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河南荊紫關明清一條街為何被評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江湖夜雨92


河南淅川縣西北邊界,丹江河畔的荊紫關是一座千年古鎮,至今仍有基本保存完好的明清一條街,2001年,經專家審定,該地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荊紫關也被評為全國曆史文化名鎮。此地不收門票,遊人不少,極具文化研究價值。該鎮有什麼獨特之處呢?

荊紫關地理位置優越,它北接八百里秦川,南通荊楚大地,東連開闊的中原,被譽為三省雄關,古今形勝之地。素有一腳踏三省,雞鳴聞三縣之稱。

上圖,為三省人民集資,於八十年代,在陝西,湖北的白浪街修建的紀念亭。亭中三角形石塊的三個面寫有秦,豫,鄂三個字,分別代表三個省的位置。一腳踏在石尖上,就等於一腳踏三省。亭子位於街道中間,一邊住著陝西人,河南人,一邊住著湖北人,三省人民風俗,習慣不同,操著不同口音,卻相安無事的生活在一起,這本身就是一幅奇妙的民間風俗畫。下面是亭子對面,河南的三省客棧,我到


客棧的時候,剛好見到一位遊客正興致勃勃地約自己的同伴與兩位扮演毛澤東,蔣介石的民間演員合影。客棧右邊壁欄內刻著河南作協主席王懷讓寫的短詩:


三省四方客,十雨五風時,

丹江攜詩去,告與大海知。

三江客棧,位於南北水路,陸路的交通要道上,接納著來往的八方遊客。

荊紫關歷史悠久,具有兩千多年曆史。

公元前二千多年,荊紫關為楚國北境,是守衛楚國的門戶,楚王派公子荊在此鎮守,所以稱之為荊子口。到了民國,因此地荊樹繁茂,荊花遍野,才更名為荊紫關。

唐朝安史之亂後,淮河,京杭運河斷絕,丹江水道成為樞紐,此地一度達到興盛的頂峰。明清時期,這裡尚帆船往來,商賈雲集,碼頭繁忙。直到民國後期,才因為洪水肆虐,河岸坍塌,河道淤塞,街道生意才開始蕭條,冷落。

明清一條街歷盡滄桑,保存基本完好,文化積澱深厚。佇立街頭,放眼望去,店鋪林立,門上匾額,高低懸掛,琳琅滿目。房屋灰磚青瓦,雕樑畫棟,素雅古樸。據說,五里多長的明清街道共有二千多間商鋪。

上圖中的
商鋪門上懸掛著“懸壺濟世”的匾額,看樣子,年代久遠,過去應為中醫堂。懸壺,讓我們想起腰間掛個大葫蘆的赤腳醫生,好奇的人在後面追著問,你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懸壺濟世在這裡是指醫生醫術高超,妙手回春,救濟世人。

上圖為


典型的樑柱式閣樓建築,是一家老字號天成德店鋪,樑柱上的楹聯含有微妙幽深的古代商業文化。千挑千選君休慮,百問百拿我不煩。你看,服務態度有多好,請不要擔心,放心挑選好了,我不會心煩的。這才是經商之道。其他,還有一些富有特色的店鋪,不一而足。

平浪宮,山陝會館,法海寺等古代建築群,大多保存完好,昭示著這裡曾是商業異常繁華之地。

平浪宮,為船工門集資籌建,是他們歇腳,娛樂,拜神祈求平安的地方。可見,古代來往的船隻之多。法海寺在山上,聽說風光秀麗,值得一看,可惜時間緊迫,沒有成行。

山陝會館位於街道北側一端,主體建築保存完好,聽說因供銷社在此辦公,才得以保存。沿中軸線,依次為大門,戲樓,大殿,後殿,春秋閣等五進院落。整體來看,雖沒有社旗會館的雄偉壯麗,富麗堂皇,但其中,戲樓,大殿,也玲瓏秀麗,典雅有致,不少地方的石雕,木雕也手工細膩,極具特色。

這是戲樓的背面,分上下兩層,下面是過道,上面前邊是舞臺,後邊是演員化妝,準備的地方。下面的對聯為,神,神,神,神乎其神。道,道,道,道亦有道。不管做什麼,都有道可循,把握了規律,才能遊刃有餘。上面為,小舞臺,演盡人生百態,大會館,匯聚商賈萬千。


上圖為大殿遠景,和看戲的廣場。
大殿面闊三間,進水三間,為歇山捲棚式建築,殿內有十六根立柱依次排列,房簷的木雕,圖案精美。上面三間各自飛簷翹角,錯落有致,垂脊上都裝飾有栩栩如生的石鳥石獸。前面有一對石獅,石獅後面有兩顆荊數,臺階上,左右各有一顆紫薇樹,正開著淡紅色的花朵。紫薇樹,民間又叫百日紅,癢癢數,據說,好人摸一摸,樹葉會動,惡人就不行了。大殿的左右兩層矗立著氣勢飛動的鐘樓和鼓樓。左邊為鐘樓,右邊為鼓樓,鼓樓為上。


大殿下方
有一個方形石槽,外面雕刻精美,不知道有什麼用途?

大殿內保存著


一輛富商巨賈乘坐的雕刻精美的馬車,不禁讓人思緒萬千。我們從哪兒來,我們要到哪裡去,我們過去是什麼樣子,時光的腳步永不停息,時代的變化是多麼巨大,將來會是什麼樣子。

荊紫關不愧為三省雄關,歷史文化名鎮,我相信它會讓每一個熱愛文化的人不虛此行。

你的家鄉有文物古蹟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