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这本书我在高中就开始看了一点,一直到今年,期间无数次我想读都放弃了,唯一的原因就是我不想知道故事的结局,便搁置了。前段时间不知道为何没多想便让我爸把最后一本书寄了过来。我在我爸那里了解到这本书是写农村生活的,并且他对此书评价非常高。于是,在10个夜晚,我安安静静地坐在床上看完了最后一本书。我没有落泪,我已经不习惯为感动而流泪,但我却被书中的人物给牵绊了,也明白了我爸为何对这本书爱不释手。

我也是农村长大的,十六岁为了生存离开了农村来到了城市,比起书中的农村生活,不论是时代还是地区差异,我都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着。要说书中人物的悲惨,惨不过余华笔下的《活着》,相反,在贫穷的生活下,作者给读者展现了无数积极、励志的形象,书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顽强而又充满斗志的,少平、少安、润叶、润生、海霞、向前、兰香、兰花、……你能想到的所有角色都是励志的,每一个角色都让我感动。像我爸说的,他那一代人真是穷怕了。我没有经历过那样贫穷的生活,但我也曾在农村长大,回想起来有些艰难的日子,却是温暖的。书里的少平少安,再辛苦再贫穷,一想起自己有个温暖的家,就值了。

书中最让我感到惆怅的莫过于是少安和润叶的感情了,读完书一直在为这个问题纠结,少安为什么不选择润叶,而且连前兆都没有就这么突然的结婚了,后来,结合自己的故事,我知道了答案,古今中外盛行了这么久的门当户对虽然听起来很残酷,但现实似乎更残酷。在那样一个年代,农民和教师这样两个身份几乎就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少安又是一个很早就在生活中被迫成熟起来的人,他深深的看到两人之间的差距,也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润叶重新过回农民的生活,最重要的是少安心里过不了自己的坎,他俩不是一类人,或是说不是一个精神层次的人,可能现在提精神层次有点封建思想,不过确实是这样的,在润叶身上我们可以看见她脱离了世俗的偏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润叶并不认为门第有多重要,在她看来,“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所以她并不介意孙少安贫寒的家境,更没有看不起孙少安的农民身份。正因如此,她主动向孙少安表白,告诉少安自己愿意一辈子跟他好,哪怕吃苦也愿意。但孙少安偏偏又是一个极为理性的人,他明白彼此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障碍和巨大的反差,所以即使润叶到少安结婚当天去“抢人”,少安仍然选择了秀莲。少安要的是生活,润叶要的是爱情,看似不冲突的两样其实是矛盾的。所以在润叶知道少安结婚之后,她也听从家里的安排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爱的。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作者想表达的现实作品——《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和田润叶,被封建余毒毁掉的一份最真挚的爱情。

再讲讲少平和晓霞,他们两人之间门第和社会地位有很大的差别。我在想,作者之所以把晓霞写死是对世俗的妥协吧,因为没有结果才是最好的结果。

书中有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可能路遥内心有两个世界,一个现实世界,一个虚拟世界,现实当中的无奈造就了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

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