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6 永远的吕正操

 “我一辈子,就是打日本,管铁路,打网球三件事。”这是吕正操将军对自己的总结。

1937年,吕正操率部在华北地区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正面交手,仅梅花镇一战,就击毙击伤日军700多人,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美援朝期间,吕正操指导部队创造了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确保铁路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此断彼通、彼断此通,建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吕正操直到92岁才正式“挂拍”,此前还每周打四五场网球。2006年,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吕正操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像个孩子,立即向中国国家网球队发去贺电。

“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这是吕正操将军对后人的留言。

“不能把功劳算在个人的账上,不能老吹自己。”

1904年1月4日,吕正操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县唐王山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我少年时代,就痛恨侵略中国的日本人。入学时老师给起了个学名‘正言’,我自己改为‘正操’,意思是操练好了打日本。”将军的名字连接的是一段历史,一种信念。

1922年春,经一位素不相识的远亲介绍,18岁的吕正操加入了张学良的卫队旅。原因很简单,“从小就想当兵,以为扛上枪,就能打日本。”但是,“扛上枪”的将军并没有马上如愿。因为写的字被张学良赏识,吕正操被张学良推荐考上了东北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张学良的副官、秘书。从此,吕正操开始追随张学良。

历史没有假设。如果将军没有参加西安事变,如果将军没有聆听周恩来的教诲,如果蒋介石不扣押张学良……将军会经历怎样的人生,我们无法想象。但是,抛开历史的机缘巧合,“民族仇恨”无法消除,追求真理和光明无法阻止。西安事变改变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张学良的命运,也加速了将军走向新生。

1937年5月,西安事变半年后,还是东北军军官的将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迅速将党的种子播撒在自己所领导的东北军691团。也就是这一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将军率部奔赴抗战前线。

将军铆足了劲要跟侵华日军大干一场。但是,当时仍受命于国民党的将军接到的却是道道南撤的命令。

南撤,南撤,南撤到哪里才算最后一站呢?将军郁闷,士兵们也在议论。终于机会来了,1937年9月15日至10月11日,将军得以在华北地区永定河、半壁店、梅花镇与日军正面交手,三次激战,让猖狂的日军尝到败绩。仅梅花镇一战,691团就以较小代价,击毙击伤日军700多人。梅花镇一战打出了士气,打出了骨气,也打出了希望,大长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威风。将军回忆说,敌人正当侵华开始,装备精良,气焰嚣张,群众鉴于国民党军队撤退,在思想上存有恐惧心理。敌人在梅花镇所受到的当头一棒,是在河北省遭受的首次惨重打击,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也使当地人民看到,“日本侵略者是可以打败的,中国军队也是能打的。”

1937年10月14日,阴历丁丑年九月十一,这是691团每一个官兵都始终牢记的日子。这一天,根据党的精神,在晋县小樵镇,将军主持召开了决定部队前途命运的全团官兵代表会议,决定691团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将军担任司令员,并在所属各总队都建立了党组织,部队成为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团队走向了新生,每一个人也都走向了新生,我们和自己的团队一起,走向党,走向人民,走向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每念及此,将军总是热血沸腾,“那是一个秋夜,天空是那样清朗,月光是那样明亮,大家踏着皎洁的月光,走上抗日的征途。”

走向新生的将军和他的部队从此驰骋在冀中平原,铸造了平原抗战中的一段段传奇。

战争讲究占据有利地形,讲究占据战略制高点,但是一马平川的冀中平原却无险可据,无制高点可占,打游击战争先天不足。将军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广泛发动群众,在参与百团大战等大规模战斗的同时,创造性地运用地雷战、地道战、蘑菇战、顶牛战等新战法,使敌人吃尽苦头,惶惶不可终日。直到今天,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回民支队》、《小兵张嘎》……小说《烈火金钢》、《敌后武工队》等依然脍炙人口。这一系列人民战争的伟大创举在鼓舞抗战士气的同时,也使“吕正操”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三个字。

当年在冀中平原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我们英勇的吕司令

给冀中八百万人民

带来无限的光明

在广大的平原上

在滹沱河两岸

领导冀中人民展开神圣的战争

……

但是,将军总是对人说:“冀中人民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我们,培育和壮大了人民子弟兵。如果没有冀中人民的英勇战斗和流血牺牲,我们这些人能不能活下来就很难说了。”“不能把功劳算在个人的账上,不能老吹自己。”

“只有自己变成内行,才能更好地管理铁路。”

