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红楼梦》中贾元春是不是讨厌林黛玉?

用户53372966347


《红楼梦》中贾元春是不是讨厌林黛玉?

  《红楼梦》中,贾元春是不是讨厌林黛玉?

  其实题主问这题,多半是因为元春在端午赐礼时,把宝钗的礼定为和宝玉一个等级,而把黛玉定得和三春一样。其实清扬觉得,元春没有特别喜欢宝钗,也没有特别讨厌黛玉,一切都是出于利益考虑。当然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喜欢的话,那她的确是喜欢宝钗多一点点。

  贾元春身为皇妃,能回娘家的机会实在少,就那么一回,对住在贾府的两位表妹薛宝钗和林黛玉,了解不会太多。她和她们,也不过是一面之缘,就是省亲那一天,一大群人见了一面,各写了点诗,要说喜欢不喜欢的,实在也谈不上,就算是说了句“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也不过是礼节性的客套称赞。对两人并没有谁高谁低,喜欢或讨厌的意思。对于她来说,初次见面的两位姑娘,都挺好,毕竟谁也不会把客人给踩下去。

  回宫后,元春对宝钗和黛玉,也是和其他人一视同仁,没有厚此薄彼。只是,端午节到了,元春给她们的礼物就不一样了,黛玉和其他三春一样,而宝钗,则是和宝玉一样的,东西不多几件,但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她就是中意宝钗。虽然贾府很奇怪,凤姐照样开宝玉黛玉的玩笑,老太太依然说他们是冤家,但是娘娘的意思到了,至于是不是执行,她暂是也没法管。

  她为什么会倾向于宝钗?

  其实元春和宝钗,是同一类人。

  元春入宫前,替母亲分忧,教弟弟读书,把个三四岁的宝玉教得聪明灵秀,几本书都读完了,几千字都认识了。可以想见她在家中的样子,那绝对是左一个这不行,右一个那不对,把宝玉往正道上引。这和宝钗不是很像吗?宝钗虽没有弟弟,却有个不成器的哥哥,看看薛蟠犯了事后,宝钗对哥哥的说教,薛姨妈的帮腔,可不就是翻版的元春嘛。或许这些,元春处在深宫不一定知道得很清楚,但是王夫人知道啊,某时某地告诉元春,这个姑娘多么懂事就行了。元春听得多了,也就对这姑娘有好感了,这不就是当年的自己吗?好咧,让她接自己的班照顾弟弟吧。

  林妹妹呢,长得也不错,也很聪明灵秀,但是身体那么不好,她连自己都照顾不好,怎么可以达成目标呢?

  在元春看来,宝钗稳妥,看起来就没什么争强好胜的心(沟通不便,真害人。)你看看要做诗,那首《凝辉钟瑞》,含蓄浑厚,大方得体,让人飘飘然地,一看就是个会替别人着想的,这谁不喜欢听好话啊,好话好啊,可以团结家族。当然了,处在深宫的她,未必真喜欢这种风格,但是深谙内宫生存之道的她明白,不争即是争。薛宝钗不是没有诗才,但是她善于藏拙,不出风头,不会象林妹妹那样公然作弊——现场可是有好多眼睛啊。

  做主子奶奶,不需要才华横溢,也不需要锋芒毕露,要的,是稳妥,是宜室宜家,如宝钗这般稳妥,又玲珑的女子,还特别像她,肯定是最合适的,她还是自己的表妹,喜欢多一点,也不难理解。

  在元春看来,林妹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表妹,和自己的妹妹同一档次,礼节上不亏,也就行了。(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说元春讨厌黛玉纯粹是无稽之谈,没什么事实根据。但要说元春不喜欢让黛玉成为弟媳也是真的。

整部书中,元春的出场次数很有限,虽然隆享,却也寥落。

元春和黛玉是姑表亲关系,和宝钗是姨表亲关系。作为贾府的冢孙长女,元春自有隆遇,况且又进宫做了贤德妃子,这礼遇更是非比寻常,甚至可以一言九鼎,予取予夺。说元春就是贾府的政治支柱也不为虚妄。

