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預算50萬,寶馬5系和奔馳E級,該如何選呢?

易開江


題主提到了奔馳E級和寶馬5系,根據我長期幫朋友推薦車的經驗,考慮BBA車型的,基本就不會選擇別的品牌了。車是個很有身份標籤的東西,選擇一款車也是找一種身份認同感的過程,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符號化的概念,可以把車主帶進不一樣的社交圈子。不過車又不像衣服,可以根據不同場合隨時換,所以在豪華品牌裡選國人最有身份認同感的BBA基本不會錯。

這個級別里奧迪A6L官車味特別重,家庭開還是顯得挺老氣的。當年ZF採購讓奧迪在國內站穩了腳跟,現在卻成了雙刃劍,奧迪不停地試圖年輕化,但還是擺脫不了官車形象,尤其是A6L,怎麼看都像某個部門大院的司機。

再回歸正題,說說題主提到的奔馳E級和寶馬5系,這兩款車身邊的朋友恰好都有,算比較熟悉。先說說外觀,兩款車都屬於家族最新一代的車型,老對手奧迪A6L還是老一代產品,全新的A6剛剛在海外發布,國產只是還得等一年。先說說外觀,兩個車都是最新的家族化設計,這一代的產品個人比較喜歡奔馳的設計,寶馬全系開眼角的造型實在習慣不了,並且E級我更喜歡立標的版本,開在路上車頭矗著三叉星就特別有豪華感。不過年輕人喜歡大標運動型的更多,蘿蔔青菜更有所愛,外觀主要還是看個人喜好。

車身側面兩款車都是在後門位置進行了加長,B柱到C柱的距離變長來提升後排的乘坐空間,這一招在國內特別討喜,確實讓後排的舒適性提高了很多。有一個小的細節,加長之後後車門會比標軸版變得更長,上下車空間變大一些,同時開門的幅度也會更大,停車場上下車會受一定影響。奔馳E級長軸版處理的比較巧妙,引入了邁巴赫S級的手法,把後三角窗從車門上移到了C柱上,開關車門佔用的面積會變小,同時車身線條也不會因為加長顯得生硬,個人覺得處理的特別巧妙。

寶馬5系長軸版的長寬高分別是5087、1868、1500mm,軸距是3108mm,而奔馳E級長軸的長寬高分別是5065、1860、1482mm,軸距3079mm。看數據,寶馬5系長軸比奔馳E級大了一圈,可是車內空間奔馳E級長軸比5系要大,E級長軸的後排腿部空間比5系長軸能超過一拳左右。更神奇的是,E級後備廂一樣比5系大,5系把大把空間都浪費在車頭部分了。

車內豪華感的營造,奔馳說第二,基本沒人敢說第一,尤其是這一代車型。從S級開始的中控大屏和全液晶儀表連屏設計特別驚豔,E級12.3英寸的中控顯示屏全系標配。寶馬萬年不變的內飾沒啥新意,倒也沒啥槽點。中大型豪華車的內裝做工都挺不錯了,該軟的軟,該有阻尼的有阻尼。

E級中控屏是12.3英寸、5系是10.25英寸,屏幕顯示質感和操作流暢度都表現得不錯,但E級雙12.3寸屏幕帶來的震撼卻是5系比不了的。再補充一點,E級的車內氛圍燈營造的效果特別棒,5系的會略遜一籌,燈帶的整體感不強,顯得有點凌亂,並且光有點強,車內太亮就沒有那種昏暗環境下的浪漫感覺了。

新E級還首次配備了方向盤感應觸控板,可對水平及垂直刷屏動作做出反饋,讓駕駛者在行車的過程中無需離開方向盤就可以自如的對車輛系統進行操作。不僅如此,新E級還增加可選的遙控泊車功能,藉助智能遙控泊車系統,可通過智能手機與車輛系統互聯,並遙控車輛進入車庫或指定停車位,這是一項實用而有逼格的功能。

