事情的發展。

我說張松不適合當一個外交家,也就是說,劉璋不該派他出使許都。首先張松長的其貌不揚,獐頭鼠目,矬子聲高。雖然很有才華,有過目不忘之能,但用的地方不對,本來求援於曹操,但沒把這點才能用到正經地方,只不過看了曹操寫的一本兵書,暗記了下來,當著楊修的面顯擺有才華,背了下來,讓曹操誤會和古人寫的兵書暗合而燒掉了。

張松這點就不太地道,有這樣求助於人的嗎?


可能有人說,首先是曹操看不起張松,張松才這樣做的。那麼,讓我們看看兩個人剛見面的對話吧:

〖操坐於堂上,松拜畢,操問曰:“汝主劉璋連年不進貢,何也?”

松曰:“為路途艱難,賊寇竊發,不能通進。(引自三國演義)〗

其實曹操也是沒話找話說,當時早已沒人向漢朝進貢了。張松如果開門見山的表明自己的意圖,哪有以後的那麼多的囉嗦事。

曹操問到點子上了,張松可以直接了當的說:現在我就有份大禮向曹丞相進貢來了,這樣的話,他的打算也就成功了,劉璋的事也辦了,這次出使許都也不辱使命。可張松想在曹操面前逞口舌之利,他是這樣說的:


〖操叱曰:“吾掃清中原,有何盜賊?”

松曰:“南有孫權,北有張魯,西有劉備,至少者亦帶甲十餘萬,豈得為太平耶?(引自三國演義)〗

張松不會奉承也就罷了,偏偏哪壺不開提哪壺,如果有人求援於你,言語衝撞,不知天高地厚,你會如何想呢?曹操見張松不懂禮貌,拂袖而去。

假如此時張松讓楊修美言幾句,趕忙表明自己心意,恐怕還能挽回局面。但張松依然故我,死磕曹操。

次日,曹操帶張松視察軍隊,也有點顯擺的意思。更多的是讓張松知道曹操軍隊的厲害,回家讓張松傳話給劉璋吧。


其實這給張松沒多大關係,張松你就是一個使者,一個小小的劉璋手下的別駕而已,沒必要給你撒威風,我覺得更多的是威懾劉璋。

然而兩人又一段對話,使局面徹底僵了。

〖曹謂松曰:“吾視天下鼠輩猶草芥耳。大軍到處,戰無不勝,攻無不取,順吾者生,逆吾者死。汝知之乎?”

松曰:“丞相驅兵到,戰必勝,攻必取,松亦素知。

昔日濮陽攻呂布之時,宛城戰張繡之日;赤壁遇周郎,華容逢關羽;割須棄袍於潼關,奪船避箭於渭水:此皆無敵於天下也!”操大怒曰:“豎儒怎敢揭吾短處!遂亂棍打出。(引自三國演義)〗


以上這些難道是一個小心求援之人說的話嗎?所以我說,不是曹操不愛才,實則是張松不會辦事。張松不瞭解曹操,曹操同樣不瞭解張松。說實話,假如張松獻了地圖,曹操對這種賣主求榮的人,恐怕也沒好感。

退一步說,張松天有能力,恐怕也比不上當年的呂布吧,呂布不仁義讓曹操殺了。我覺得沒殺張松,張松認便宜吧。

(撰文:秉燭讀春秋,歡迎點評加關注)


秉燭讀春秋


此一時彼一時,曹操在勢力弱小的時候,特別是還沒有擊敗袁紹的時候是非常的愛才,為了顯示自己的愛才美名他放走了關羽,本來十分想殺劉備的,但是為了維護這一個名聲,所以他也只能放走劉備,否則的話劉備早就被殺了,但那只是他起家和中間的部分,官渡之戰的時候,他徵招司馬懿出山幫他,司馬懿裝瘋他也沒有關係。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荊州,此時躊躇滿志,把劉備這個老對手打的丟盔棄甲更讓他內心有點膨脹,膨脹確實也是有資格,或許他根本沒想到之後會大敗,認為南下後,天下將大定。他對張松沒那麼重視,張松內心就有了怨恨之心。說到底還是曹操認為其才平庸,自己多這麼一位,少這麼一位根本不影響爭奪天下。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他,進一步阻礙了曹操統一的步伐,因為他迎接了劉備入川了。張松這個人,雖然他才能很出眾,而且還能過目不忘。但是他這個人長得很醜,而且長得很矮,一點都沒有那種君子的感覺。而且他這個人又比較不拘小節,穿的衣服也很隨意,比較邋遢。加上他還很高傲,所以他面對著曹操的時候,顯得有點囂張。這個時候的曹操,早就已經不再是當年弱小的他了。他已經平定了北方地區,而且還不費吹灰之力就把荊州給得到了。很快整個天下就是他的了。所以這個時候的曹操非常高傲,早就沒有像以前那樣子愛惜人才了。張松本來認為曹操是一位有知人之明的英主,但是卻沒想到曹操卻以貌取人怠慢自己,於是就藉助自己過目不忘的能力嘲諷了曹操一番。不料張松的這個舉動引發曹操極度不滿,曹操最終命令自己手下人將其轟出府。張松雖然長相不怎麼樣,但是確有真才實學,早在出川之前就已經將川蜀地形以及防衛部署都畫在地圖上。曹操將其趕出之後,張松在回去的路上遇到了劉備等人,在他們的殷勤款待下張松很受感動,於是就把川蜀地圖給了劉備,並且甘願作為內應迎接劉備入主西川。



