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上海還能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嗎?

沙漏遺愛


上海在計劃經濟時代,一直是我國的製造業中心,這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到了2017年,我們發現,深圳的第二產業總量超過了上海,上海失去了中國製造業第一城的寶座!

下面是2017年深圳和上海的一二三產業總值:

上海:

第一產業:98.99億元

第二產業:9251.40億元

第三產業:20783.47億元

深圳:

第一產業:18.54億元

第二產業:9266.83億元

第三產業:13153.02億元

可以發現,上海GDP總量雖然領先深圳,但是上海的第二產業總量已經被深圳反超,為何上海會失去國內製造業第一城的寶座呢?

1:長三角眾多城市崛起,上海製造業分流

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上海的GDP佔長三角的比重,從50%下滑到不足20%。蘇州、杭州、無錫、寧波等城市制造業迅猛發展,所以,上海的製造業被“分流”,自然慢慢失去了國內製造業第一城的寶座。

2:民營經濟不振,成為上海失去製造業中心的主要原因

國有經濟比重過高,是上海的一個痛點,製造業的長久不衰,需要持續的創新力,而上海的經濟之所以發展速度比不上深圳,最根本原因就是公有制經濟的比重過高。導致民營經濟發展不振,如果說深圳的民營企業是“餓大的”,那麼上海的國有企業就是“喂大的”,上海的經濟過度依賴於投資,這是硬傷,而深圳的固定投資/GDP的比例,在一線城市是最低的,這恰恰說明,深圳的經濟形勢,領先上海和北京。

2017年,上海首次出現常住人口負增長,這其實也是製造業不景氣的原因,而深圳,2017年,常住人口增加了62萬,排在國內第一位。大量人口的湧入,製造業想不強都難!

總結:

上海,已經不是我國的製造業中心了,目前我國的城市形成了三大格局:以北京為中心的國有經濟中心、以上海為中心的金融和對外中心,以深圳民營經濟和製造業為主的科技創新中心!


蔣昊說經濟


照這個問題的意思,也就是說上海目前已經不是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了?如果上海不是,那是被哪個城市取代了?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中國製造享譽世界,2017年中國的製造業增加值就高達3593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國和日本的總和還要高。所以小編認為,中國之大,也不可能只有一個製造業中心,但上海無疑是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之一。

目前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京津冀主要偏向重工業,珠三角主要偏向輕工業,而長三角的重工業,輕工業都同樣比較發達,比如重工業的造船、鋼鐵、化工、飛機、冶煉等,輕工業有電子、汽車、服裝、飲料等,長三角和珠三角都是全球先進的製造業基地之一。



作為長三角的龍頭城市上海,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達的城市之一,它的工業總產值雖然已經被蘇州超過,位居全國第二,但毫無疑問上海是我國重要的製造業中心之一。作為我國的一線城市,上海的地域面積不算大,寸土寸金,其實上海絕大部分的低端製造業已經轉移到其它地方,剩下的都是附加值較高的高端製造業,尤其是很多國之重器、大項目,比如航空航天、軍艦母艦、通訊衛星、火箭、鋼鐵、石化等,上海還是我國製造業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當然了,除了製造業發達之外,上海還是我國的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中心,很多領域在全國都是非常發達的。


錦繡中源


中國的製造業中心,早已經不屬於上海,而是蘇州,或者說是蘇錫常。

上海目前的重心在於第三產業,比如金融和各種服務業。上海的製造業雖然水平高,但規模不夠,所以早已經失去了製造業中心的地位。


而蘇州則是中國第一大工業城市,蘇州一市3.6萬億的工業總值,已經超過了不少省份。無錫和常州也是老牌的製造業基地,作為蘇南模式的代表性城市,蘇州、無錫、常州聯合起來,其製造業全國無敵,不輸於廣東的珠三角。

上海是重要的經濟、金融、航運中心,蘇州、無錫、常州是重要的製造業中心,這才是城市群協同發展的未來。不能一切資源都放在上海,反而會起反作用。


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例如東京和紐約,從來都不是製造業中心(正如沒有一個傻子會把工廠開在曼哈頓和外灘)。我們不僅需要超級繁榮的上海,更需要均衡發達的長三角。