将军常说,“我倾向革命,主要是出于民族仇恨。”如果没有民族仇恨,日本在将军心目中并不都是坏印象,比如铁路管理。

“小时候,我曾站在离家不远的南满铁路旁,惊叹于日本人管理铁路的正点,萌发了长大后从事铁路管理的心愿。”但是,当将军真有机会“抓”铁路时,才知道铁路管理“岂止是一个‘正点’”这么简单。

1946年7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成立东北铁路管理总局,将军任总局局长兼政治委员。从此,将军与铁路结下不解之缘。

将军首先面临的是一个硬任务——保持铁路畅通,而且是在战事危急的战场上保证铁路畅通。辽沈战役,铁路损毁严重,将军带领部下和支前群众,排除万难,紧急抢修抢运,硬是在9天内把近十万大军和大量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对辽沈战役的胜利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抗美援朝战争,面对敌军的狂轰滥炸,将军深入战地现场指挥铁路抢修和物资运输,指导部队创造了“先通后固、先易后难、确保重点、预有准备”等一系列特殊的抢修方法,确保铁路随炸随修、连炸连修、此断彼通、彼断此通,建起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如何在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加速铁路建设,成为将军的主要工作。武汉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成渝、天兰、湘桂、兰新、宝成、丰沙、鹰厦等一系列干线、支线铁路工程、西南三线铁路——川黔线、贵昆线、成昆线……这一系列中国铁路的标志性工程让中国的发展迈上快车道,也成为将军人生最为得意的画卷。

从转战沙场到转战铁道,跨越如此之大,将军依然游刃有余,原因何在?

“只有自己变成内行,才能更好地管理铁路。”将军解释说。在铁道部做领导工作,将军争分夺秒地学习有关铁路的业务和技术。“我长期负责铁路运输,对旅客、货物的运输,行车的组织,以及机务、车辆、工务、电务等方面的业务比较熟悉;在铁路建设事业上,对铁路选线、勘测设计、桥梁建筑、隧道工程等也比较了解。”正是由于领导者成为内行,才让新中国铁路建设沿着科学的轨道阔步前进。

虽为内行,但将军并没有大包大揽。担任铁道部部长,将军不是事事过问,乱插手,而是分工负责,团结协作。

将军常对几位副部长说:“部长不能什么事都管,该谁管的就由谁管。”将军的意图很明显,放手让副手独立大胆地工作。

将军还开玩笑地自称是“九三学社”:上午9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对此,人们曾有一些议论。夫人刘沙也有一些感觉,便问将军的部下,“他上班晚,贪玩,影响工作没有?”“没有,大事他抓得很紧。” 部下的解释让刘沙如释重负。

将军推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每年都坚持挤时间去外地考察。为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将军有时开会不是先作报告,而是先让与会人员去外地参观,实地一看,回到铁道部里再接着开会。“这样做的好处很多,可以一竿子插到底,避免中间堵塞,能掌握第一手材料,对问题作出比较准确、及时的判断和处理,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有利于带动机关干部改进作风。”

“网球一直打到90多岁。后来,实在打不动了,就去发奖。”

将军有一个爱好——打网球。

这个爱好保持了多少年?“在东北军跟着张学良先生时,我就打网球了。一直打到90多岁。后来,实在打不动了,就去发奖。”将军说,即使冀中抗战中,只要战况一缓,也要和人打两局。

将军有一个很在乎的“实职”——中国网球协会主席。从1964年首次当选,一直到去世,将军在这个职务上干了近半个世纪。

紧张的工作之余,将军总要挤时间打网球。“文革”期间,由于“四人帮”的“疏忽”,将军“一切职务都给抹了,只剩下网协主席的头衔没人动”。重获自由后,将军曾有一段“待岗”期。将军就约上好友,天天乘公交去网球馆打球。有时车少或者太挤,将军就干脆沿着大街走一段路。对那段日子,将军特别留恋,“我们过上了一段清闲、潇洒的日子。”

在将军朴实的客厅里,一组将军打网球的照片格外醒目。将军的儿子吕彤欣回忆说,将军直到92岁才正式“挂拍”,此前还每周打四五场网球,每场一两个小时,还饶有兴致地观看自家的“家庭网球赛”。有人逗将军,说将军打球是别人“喂”到球拍上的。将军也不恼,朗声笑道:“谁90岁站到球场上试试!”家里人也开玩笑:“打网球不是‘正事儿’,怎么能和打日本、管铁路相提并论呢?”将军很认真地“更正”:“(打网球)是‘正事儿’!”说完,还在写字板上写下“体育”二字。