吉祥z哥



劉建兵145263287


曹操忽視張松,表面上看是因為張松狂妄自大,但真實原因顯然沒這麼簡單,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必須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去分析。在張松出使曹操之前,曹操先是在朝廷上廢掉了三公制,重新設置丞相,並任命自己為丞相,真正實現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隨後,西北的馬騰率領全家到中央政府任職,意味著西北地區開始逐漸納入曹操的勢力範圍,而沒過多久,荊州的劉備突然死掉,繼位的劉琮竟然不戰而降。緊接著,曹操又在當陽擊敗劉備,打破劉備在江陵構建戰略防禦的設想。 面對這一個接一個傳來的好消息,曹操實在覺得,什麼叫天命所歸,這就叫天命所歸。

因為,老天爺都幫我啊。而從當時的情況看,曹操一統天下,那已經似乎沒有懸念了。在這種情況下,劉璋自然希望儘快與曹操取得合作;因為此時與曹操合作,討價還價的空間還比較大。等曹操把江東拿下,大軍再逼近益州時,討價還價的餘地恐怕就幾乎為零,於是劉璋就派出張松去和曹操談判。

基於劉璋的意思,既然想投降曹操,肯定也想賣個好價錢。換句話說,大約就是益州願意接受曹操的管轄,允許曹操向益州安插一些代理人進來,但劉璋仍然是益州的最高執政官,益州半獨立的政治格局不變。 而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前,“益州牧劉璋開始接受徵兵和納稅,遣送士兵補充軍隊。”

從這相關內容去看,劉璋的誠意是足夠的。而基於張松的角度,他大約是希望曹操,讓他來當曹操的代理人。總而言之,你曹操以中央政府的名義,給我封一個益州的大官,從此我就是你的人。 平心而論,無論劉璋、還是張松的要求,都不算太離譜。

但問題是,曹操前面這一路走得實在太順,難免開始驕傲自滿,或者說他被眼前一片形勢大好所迷惑,所以拒絕了劉璋。因為,從當時的形勢看,曹操擊敗江東,那似乎已經沒有懸念,到時益州自然是手到擒來。在這種背景下,面對張松一副牛逼哄哄的樣子,曹操自然懶得和他們談條件,總而言之,要麼戰,要麼降。

如果當時的曹操,能夠把前途看得困難一些。面對劉璋、張松的友好表示,自然也會拿出足夠的誠意。但問題是,眼前形勢一片大好,曹操自然認為益州敢提類似的條件,張松敢這樣牛逼哄哄的談條件,實在是太把自己當頭蒜了,所以當即讓人把張松給攆了出去。


小玲子說點史


曹操愛才更愛忠臣,《三國演義》中曹操看到他言語又傲慢長得也不好看,因此十分怠慢他,他還大言曹操之前的敗績,叫曹操好生不滿,張松這樣的人,曹操不可能喜歡。張松賣主求榮的第一次就失敗了。

有人把曹操忽視張松歸結為曹操此時無暇他顧,發展國力,這依然歸因於《三國演義》。《三國演義》中劉璋派張松北使是為了牽制張魯,這是赤壁之戰後的事情,而這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

因為張松是在 赤壁之戰之前就去拜見的曹操。

“璋復遣別駕張松詣曹公,曹公時已定荊州,走先主,不復存錄松,松以此怨。”——《三國志》

曹操兵不血刃得了荊州,此時躊躇滿志,把劉備這個老對手打的丟盔棄甲更讓他內心有點膨脹,膨脹確實也是有資格,或許他根本沒想到之後會大敗,認為南下後,天下將大定。他對張松沒那麼重視,張松內心就有了怨恨之心。

說到底還是曹操認為其才平庸,自己多這麼一位,少這麼一位根本不影響爭奪天下。

人算不如天算,就是他,進一步阻礙了曹操統一的步伐,因為他迎接了劉備入川了。


泊圖泊途


曹操愛才惜才、唯才是舉不假,但是對於一個不願意為他所用的人,故意找茬跟他對著幹的張松,也只能是亂棒打出了事。本來應該殺掉,但是人家張松好歹也是使者,不好動刀子嘛。

張松此人才華滿腹、見識超群,並不是人們所說的恃才傲物、放蕩不羈。良臣擇主,張松在出使曹操之前其實已經心有所屬。張松選擇劉備的理由和諸葛亮差不多,把益州送給曹操不過是錦上添花,把益州獻給劉備則是雪中送炭,哪一個選擇更可能被重用呢?


