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戰期間有哪些武器被過分誇大了?

第一軍情


在二戰期間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武器,甚至連化學武器都用上了,可是在眾多武器當中總有一些武器被誇大了性能,一個比一個奇葩,都是哪些武器呢?

第一個就是日本的大和號戰列艦,是二戰時日本海軍建造的人類最大的戰列艦,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和“日本的救星”,可是該艦名不副實,在沖繩島戰役中,遭到美軍飛機的襲擊,最後被擊沉到海底了,作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武器最終沒有發揮什麼作用,也同時宣告了大艦巨炮的時代已經終結了。

第二個就是德國製造的八號坦克鼠式坦克,該型號坦克是二戰末期設計的一款超重型坦克,坦克全重188噸,是當時最重的一款坦克,但是由於車身巨重,導致鼠式坦克的越野機動力非常的差,最後因為實戰價值太缺乏而流產了。第三個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輕機槍,是一款6.5毫米口徑的輕機槍,最大的是特點是槍托貼著腮幫子瞄準射擊,還向右彎曲,在中國被叫做“歪把子”,實戰證明槍械結構越簡單,可靠性就越高,但歪把子的供彈方式,結構和動作過於複雜,存在高故障率的隱患。最終被九六式6.5毫米輕機槍所取代,存在時間過短,算不上一款優秀的機槍。還有一個則是德國製造的超級巨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車炮,全長42.97米,重達1350噸,可發射7.1噸穿甲彈和4.8噸高爆彈,每天能夠發射14發炮彈,需要3輛特製的巨型列車才能將其運輸到位。

1942年6月該炮第一次被拉到戰場向蘇軍陣地開火,直接將30米深的防禦工事炸穿,現場留下一個足球場一樣大的巨坑,而且還打穿了10米後的混凝土防禦工事,引爆了炸藥庫。從6月5號到6月17號的12天時間裡,這個巨炮摧毀了蘇軍多個炮臺和陣地,1943年被送回德國維修,直到德國戰敗後被工兵當場炸燬。(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過分誇大的倒不知道,反而有些武器十分滑稽,在設計之初覺得實用性很強,投入戰爭才發現根本就是浪費資源。

第一,軍犬炸彈。

不知道是誰會想出這種殘忍的方式,給處於飢餓狀態的狗綁上炸藥,在裝甲車之類的重武器下藏好食物,當狗狗到達目標物的正下方時,就訓練他拉動自己身上的雷管引線,炸燬敵人武器。

先不說這種訓練方法需要浪費多久的時間,在炮火肆虐的戰場上,狗狗肯定會害怕而無法完成任務(我們家狗過年聽個鞭炮聲都能一天趴在狗窩裡不敢出來)就算是通過訓練成功了,也未必能順利到達敵人的陣地,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可實際操作性很低。



第二,多拉大炮和古斯塔夫大炮。

這兩門大炮只能用巨來形容,大已經無法說明他們倆的恐怖程度了。當時希特勒為了突破馬其頓防線,特地下令研製了超級巨炮,雖然殺傷力很大,破壞力很強,然而造價高,還太沉,重一千多額頭,運輸還必須用火車運輸,拆卸後裝六火車皮才能裝完,機動性太差,為他服務的人員有一千多人,還都是頂級的技術人員,即便殺傷力大,但綜合性價比並不高。

戰爭機器一旦開始運轉,就會有很多在平時看來不切實際的東西被設計出來,激烈的戰爭已經讓人們變得的思維盲目,願世界和平,天下太平。


風雲一點通



RGB視覺影像


實際上有好多武器都被過分誇大,下面我來列舉一下吧

“海上旅館”――大和號

大和號於昭和16年(1941年)開始服役,於1942年開始作為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旗艦。大和號也是日本海軍的驕傲,它標準排水量有6.4萬噸,最大排水量有7.3萬噸。是世界上服役過的最大的戰列艦,沒有之一。同時,大和號的設備條件也是日本所有軍艦最好的。所以,迷信大炮鉅艦的日本海軍的“老人們”對大和號給予了很大的期望,也開始對它各種吹,說什麼,單艦就可以馳騁太平洋等等。但是,事情的發展也並沒有向日本海軍所設想的那樣。而是在美國特混艦隊的壓制下毫無作為。最後在“天一號作戰”中被美國海軍航空兵輪番襲擊而被擊沉。