不僅如此,整個長三角的製造業,也開始向安徽轉移和滲透,合肥也已經崛起為重要的製造業中心。未來最發達的長三角地區,將會形成多中心格局,這才是正確的發展方向。


堅果旅行


1、題主用了”還能”2個字說明了2點。

“還能”這個詞表示上海在題主的心目中曾經是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了。在上世紀80年代,”上海貨“三個字就代表著品質,代表著高大上,在國內工業化初級階段,上海是全國當之無愧的製造業中心,想必沒有人會懷疑這點。如果從這種意義上說,上海在製造業的地位肯定是比以前下降了很多,當然大家也可以用數據說話,比如上海工業產值佔自身GDP的比例,以及上海工業產值在全國的排行等等,總之,結果肯定是上海製造的品牌影響力大不如前了。

2、頂級的國際化都市很少會把製造業作為城市定位。

上海製造中心的弱化,顯然與上海的城市定位是密切相關的,全世界大城市的製造業的發展趨勢都是外遷,這不是上海獨有的,而且製造業受其行業特點限制,無論是土地的利用效率、資源能源的消耗水平、物料的轉移相對於金融、軟件、會展、旅遊等產業而言效率肯定都是偏低的,這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肯定是不合時宜的。而上海目前已經是全球前五的金融中心,它的定位是全球卓越城市,所以,上海的中低端製造業基本都轉移的差不多了,當然,在上海的郊區縣,比如青浦、奉賢、金山、寶山這樣的地方,還是有一些製造工廠,而且這些工廠說實話,製造水平也很一般。

3、上海的創新精神在退化

在最能體現創新精神的IT行業,無論是batj,還是美團滴滴這樣的企業,沒有一家誕生在上海,然後被很多白領鄙視到渣的拼多多,上海卻如獲至寶,為什麼?稀缺啊,這其實很能說明一些問題。大家現在普遍都認為深圳杭州這樣的地方才是創新的樂土。據我個人對上海的瞭解,上海其實還是有點排外的。我認識一個老闆,這個人是外地人,滬上名校畢業之後回到家鄉,然後生意做得很大了,就想去到上海發展,結果屢屢碰壁之後,他提到上海和外地的區別,我覺得很形象。他說,他到上海之後,發現有很多上海人在舉行party,裡面的人唱歌跳舞,優雅的交談,吃著美味的食品,但是他怎麼都進不去,因為有一個很大的玻璃罩子,隔開了他,他一直努力去爭取那張入場券,儘管他相信自己肯定可以拿到,但是肯定要別的地方更多的時間和成本。我想上海會什麼創新精神退化,這個例子應該很能說明問題。

4、上海不會再成為中國的製造中心

大家知道英國曾經是工業化的老大,但為何後來很多產業都外遷,因為金融來錢更快更輕鬆啊。美國也是製造業強國,但是很多產業也是空心化,比如家電產業,美國根本就找不到對標美的或者格力這樣的企業,為什麼?因為全球化的分工,對佔據產業鏈上游的人來說,不需要啊。上海現在的新書記經常提四個上海,其中有一條就是上海製造,但是你仔細研究就會發現,上海的取捨很明顯,他的定位還是高端製造,比如人工智能啊,大飛機啊之類的。但是全球化的時代,上海的競爭對手可不是僅有國內蘇州深圳這樣的城市,還有來自全球的競爭對手,所以將來更可能的情況是,上海會在某些細分產業佔據製造優勢,但想成為中國的製造中心,已經不可能了。


投資和理財那些事兒


上海的發展目標是建設全球卓越城市,發展重點是圍繞全球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而努力,製造業肯定不是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因此,上海也就不會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大變化就是全球化,而上海無疑是中國經濟全球化的領頭羊,國際企業、跨國公司、跨國貿易和本地企業的國際化等成為中國有機融入全球經濟發展框架中的重要表現形式和結果。未來上海就應該與倫敦、紐約和東京一樣,成為重要的世界城市,目標是成為世界經濟的控制中心、全球商業活動的樞紐、全球貿易和跨國交易的中心。

