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二战期间有哪些武器被过分夸大了?

第一军情


在二战期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武器,甚至连化学武器都用上了,可是在众多武器当中总有一些武器被夸大了性能,一个比一个奇葩,都是哪些武器呢?

第一个就是日本的大和号战列舰,是二战时日本海军建造的人类最大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和“日本的救星”,可是该舰名不副实,在冲绳岛战役中,遭到美军飞机的袭击,最后被击沉到海底了,作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武器最终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也同时宣告了大舰巨炮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第二个就是德国制造的八号坦克鼠式坦克,该型号坦克是二战末期设计的一款超重型坦克,坦克全重188吨,是当时最重的一款坦克,但是由于车身巨重,导致鼠式坦克的越野机动力非常的差,最后因为实战价值太缺乏而流产了。第三个是日本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一款6.5毫米口径的轻机枪,最大的是特点是枪托贴着腮帮子瞄准射击,还向右弯曲,在中国被叫做“歪把子”,实战证明枪械结构越简单,可靠性就越高,但歪把子的供弹方式,结构和动作过于复杂,存在高故障率的隐患。最终被九六式6.5毫米轻机枪所取代,存在时间过短,算不上一款优秀的机枪。还有一个则是德国制造的超级巨炮--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全长42.97米,重达1350吨,可发射7.1吨穿甲弹和4.8吨高爆弹,每天能够发射14发炮弹,需要3辆特制的巨型列车才能将其运输到位。

1942年6月该炮第一次被拉到战场向苏军阵地开火,直接将30米深的防御工事炸穿,现场留下一个足球场一样大的巨坑,而且还打穿了10米后的混凝土防御工事,引爆了炸药库。从6月5号到6月17号的12天时间里,这个巨炮摧毁了苏军多个炮台和阵地,1943年被送回德国维修,直到德国战败后被工兵当场炸毁。(欢迎关注第一军情,若有其他问题,请军迷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


第一军情


过分夸大的倒不知道,反而有些武器十分滑稽,在设计之初觉得实用性很强,投入战争才发现根本就是浪费资源。

第一,军犬炸弹。

不知道是谁会想出这种残忍的方式,给处于饥饿状态的狗绑上炸药,在装甲车之类的重武器下藏好食物,当狗狗到达目标物的正下方时,就训练他拉动自己身上的雷管引线,炸毁敌人武器。

先不说这种训练方法需要浪费多久的时间,在炮火肆虐的战场上,狗狗肯定会害怕而无法完成任务(我们家狗过年听个鞭炮声都能一天趴在狗窝里不敢出来)就算是通过训练成功了,也未必能顺利到达敌人的阵地,想法是美好的,但是可实际操作性很低。



第二,多拉大炮和古斯塔夫大炮。

这两门大炮只能用巨来形容,大已经无法说明他们俩的恐怖程度了。当时希特勒为了突破马其顿防线,特地下令研制了超级巨炮,虽然杀伤力很大,破坏力很强,然而造价高,还太沉,重一千多额头,运输还必须用火车运输,拆卸后装六火车皮才能装完,机动性太差,为他服务的人员有一千多人,还都是顶级的技术人员,即便杀伤力大,但综合性价比并不高。

战争机器一旦开始运转,就会有很多在平时看来不切实际的东西被设计出来,激烈的战争已经让人们变得的思维盲目,愿世界和平,天下太平。


风云一点通



RGB视觉影像


实际上有好多武器都被过分夸大,下面我来列举一下吧

“海上旅馆”――大和号

大和号于昭和16年(1941年)开始服役,于1942年开始作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大和号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它标准排水量有6.4万吨,最大排水量有7.3万吨。是世界上服役过的最大的战列舰,没有之一。同时,大和号的设备条件也是日本所有军舰最好的。所以,迷信大炮巨舰的日本海军的“老人们”对大和号给予了很大的期望,也开始对它各种吹,说什么,单舰就可以驰骋太平洋等等。但是,事情的发展也并没有向日本海军所设想的那样。而是在美国特混舰队的压制下毫无作为。最后在“天一号作战”中被美国海军航空兵轮番袭击而被击沉。

(拥有460mm信仰炮的大和号)


IS-2

is-2坦克是苏联军队给予厚望的来对付德军的虎式坦克的重型坦克,从纸面上看,is-2拥有一门D-25的122mm炮,苏联人称在使用BR-471弹种可以在600米的距离上击穿豹式坦克,但是德国通过缴获的is-2实验显示使用BR-471炮弹的is-2在500米的距离上都无法击穿豹式坦克,况且,苏联人坦克的瞄具性能也不好,D-25的装弹速率也是低的可怜。