(擁有460mm信仰炮的大和號)


IS-2

is-2坦克是蘇聯軍隊給予厚望的來對付德軍的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從紙面上看,is-2擁有一門D-25的122mm炮,蘇聯人稱在使用BR-471彈種可以在600米的距離上擊穿豹式坦克,但是德國通過繳獲的is-2實驗顯示使用BR-471炮彈的is-2在500米的距離上都無法擊穿豹式坦克,況且,蘇聯人坦克的瞄具性能也不好,D-25的裝彈速率也是低的可憐。

(根據理論計算的D-25坦克炮的穿甲數據)
同時,根據蘇聯紅軍自己的報告,is-2的炮塔在1000米的距離上就能被德軍的PAK 40擊穿,車體裝甲更是無法抵抗豹式坦克75mm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等等的APCBC和APCR彈種的直射(主要是因為蘇聯人的加工工藝不高,導致裝甲上的沙眼多,從而使裝甲強度不高,況且德國人的炮彈的轉正性能極好)。且is-2同虎式坦克一樣可靠性不佳,設置在機動能力上,is-2還不如虎式,虎式坦克的公路速度能達到41km/h,而is-2略小為37km/h,但是,is-2的轉向性能也不如虎式,同時is-2的垂直射界也不大,山地作戰性能也不好。說is-2性能強大實在是不敢恭維。但是,說這輛坦克一無是處肯定是錯誤的,經過後來改進的is-2M坦克,改良了車體,觀瞄設備以及加強了裝甲強度等等,再交給英勇善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也是能夠有效壓制美國人的m26“潘興”坦克和“謝爾曼”坦克的。



(朝鮮戰場上開往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IS-2M坦克)

KV-2

kv-2坦克作為坦克世界最具信仰的坦克受到了廣大玩家的鐘愛。kv-2由ktz坦克設計局設計,它裝備一門M-10,152mm榴彈炮(裝zis-6和F-39的我就不說了,因為使用效果不好)並且能夠發射直達52kg的炮彈 。kv-2最出名的戰鬥無非就是蘇聯第二坦克師的一輛kv-2在維萊的一個橋頭擋住了德國第六步兵師2天。但是,這並不意味著kv-2強大到無人能敵。kv-2由於沿用了kv-1的底盤擁有著與kv-1一樣的問題,轉向性能低下,變速器容易壞,傳動系統也容易故障,機動性也是低下。側身開炮甚至會翻車,而且使用分離式彈藥和兩名裝填手的kv-2的射速也是十分的低,加上蘇聯人的瞄具,命中精度也是不高。kv-2的生產成本也是比起t-34高了太多,並不適合大規模生產。所以,kv-2產量也是不高,比起t-34啥的連零頭都沒有。除了少數幾輛kv-2戰績輝煌以外,其它kv-2都是默默無為,比起t-34的戰績輝煌,kv-2還真的不算啥。除了神教信仰,沒必要將其吹上天。

(由於坦克重心太高,kv-2翻車過後被德軍繳獲)

M26“潘興”

潘興坦克是美國在二戰後期投入歐洲戰場的一款坦克,在各種網絡文章中更是被吹上了天,最主要就是其坦克炮。首先,潘興重達41噸,公路速度最大48km/h,機動性還是不錯。正面上裝甲為102mm,下裝甲為76mm,側面也是76mm,背面為51mm。潘興坦克裝備一門m3,90mm坦克炮。在一些文章將這門坦克炮給吹上了天,說什麼比虎王裝備的kwk43坦克炮更好,我們拋開瞄具,來看看以下的數據:

(kwk43坦克炮使用各種炮彈的數據)


(m3坦克炮使用各種炮彈的數據)

可以看出在使用被帽穿甲彈的情況下,m3的穿深不如kwk43,使用次口徑穿甲彈的情況下在100米上看,發現穿深好像差不多,但是T30e16 HVAP的穿深衰減嚴重,以及炮彈下垂也比kwk43的APCR嚴重。剛剛我在介紹is-2的文章中說,德國人的APCBC彈種和APCR彈種的轉正性能十分優秀。況且kwk43的精度優秀,這麼說,你可能無法理解,這麼說吧,kwk43可以在1500米的距離上打步兵。說m3強於kwk43實在是沒有道理。我這裡主要是針對一些將m3吹上天的網文,但是,我並不否認m3坦克炮的優異,或者是潘興坦克的優異。潘興坦克還是在測試中使用次口徑穿甲彈還是能夠在1000碼的距離上擊穿豹式坦克的首上裝甲,潘興也是盟軍對抗德軍虎豹的利器。但是,運抵歐洲戰場的潘興坦克數量也只有僅僅的幾十輛。



(m26“潘興”坦克)

“俾斯麥”號戰列艦

俾斯麥號戰列艦於1940年服役,標準排水量41700噸,擁有8門雙聯裝380毫米52倍徑火炮。俾斯麥號最著名的戰鬥就是五次齊射擊沉了英國皇家海軍的驕傲――胡德號。於是,丘中堂肯定不服啊,在派羅德尼和喬治五世等等戰艦追擊俾斯麥戰列艦的同時,肯定要吹一吹俾斯麥啊。不然,我英國海軍最強大的戰列巡洋艦被輕易擊沉豈不被笑話?於是乎,俾斯麥在丘中堂的宣傳下加上德國人對俾斯麥給予的厚望的情況下,俾斯麥竟然一躍成為了當時實力最強大的戰艦。說俾斯麥是二戰戰績最輝煌的戰列艦之一還說的過去,要說實力的話,還真不是這樣。俾斯麥號上面的設備和部分設計還是真的先進,比如炮瞄設備以及隔倉設計和防魚雷設計也是世界領先,但是整體設計仍然落後。為什麼這麼說?首先,在裝甲配置上,俾斯麥重側舷輕甲板。然後,由於吃水較淺,導致艦體寬大,再導致靈活性低下。同時,又很多人說俾斯麥的主炮性能相對於同級別的戰列艦較差,我還是不認同,俾斯麥的主炮最大射程能夠達到36.5km,因此射程對俾斯麥不是問題,因為二戰海戰最遠命中記錄是沙恩霍斯特打出的24175米,超出這個距離一般就沒有意義了。同時,得益於德國人的炮管生產工藝,其主炮的精準度也較高,在炮彈的裝藥量上,我以APC彈種為例,美國人的mark 7是18.4kg,俾斯麥的380mm炮是18.8kg,幾乎無異。俾斯麥落後的還在於其炮控雷達以及防空能力。特別是防空能力,這也為俾斯麥後來被魚雷機擊沉埋下了伏筆。襲擊俾斯麥號的是“皇家方舟”號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這種魚雷機比起日本人的九七艦攻,九九艦攻啥的,落後不少,但是,俾斯麥連這種飛機都防不了,也證明了俾斯麥號的防空能力的低下。

(德國人的大洋夢――俾斯麥號戰列艦)


卡扎拉


二戰中被誇大的武器有很多,而這些武器甚至被誇大到了神器的地步。

首先就是噴氣式戰鬥機,德國人的ME262戰鬥機使用的是噴氣式發動機,飛行速度快,火力更是4門30毫米航炮,但是這款戰機實際上是非常失敗的。首先就是可靠性不足,其發動機壽命僅有20小時左右的壽命。而且實戰中,這款戰機的故障率也很高,其故障造成的戰績損失。飛行員傷亡要比在戰鬥中取得的戰果還要多,而當時德國使用這款戰機就是因為現有的ME109,FW190等已經落後了,實戰中非常吃虧。