首先上海應該把金融搞上去,成為全國的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就像東京是日本的金融、商貿的管理和控制中心,東京集中了全日本30%以上的銀行總部、50%銷售額超過100億日元的大公司總部;東京也是全國最大的商業中心,銷售額佔全國的29.7%,批發銷售額佔全國的35.3%。其次,上海還應該是全國乃至全球的企業總部,比如《財富》雜誌公佈的全球500強企業,紐約、倫敦、巴黎和東京就佔到了全球500強近1/5的總部,上海也應該向這個方向努力。另外,上海也應該強化科技創新的作用,成為科技創新和研發中心。

總之,上海要有全球視野,主動對標紐約、倫敦和東京等國際一流世界城市,不斷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創造力、影響力和競爭力,而不應該與其他城市在一般製造業進行競爭。


張文忠


上海到底想成為什麼?是一個畸形上海所應該考慮的問題,不能對外宣傳要成為金融中心,然後卻自己天天發展低端製造業來維持gdp的增長,雖說中國盤子大,可以壟斷一些低端製造業的重複疊加gdp,然後頂著著個金融中心的名義好聽。

上海到底想發展哪方面?自己心裡也沒數,看國家一說有哪個興奮點,上海就開始自己炒作,上海要是自己想發展製造業,走自己生產型城市的老路,就繼續走好,就不要再炒作什麼金融中心啦,科技中心啦等等這些!這個東西實際上和上海非常遙遠。自己要想轉型,就得痛下決心,自己要經歷同樣為沿海直轄市天津那樣的斷崖式拋棄簡單的累加gdp的思維,全面轉型拋棄低端製造業,把製造業轉移到其它省市。如果上海下不了這個決心,就繼續發展低端製造業當生產型城市,也就不要再炒作什麼金融中心之類的,本來世界各國的金融中心都不可能離開自己的首都都會圈,上海炒作意義就不大。實際上中國發展的不正常,也是和中國的畸形媒體宣傳有很大的關係。上海就是個另類,天天扮演著和國家首都爭食吃的角色,而且自己還永遠成為不了首都,這就是上海自己兩難甚至多難的結局!

隨著粵港澳灣區的確定,中國以首都‘’北京‘’為第一大城市的“天上港”(天津上海香港)格局已基本形成,在這個國家整體格局中天津為華北大區代表,上海為華東的代表,香港為華南的代表,都是中國各大區的代表,上海能否在華東地區能夠鞏固住其華東代表的地位,至關重要。上海自己要走哪條道路也是其自己的選擇,上海真要是發展高新科技,金融中心,那就是果斷拋棄自己的低端製造業老路。斷崖式下跌gdp,也是要接受的,只有重生才有希望。道路是自己選擇的……










TientsinPekigXiongan


在建國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上海是中國的製造業中心。上海的大白兔奶糖、上海牌手錶、飛鴿自行車、上海汽車、寶山鋼鐵是全國大名鼎鼎的製造業企業。

從90年代開始,受制於上海土地面積和自然資源的供應,上海經濟開始向服務業和高科技行業轉型,傳統的製造業比重在逐年下降。今天的上海,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已經超過60%。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太平洋保險已經成了上海的金融名片。除了金融,上海的航運在全國也是首屈一指的,上海洋山港已經成為世界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當然,上海的製造業實際依然很強大,上海汽車、上海電氣、寶山鋼鐵、江南造船廠是中國製造業企業的佼佼者。

只是在今天,上海不在把自己定位為製造業中心,而是想打造成為中國的金融、航運、商業和科技創新中心。


財經知識局


不會!資本運作已經成為上海的特殊“文化”,在實際操作中,絕大部分情況下,資本運作與製造業背道而馳,製造業需要一點點積累,需要打基礎;但是金融不一樣,更多的時候,資本會變成拔苗助長或者玩空中樓閣。這種骨子裡的金融氣氛,決定了重心不在製造業。