从情理上说,元春绝对知道厚薄远近直近亲疏。姑舅亲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至亲,和姨娘之亲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元春打心眼里是喜欢黛玉这个小妹妹的,她也深知奶奶贾母的心事——喜欢她的聪灵毓秀文采卓然,还喜欢她的兰心蕙质巧笑嫣然。

但元春对家族的未来却不能不考虑周详,一则因为黛玉本身多愁善感体弱多病,经不起风吹雨打鞍马劳顿,二则过于敏感细腻,情虑太深,也怕出现不继之状。就如时人所说的: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这种隐约的担忧又因为其母的介入而突然变得强硬,直接通过赠物的形式表现出来。也算是给其祖母、父亲和母亲的叮嘱和交代。也让黛玉、宝钗姐妹两个明了她的心迹。

元春身在内宫,自然不知道家中的一切事物,都要经过他人之口传给深宫大内的她。这就天然的给王夫人进宫灌输一己之见埋下了伏笔。王夫人和薛姨妈两个亲姊妹,正是否定“木石前盟”、铸定“金玉良缘”的始作俑者。王夫人的意见自然会通过各种方式透露给自己的女儿,也必然会添油加醋的倾诉黛玉和宝钗的优劣之差,这种背后的阴风鬼火必然会在元春的心里激起层层涟漪波澜,加上自己先时的担忧,自然会迅速得出一个明确的判断——娶宝钗以为贾府之继,舍黛玉而保全生兆。

所以说,元春不是讨厌黛玉,而是出于家族的利益进行的两难抉择。


龙吟148119260


没有任何情节描写了贾元春对林黛玉的不满意。读者热议的端午节赐节礼也不表示什么,甚至逆向思维反倒提现了元春对薛宝钗的客气,对林黛玉视若亲姐妹!

一,元春称呼二人“薛林”恰表明林黛玉更亲近。

元春省亲大观园,作者浓墨重彩描绘贾家的繁盛之余,也一一展现了宝钗和黛玉的才能。元春看后大为赞叹,说出“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元春是把薛宝钗和林黛玉放在一起称赞的,但顺序有别。


元春称呼薛宝钗林黛玉为“薛林二妹”,这是有讲究的。而不是随意的乱叫。之所以这样称呼,第一因为薛宝钗是两姨姐妹,亲缘上比不上林黛玉的姑舅姐妹。古人在称呼人的时候一定是先让疏远的一方,再让亲近的一方。

这一点后面贾母大宴的时候就有体现,贾珍、贾琏敬酒就先敬的李纨的寡婶李婶娘,其后才是薛姨妈。这也是双方亲疏的提现。元春这里称呼薛宝钗和薛林而不是林薛,正是双方亲疏有别的原因,而绝不是因为不喜欢林黛玉。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薛宝钗年纪比林黛玉大两岁,也就先提长后提幼。但主要原因一定是血缘亲疏的关系。

二,元春赐节礼既是作者有意为之,也表明黛玉是自己姐妹。

端午节元春赐节礼是被广受争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元春没定了薛宝钗是自己弟媳妇的举动。其实并不是!


首先那时候他们的年纪还小。贾母,贾政,王夫人都不止一次出口贾宝玉年级还小,要再过个两年再考虑结婚和赐给房中人。元春爱护弟弟,更应该以他学业为重,不可能有暗示。这恰恰是曹雪芹给读者的一个暗示,告知大家薛宝钗和贾宝玉的结局。但没想到这地方暗示的太明显,反倒让元春背锅了。

元春赐节礼,独宝钗和宝玉相同。林黛玉却和三春相同。并不是元春不喜欢她,恰是元春将她当成自家姐妹,不见外的表现。而给予薛宝钗的却不同,也说明薛宝钗是家里的客人,要更丰厚一点才礼貌。将薛宝钗和弟弟做一样的恩赐,就是将薛宝钗奉为宝玉一样的地位。但男尊女卑的社会,真要有赐婚的意思,薛宝钗无论如何要比贾宝玉少一点的才好。


还有大家容易忽略的一点是薛宝钗其后就要过十五岁生日了。十五岁也是成年礼。所以贾母还单独给她过了生日。元春赐节礼,未尝不是提前将成人礼赐予的意思。毕竟成年女子和林黛玉还是小姑娘的身份也要不同。