其次就是重型坦克,重型坦克是被很多人神話的裝備,但是這種裝備需要的是強大的作戰體系,不然就是廢鐵。比如德國的虎式坦克,故障率大,維修麻煩,而且數量不多,實際作戰中往往要面對很多困難,經常會出現還沒碰到敵人就因為故障無法動彈而被拋棄的情況。而像蘇軍的IS2坦克等重型坦克,也是如此,其本身彈藥儲備少,耗油量大,因此十分需要強大的後勤保障體系,在這點上就不如中型坦克了。

此外還有就是著名的毛瑟98K步槍了,提到98K,就會被附帶上另一個高精度這個詞。但是毛瑟98K本身就是一款卡賓槍,屬於毛瑟98步槍的縮短版本,槍管長度相對於當時主流的步槍要短一些,所以精度就無從談起了。而毛瑟98K狙擊步槍也僅僅在精度較高的毛瑟98K步槍挑選出來再改裝出來的,當時的莫辛納甘狙擊步槍等也是這麼做的,所以精度也就無從談起。不過毛瑟狙擊步槍的優勢在於其6倍瞄準具,要比莫辛納甘使用的4倍瞄具更有優勢。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被嚴重誇讚的武器,比如說列車炮等,這種武器機動不便,還不如製造更多的中型火炮,這才更加實用。


戰爭之王


被誇大的一個典型就是Me-262戰鬥機,這玩意被很多德棍看做能夠逆轉戰局的武器,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很多人認為希特勒的閃電轟炸機令耽誤了Me-262的研製進程,然而這種說法實在太小看施佩爾了,希特勒的轟炸機要求實際上被他聯合廠家陽奉陰違了,Me-262戰鬥機型的研製從來沒有耽擱過,實際上困擾Me-262的始終是技術問題。

皇家空軍博物館倫敦分館的Me-262(筆者攝)

Me-262說白了是個病急亂投醫的不成熟產品,由於缺乏耐高溫合金所需原料,最初安裝的BMW003發動機大修壽命只有50小時,而實際量產的主力型號Jumo004更是隻有10-25小時壽命,可靠性更是感人,戰鬥中Me-262單發停車導致被擊落甚至雙發停車墜毀都不是一次兩次……雖然有德棍宣稱Me-262是第一種後掠翼戰鬥機,然而這玩意18度的後掠角從本質上說仍然屬於平直翼範疇,德國也沒有解決真正後掠翼(後掠角大於25度)翼尖失速問題的相關文檔和記錄,從後續德國大後掠角飛機風洞模型看,德國人要麼是壓根不知道這個問題,還是根本無力解決這個問題。

其次,Me-262作為早期噴氣機的一員,在設計上毫無借鑑,而且還在很不成熟的階段就被趕鴨子上架參戰,這導致Me-262一身毛病(相比之下流星也好,P-80也好,都經過了長時間試飛和改進,雖然沒有真正投入二戰戰場,但是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都是Me-262沒法比的)。

皇家空軍博物館倫敦分館的Me262和流星

再就是作為早期噴氣機,Me-262操控對飛行員很不友好,而且起降性能差,操作困難,起降必須在硬化鋪裝的長跑道上,很容易發現,所以在Me-262往往不是在起降階段被盟軍戰鬥機偷襲,就是跑道被炸趴窩,加上可靠性問題,出動率非常感人。說起來,盟軍曾經一度考慮部署流星和P-80對抗Me-262,然而後來發現——沒必要……