而廣東、江蘇、山東、浙江,這些地方,製造業才發達,其實打開A股一看就知道。

上海製造業最大的公司是上汽集團和包鋼股份,這兩家公司是歷史很久的老國企,其中寶鋼收購了武鋼。上汽集團市值是3888億元,寶鋼股份市值是1735億元。第三大製造業公司復星醫藥市值808億元,第四大製造業公司也是上汽集團控股的公司,汽車零件製造公司華域汽車,市值700億元;上海萊士麻煩大的很,前途難料!上海電氣市值776億元,這個公司大,但是美中不足;晨光文具市值285億元,這家算是上海比較出色的公司,文具行業做到這麼大,有實力,但是營業收入並不大;再小一點的協鑫集成,太陽能,也是前途難料的行業!另外還有兩家歐普照明與飛科電器,這兩家是做的很出色的公司。數過來真不多!

深圳有工業富聯市值2805億元,其他不管,工業富聯的確是深圳的一家制造業公司。

比亞迪市值1340億元;中興通訊市值767億元,中興通訊市值高的時候超過1600億元,中興通訊不算強;立訊精密市值634億元,這是一家全球連接器龍頭;匯川技術市值461億元,工業自動化的實力派;大族激光市值452億元,全球重量級的激光加工設備公司;再小一點的公司,有歐菲光,匯頂科技,中集集團,信立泰,信維通信,其中中集集團是特大型公司,只是在市值並不高。這裡只是列舉深圳的製造業公司,都是行業內非常了不起的公司;如果列出廣東製造業公司,比上海不知道要強多少倍。

江蘇的最大市值公司現在是恆瑞醫藥;市值2338億元;其次是洋河股份市值1929億元;做研發的藥明康德,市值964億元;電力設備國電南瑞市值809億元;光通信亨通光電市值454億元,行業的領先公司;徐工機械市值309億元;專攻洗衣機的小天鵝市值294億元;列出來的江蘇這些公司,都是特別強的公司,除了洋河是營銷型,其他都是專注做產品的頂尖公司,從質量來講,江蘇這些公司與上面列舉的上海公司相比,上海公司除了上汽與寶鋼,其他的我覺得還是江蘇的公司更強大。保不準上海那幾家公司哪天玩起資本運作。

從這些已經上市的公司對比看,這些公司有代表性,我的觀點是製造業最發達的還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上海沒什麼機會成為製造業中心,因為上海更傾向於發展金融!


西格瑪的化學


上海還能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嗎?我認為上海不能更無必要成為中國的製造業中心。相比過去,其實上海製造業的並沒萎縮,只是在gdp中的比重下降了,換句話說,上海在金融、外貿、海運、科研等方面發展得更快一些。

如果上海製造業仍然在全國工業製造方面佔據強勢,就意味著其它省市發展得極為緩慢,這在產業佈局上不僅極不合理,也風險巨大。以今天中國製造業所達到的規模,要是都集中到上海,就是再有十個上海也裝不下。

全國gdp達到70萬億,工業製造業就佔到三分之一強,即高達近30萬億,上海才萬把億不到,三十分之一,能成為中心嗎?如果上海又迴歸中國製造業中心地位,那才是噩夢!

對此觀點你有異議嗎?


沙漏遺愛


現在一些人對製造業中心的一個誤解蠻深的,好象工業產值大就是製造業中心了,以量耒評判是不對的,製造業中心應該是一個質的評判,比如過去中國生產八億件襯衣,可換人家一架飛機,這裡就是工業製造的量與質的關係。製造業中心有一個價值體系,不是價格體系,比如深圳的製造業幾乎都屬於先富工業製造業,密集型,外向型經濟為主,獲取更大產值與利潤,而上海生產製造的是高端的,先進的,高科技的裝備與軍備國家需求的製造業,是一個價值。何況上海的產業體系相當完備,科技體系完備,實力雄厚的一個城市,國家需要,上海產業轉型快的能力突出。叫深圳就困難而慢了,比如現在上海不製造機械手錶了,如果國家需要,上海用不了多少時間,就又可以開始了,叫深圳,就要等好幾年了。這就是上海的工業基礎。我只舉一個例子而已。製造業中心必備的條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