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豆瓣用戶每天對“看過”的電影進行星級評價,豆瓣根據每部影片看過的人數以及該影片所得的評價等綜合數據,通過算法分析產生豆瓣電影 Top 250。

然而,每年都會有大量新的電影上映,其中不乏精品突破重圍殺入榜單。

本次盤點指2017年到2019年這三年上映的片子進入豆瓣電影TOP250,共七部。

NO.41 豆瓣電影TOP250

《尋夢環遊記》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人這輩子一共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你的心臟停止跳動,那麼從生物的角度來說,你死了;

第二次是在葬禮上,認識你的人都來祭奠,那麼你在社會上的地位就死了;

第三次是在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後,那你就真的死了。

在愛消失之前,請記住我。

NO.49 豆瓣電影TOP250

《何以為家》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我想起訴我父母。”

“為什麼要起訴父母?”

“因為生了我。”

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平靜而冷漠的說道。

伴隨著贊恩對父母的控訴聲,圍繞在他身上的故事開始展開。

這部電影為何如此讓人動容?

因為這個十二歲的男孩眼睛裡根本沒有童真,他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比成年人還要成熟、清醒。

而在黎巴嫩的貧民窟裡有無數這樣眼神的孩子。

故事的主角贊恩並不是一個演員,而是真正的敘利亞難民。

沒有學上,在街頭長大,艱難度日,從未睡過真的床,與電影不同的是他的父母很愛他。

而妹妹的故事是贊恩認識的小女孩親生遭遇,被迫結婚、被賣、被強暴、被虐待……

贊恩是幸運的,這部電影獲得一個難民署的注意,贊恩全家已移居挪威,他也終於睡到了真正的床,開始上學讀書。

可是還有成千上萬在黎巴嫩或巴西貧民窟或美墨邊境的孩子,並沒有贊恩那般幸運,依然處於戰亂中,或是流落在街頭或是掙扎在飢餓中或是在父母的暴力下。

生於和平國家的我們,不要狹義的將這個故事看作賣慘,而是應該學會用更多角度去看待問題,正如導演拉巴基所說:

“當千千萬萬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時,真正的改變才會開始發生。”

NO.80 豆瓣電影TOP250

《我不是藥神》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本片改編自慢粒白血病患者陸勇代購抗癌藥的真實事蹟。

文牧野的確厲害,觀眾的笑點、淚點、痛點被他牢牢抓住,幾個演員表演都非常出色。

人只有一種病,窮病。

NO.107 豆瓣電影TOP250

《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elio坐在火爐前,一會兒落淚,一會兒抿著淚水笑了,一會兒眼睛裡又恢復了冷漠。

彷彿在短短几分鐘內,他把那個夏天又度過了一次,且此生還要度過很多次。

NO.159 豆瓣電影TOP250

《三塊廣告牌》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荒誕中夾帶尖銳,劇作處處在鞭撻,卻又漫不經心、娓娓道來,不露痕跡。

高超表演與臺詞的奇妙組合,常常忍俊不禁,同時又發人深省,帶有批判精神!

與其說這是一部“犯罪”電影,不如說是在探討人性和體制的辯證關係。

女主討要說法和結果,善惡是非、體制壁壘成為她追求公平正義的最大掣肘,堅持發聲還是手持利刃以暴制暴呢?

警察局長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以自我救贖的方式述說著人性的脆弱、敏感、睿智、無奈以及頑強。

狄克森從暴戾到幡然醒悟的轉變著實觸目驚心,如脫胎換骨但又合情合理,引人遐思!

結尾狄克森與米爾德雷德一同踏上征途,雙方顯得同仇敵愾,默契十足,然而對目標動機的猶豫甚至迷失,頗具諷刺意味……

NO.181 豆瓣電影TOP250

《頭號玩家》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不需要言語表達的好看!娛樂性極高的一部片子。

簡直是漫迷、影迷、遊戲迷的盛宴。

各種彩蛋和梗接種而來真的讓人眼花繚亂產生共鳴!

NO.204 豆瓣電影TOP250

《奇蹟男孩》

這三年,只有這七部新片進入了豆瓣電影TOP250

核心講的是選擇善良,改變偏見,冰融這個世界的歧視與冷漠。

導演以弟弟,弟弟同伴,姐姐,姐姐閨蜜四個視角還原了整個校園霸凌事件的全貌,展示了每一個身處青春期的孩子的迷頓和孤獨,膽怯和勇敢。

人物之間因果關聯,立意不偏不倚,引發觀眾從各個角度去思考人性向善對於這個世界的治癒和意義。

影片沒有消費疾病,沒有用力煽情,而是以道德感的善意,仁慈和包容去理解他世界,化解人生困境。

《奇蹟男孩》不僅僅是對弱勢群體的關愛,也是對成人社會你我孤島心境的關懷。

善良是一種道德,更是一種選擇。


你看過幾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