综上,无论是省亲的题诗,还是元宵节的赐节礼,贾元春都将林黛玉视作更近亲的姐妹,而和薛宝钗客气。薛宝钗的节礼和贾宝玉的一样,第一是作者的结局暗示,第二也是元春从薛宝钗十五岁成人礼的提前赐出。真要赐婚贾宝玉,别说还太早,就算不早,也应该给薛宝钗略逊一筹的礼物才合乎礼仪,再有也自己还有一项比“芙蓉蕈”更明显的暗示才好。

就到这里!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君笺雅侃红楼


探春在宝玉过生日时,论起大家生日,从贾母王夫人宝钗都说了,又说了每月日期及对应的人。生日赶在一起的人。说二月没人,袭人说林姑娘是二月十二,探春说我忘了。并说林姑娘不是咱们家人。有人说袭人与林姑娘一天生日,只此一处看似对黛玉有意见。其它处开海棠诗社起名也林黛玉与探春互开玩笑。毫无恶意。

探春说这话时,宝钗已替帮探春持家代管家政。但二人从一次谈话探春说你这么个“通人”,便有对宝钗不满,嘲讽之意。后来宝钗就园子归老婆子们管出主意对众人说,是姨娘再三要我来帮忙的。

从探春心理,更倾向的应是林黛玉,几个人一起长大,又是姑母女儿。而宝钗是王夫人外甥女。探春对王夫人是一种生存上的依附,因为母亲怕受不待见,她们二人也没好果子吃。因此她处于主动状态,不甘于上,争势而上。借此上位,赢得威望。她在心里与王夫人是不相容的,有赵姨娘在那里。

薛蟠从南回来带了礼物给宝钗,宝钗给了贾环一份,赵姨娘感激宝钗好认为比林黛玉强。向王夫人夸宝钗,结果王夫人眉眼不抬。赵姨娘闹个无脸。赵姨娘的见识与探春完全两样。

螃蟹宴时宝玉对林黛玉谈探春理家,专拿我和凤姐做阀子,最有心计。便是贾政两房子女不合,妻妾不合之事显露,一向宽容的宝玉也发了话。

探春宝玉生日发此话,是她不支持金玉良缘的反语。她已渐渐见出王夫人之意,抬举宝钗。不喜欢林黛玉,连用她理园子也是借此抬举宝钗,宝钗外姓人,一个姑娘不好独理。用探春做了陪,起初,探春治理兴致高,后来也不管事。只说回大奶奶。她也看出她不过是王夫人抛砖引宝钗实现金玉良缘浮上水的诱饵,手段。

探春意在让大家注意此事,宝钗嫁宝玉对她没有任何好处,王夫人又多了一个臂膀,多用了一份力。而黛玉是不一样的。因此宝玉对黛玉说探春为人,黛玉并不搭,只说我也替你们算过。照此下去出的多进的少后续不接。都是舅舅的儿女,不能厚此薄比,不至撵压人。只有紫娟感觉到并试宝玉。所以探春对黛玉没有不好。对王夫人查园子也不满,想身为男儿身离家干一番事业不受这气。这样的人家不是人从外面往里杀,都是自相残杀。对奴才欺负迎春断案,对林黛玉被薄待做发言人。外面人被抬举进来,自家人倒被落了后。对宝钗管家及其对林黛玉被忘的不满,以另种方式提出来。


青木皮




一、是王夫人不喜欢黛玉!

要知道在深宫里的元春主要是通过自己的母亲了解家中事情的,王夫人的好恶必定影响元春.

二、是在省亲中黛钗行为对比

黛玉对元春并不迎其好恶,而宝钗则细心推测元春的一举一动,而且推测的十分准确,这也让身居高位习惯奉承的元春大生好感.



三、宝钗的种种表现

无不显示出她是一个比黛玉更为合适的当家奶奶,看中贾家以后的元春必定喜欢宝钗多点.

四、是家世

宝钗出身于皇商,而黛玉只是一个普通官宦的女儿.宝钗比黛玉相比,更为门当户对!



五、身体健康状况

黛玉福浅命薄,宝钗则显的福多了很多。

而且,我们可以发现:元春不喜欢黛玉,最主要的并不是个人喜好的原因,元春从家族利益出发,她是皇妃,贾兰很小,贾环不中用,能够肩负起家族兴旺的只有宝玉,宝玉又是王夫人唯一的儿子了,选择怎样的妻子关系到贾府未来几十年的兴旺发达!



