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江苏镇江地名由来,背山面水、地势险峻,古乃兵家必争之地

镇江是中国江苏省所辖地级市,位于江苏省西南部,中国东部沿海、江苏南部,古时称"润州",民国时期为江苏省省会。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镇江是有三千年文明史的古城。可见诸史籍记载或文物证明,镇江最早的地名称作“宜”。。1954年,在丹徒县大港烟墩山发掘的西周初期宜侯夨墓,得到一件铜器“夨簋”,铭文有一句话“王令虔侯夨曰:繇,侯于宜。”据郭沫若、唐兰等学者考证,这个“虔侯”原本是虞侯,周良王改封他为宜侯。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到了春秋中叶,镇江有了“朱方”之名。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于是改朱方为“谷阳”。秦始皇灭六国后,巡游天下,到了谷阳,听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气”,就近调来“劳改营”的三千红衣囚徒,凿通京砚山,改谷阳为“丹徒”以污之,看你还出皇帝不!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东晋初,丹徒县治始迁京口。东晋后期,刘裕出生于晋陵郡丹徒县京口里,此乃其长期经营并最后禅晋建宋的基地。由于京口在南朝宋首都建业的东北,故称“北京”,这是镇江知者甚少的一个异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丹徒与延陵两县合并而称“延陵”县。开皇十五年置“注州”,这是镇江又一异名。直到宋政和三年(公元1139年),才正式称“镇江”,一直沿用至今。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镇江,这个地名可谓很好的阐释了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镇江北部沿江岸—带地势比较低洼,在古代常受水害,所以民间取名一般在水名之前加一吉祥词,以示祈望平安。但更合理的解释还是因为其险要的地理位置和关键的战争要塞。公元1113年宋代(宋徽宗改和三年)改润州为镇江。据说,当时统治者认为镇江的地理位置优越,背山面江,形势雄险,为镇守江防之地,故取名镇江。

江苏镇江的地名变迁,从“丹徙”、“京口”到“镇江”背后的历史

镇江之名至今已沿用了800多年。镇江名称的演变反映了镇江一直是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兵家必争之地。自1985年以来,镇江已被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重点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镇江港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具有比较完整的海关、商检等口岸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从此,“镇江”之名更加声誉大振,蜚声四海、五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