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徐沟城隍庙有金代大殿、明代栖霞楼,却始终没有被好好保护起来?

脑洞人物史

亦文亦物讲古建筑:徐沟城隍庙,金代大殿、明代栖霞楼,500年古建劫难重重,首次深度解读它的精彩

徐沟城隍庙和文庙一体,位于太原清徐县徐沟镇西北坊村,1983年被列入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不过,非常可惜的是虽已被列入名单,却始终没有得到修缮经费,我曾经仔细的走过清徐的几处国保、省保文物,坦率的讲,除去狐突庙为宋代古建、香岩寺石窑为金代旧建、清徐尧庙为元明遗构、严香寺为唐代石窟外,其余古建筑还真不及徐沟城隍庙规模和精彩程度。

当然,今天的徐沟文庙-城隍庙已被列入省级文保,这是一件好事,也是它应得的荣誉。

两座古建筑毗邻,最后居然作为一座建筑群联袂入选市保,这种抱团申报的方法,可见早年间山西文保经费的令人尴尬之处。

它们东侧原有一座县衙,后来消失,西面则是一处碱泊,通俗说就是一处湖泊。两座建筑均建于金大定中期,明代景泰年间增补,500年历史毫无疑问。

1、500年的明代栖霞楼(山门)

城隍庙山门就是戏楼,平日去掉中层隔板,即可通行,到节日唱戏时就成了戏楼。

栖霞楼的建筑结构一直没有人解读,我今天就仔细说一下:这是一座连体式重檐建筑,楼身前檐为山门,是一座卷棚顶歇山顶抱厦;后尾则和戏楼连为一体,顶部是二重檐歇山顶,通体为琉璃瓦覆顶,两侧的钟鼓二楼建成一体,前均留有角门和插廊抱厦,三兄弟联袂的设计在太原区域也是罕见,在我印象中唯有榆次永康东岳庙山门与之类似,却不及它的精彩宏大抱厦下斗拱为单抄单昂造,昂头出龙形,耍头为卷云状,底层的华拱细微到毫无存在感,并加装了三福云的翼型拱做装饰。

华拱被昂身替代,局部嵌入的做法,我在其他的古建筑中并未见到过,算是一枝独秀,昂身也雕刻的十分精细,惟妙惟肖。

栖霞楼后部为古戏台,迎面四根柱子支撑,中部出大额枋做法,两端连接普拍枋与阑额,上为均匀分布的十一朵斗拱,斗拱为双昂五踩斗拱,底层昂出龙吐珠,上层为琴面昂,规格高。

2、800年历史的金-明代大殿

正殿也是明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六椽付,梁架彻上露明造,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前有插廊出檐,单檐悬山顶,檐下普拍枋与阑额上均匀分布着七朵斗拱,斗拱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双昂五踩斗拱,外出两拽架计心造,昂嘴上翘,耍头为蝉肚型,上衬头木出卷云头,也有的做出龙头型,通过长替木承托着上面的橑檐檩,上出两层飞椽,昂嘴下出三福云翼型拱异形装饰。

殿内梁架结构简明,没看到有墨书题记,四椽栿对前后乳栿,后金柱明显,前金柱为檐柱,平梁由竖立高大驼峰支撑,脊檩下为大斗与托脚并用,归结看来还有一股宋金遗风。

依照我判定古建的经验,综合寺庙文献记载,这应是一座金到明代的混合古建,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应无疑问。既然已经修好,希望他们不要变成一座“假死”的遗存,能早日对外开放,毕竟,开放才是更长久的保护。推动乡村古建遗产活化,任重道远。

关注【亦文亦物】寻庙行动,亲睹更多失修经典古建的命运


亦文亦物


668衷瑞

时间是个大车轮,人,事,天,三者联系到一起,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事。对于古物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国人历朝历代都很功利,有用的,供若神明,不用的弃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