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晋阳之战发生于周平王十六年(公元前453年),它是一场晋国内部四大家族(智韩赵魏)相互攻伐的兼并战。战役最初由一头独大的智氏家族挑起,伙同韩魏两家围攻赵氏老营晋阳城。无论从兵力的规模,还是城池占有数量,智韩魏联军都将是胜利的既有者。历史的吊诡之处,却是攻取晋阳的前夕,智氏家族突然遭到"韩魏"两家倒戈,战争局势变成"韩赵魏"三家反攻智氏,最终导致晋国最大的政治势力"智氏"除名历史。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晋阳古城遗址

晋阳之战之所以备受后世学者关注,主要原因是它所带来的历史意义,远远超过战争本身的结果。一方面改变晋国原有的政治格局,原先晋室派生出的4大家族重组,变成3个新生士大夫主导的政治势力;另一方面伴随历史的推进,3大新生势力的不断迭代进化,导致震惊历史的"三家分晋"。从政史的角度来看,晋阳之战成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线,为"春秋五霸"向"战国七雄"转变奠定基调。

特别的值得关注的是,已是名存实亡的晋室局面,大部分政权都由智氏掌控。智氏作为晋阳之战的发起者,原本有充分的筹码消灭赵氏,最终却遭到韩魏赵绝地反杀。其中缘由,不得不令人深思。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以智氏为核心的联军,发动“晋阳之战”

"韩魏倒戈,智氏灭亡"的缘由

① 智家独大,智瑶跋扈,晋国“一超多强”芥蒂已深

智氏是晋国名门望族,由于先祖智庄子辅佐晋室有功,智家后人深得晋室历代君主信赖。从智庄子到智宣子百年间,智家一路做大做强,逐渐成为晋国首个超级政治势力,依然能够与其他家族维持政治上的平衡关系。到智宣子去世后,智瑶接管智家成为新的话事人,智家与其他家族的关系逐渐发生疏远僵化。表面风平浪静的晋室政局,正在酝酿着一场剧烈的政治风暴。

政治主见上的貌合神离与智瑶的性格有着巨大的关系。智瑶最初得益文武双全和仪表堂堂赢得智宣子的青睐,才走向智家掌门人的位置。智家已然一家独大多年,早已引起其他贵族势力的不满,如今不知收敛的智瑶上位后,全然不把其他贵族放在眼中。根据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周纪》记载:

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智瑶宴会之上,戏谑韩康子和段规

从此段记述中可以看出,智瑶上位后宴请韩氏康子、魏氏桓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时,智瑶公开韩氏掌门人康子和韩相段规。家臣劝说智瑶,智瑶反倒不以为然,说出"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的狂言。由此可见,智瑶缺乏相应的政治斗争经验,以为凭借自己智家的超级政治实力,可以稳若泰山地凌驾其他贵族之上,如此以来"一超多强"的政治关系芥蒂已深。

② 以割地赠晋室的光复计划,触及贵族深层利益

单凭智瑶为人嚣张跋扈的性格,尚不足以激化智氏与其他三大家族的矛盾。智瑶再轻佻傲慢,最多没人搭理他,惹不起总能躲得起。令整个晋国贵族难以想象的是,智瑶提出想要光复晋室昨日辉煌的宏图大愿。此时的晋国早已如同昨日黄花,能够委屈求全,力求自保都难以做到,以现有的条件想要重回晋文公的时代,绝对是天方夜谭。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智伯向韩魏索要土地,要挟韩魏共同伐赵

智瑶不以为然,他认为晋国之所以没落,完全是由于国内士大夫贵族割据自立,导致晋国公室权力逐渐削弱,成为春秋诸国中的边缘化成员。智瑶所认识到问题完完全全正确,可是智瑶采取的方式实在是最下策。智瑶"明人不说暗话",找到赵魏韩三家话事人,提出各家都拿出一部分土地俸赠晋国公室,以此帮助晋国公室强大起来。司马光《资治通鉴》有载如下:

智伯请地于韩康子,韩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晋阳之战动摇晋国根基,将晋国推向分崩离析的边缘

智瑶就没有想到,若是依靠俸赠土地能够扶持晋国公室的话,晋国公室最初的时候便不会遭到国内士大夫的瓜分。各家士大夫贵族就是奔着瓜分晋室的土地和权力而来,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奠定今天的政治影响力。如今,凭你智瑶一句"光复晋室"的伟大口号,便想否定家族数代以来的成就,这是触及士大夫最根本的利益,很显然是行不通的。

③ 水灌晋阳城的战争方式太过残暴,伤及无辜的同时,显现出智瑶不仁

智韩魏三家围堵赵氏于晋阳城,城池坚固的晋阳城城高4米有余,城内百姓多以冶炼为主业。一方面晋阳城易守难攻,一方面城内有着完整的"军事制造业"。赵襄子凭借此番优势完全可以与联军进行长期的拉锯战。果不其然,赵氏凭借晋阳城与智氏联军对峙长达一年之久。实在无所适从的情况下,智瑶心生一计,打算引晋水漫灌晋阳城,此计实在阴险歹毒,若是河水泡透城墙,城中百姓必然面临倾城覆灭的结局。《资治通鉴•周纪一》记载如下:

三家以国人围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沈灶产蛙,民无叛意。智伯行水,魏桓子御,韩康子骖乘。智伯曰:"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国也。"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图为水淹晋阳城

智瑶此举引起晋阳城中百姓的极大不满,纷纷看透智瑶为人实在不仁。智赵之争属于政治不同政治势力的抗衡,智氏伐赵起因皆由俸赠土地一事,如今智瑶已经攻陷赵氏绝大部分土地,逼迫赵氏只剩晋阳城,所获取的土地早已十倍不止,却还要治赵氏于死地,此为其一;为了达到自己消灭赵氏,斩草除根的目的,智瑶不惜引晋水漫灌晋阳城,让全城的无辜百姓一同陪葬。

另外,智瑶的战争方式不仅引起晋阳百姓的愤慨,更给韩魏两家带来深深地恐惧。眼看晋阳城破、赵氏将灭时,韩魏并没有表现出喜悦。此次伐赵绝非韩魏本意,他们只是摄迫智瑶的淫威才尾随其后,何况两家对智氏早就心存芥蒂。以韩魏的角度来看,赵氏因为不服从智瑶号令,便遭到倾族覆灭的打击,若是换成自己,必然会面临同样的境地。所以,赵氏家臣张孟谈趁夜入韩魏大营前来说服,最终以"唇亡齿寒"打动韩魏,重新签订盟约,共同对抗智氏。晋阳之战以"韩魏倒戈,智氏覆灭"宣告结束。

晋阳之战:智瑶“好牌打成烂局”,带领家族走向倾灭

智瑶伐赵不成,最终惨遭身亡

司马光曾评价智瑶"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智瑶有雄心大志,意图恢复晋室往日光辉,从个人能力来看,智瑶允文允武、仪表堂堂。然而,古今才人皆以傲败,智瑶恰恰是才气过人,先是因傲慢的姿态激化与其他家族的矛盾;又想当然地提出"割地奉赠晋室"的荒诞建议,使得智氏与韩氏、魏氏、赵氏的矛盾升华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晋阳之战爆发后,智瑶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惜采取非人道的战略战术,表现出本性中为人残暴、令人畏惧的一面,因此深深地触动韩魏两家的敏感神经,逼迫韩魏不得不走向"临阵倒戈"的道路。可以说,从晋阳之战的前后终始来看,智瑶握有好牌打成烂局,"韩魏倒戈,智氏灭亡"也实属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