相比寶馬5系的大燈,新E級的LED大燈使用了84顆高性能LED燈珠,能根據路況以每秒100次的速度調整大燈配光,從而放射出最合理的大燈光線。更有威力的是可選幾何多光束大燈,可以根據對向車燈進行的區域性的燈光遮擋,並可以實現實時隨動功能。

主動安全技術也是E級眾多優勢之一,比如智能領航限距系統可以在0至200公里/小時的車速區間使用。當遇到前方車輛突然停止時,輔助系統會自動平穩降低車速直至完全停止,堵車時也不怕影響開車的心情。

E級的主動安全配置到底有多變態呢?它甚至配備了座椅脈衝側碰保護系統,能在側面碰撞即將發生之前的瞬間,感知並預先將乘客推向遠離碰撞的駕駛艙中間,利用增大的距離以及側氣囊,使駕乘人員與車門之間保持距離,儘量減少側面碰撞帶來的傷害。

說了這麼多科技配置,下面來講駕駛。這兩款車我剛好都開過,可以說說駕駛的感受。動力上兩者都是2.0T,E級匹配9A變速箱,5系匹配8AT變速箱。參數上,5系最大功率略高而E級最大扭矩略高,相差不是很大。實際表現的話,E級渦輪反應好過5系,初段的動力相應會更快一些。中後段的動力儲備都很充沛,超個車什麼的都乾淨利索。

奔馳E級全系都配備了軟硬可調的可變懸掛,更能兼顧舒適性和運動性。相比而言,向來打運動牌的寶馬反而並不怎麼樣,5系長軸版的底盤支撐性一般,加上軸距加長靈活性也打了折扣,操控表現還比不上奔馳E級。說寶馬運動放在3繫上還行,5系長軸可是和運動毫不相干了。

最後我們再說說實際的,奔馳E300L時尚型的價格為47.58萬,寶馬530Li領先型豪華套裝的價格為47.69萬,目前兩車都幾乎沒優惠,全款落地價大概都在53萬上下。如此接近的價格,究竟這兩臺車在配置上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從幾個場景來看看兩車最直接的配置差異(僅限於奔馳E300L時尚型比寶馬530Li領先型豪華套裝的標配版):

場景1 你正在開車的時候打電話,而此時前車突然急剎車,但你分神沒及時留意。這時候E300L標配的自動剎車介入讓你安全停車,而寶馬530Li是否要追尾就只能依賴你的反應能力了。(E300L標配主動剎車,530Li選裝。)

場景2 你對倒車這個技能還沒有完全掌握,終於在擁擠的停車場找到一個車位,但如何把這5米多的龐然大物停好卻犯難了。如果是E300L,則你的車會自動找到位置,然後幾乎全自動的安全入庫,你只需要通過高清全景影像來看整個表演過程。而如果你開530Li,只能乾著急。(E300L標配自動泊車+全景影像,530Li選裝。)

場景3 假如你和另外一位朋友分別買了E300L時尚型和寶馬530Li領先型豪華套裝,當你們一起下樓開車出行的時候,你走到E300L跟前摸摸門把手就解鎖了,這時候你朋友卻還在褲兜裡摸鑰匙。(E300L標配無鑰匙進入,530Li選裝。)

場景4 開車過程中發現你的手機沒電了,如果你開E300L,只需要把手機仍在無線充電槽中就好,而530Li的話,你還要先拜託自己不要忘了帶充電線。(E300L標配無線充電,530Li選裝。)

場景5 你不願意自己多開車而請了司機,如果你坐E300L,就可以通過副駕駛老闆鍵把前座椅前移,讓自己躺著休息。換成寶馬530Li,雖然坐墊角度可以調,但你的大長腿卻依舊沒有充分施展的空間。(E300L標配老闆鍵,530Li選裝。)