元春和宝钗的出发点是一样的,宝钗、袭人、湘云、探春都或多或少地劝过宝玉多读些孔孟之书,多会会为官作宰的人,走仕途经济道路。惟独黛玉从来不说这些混帐话,而是用一颗与宝玉灵犀相同的火热的心和纯洁珍贵的爱情,给了宝玉极大的支持鼓励,使这个封建逆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同时,黛玉在爱情上的大胆追求,不遵父母之命,媒的之言,试图由自己掌握自己未来命运,也从根本上背离了封建礼教,这更是想要弟弟懂得振兴家业的元妃所深恶痛绝的。另外, 是的,林黛玉十分美丽,感情丰富,细腻,谈情说爱应当是很好的对象,足以令爱情丰满曲折,心情激荡。但对于婚姻来说,却会有许多的不足。譬如,林黛玉十分敏感,而敏感必然导致过多的猜疑;其身体虚弱,遗传很可能有不少问题,难以长寿则是可以肯定的;体弱多病需要太多的照顾,会分散去做丈夫的很多心力和时间;且性功能很可能有所欠缺,能否生育和生育时有否危险都会成为比较现实的问题。   



那么,薛宝钗呢?   

我们都知道,就婚姻来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个能够有力支持他的女人”。林黛玉显然难以做到,她最多也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多数情况下只会分心去丈夫的太多精力。 薛宝钗则显得绰绰有余。   

首先,薛宝钗与林黛玉相比,一样十分美丽。以现代人的观点,林黛玉是一位时下颇为时尚的骨美人,薛宝钗则是大唐盛世十分推崇的一位丰美人,是谓芍药和牡丹,各擅胜场。



而薛宝钗身体健康,头脑冷静,颇有心计,且比较热心于“仕途经济”;又由于家庭富裕的背景,对于钱财并不怎么在意,如果丈夫混迹官场,她不仅可以提供适当的谋略参考,而且不至于轻易就使得丈夫落入贪污受贿的为官窠臼,正可见对于丈夫实在是不可多得的贤内助。 所以,元春应该选择宝钗而不是黛玉!


悦言红楼


元春不讨厌林黛玉反而欣赏林黛玉,之所以端午赏赐礼物🎁宝玉和宝钗一样,应该是王夫人撺掇的结果,不是元春本意。原因如下: 一,元春,宝玉和黛玉都是贾母一手调教出来的,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以及兴趣爱好都是相似的。🎵🎧 宝玉小时候,元春曾经代母教养,宝玉与元春心意❤相通。宝玉听说元春封妃不高兴,元春省亲时,也表达了宫里不如粗茶淡饭的家里有趣味的想法。💔 宝玉和黛玉在所有方面都是一致的,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元春,宝玉和黛玉是志趣相投的人,元春不可能不喜欢黛玉。💝 二,从元春省亲的表现来看,元春喜欢黛玉。❤ 元春看过大家的诗后,指出宝钗和黛玉比贾家姐妹略胜一筹。但是看了宝玉写的四首诗后,对黛玉替写的诗大加赞赏,并改“浣和山庄”为“稻香村”。🍀🍀🌻🌻 三,元春为了家族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终身幸福。她不希望弟弟走她的老路。当她通过贾母之口全面了解薛林二人后,她定能猜测出宝玉喜欢谁。元春不希望弟弟走自己的老路,没有真爱的过一辈子。后来元春再也没有干涉宝玉的婚事。🌺🌺 四,黛玉替宝玉作诗,不会影响黛玉在元春心中的分值,反而会给她加分。黛玉的行为说明她不计名利,甘心做宝玉背后的人;同时也说明黛玉会在宝玉遇到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宝玉排忧解难。这样的弟妹,元春不会不喜欢。 作者润杨阆苑,欢迎关注!欢迎留言转发!


润杨阆苑


很多人在问问题的时候不看前因不看后果,仅凭想象问出一句没头没脑的事来。

我们不禁要问:贾元春哪里看出来讨厌林黛玉?她又为什么要讨厌林黛玉?