在退一步說,張松就要為益州著想。找曹操幫忙打擊漢中張魯,無異於與虎謀皮。假如曹操滅完了漢中,順便摟草打兔子來滅劉璋幾乎是肯定會發生的事。雖然後來證明劉備也是來者不善,但那也是劉璋不得人心,手下的二鬼子太多造成的。如果劉璋內部鐵板一塊的話,劉備真就不好整。所以請劉備進益州對付張魯雖然也危險,但是比曹操還是好對付一些吧。兩害相較取其輕,是沒毛病的。


懷著以上心思,張松被劉璋派去出使曹操,張松肯定要把這事攪黃才行啊。怎麼攪黃呢?故意表現出放蕩不羈、恃才傲物,故意找茬。

曹操還不怒?那就再加把火,揭曹操傷疤。曹丞相您是無敵呀,濮陽被呂布差點乾死;找張繡的嬸嬸滾.床.單,差點被張繡割了小.雞,連兒子都被你連累死;周郎赤壁那一把火烤得您挺舒服吧,要是上火的話,華容道關雲長的刀鋒夠給您降溫了吧;被馬超潼關追殺割袍斷須,騎馬狂飆爽不爽呀?

這一番貶損,誰能受得了?曹操當下就要把他腦袋扭下來,幸虧楊修勸住了。當然拉著曹操進攻張魯的事也黃了。張松的小心思得逞,轉頭就去找劉備了,還不忘把法正拉為同夥。回頭就給劉璋報告“曹賊欲篡天下不靠譜,想要保住益州就得讓法正請劉皇叔幫忙了。”得嘞,劉皇叔來了益州那不是引狼入室麼?


爾朱少帥


僅以三國演義來看,曹操沒有忽視張松,而是張松有意在試探曹操。曹操沒有經受住張松的考驗。

赤壁之戰時,劉備和曹操勢不兩立天下皆知,但在聯合抗曹的問題上,周瑜都要對諸葛亮試探一番,更何況本來就"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的曹操,張松的試探是十分必要的。

曹操為了擺一擺譜一開始就想壓住張松,質問張松為什麼不早來投靠。張松的回答其實是實情,就算你曹操掃清寰宇,那也是最近的事,何況你沒掃清。

曹操沒壓住,不高興的走了,心裡盤算還得再想個辦法壓住張松,沒想到楊修又來添堵,(三國演義裡楊修沒幹別的,淨給曹操添堵了),曹操一半衝著張松,一半衝著楊修,決定舉行閱兵。

結果曹操一晚上氣不順,第二天費勁心機的閱兵又被張松幾句話給秒殺了,曹操惱羞成怒,就想砍了張松。

此時曹操的心情好有一比,就像我們上學的時候,老師對待學校裡學習好又總是調皮搗蛋的學生一樣,發怒又不能發作。

這樣的事曹操一生經歷了三次,一次是官渡對許攸,一次是漢中對劉備,一次就是許昌對張松。

官渡之後死了許攸,漢中當場殺了楊修,許昌如果不是楊修等人求情,張松也死了。


baby愛科學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首先,不知道樓主有沒有注意到很多文學作品裡的人物初次見面(注意是初次見面,不是第一次出現,例如楊過第一次出現在讀者面前和楊過第一次見歐陽鋒概念不同),都會先看對方的容貌,因為很多時候古人認為一個人的容貌反映了一個人的能力和性格(現代社會也會有這樣的情況),比如關羽請求對戰華雄時曹操對關羽的評價,周瑜第一次見關羽時對關羽的印象,這些都反映了人對他人相貌的態度。很不巧,張松的相貌是真不怎麼地,根據三國裡的描寫,他長得額钁頭尖,鼻偃齒露,身短不滿五尺,言語有若銅鐘,就是放在現代,這種人第一眼也是被人嫌棄的。