場景6 不小心把車開進了一段顛簸的路段,這時如果你開的是E300L,則可以通過懸掛軟硬調節調成最軟模式,讓自己更舒服的開過這段路。如果你開的是530Li,那隻能是自己選的路,含淚也要走完。(E300L標配懸架軟硬調節,530Li無。)

綜合來看,奔馳在最新的一代車型上整體水平都相當高,E級無論是豪華感營造、科技配備水平還是操控上都可圈可點。一貫堅持運動路線的寶馬最新的一代5系車型上,運動和舒適間糾結顯得有些找不到北。所以就這兩臺車而言,顯然E300L時尚型的推薦指數更高。


然哥聊車


你這個問題簡直太碾壓我了,50萬,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這麼多錢呢。你居然不過是一輛車的價格,真是厲害了,我的哥。既然你知道我這麼窮了,我只能從數據上幫你看下寶馬5系和奔馳E級誰更給力了。



畢竟其他這個我也沒機會懂啊,如果是我,可能50萬買輛雅迪然後回家農村蓋房子吧,哈哈。從車外觀看,奔馳E級會比寶馬5系看起來更加高檔一點,適合商務,不懂是不是我眼光問題。



定位上兩款車都是中大型車,尺寸上奔馳E級5.06的車長3.07的軸距,而寶馬5系5.08車長3.10軸距,數據上看寶馬5系略大一點,但是差距並不明顯。



動力組合上,寶馬5系提供2.0T渦輪增壓發動機匹配8擋手自一體變速箱,最大馬力252,奔馳E級提供2.0T渦輪增壓發動機配9擋手自一體,最大馬力245,性能上也差距不大。配置上同價位下奔馳會更豐富,所以性價比來說奔馳E更強,想要操控感就買寶馬。


愚說車


至於題主喜歡哪臺車,相比你心裡已經有數了,你來這問問題不過就是想確認一下自己的選擇吧…

那我就幫你確認一下…

50W的購車預算(姑且算是落地價格吧),在國內市場常見的C級車無非就是BBA傳統三駕馬車和凱迪拉克CT6以及沃爾沃S90了。

A6L因為即將換代,現在買A6L和49年火線加入國軍一個性質,不建議購買。

S90和CT6也不推薦,相比奔馳E級和寶馬5系,CT6的保值率有點慘不忍睹,S90在品牌知名度上還差一些,都掏50W買車了,建議一步到位,選擇主流的C級車。

就在奔馳E級和寶馬5系之間選一個吧。

其實,一輛車到了像奔馳E級或者寶馬5系這樣50W的一個價位,就已經脫離了單純的交通工具範疇了,開始凸顯出更多的社會屬性,畢竟現在一輛各方面都很不錯的中級轎車也就20W出頭。

選擇購買這個級別轎車的消費者,肯定都是在實用,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認同這三方面都對產品產生了認同和共鳴才會掏錢購買。

無論是奔馳還是寶馬,都屬於國際一流的大廠,作為旗下的拳頭產品,“奔馳E和寶馬5系怎麼選”也成了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在我看來,二者在產品力上都不會有大的短板,它們的差異更多的來自產品力的不同側重方面以及產品風格的異同。

奔馳E級和寶馬5系之間的微妙關係,用一句非常簡單的十字真言就能概括:沒有勢不兩立,只有惺惺相惜。

換句話說,這兩位老對手,已經從純粹的競爭對手變成了亦敵亦友的關係,這二位也已經過了通過堆配置和拼性價比來吸引顧客的階段,它們所面對的潛在客(粉)戶(絲)群體也逐漸分化。

作為對比,我分別選取了2018款奔馳E200L運動型(零售價43.58W)和寶馬5系525Li M套裝(零售價43.69W),二者在零售價上幾乎一致,最終的落地價格也都相差無幾,都可以控制在50W之內。

從外觀上來看,二者就是小S級和小7系的對比:

在這個套娃橫行的年代,過多的討論車輛的外觀顯得有些冗餘了,簡單說說吧。

奔馳E級擁有“小S級”一般的外觀,雖然在推出時褒貶不一,但從市場的表現來看消費者對這種套娃行為還是抱著肯定的態度的,嘴上說不喜歡,身體都很誠實嘛你們;或許是寶馬看到奔馳嚐了甜頭也坐不住了,新5系的外觀也繼承了很多7系的元素,例如更加扁平的雙腎中網和開眼角的大燈,一切都表明寶馬在討好年輕消費者。

作為一臺行政座駕,新5系在造型上並沒有做太多調整,儘管它看起來更年輕了,但這畢竟是換代車型不是小改款,設計上如此細微的調整總給人一種“沒怎麼變化”的錯覺。

而奔馳E級則更加優雅,我個人更加偏好奔馳的外觀,不過外觀這個東西,各花入各眼,自個兒喜歡就行了,不多說。

*以上圖片均來自官方網站

車身尺寸的對比顯然已經沒有太大意義,二者的國產長軸距版本都擁有超過3000mm的軸距,都可以提供奢侈的後排空間,倒是奔馳E級的短軸車型,對追求運動的消費者來說,用短軸距換取更好的操控不失為一種全新的選擇。

內飾對比,5系運動 vs E級豪華:


*以上圖片均來自官方網站

如果我說新5系的內飾給我帶來了非常大的驚喜,那是有點自欺欺人的:家族化的設計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基本沿用了7繫上面的內飾佈局,例如六邊形的中控區域和大雞腿排擋杆,對於寶馬的老車主來說非常容易上手;在造型沒有驚喜的情況下,設計師在車廂的佈置上下了不少功夫,但確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突破,視覺效果上還是差點意思,設計感不如奔馳,不過這次寶馬的做工與用料還是拉近了5系與E級在內飾豪華感的差距。

而作為營造豪華氛圍的高手,E級可以說是很好的繼承了S級的精髓,豪華,優雅,液晶雙屏的設計也讓車廂內的科技感得到提升。

內飾部分奔馳勝出沒有懸念,但這裡寶馬著實有些冤枉,如果你仔細的觀察的話,5系的用料和做工是不遜於奔馳的,尤其是選裝了Nappa真皮之後,但是沒辦法,有時候設計師和設計師之間的差距,比設計師和狗的差距還大,奔馳就是會玩氛圍會玩豪華感,大到那塊液晶雙屏,小到出風口的造型和飾板的紋路,不知不覺間就營造出了質感和格調。

動態方面,由於我沒有實地試駕過這兩款車,就不評價了,以奔馳和寶馬的功底,到了50W的售價上,底盤表現應該都在伯仲之間。

最後看一下配置,到了這個級別,二者在標配上已經足夠豐富了,像頭部氣囊,胎壓監測,倒車影像,定速巡航,導航,LED大燈,分區空調等等,發動機也均配備的184馬力的2.0T發動機,E級是9AT,5系沿用了ZF的8AT。

總的來說,二者配置水平相當,各有側重:5系多出來的配置主要集中在駕駛方面,例如方向盤電動調節和記憶,轉向輔助燈和自適應遠近光。

而奔馳則偏向於舒適性和智能輔助系統,例如主動剎車系統,可變轉向比,自動泊車入位,無線充電,主駕駛腰託和後排隱私玻璃。

綜合你和你夫人用車需求來看,奔馳E級可能是更適合你的選擇,具體的,你可以去4S店試駕一下再做決定。


安亭程工


5系動力及配置不錯,且保有量大,相對保值,操控性很好,即使新手駕馭起來沒什麼問題,

E 級車型動感,科技含量也較高,動力只能用夠用來形容,操控性一般,後期保養費用較高,

如果你年輕而且更注重駕駛質感和動力表現的話,我強力推薦CT6,3.0T,V6。

略懂皮毛,要噴也請輕輕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