贾元春省亲,在参观园省亲别墅即后来的大观园之后,觉得宝玉题的匾额不错,因此,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自己先题一绝云:“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毕,向诸姊妹笑道:“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今夜聊以塞责,不负斯景而已。异日少暇,必补撰《大观园记》并《省亲颂》等文,以记今日之事。妹辈亦各题一匾一诗,随才之长短,亦暂吟成,不可因我微才所缚。”

宝玉小时候是元春手把手教的,宝玉的诗才可以说有元春的一半,对宝玉题匾的肯定也是对她自己的肯定吧。她毫不谦虚地先自己题一绝,除了她的身份在那儿之外,也表明了元春对自己的自信,虽然读者对元春的这一绝高低各有各的看法。让姊妹们题来考考他们,一方面说明元春的兴致不错,二来也说明她喜欢这个。

题过的结果相信看过红楼的人大家都知道: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可以说元春对薛林给出了很高的赞赏。非愚姊妹可同列者,如果是谦虚的说法,愚姊妹应当也包含元春自己在内。这时候,贾元春对薛宝钗和林黛玉是抱着欣赏的眼光的。而且题完之后,元春让太监发赏,提前准备好的从宫里带来的赏赐宝钗和黛玉甚至是宝玉也是一模一样的。

到这里,元春对宝钗和黛玉完全没有厚此薄彼的做法,除了赞赏还是赞赏,讨厌根本谈不上。至于后来礼物上出山了区别,按照曹公的春秋笔法,中间出了什么样的变故,大家自己去猜。我想,元春虽然同为贾家的女儿,但是她的身份早就与政治挂上了钩,家族的兴旺才是她要考虑的问题。如果王夫人在她面巾前以黛玉身体不佳,不能胜任贾家儿媳的重负,我想这样的理由于元春而言完全是可以听得进去的。即使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代表她讨厌黛玉,或许她心中仍旧很喜欢这位聪明机灵的小表妹,可是,喜欢不能替代理性。理性的现实告诉她该为宝玉作出怎样的选择。


苏小妮


红楼梦前八十回里,元春真正的出场只有一次,就是省亲一回,也就是说,她跟黛玉还有众姊妹,都只见过这一次,还是在贾府所有人都在场的情况下,所以,根本谈不上元春讨厌黛玉。

元春不仅不讨厌黛玉,甚至还非常喜欢黛玉。省亲一回,她要考宝玉并众姊妹的才学,就让宝玉等人作诗,元春看了之后,对黛玉宝钗大加赞赏。

原文:贾妃看毕,称赏一番,又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由此可知,这一次见面,她对黛玉的诗才是喜欢的,是肯定的。

后来黛玉替宝玉作的“杏帘在望”一首,又得到了元春的高度评价。原文:贾妃看毕,喜之不尽,说:“果然进益了!”又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

从这些情节都可看出,元春至少对黛玉的诗才是非常欣赏的,毫无不喜或讨厌之意。

很多人都会说,元春既然那么喜欢黛玉,为什么没有支持宝黛姻缘,甚至端午节赐礼时宝玉和宝钗一样,而黛玉跟迎探惜三春一样?这难道不是明显的厚此薄彼吗?

如果元春喜欢黛玉,她为什么要通过赐礼表现出自己对宝钗和黛玉的亲疏,甚至暗示自己支持金玉良缘而不是宝黛姻缘呢?这其实不能怪元春了。

元春省亲时,已经说了: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

可见,生活在深宫中的元春,是不能随意出入宫门的,但贾府之人尤其是贾母、王夫人等人每月都是可以去看元春的,原文说:如今当今贴体万人之心……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属入宫请候看视。

细读红楼我们会发现,真正不喜欢黛玉的不是元春,而是王夫人,最终支持并促成金玉良缘的也是王夫人。她是怎么促成的呢?自己上面还有贾母,而贾母是支持宝黛姻缘的啊?

