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9 得了糖尿病,血糖到底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最好?看完你就懂了!

擊右上角,立即關注,更多中風(週一)、糖尿病(週二)、高血壓(週三)、冠心病(週四)、骨科(週五)、頸肩腰腿痛(週六)、運動損傷及其他(週日)等疾病的居家康復內容,定期更新,驚喜不斷。

【居家康復第74講】目前,糖尿病人的數量急劇增多,在中國越有近億名糖尿病患者,在治療糖尿病時,除了注意飲食、適當運動以及藥物治療外,血糖自我監測工作也是十分關鍵的,因為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糖友”與醫生的接觸時間是有限的,而大部分時間需要“糖友”的自我管理、自我治療,每一位“糖友”不僅應熟悉治療目標和治療方法,而且還要熟悉監測手段,掌握監測技能,能夠在醫生的指導下,真正實現治療達標,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帶病延年。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糖友”並不知道血糖到底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更不用說熟知血糖的自我監測了因此,我們有必要了解血糖控制的目標,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下面筆者就來說說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標準。

得了糖尿病,血糖到底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最好?看完你就懂了!

其實,對於血糖應該控制問題,我們必須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既要控制好血糖,另一方面要防止發生低血糖。因為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低血糖的危害就不一樣了,可能會造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增加死亡風險,且相對於高血糖來說,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和兇險的,常常以分鐘或小時來計算。有專家認為一次嚴重的低血糖給糖尿病患者身體帶來的危害,會抵消一輩子控制高血糖所帶來的益處,可見低血糖的危害遠遠大於高血糖。一般來說,血糖控制得越低就越容易發生低血糖,相反則不易發生。所以在臨床上並不要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完全正常的水平,而一般只需控制在正常偏高就可以了。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空腹血糖控制在4.0~7.8mmol/L之間;餐後兩小時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之間;任何隨機時間(非空腹)血糖控制在10.0mmol/L以下,但應避免過低以免發生低血糖。需要說明的是對於年齡較大的患者來說,空腹血糖達標的標準不變,但餐後兩小時血糖的控制目標則應該放寬,只需不超過11.1mmol/L就可以了,這樣既可以減少組織的非酶糖化過程,也可降低低血糖發生的風險,因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年輕患者更容易發生低血糖,而低血糖的危險性比短暫的高血糖更嚴重。

得了糖尿病,血糖到底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最好?看完你就懂了!

另外,糖化血紅蛋白是血紅蛋白與葡萄糖非酶催化結合的產物,與血糖濃度呈正相關,可用於瞭解長時間內糖尿病的控制情況,能反映測定前6~8周平均血糖水平,可作為糖尿病長期控制的好壞的評價和監測指標,但應對血糖控制的風險與獲益、可行性和社會因素等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確定合理的個體化 HbA1c 控制目標。一般來說,對大多數非妊娠成年 2 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 HbA1c 控制目標為 <7%。

得了糖尿病,血糖到底應該控制在什麼水平最好?看完你就懂了!

最後,因為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疾病,,既要在近期控制好血糖,又要考慮遠期更少地發生併發症,從而減少致殘率或死亡率。因此,除了控制血糖外,控制目標還應包括血脂、血壓、腎臟功能、活動量以及體重等,這樣才能稱得上有效的治療,才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要什麼不一樣的觀點,在下方留言評論,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延伸閱讀:

1、《 》

2、《 》

3、《 》

4、《 》

參考文獻:1、《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編著;2、《疾病康復》張紹嵐主編,p329.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不當,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