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对于现在的知识付费市场你怎么看?

草莓味屠夫


上周,知识付费平台知乎和天天学农同一天宣布获得大金额融资。而在上个月,时间知道和老路识堂也宣布获得资本投资。在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4个规模较大的知识付费平台共计获得超过20亿元的投资,昨日,网上又传出消息,在线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也已完成40亿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签约,且预定明年下半年正式登陆港交所。种种迹象表明,知识付费已成为近期投资圈备受关注的行业之一。不过,有分析认为,从资本市场角度看,知识付费正处于增长风口;但从行业长远发展看,知识付费仍存在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知识付费平台频获投资方认可

《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年底,国内知识付费产业规模约为49.1亿元,同比增长近3倍,预计到2020年,知识付费产业规模将达到235亿元。知识付费收入显著增长,显示我国知识付费市场的风口将持续。或因多方利好数据支持,资本方相关人士普遍看好知识付费行业。

今日资本徐新表示,知识付费平台双边网络效应开始凸显:一方面内容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双边网络效应已经显现,看的人越多,写的人就越多,写的人越多,看的人也越多;一方面话题和用户之间的双边网络效应也已形成,内容消费者变成生产者,生产者的黏度更强。创新工场的合伙人汪华说道,知识付费平台正在被用户以各种方式使用,除了知识问答,还有信息流、微博、搜索引擎、大众点评、甚至天涯和豆瓣。用户的使用时长和场景不断增长,从工作到生活到娱乐。

在广州某知识付费平台从业多年的范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投资方和知识付费平台近期的频繁合作可谓相互“看对眼”。知识付费平台近期明显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而对于这些公司而言,扩张业务规模也需要资本的支持,“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仅仅依靠从知识付费中获取的收入来平衡公司的运营收支是比较困难的,获取融资成为知识付费平台成长的重要支持。”

行业前景“喜忧参半”

有分析认为,从资本市场角度看,知识付费正处于增长风口;从行业长远发展看,知识付费则存在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罗振宇带着《李翔商业内参》登录“得到”平台,两天订阅超过400万;自称“中国比特币首富李笑来”举办了一场知乎Live,参与人数达到10万以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翔商业内参》部分内容出现打开率不足20%的情况;有知乎Live答主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其单月收益已从巅峰时的上万元下滑到不足2000元。 另有数据显示,咪蒙《咪蒙教你月薪五万》课程上线有11万人报名,实际用户的课程完成率却不足1/3。

此外,有机构打着知识付费旗号做虚假宣传、传销等不法内容传播,也让平台受到较大影响。在广州天河某小学做语文老师的张女士向记者爆料,家在四川的60多岁老父亲近期在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个内容为“免费微课,5天拼会所有英语单词”的海报,据称通过朋友圈分享海报就可以5天免费学习主办方提供的英语教程。然而5天之后,该课程的“微信助手”向张女士父亲收取了全套教程398元的费用,张女士用父亲的微信号向负责人提出查看教学资质,接着张女士父亲就被群主移出了早前加入的英语学习群。今年3月,信息时报曾曝光一个名为“新世相”的新媒体公众号,通过分享获提成的方式吸引用户传播,新世相也因涉嫌传销被微信封杀。

包括张女士父亲在内的多名知识付费用户表示,相关平台方面应该为用户做好把关工作,避免让不法份子有可乘之机,借知识付费之名欺骗用户。今年3月,北京网信办曾下发通知,知乎平台因管理不严,传播违法违规信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各应用商店下架知乎移动应用程序7天。


大洋网


一句话表明,尽管知识付费发轫于2016年,但总体判断目前的知识付费还处于“早期阶段”。在品类、领域、内容迭代、付费用户人群增长等多方面,仍有非常大增长空间。

用知识专家方军的话来讲就是,目前付费的用户属于“尝鲜者”,就是那些首批订购“特斯拉”的那批人,真正的主流人群还远未到来,这些人将是“宝马、奔驰”的用户。

(原创)文 | 刘成军,工业互联网研习社发起人,造奇智能新媒体创始人兼主编,知识付费实验室产品经理


着重从以下知识付费产业的关键要素展开分析:

  1. 知识付费的内容供应方:目前处于大V、行业资深专家等头部为主的阶段,更多腰部和长尾内容生产者还未进入,或者处于尝试的边缘,他们才是真正的主力;