其次,曹操手下人才濟濟,就政治、軍事等方面來說,張松確實是很平常的,所以曹操也沒對這個人有什麼好感。曹操找人才除了人品外,在治國、治軍上都是有建樹的,張松在荀彧、賈詡、郭嘉等人面前簡直就是星光之於皓月,沒法比了。所以曹操看不上張松是很正常的,當然他哪裡知道張松是要來獻圖的,在曹操眼裡,可能張松也就這點用處了。

第三,這件事主要是張松的問題,《三國志》記載曹操沒看上張松,張松也沒說什麼,反而是懷恨在心,直接去了劉備那裡,也就是說曹操沒有趕他走,他自己要走也沒跟曹操打招呼,曹操自始至終都不知道有獻圖這麼個事,當然也就沒有曹操棒打張松的事情了。退一萬步講,就算《三國演義》裡說的是真的,要知道曹操也算是個大人物了,張松你是來求職的,自己一點能耐都沒拿出來(有人說張松過目不忘,這跟治國、治軍有什麼關係,最多是讓人讚歎兩句的才能罷了),還要硬懟曹操,不但說天下不太平,還敢說曹操被人打敗的幾次經歷,俗話說打人不打臉,說話不揭短,沒像許攸一樣被殺張松絕對是拖了正史的福,就是一般人都得打你個半死,更不要說曹操了。

第四,張本身就是奔著賣主求榮去的,做事又不低調,在曹操這邊又沒有相熟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他沒認清自己的能力在曹操那裡的斤兩。說白了沒有張松的圖,就劉璋當時的情況能頂得住曹操多久,認不清自己又認不清曹操,當時曹操統一長江以北,正要進軍張魯,下個目標可能就是劉璋,也就是說有你沒你這個計劃都定了,你的圖也不過就是換個難易度而已(而且曹操還不知道這個事),你說說你張松不被趕走都是運氣了。

綜上所述,其實整件事就涉及不到曹操愛不愛才的事,一來張松沒什麼才,二來曹操也不知道你來幹嘛,就算是現代公司招聘,你遞出一張空白簡歷,面試的時候什麼都不說,也不會有公司要你的。

樓主看看這個解釋滿意不,有不同意見文明蓋樓(挺久沒看三國了,記得不準勿怪)


語文老師28


曹操忽視張松,私以為,第一,驕傲,第二,不屑。驕傲易產生誤判,自我膨脹到一定程度就會以為老子天下第一。不屑則無法正視事物,也會產生與事實偏差的判斷,一旦出現這兩種情況,當事人輕則謀事失敗,重則亡國覆身。


就在曹操攻取荊州,劉備逃之夭夭之際,據守蜀地的益州牧劉璋惶惶不安,便派別駕張松擔任特使,去向曹操示好兼觀察風向。張松字子喬(演義誤),是益州本土人,頭腦靈活,有過目不忘之才,生得其貌不揚,個頭矮又長得醜,為人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短小放蕩”。(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曹操剛收服荊州,赤壁之戰尚未開始,正志得意滿,而張松的氣勢看起來比他還牛,自然態度極為冷淡。主薄楊修勸曹操善待張松,以收遠人之心,曹操不予採納,張松一怒之下回川,恰好赤壁之戰結束,便勸劉璋與劉備結盟,並畫蜀中地圖引劉備入川。自此曹操心腹之患劉備開始做大,以致三分天下。

探索歷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審視逝去故事,鏡古燭今,我是南方鵬,歡迎關注。


南方鵬


此一時彼一時,曹操在勢力弱小的時候,特別是還沒有擊敗袁紹的時候是非常的愛才,為了顯示自己的愛才美名他放走了關羽,本來十分想殺劉備的,但是為了維護這一個名聲,所以他也只能放走劉備,否則的話劉備早就被殺了,但那只是他起家和中間的部分,官渡之戰的時候,他徵招司馬懿出山幫他,司馬懿裝瘋他也沒有關係。


但是207年到208年的時候,他南征劉表,劉琮投降,整個荊州,納入自己手中,這個時候整個北方包括荊州全在他手中,此時曹操已經進入晚年性格大變,他跟司馬懿說。你如果再不出來幫我,我就殺了你,司馬懿就乖乖的出來了。所以此時的曹操已經變得非常的高傲如一個帝王。

原來他希望拉攏劉璋,所以劉璋派的特使都好好的對待,而此時他根本不把劉璋放在眼裡,滅掉劉章是分分鐘的事情,對張松的主子看不起,那麼對張松自然就無所謂了,而張松自己長得非常的醜陋,刺激了曹操,顯示了自己高超的記憶力,這讓曹操更加的不滿和輕視。


曹操也為此付出了代價,如果他善待了張松,劉璋歸附了他,就沒有劉備後來的事情。也就沒有三國的事情,或許他有生之年就把天下統一了,做人千萬不要驕傲,一驕傲就會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