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8 史说咸丰铸币“宝晋局”铁钱

山西省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大省,出土文物多而品位高。太原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大雅》,春秋时晋国置太原郡,太原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晋水,故此前称晋阳。

公元617年李渊于太原起兵反隋建立唐朝,太原提升为府治。朝廷对发祥地大规模扩建,太原逐渐成为长安以北人口最多,集商业、开采、酿造、治炼铸造,瓷器制造等行业为一体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太原作为山西省的政治中心达千年之久。由于山西是地处太行山西麓的内陆省份,近代经济发展落后于东南沿海省份。

史说咸丰铸币“宝晋局”铁钱

然而,人们不会忘记此地曾经的辉煌,明中期至清末山西曾富甲一方,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金融中心,票号、钱庄辐射全国,称为天下粮仓的江浙地区也无法与之匹敌。清乾隆中期,山西票号遍及全国各地,几乎垄断了内地全部的大额资金汇兑业务,他们还兼营土地买卖、放贷、兑汇和商业经营,用精明和诚信积累了雄厚的财富。鸦片战争向西方打开了中国市场,新兴的银行业在中国登陆,晋商没有及时更新观念,与新的经济规则接轨,晋商开始没落,票号和业湖"四大家族",但也只是凤毛麟角了。山西有多山、干旱、土地瘠薄等缺点,但是山西省矿产资源丰富,治金、机械、煤炭及化工工业发达,农业生产近年来也有长足进步

清顺治二年(1645年)题准于山西太原设太原府局,局址设在上马街,由太原府同知监铸。太原府局铸造的钱币背文为"原",是为山西省局。雍正时改为宝晋局,顺治至咸丰各年号均铸有制钱。与太原府局同时开设的还有大同府局,钱背文为"同",顺治六年迁至阳和镇,更名为阳和镇局,钱背文为"阳",顺治八年裁撒。

山西省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但不产铜,购铜及运输费用昂贵限制了宝晋局的钱币铸造。道光年间发生了鸦片战争,因赔款和鸦片贸易合法化,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几近耗端,造成银贵钱贼。宝晋局一度熄炉停铸,后接户部命令才重新开铸,经省内商人捐助勉强开工,但还是亏本。

史说咸丰铸币“宝晋局”铁钱

咸丰四年,宝晋局铸当十大钱,咸丰六年停铸铜钱后的咸丰年间再没有特造铜钱。早在咸丰三年(1853年),山西省就打算铸造铁钱以降低成本,巡抚哈芬奏请朝廷:"改铸铁钱,已饬宝晋局酌拟章程。"要求准许铸造铁钱,不知是何原因,宝晋局铁钱迟迟没有开铸,可能是朝廷没有批复。

咸丰六年(1856年)七月二十九日,继任的山西巡抚王庆运奏折中再次提出:"宝晋局每年共亏折钱五万九千余串,合银二万余两。铸造大钱、制钱成本过重,拟将宝晋局铜钱暂行停铸,试铸铁钱。"宝晋局经获准后,于咸丰七年十一月开铸铁钱,十二月铸蛟,钱背满文"宝晋"。铁钱投放市场后遭到抵制,室碍难行,只铸造两个月后旋即停铸。铁钱在山西的失败可能与当地盛产煤铁有关,铁多而价廉,在百姓心目中铁是太过廉价的贱金属。

户部于咸丰四年(1854年)三月在北京试铸铁钱成功,专设铁钱局,收购旧铁铸造咸丰铁钱。因山西煤、铁蕴藏丰富,户部在山西平定州河底镇设立宝泉铁钱分局,设炉29座,专铸铁钱,钱背用满文"宝泉"字样。

史说咸丰铸币“宝晋局”铁钱

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二十八日,山西巡抚英桂的奏文中说:"移炉就铁,由部派员在平定州设局安炉,铸铁钱解京。"如以此奏折为准,户部于成丰九年(1859年)春才移炉即山铸钱,山西至北京不足500公里的路程,到煤铁产地铸钱可节约成本开支。

户部派司官二员监督及技术指导外,仍由钱局所在地的晋省道府同知、通判等官员分管局务,虽然在山西铸造,但铸造的钱币打宝泉局名并运送京城行使。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ニ十九日,山西巡抚英桂给皇帝的奏文中说:"平定州宝泉分局原共设二十九炉,局(库)存铸(铁)钱十五万数千串,无法畅使,难以流通,拟减十四炉,仍存十五炉照铸。"平定州铁钱分局开工不久,市场铁钱难以通行,库存钱大量积压,户部请旨皇上伤宝泉铁钱局停止鼓铸得到准允。山西虽有煤、铁丰饶的好处,本省及户部在晋省铸造铁钱,实际铸造时间都不长。户部铁钱局在北京铸造铁钱前后达四年,而在山西设立的宝泉分局铸造的运京钱仅开工数月即被户部裁撤。2009年夏又收集到来自山西的宝源局小平铁钱两枚,两种版别。此前无论卖场还是钱谱均未见,也没有见过宝源局在山西铸造铁钱的片言只语,相信有太多的咸丰铸钱信息淹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宝晋局咸丰钱仅见一文和当十大钱两种,版别也比较简单。

1.一文:小平铜钱为"尔"宝、铁钱为"缶"宝,形制同宝泉局普通小平钱,重钱左右。一文钱版别单一。

2.当十大钱:仅见铜钱一种材质,有"尔"宝、"缶"宝两种版别。"尔"宝版当十大钱直径约38毫米,重15克左右,大字,较多见。"缶"宝版当十大钱直径约36毫米,重13克左右,小字,满文晋写法与"尔"宝版明显不同,较少见。宝晋局咸丰祖钱、母钱发现极少,流通钱中未见异版精品等稀有品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