  2. 知识付费的用户(买单者):目前还只是少数,占整个移动互联网人数很小很小的比例,现有付费人群属于“产品尝鲜者”,更多想上进的网民还在付费的外围。

  3. 知识付费的内容本身:品类少,内容参差不齐,无法客观评价,体系性不够,亟需不断迭代。

  4. 知识付费的平台及工具:目前已经有涉及音频、视频、图文及社群的支撑性平台,但本身在功能和使能方面还需丰富,既能满足知识付费的内容供应方,也能便于用户购买和使用;


笔者在知识付费领域的探索,2018年1月1日,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独家推出、业界首份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质量实名付费社群——[工业互联网研习社],依托[知识星球]而建。致力于打通工业互联网从资讯→信息→知识→认知→见识→服务的链式通路,助力您的职业发展和机遇把握。这是在工业媒体与知识分享领域的知识付费尝试!

超过200位付费研习社社友遍布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武汉、芜湖等工业重镇,初步构建起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底层数据采集、工业数据分析、系统集成商、大学及产业资金在内的全国价值网络。


工业互联网研习社


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涌现出很多知识付费的平台,知识开始被变现。

而现在,知识付费这个大领域开始有明显的细化和深入,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开始出现,女性成为知识付费市场的重要关注对象。出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上课充电,而付费知识课程的易获得、时间短、价格低等特点,迅速成为了这部分女性的选择。针对女性群体的知识付费内容占比正在变高,不少平台上线了针对女性群体的付费课程,也出现了更多垂直于细分领域的平台。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崔璀崔璀认为,

“对于男性来说,解决职场的困惑,就解决了80%的问题,但对一个女性来说,这可能仅占10%。还有亲子育儿、亲密关系、职场自我发展、家庭和职场发展冲突等等,这意味着更多不同的课程,和更垂直的社群。”

但目前,付费课程还存在着营销大于内容,实际效果不佳的问题。消费者想要依靠买知识付费课程实现自我提升,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认真挑选。


全天候科技


其实,知识收费是合理的,包括游戏。虽然,我也是游戏玩家。我也支持直播付费。因为,没有人有义务为你免费辅导或教你知识。好多人都说直播是好吃懒做,我试头次开直播是需要勇气的,首先要面对镜头能说的出来话,再有就是忍受那些无聊的谩骂与与侮辱的语言。那些说直播好吃懒做的人,你们可以尝试一下,不管有人没人,你要不停的说,找大家喜欢的言语,还要忍受谩骂,一气播三个小时,算我服你。我国人民的劣根就是免费才是好的。不尊重他人。他不会体会幕后制作的艰辛。开发一款游戏软件要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怎么就能心安理得的要求免费,享受免费。现在,收费还是很艰难,不过新的一代人,会逐渐接受付费的好习惯。


超越自我2


非常支持知识付费。但是不支持知识乱收费。

知识付费

知识收费是一种社会进步的体现。让更多的人明白,知识的价值。当然这里的知识包含各种各样的正确的有效的知识。

只是本来就是有价值的,以前这部分价值比较隐晦。很少直接收取,很多人把分享只是作为一种获取知名度的方式,进而间接获利。这样不乏需要有需求量很大的知识需求群体。也就是所谓的大V。而当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开始收费的时候,就是每个人的舞台。这个舞台只看重你知识的价值,极大的鼓舞了知识拥有者的分享精神。也让更多的人能够获取自己想了解的知识。

以前知识的提供者受到平台的约束,无偿奉献了很多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平台还会找各种麻烦,换句话说,平台是大爷。现在,在知识付费的时代,以今日头条为首的一帮平台建设者把内容创造者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让内容创造者有更强劲的动力。二者是伙伴关系。

这里的知识付费不单纯是知识需求者付费,展示知识的平台也会分一杯羹给知识分享者。

所以,知识付费,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知识乱收费

这就是一些被运作起来的知识拥有者,这部分人无形的把知识恶意抬高,用营销的手段太高了知识本身的价值。就像是流量鲜肉一样,只有一副好皮囊,没有实际的价值。唯一的价值就是在你听他讲课的那段时间心情好点,时候想想原来都是一些看似有道理的废话。浪费了时间。转过头来,还需要踏踏实实的努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怪诞科学