(根据理论计算的D-25坦克炮的穿甲数据)
同时,根据苏联红军自己的报告,is-2的炮塔在1000米的距离上就能被德军的PAK 40击穿,车体装甲更是无法抵抗豹式坦克75mm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等等的APCBC和APCR弹种的直射(主要是因为苏联人的加工工艺不高,导致装甲上的沙眼多,从而使装甲强度不高,况且德国人的炮弹的转正性能极好)。且is-2同虎式坦克一样可靠性不佳,设置在机动能力上,is-2还不如虎式,虎式坦克的公路速度能达到41km/h,而is-2略小为37km/h,但是,is-2的转向性能也不如虎式,同时is-2的垂直射界也不大,山地作战性能也不好。说is-2性能强大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是,说这辆坦克一无是处肯定是错误的,经过后来改进的is-2M坦克,改良了车体,观瞄设备以及加强了装甲强度等等,再交给英勇善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也是能够有效压制美国人的m26“潘兴”坦克和“谢尔曼”坦克的。



(朝鲜战场上开往前线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IS-2M坦克)

KV-2

kv-2坦克作为坦克世界最具信仰的坦克受到了广大玩家的钟爱。kv-2由ktz坦克设计局设计,它装备一门M-10,152mm榴弹炮(装zis-6和F-39的我就不说了,因为使用效果不好)并且能够发射直达52kg的炮弹 。kv-2最出名的战斗无非就是苏联第二坦克师的一辆kv-2在维莱的一个桥头挡住了德国第六步兵师2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kv-2强大到无人能敌。kv-2由于沿用了kv-1的底盘拥有着与kv-1一样的问题,转向性能低下,变速器容易坏,传动系统也容易故障,机动性也是低下。侧身开炮甚至会翻车,而且使用分离式弹药和两名装填手的kv-2的射速也是十分的低,加上苏联人的瞄具,命中精度也是不高。kv-2的生产成本也是比起t-34高了太多,并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所以,kv-2产量也是不高,比起t-34啥的连零头都没有。除了少数几辆kv-2战绩辉煌以外,其它kv-2都是默默无为,比起t-34的战绩辉煌,kv-2还真的不算啥。除了神教信仰,没必要将其吹上天。

(由于坦克重心太高,kv-2翻车过后被德军缴获)

M26“潘兴”

潘兴坦克是美国在二战后期投入欧洲战场的一款坦克,在各种网络文章中更是被吹上了天,最主要就是其坦克炮。首先,潘兴重达41吨,公路速度最大48km/h,机动性还是不错。正面上装甲为102mm,下装甲为76mm,侧面也是76mm,背面为51mm。潘兴坦克装备一门m3,90mm坦克炮。在一些文章将这门坦克炮给吹上了天,说什么比虎王装备的kwk43坦克炮更好,我们抛开瞄具,来看看以下的数据:

(kwk43坦克炮使用各种炮弹的数据)


(m3坦克炮使用各种炮弹的数据)

可以看出在使用被帽穿甲弹的情况下,m3的穿深不如kwk43,使用次口径穿甲弹的情况下在100米上看,发现穿深好像差不多,但是T30e16 HVAP的穿深衰减严重,以及炮弹下垂也比kwk43的APCR严重。刚刚我在介绍is-2的文章中说,德国人的APCBC弹种和APCR弹种的转正性能十分优秀。况且kwk43的精度优秀,这么说,你可能无法理解,这么说吧,kwk43可以在1500米的距离上打步兵。说m3强于kwk43实在是没有道理。我这里主要是针对一些将m3吹上天的网文,但是,我并不否认m3坦克炮的优异,或者是潘兴坦克的优异。潘兴坦克还是在测试中使用次口径穿甲弹还是能够在1000码的距离上击穿豹式坦克的首上装甲,潘兴也是盟军对抗德军虎豹的利器。但是,运抵欧洲战场的潘兴坦克数量也只有仅仅的几十辆。



(m26“潘兴”坦克)

“俾斯麦”号战列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于1940年服役,标准排水量41700吨,拥有8门双联装380毫米52倍径火炮。俾斯麦号最著名的战斗就是五次齐射击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骄傲――胡德号。于是,丘中堂肯定不服啊,在派罗德尼和乔治五世等等战舰追击俾斯麦战列舰的同时,肯定要吹一吹俾斯麦啊。不然,我英国海军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被轻易击沉岂不被笑话?于是乎,俾斯麦在丘中堂的宣传下加上德国人对俾斯麦给予的厚望的情况下,俾斯麦竟然一跃成为了当时实力最强大的战舰。说俾斯麦是二战战绩最辉煌的战列舰之一还说的过去,要说实力的话,还真不是这样。俾斯麦号上面的设备和部分设计还是真的先进,比如炮瞄设备以及隔仓设计和防鱼雷设计也是世界领先,但是整体设计仍然落后。为什么这么说?首先,在装甲配置上,俾斯麦重侧舷轻甲板。然后,由于吃水较浅,导致舰体宽大,再导致灵活性低下。同时,又很多人说俾斯麦的主炮性能相对于同级别的战列舰较差,我还是不认同,俾斯麦的主炮最大射程能够达到36.5km,因此射程对俾斯麦不是问题,因为二战海战最远命中记录是沙恩霍斯特打出的24175米,超出这个距离一般就没有意义了。同时,得益于德国人的炮管生产工艺,其主炮的精准度也较高,在炮弹的装药量上,我以APC弹种为例,美国人的mark 7是18.4kg,俾斯麦的380mm炮是18.8kg,几乎无异。俾斯麦落后的还在于其炮控雷达以及防空能力。特别是防空能力,这也为俾斯麦后来被鱼雷机击沉埋下了伏笔。袭击俾斯麦号的是“皇家方舟”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这种鱼雷机比起日本人的九七舰攻,九九舰攻啥的,落后不少,但是,俾斯麦连这种飞机都防不了,也证明了俾斯麦号的防空能力的低下。

