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朱可夫到諾門罕對付日軍,更讓他高興的是什麼?

白楊樹下談歷史


1936年,伴隨著由美國華爾街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大蕭條,德、意、日三國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尤其是歐洲的德國,為了顯示自己的強大,在柏林舉辦了第11屆奧林匹克運動會。而在蘇聯,一場波及全國的權力鬥爭正在展開。

“幸運的”朱可夫,不僅躲過了這場災難,還連升兩級,成為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這對熱衷於坦克戰術,以及大縱深戰役理論研究的朱可夫來說,是件好事,他需要這樣的實踐平臺。意外的是,作為實戰運用,他第一次用在了日本人身上。

職務快速的升遷,對於朱可夫來說,並不輕鬆。

就像一名小學生,直接去上大學一樣,根本應付不過來。好在朱可夫有在伏龍芝軍事學院,學過的理論功底,以及就任紅軍騎兵監察部助理的4年工作經驗,讓他應對起來並不是很困難。關鍵還是其樂天知命的性格,讓他很快適應了這個角色。

首先,重視中級軍官的戰術指揮水平。一場權力鬥爭,讓蘇軍的中級軍官幾乎斷了層,新上任的團長、旅長,甚至是師長,戰術水平完全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朱可夫因材施教,從團一級作業和演習開始,他手把手地教,訓練工作抓得很緊。

同時,經常性地組織師一級的對抗演練,不合格的指揮員及時調整。自朱可夫來了以後,部隊的訓練熱情十分高漲,年輕的軍官們除了白天抓訓練,晚上還要加班、加點地完成朱可夫留的“作業”,生怕掉了隊,被人笑話。

其次,軍事主官必須加強政治學習。通過這場“權力鬥爭”,朱可夫深深地感受到,掌握國家大政方針的重要性,單純的軍事主義在紅軍中,不可能有好的前途,甚至是掉腦袋。同時,他要求軍官們都要研究戰役,思考戰略,做到“兩手都要硬”。

當然,朱可夫也終於有了機會檢驗獨立坦克部隊,在大縱深戰役中作用和有效戰術。他常將軍區的4個坦克獨立旅合成在一起演練戰術,作為一名騎兵出身的將領,他十分清楚機動與火力在戰場的地位,這也是他潛心研究坦克戰術的根本原因。

並且,他著手多兵種的協同作戰,演練以坦克為主的,大縱深機動進攻和防禦的新課題。朱可夫將這些訓練成果,形成報告交給上級,得到了鐵木辛哥和伏羅希洛夫等人的認可和讚許。在他們看來,朱可夫已經具備指揮戰略性戰役的能力。

朱可夫好像天生就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本事,再大的困難,他都能克服和解決。與其說他天生就是當將軍的“料”,倒不如說他善於思考,善抓關鍵點,彌補自身不足,發揮自己的專長。這樣的人,放在哪裡都能很快適應,並創造奇蹟。

讓朱可夫沒有想到的是,他會成為第一個大縱深戰役理論的實踐者。

1938年,日本關東軍為了實現“北進”戰略,趁蘇聯國內內亂,在遠東的張鼓峰地區,對蘇蒙軍隊進行了嘗試性的進攻。儘管蘇蒙軍隊憑藉兵力的優勢,暫時獲得了勝利,但也暴露了蘇軍的真實實力,日軍並沒有“死心”。

第二年,日軍在諾門罕方向上修建鐵路、集結兵力,頻繁地進行空中偵察。種種跡象已經表明,日本人更大規模的進攻就要開始了。蘇軍也不甘落後,通過西伯利亞鐵路輸送兵力。5月,日軍發起了進攻,蘇軍不敵後撤,幸虧援軍及時趕到,穩住了陣腳。

蘇軍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照這樣打下去,西伯利亞地區將保不住。在鐵木辛哥的推薦下,國防委員會決定讓朱可夫前往遠東。由於事態緊急,以至於他從伏羅希洛夫的辦公室受領任務後,直接坐飛機趕往前線。

朱可夫匆忙趕到戰場,眼前的一幕,讓他憤怒不已。作為軍一級指揮部,遠離前線120公里,甚至軍長連前線都沒有去過,部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經過了解調查,朱可夫認為當務之急是解決部隊的戰鬥力,他向國防委員會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解除第57軍軍長職務。戰鬥進行中,指揮員不前靠,怎能第一時間掌握情況,如何穩定軍心?這樣的軍長,非但不懂如何指揮部隊,而且從某種角度來講,是“怯戰”的懦夫行為,是犯罪;

二是,加大兵力投入,尤其是坦克和飛機。蘇軍士兵的整體戰鬥素養,同日軍相比不是很高。這個“硬傷”,朱可夫十分清楚,現訓練是來不及了,只有通過絕對的制空權和強大的火力,才能粉碎日軍的進攻。

更重要的是,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通過前線偵察,日軍是不會輕易放手的,必須將其徹底“打疼”、“打怕”才行。為此,需要國防委員會的全力支持,準備“一次性”將對手打服。伏羅希洛夫按照朱可夫的要求,即可進行了安排。

朱可夫大膽嘗試,大縱深戰役理論顯現威力。

參加戰爭,對於任何一名職業軍人來說,是一件夢寐以求的事。朱可夫更加高興的是,一方面可以將大縱深戰役的訓練成果,用於實戰檢驗;另一方面,遠離複雜多變,人心惶惶的政治鬥爭,取得最高領導人的信任,是保命的關鍵。他要大顯身手。

第一步,爭奪制空權。伏羅希洛夫給朱可夫派去經驗豐富的航空兵,其中包括21名榮獲蘇聯英雄稱號的飛行員,他們與日本空軍進行了殊死搏鬥,在三次空戰中擊落對手64架戰機,牢牢掌握著諾門罕地區的制空權。

第二步,以哈拉哈河東岸為核心,展開大縱深梯次防禦,並以縱深進攻進行反突擊,粉碎日軍的進攻。7月,6000名日軍佔領了巴音查崗高地,朱可夫隨即命令炮兵和航空兵,對駐守的日軍進行猛烈轟炸,等坦克部隊到達後,開始反突擊。

300多輛坦克、裝甲車在飛機和火炮的掩護下,分三路進攻,直接衝上了山頭,根本不給對手反應的機會。從未見過這種打法的日本關東軍,儘管負隅頑抗,但無法阻止“鋼鐵洪流”般的衝擊,只得丟下上千具屍體,倉皇敗退。

更關鍵的是,實施大縱深機動進攻,徹底殲滅日軍。隨著援軍不斷地到達前線,朱可夫的部隊已佔據絕對優勢,尤其是飛機的數量,是對手的2倍,坦克更是對手的4倍。這已經符合大縱深機動進攻的條件,他決定乘敵不備,突然發起攻擊。

8月20日,近300架戰機對日軍的防禦前沿,進行大規模轟炸,火炮也是不計數量的猛轟,坦克部隊快速機動迂迴,將日軍第6集團軍死死地圍住,剩下的就是分割、殲滅。此戰,蘇軍傷亡1萬人,日軍傷亡5.5萬人,幾乎是全軍覆沒。

此戰,徹底粉碎了日本人“北進”的企圖,展現了蘇軍的機械化裝備和新戰術的威力,特別是在德國入侵蘇聯時,日本關東軍始終不敢“越雷池半步”。可見,朱可夫新的戰術原則確實將日本人打怕了。同時,也為他對付德軍提供了寶貴的實戰經驗。

如果沒有諾門罕戰役,蘇軍最高統帥部還會任用朱可夫嗎?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朱可夫傳》、《回憶與思考》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