盟軍曾考慮提前部署P-80對付Me-262,後來發現沒有必要


DDG的老船塢


V1,V2導彈,數量巨大,但是效果有限。

V1主要是速度太慢,固定程序控制,誤差太大。

V2的問題差不多。主要是陀螺儀式自動駕駛儀精度不夠。


一葉楓流O靈似舞妖


我就從坦克方面說吧,首先被誇大的,肯定就是“神教”kv-2了,在KV-1的地盤上接一個巨大的炮塔和152毫米的榴彈炮,KV-2可謂是蘇德戰場上前期威力最大的坦克了,且其裝甲厚度能夠輕鬆應對德國早期型號的三號、四號坦克的炮火。

但其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除了少數拿得出手的戰績外,幾百輛KV-2並沒有其到多大作用,並且其可靠性非常低,有大量的KV-2都因為故障而被拋棄,並且其行動遲緩,個人覺得它更像是一個可以移動的堡壘(其主要戰果也是做堡壘時取得的)。



而在蘇聯的死對頭德國那邊,同樣也製造了一些被誇大的武器,其中,最主要的恐怕是虎式以及虎王坦克了,雖然虎式和虎王都是單獨作戰能力極強的重型坦克,但由於其工藝的複雜,生產效率很低,使德國的坦克生產能力受到嚴重影響,同時也是的這兩者的產量並不高。

雖然有不少驚人的戰績,但同樣由於其極差的可靠性和機動性,對本就跟脆弱的德軍後勤帶來了災難,由於其和大量裝備的四號、豹式坦克沒有一點關係,所以在後勤上還得“開小灶”。

對於德軍來說,性能優異的豹式坦克在面對蘇聯坦克時已經擁有了很大的優勢,不論是火力還是防禦,蘇聯都沒有一款能夠與之對抗的坦克,如果把有限的生產力更多的投入到四號後期型、豹式坦克的生產上,恐怕德軍更有優勢。
數量有限的虎式坦克也使德軍無法再發動以速度為準則的閃電戰,使其不得不拋棄所擅長的戰術。


小周戰爭影視


最被誇大的當然是核武器啊!

我們都以為二戰日本投降的原因是因為美國在廣島、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因為害怕原子彈的恐怖威力才投降的。其實並不然。

1945年8月5號美國在廣島投下原子彈之後,日本不僅沒有被嚇到反而竭力掩蓋廣島事實真相,對外宣稱是有一顆隕石降落在廣島市。此時的日本,仍然寄希望於蘇聯,希望蘇聯能夠在日美之間調停。而8月9日,斯大林終於決定根據雅爾塔協定,對日宣戰,宣戰當天就對在東北三省的日關東軍發動進攻,並且以摧枯拉朽之勢迅速擊潰關東軍,佔領東北。至此,日本中午絕望,要知道,日本參謀部曾經有過要放棄本國四島全體移民東北的想法的,日本一直把中國東北看做自己的戰略大後方,結果這最後一塊“淨土”也被蘇聯人佔領了,日本再也沒有跟美國人平等的做到談判桌上的資格了。

所以,日本真正投降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懼怕原子彈的威力,而是蘇聯對日宣戰,並佔領中國東北,原子彈的威力其實是被誇大了。


頑主6329


說起二戰被過分誇大的武器,我覺得納粹德國的古斯塔夫巨炮算一個。

古斯塔夫巨炮是二戰時期最偉大也最雞肋的武器之一,這種巨型鐵道炮一共生產了兩門,另一門叫多拉巨炮,在德軍進攻法國和蘇聯時都曾用過這種巨炮。這種大炮最大的缺陷就是移動很不方便,移動一次要1500人整整忙活3個禮拜才行。而且該巨炮自身的防禦還非常差,一枚導彈就能炸燬它。

“古斯塔夫”威力巨大,但是它整炮重量太大,機動能力為零,價格又貴(700萬帝國馬克),壽命太短(僅僅可以射擊200發,每發射40到50發就會磨損掉全部膛線),需要絕對的戰場制空權保護和大量輔助人員,他真正的效力和製造運輸所花的成本都是不成比例的,就技術成就來說,它是一個奇蹟;就作為一個武器而言,它不算合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