在体验完得到+在行+喜马拉雅+吴晓波频道等主流知识分享平台后,伟大的革命旗手鲁迅同志教导我们说:要从辩证的角度一份为二地看待知识付费。


1、理想版

大师们的知识分享指点迷津➕群众们的好好学习日精日进。

通过知识平台一对多地分享知识和见解是比传统出书和开设专栏方式更便捷更直接的渠道,各个领域的大师们可以开设课程与有兴趣的人一起分享交流。无论是陈志武老师的金融课程还是李立恒老师的阿里铁军内训课等等都能让有志于此的人受益匪浅。

2、腹黑版

各个垂直领域知识领袖的知识变现➕变革时代下群众的知识焦虑和自我安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诚然,知识和能力的获取需要静下心来付出时间与精力「格拉德威尔的一万小时理论」,知识付费上更多的是二手经验的贩卖,看似是捷径却是极大的弯路,一定有很多人下了很多单却不能坚持下去,即使坚持下去了真正收获的又真的是广告词上说的那个天花乱坠吗?与其静下心来从看书做起。


非典型产品汪


*

我有看法,说到知识付费,在我的意识里具体不知道是怎么兴起的,只是在这一年我对知识包括学习达到了渴求的状态,这个状态并不是因为我热爱学习,而是因为在大学里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维,感觉知识不够用,导致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了很多的矛盾,于是,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论的引导下,我开始去看很多书,听很多讲座和知识分享会。

刚开始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有了前辈们的经验和讲解,感觉自己在思路和认知上都清晰了很多,就在我信心满满购买了各种所谓的大咖课程后,我却发现有哪里不对,我发现我只是知道了这个应该要这样做,却不知道我自己到底该怎么做,也就是知道了道理,却不知道怎么行动,我知道了大咖们的心路历程,原来想要成为他们这样的应该要这样学习实践,可我的遭遇与他们又都不一样。他们告诉我的很多是他们的经验,我却无法从他们的经验中提取一套我自己的逻辑。也许是阅历的不够。

这是我接触一段时间的知识付费,我听了《如何去管理你的情绪》,听了《逻辑思维》,听了《营销》,听了《策划》,听了《心态调整》,听了《职业规划》。但是还是感觉有招式没力量,我一直在反思,后来一次课让我醍醐灌顶,一位大咖讲《聚焦》,就是把所有时间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件事上,一生如一日,比如讲李嘉诚,李嘉诚是把勤奋做到了极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六十年,七十年如一日,然后我就明白了事情的真相,每一位老师都有一个绝招,都有一本武林秘籍,但是功夫又都不一样,你今天去少林寺练习3个月,然后武当山学半年,峨眉山又呆了一年,又去陈家沟学了一个礼拜,就这样,你学了一辈子的功夫,却一事无成。

现在我不学别的了,就每天在群里听老师讲李嘉诚,讲史玉柱,讲论语,其实老师讲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每天六点起床读书备课,每天晚上按时讲课,数年如一日,还自我批评不如李嘉诚勤奋,我学的就是这样的精神,可以说不是学,是被影响,现在我每天早早起床,晚上按时睡觉,坚持锻炼,坚持一份工作,收入和业绩明显地提高了,一点钱没有白花。

所以,我支持知识付费,但我希望自己有真的在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相应的筹码。以上图片就是老师讲课的课程录音,有需要的兄弟可以私信我,我发给你,大家一起学习,但是每人限量三个录音。


倪国宏


知识付费,这个风口是因为“逻辑思维”的罗振宇弄起来的。

罗振宇做了得到APP,汇聚了各个方面的顶级精英,售卖他们的经验。

他还做了每天听本书,筛选各个领域的最经典的书籍。

我每天都会听得到,我算是得到的忠实用户吧,我买了好几个里面的专栏。

我觉得得到的知识付费是靠谱的,我确实能从里面学到不少东西。

后来很多的平台开始做知识付费了,比如:混沌大学、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有书、36氪等等的,甚至只要是个公众号,有几个粉丝就开始知识付费。

像混沌大学、喜马拉雅、樊登读书会等大点的平台,知识付费的内容都还是能学到东西的。

我认为知识付费还是靠谱的,确实能让我们学到东西。


鹏崽读书


知识付费和知识权保护法都是私有制催生的产物,都是追求极端利己主义而勿视利他主义和公共利益的结果。从此也可以得见私有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的巨大阻碍作用,深思社会万恶之源,乃是私有制。


瀑下鲫语


任何知识的获得,原本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不付出代价的知识,就是"迷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