将军爱网球,更关注网球事业的发展进步。为了组建中国网球队,将军一直催问贺龙元帅:“什么时候成立国家网球队?建设场馆要钱我们没有,要人要物我们还有办法呢!”后来,他又找到同样爱打网球的北京市领导万里,共同修建了北京最早的先农坛和体委训练局网球馆,使国家队有了自己的网球训练馆。将军是绝对的网球“追星族”,澳大利亚的帕特·卡什、美国的斯丹·史密斯和阿加西、张德培来华时,将军曾亲自接见。对国内网球人才,将军更是厚爱有加。2004年李婷、孙甜甜在雅典奥运会上获网球女子双打金牌时,将军第一时间发电报祝贺。2006年春节,郑洁、晏紫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获得女子双打冠军,将军得到消息后激动得像个孩子,立即向中国国家网球队发去贺电。那年夏天,郑洁、晏紫再折温布尔登锦标赛桂冠,将军又连夜发去贺电。

为了表彰将军对网球运动的特殊贡献,1990年,国际网球联合会主席夏特圣埃向将军授予国际网联最高荣誉奖章。1995年,中国网球协会向将军颁发了网球事业“开拓奖”;不久后,又颁发了终身成就奖。

将军热爱网球,更关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1990年,在第十一届亚运会闭幕式开始前,将军拿出一个装有1000元人民币的信封交给亚运会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百发,“我要向亚运会捐款,表示祝贺。”86岁高龄的将军成为北京亚运会的最后一位捐款者。

“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

去年12月的一天,我们来到将军的家里,简朴的会客厅往里走就是将军的书房,书柜上摆放着各种各样的书:有人物传记、中外史书,也有当今市场上热卖的各种书籍,包括财经、金融类的书,俨然是个小图书馆。

“读书是将军的一大爱好。”将军的秘书魏跃进介绍说,即使在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将军也是手不释卷。在和平建设时期,将军更加注重学习,天天读书看报,坚持记日记和读书笔记。即使“文革”中身陷囹圄,将军仍认真系统地学习《毛泽东选集》等著作,并作了大量的读书笔记。秘书说,将军有一度甚至非常关心汇市,每天都要工作人员给他讲述当天的汇市情况。将军读书很随意,还自称是杂家,涉猎很广。将军读书非常专注,有时拿起一本书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要靠科学,靠知识。”将军常说,“过去打仗也靠知识,现在搞‘四化’,没有知识更不行,让后代掌握知识,这是真正的财富。”

“最喜夕阳无限好,人生难得老来忙。”将军离休后,始终关注国家大事,最为关心的还是铁路建设。他每年都要离京外出几次,用几个月时间到实地察看铁路线路。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比较国内外的铁路建设,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并着眼于未来经济的发展,将军经常向党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提出书面报告,坦率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将军甚至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要求赴西藏实地考察,但因为健康状况不允许,保健医生不同意,经中央领导劝阻,西藏之行才作罢。

“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除在铁路建设方面多有建言外,将军还对教育、经济、科技、新闻等多个领域作过深入的调研,提出过重要建议。

将军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要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对青少年甚至有些壮年必须补好这一课。”将军说,而今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还要继续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认识历史和国情,深入改革开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得更好。将军特别指出,传媒界的同志要坚持长期宣传爱国主义,要大唱国歌、《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给人民以奋发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食粮。“影视节目(包括其他文艺节目),应和建设精神文明的总体目标一致起来,不宜一味考虑收视率而迎合某些不健康的趣味。” “现在有些地方电视台,除了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外,就是播放武打凶杀片……用这些东西引导青少年,他们怎么能奋发向上,热爱自己的社会主义祖国?”将军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将军对电视广告也“管”:“节目间穿插的广告,不宜太多、太长、太滥”。

将军关心教育事业。“教育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而国民素质问题又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因此,教育应当成为全民族深切关注的问题。”将军说。

将军关心青年的成长,“希望青年要重视理论思维,懂得劳动是生活之本,树立成长道路多样化的观念,寻求一条最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将军关心党风建设。“无产阶级政党的力量,主要的不是取决于党员的数量,而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我对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将军强调要反对以权谋私和彻底纠正庸俗的“说情风”,“把腐败分子清除出党,把不合格的党员清理出去。”

1991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托,87岁高龄的将军专程赴美国看望张学良,圆满完成了中央交办的任务。

“还想多活几年,看看后一代把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得富强起来。”将军常说,“我们从青年时树立并为之奋斗一生的富民强国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着。能够亲眼看着我们的国家,走向繁荣富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该是多么欣慰!”

将军,走好!将军,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