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徐溝城隍廟有金代大殿、明代棲霞樓,卻始終沒有被好好保護起來?

腦洞人物史

亦文亦物講古建築:徐溝城隍廟,金代大殿、明代棲霞樓,500年古建劫難重重,首次深度解讀它的精彩

徐溝城隍廟和文廟一體,位於太原清徐縣徐溝鎮西北坊村,1983年被列入第一批市級文保單位。不過,非常可惜的是雖已被列入名單,卻始終沒有得到修繕經費,我曾經仔細的走過清徐的幾處國保、省保文物,坦率的講,除去狐突廟為宋代古建、香巖寺石窯為金代舊建、清徐堯廟為元明遺構、嚴香寺為唐代石窟外,其餘古建築還真不及徐溝城隍廟規模和精彩程度。

當然,今天的徐溝文廟-城隍廟已被列入省級文保,這是一件好事,也是它應得的榮譽。

兩座古建築毗鄰,最後居然作為一座建築群聯袂入選市保,這種抱團申報的方法,可見早年間山西文保經費的令人尷尬之處。

它們東側原有一座縣衙,後來消失,西面則是一處鹼泊,通俗說就是一處湖泊。兩座建築均建於金大定中期,明代景泰年間增補,500年曆史毫無疑問。

1、500年的明代棲霞樓(山門)

城隍廟山門就是戲樓,平日去掉中層隔板,即可通行,到節日唱戲時就成了戲樓。

棲霞樓的建築結構一直沒有人解讀,我今天就仔細說一下:這是一座連體式重簷建築,樓身前簷為山門,是一座捲棚頂歇山頂抱廈;後尾則和戲樓連為一體,頂部是二重簷歇山頂,通體為琉璃瓦覆頂,兩側的鐘鼓二樓建成一體,前均留有角門和插廊抱廈,三兄弟聯袂的設計在太原區域也是罕見,在我印象中唯有榆次永康東嶽廟山門與之類似,卻不及它的精彩宏大抱廈下斗拱為單抄單昂造,昂頭出龍形,耍頭為捲雲狀,底層的華拱細微到毫無存在感,並加裝了三福雲的翼型拱做裝飾。

華拱被昂身替代,局部嵌入的做法,我在其他的古建築中並未見到過,算是一枝獨秀,昂身也雕刻的十分精細,惟妙惟肖。

棲霞樓後部為古戲臺,迎面四根柱子支撐,中部出大額枋做法,兩端連接普拍枋與闌額,上為均勻分佈的十一朵斗拱,斗拱為雙昂五踩斗拱,底層昂出龍吐珠,上層為琴面昂,規格高。

2、800年曆史的金-明代大殿

正殿也是明代建築,面闊三間,進深六椽付,樑架徹上露明造,為四椽栿對前後乳栿通簷用四柱,前有插廊出簷,單簷懸山頂,簷下普拍枋與闌額上均勻分佈著七朵斗拱,斗拱形制基本相同,均為雙昂五踩斗拱,外出兩拽架計心造,昂嘴上翹,耍頭為蟬肚型,上襯頭木出捲雲頭,也有的做出龍頭型,通過長替木承託著上面的橑簷檁,上出兩層飛椽,昂嘴下出三福雲翼型拱異形裝飾。

殿內樑架結構簡明,沒看到有墨書題記,四椽栿對前後乳栿,後金柱明顯,前金柱為簷柱,平梁由豎立高大駝峰支撐,脊檁下為大斗與託腳並用,歸結看來還有一股宋金遺風。

依照我判定古建的經驗,綜合寺廟文獻記載,這應是一座金到明代的混合古建,出自民間工匠之手,應無疑問。既然已經修好,希望他們不要變成一座“假死”的遺存,能早日對外開放,畢竟,開放才是更長久的保護。推動鄉村古建遺產活化,任重道遠。

關注【亦文亦物】尋廟行動,親睹更多失修經典古建的命運


亦文亦物


668衷瑞

時間是個大車輪,人,事,天,三者聯繫到一起,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事。對於古物的態度也就不同了,國人歷朝歷代都很功利,有用的,供若神明,不用的棄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