这就牵扯到了元春,也许有这样一种可能,王夫人知道贾母有意促成宝黛姻缘时,就频繁进宫,向元春诉说此事,并表示自己中意的儿媳是宝钗而非黛玉,元春自然会顺从母意,这就有了端午赐礼的分别。

最后宝玉宝钗成婚,也极有可能是元春旨意,贾母自然无法抗旨了,但这不能说是元春不喜欢黛玉,她只是顺从了母亲王夫人的意思,算是尽孝,黛玉宝钗在元春心中,应该是齐头并举不相上下的,比她的几个妹妹都要好。

而且,元春身为堂堂贵妃,能够被选中,自然是德才兼备,不可能因为自己的弟弟宝玉的姻缘,或因为母亲的不喜欢,而就对黛玉讨厌起来。说到底,她也只见过黛玉一面,了解都谈不上,何来看不上或讨厌一说?

所以,如果没有王夫人为了宝玉姻缘一事,在背后使力的话,单就诗才甚至品貌上说,元春省亲一回,对黛玉宝钗等人,都是非常欣赏和喜欢的。


少读红楼




贾元春应该不支持林黛玉与宝的婚姻,但却不至于讨厌黛玉。

在贾元春省亲之前,黛玉与贾元春并没有接触过,贾元春没有理由讨厌黛玉。在第十七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元春对薛宝钗和林黛玉一视同仁的。贾元春在接待众人的过程中,曾经问过“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可见元春待宝钗与黛玉无甚差别。贾元春游览大观园时,命诸姐妹为大观园的一些院落题诗。诗成,元妃看后,欣赏一番,又笑曰:“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言语之间,对宝钗和黛玉甚是欣赏。对他们的赏赐也是一样的:“宝钗、黛玉诸姊妹等,每人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格式金银锞二对。宝玉亦同此。”并且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迷贾政悲谶语》中的赏赐宝钗与黛玉以及探惜、宝玉、贾兰也都是一样。



直到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一章中,端午前夕的赏赐才有了区别:宝玉和宝钗得了上等宫扇两柄,红麝香珠二串,凤尾罗二端,芙蓉簟一领。林黛玉与迎春,探春,惜春得了扇子与数珠儿。并在不久后的清虚观打醮中,张道士要为宝玉提亲,提亲对象是一个15岁的姑娘。许多人据此来猜测贾元春不喜林黛玉,其实这是有失偏颇的。元春插手宝玉婚事,与喜欢黛玉或讨厌黛玉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贾元春是贾母一手教养大的,从小生活在贾母身边,与贾母的关系非常的非常深厚。而黛玉是贾母心尖尖上的人,爱屋及乌,贾元春也不会讨厌黛玉。况且元春以“贤德”著称,非常注重伦理观念,她在省亲之时又表现出过对亲情的渴望:“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叙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表现出她对骨肉亲情,人伦之乐的渴望。更不会做有违伦理忤逆长辈的事情。



元春那为什么要插手宝玉的婚事呢,这主要是元春与宝玉的感情非常的非同一般,“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妃之心上念父母年将,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语,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为姊弟,情状有如母子。”贾元春处处以宝玉优先,自然处处为宝玉考虑,林黛虽然人物超逸,文采风流,但无父无母,性格乖张,身体羸弱,不离药汤,实不堪当当家主母之重任。以贾元春对宝玉疼宠,喜爱,对宝玉婚事的考虑必是多方面的。她支持金玉良缘,只是出于对宝玉的爱护,并不能因此就定论为讨厌林黛玉。

贾元春一开始虽然支持薛宝钗与宝玉的“金玉良缘”,但在清虚观打醮后,贾母亮明了自已的观点,并巧妙破解了所谓的“金玉良缘”后,贾元春再没有插手过宝玉婚事。这更表明贾元春对黛玉无厌恶之感。


萍风竹雨123


有人说从省亲诗宝钗让宝玉把【绿玉】改【绿蜡】可以看出不喜黛玉,但是宝玉的名字也带有玉,所以有些牵强;

端午礼宝钗和宝玉一样,也只能说明元春是站在王夫人一边的,但也不至于说讨厌;

有人说凹晶馆时黛玉说自己题的匾没有改动可以证明喜欢黛玉,但是不知道元春去没去那片区域也不知道她清楚不清楚是谁题的,只能证明贾政不否认黛玉才华;至于元春有没有看到黛玉帮宝玉作诗就更无从查证了;

而最后元春赐婚一事是八十回后的事,所以不能参考;

仅凭两三事,应该在元春眼里也就是一个有才华的亲戚而已,没有什么特别的好或者坏的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