(德国人的大洋梦――俾斯麦号战列舰)


卡扎拉


二战中被夸大的武器有很多,而这些武器甚至被夸大到了神器的地步。

首先就是喷气式战斗机,德国人的ME262战斗机使用的是喷气式发动机,飞行速度快,火力更是4门30毫米航炮,但是这款战机实际上是非常失败的。首先就是可靠性不足,其发动机寿命仅有20小时左右的寿命。而且实战中,这款战机的故障率也很高,其故障造成的战绩损失。飞行员伤亡要比在战斗中取得的战果还要多,而当时德国使用这款战机就是因为现有的ME109,FW190等已经落后了,实战中非常吃亏。

其次就是重型坦克,重型坦克是被很多人神话的装备,但是这种装备需要的是强大的作战体系,不然就是废铁。比如德国的虎式坦克,故障率大,维修麻烦,而且数量不多,实际作战中往往要面对很多困难,经常会出现还没碰到敌人就因为故障无法动弹而被抛弃的情况。而像苏军的IS2坦克等重型坦克,也是如此,其本身弹药储备少,耗油量大,因此十分需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在这点上就不如中型坦克了。

此外还有就是著名的毛瑟98K步枪了,提到98K,就会被附带上另一个高精度这个词。但是毛瑟98K本身就是一款卡宾枪,属于毛瑟98步枪的缩短版本,枪管长度相对于当时主流的步枪要短一些,所以精度就无从谈起了。而毛瑟98K狙击步枪也仅仅在精度较高的毛瑟98K步枪挑选出来再改装出来的,当时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等也是这么做的,所以精度也就无从谈起。不过毛瑟狙击步枪的优势在于其6倍瞄准具,要比莫辛纳甘使用的4倍瞄具更有优势。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被严重夸赞的武器,比如说列车炮等,这种武器机动不便,还不如制造更多的中型火炮,这才更加实用。


战争之王


被夸大的一个典型就是Me-262战斗机,这玩意被很多德棍看做能够逆转战局的武器,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很多人认为希特勒的闪电轰炸机令耽误了Me-262的研制进程,然而这种说法实在太小看施佩尔了,希特勒的轰炸机要求实际上被他联合厂家阳奉阴违了,Me-262战斗机型的研制从来没有耽搁过,实际上困扰Me-262的始终是技术问题。

皇家空军博物馆伦敦分馆的Me-262(笔者摄)

Me-262说白了是个病急乱投医的不成熟产品,由于缺乏耐高温合金所需原料,最初安装的BMW003发动机大修寿命只有50小时,而实际量产的主力型号Jumo004更是只有10-25小时寿命,可靠性更是感人,战斗中Me-262单发停车导致被击落甚至双发停车坠毁都不是一次两次……虽然有德棍宣称Me-262是第一种后掠翼战斗机,然而这玩意18度的后掠角从本质上说仍然属于平直翼范畴,德国也没有解决真正后掠翼(后掠角大于25度)翼尖失速问题的相关文档和记录,从后续德国大后掠角飞机风洞模型看,德国人要么是压根不知道这个问题,还是根本无力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Me-262作为早期喷气机的一员,在设计上毫无借鉴,而且还在很不成熟的阶段就被赶鸭子上架参战,这导致Me-262一身毛病(相比之下流星也好,P-80也好,都经过了长时间试飞和改进,虽然没有真正投入二战战场,但是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都是Me-262没法比的)。

皇家空军博物馆伦敦分馆的Me262和流星

再就是作为早期喷气机,Me-262操控对飞行员很不友好,而且起降性能差,操作困难,起降必须在硬化铺装的长跑道上,很容易发现,所以在Me-262往往不是在起降阶段被盟军战斗机偷袭,就是跑道被炸趴窝,加上可靠性问题,出动率非常感人。说起来,盟军曾经一度考虑部署流星和P-80对抗Me-262,然而后来发现——没必要……

盟军曾考虑提前部署P-80对付Me-262,后来发现没有必要


DDG的老船坞


V1,V2导弹,数量巨大,但是效果有限。

V1主要是速度太慢,固定程序控制,误差太大。

V2的问题差不多。主要是陀螺仪式自动驾驶仪精度不够。


一叶枫流O灵似舞妖


我就从坦克方面说吧,首先被夸大的,肯定就是“神教”kv-2了,在KV-1的地盘上接一个巨大的炮塔和152毫米的榴弹炮,KV-2可谓是苏德战场上前期威力最大的坦克了,且其装甲厚度能够轻松应对德国早期型号的三号、四号坦克的炮火。

但其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除了少数拿得出手的战绩外,几百辆KV-2并没有其到多大作用,并且其可靠性非常低,有大量的KV-2都因为故障而被抛弃,并且其行动迟缓,个人觉得它更像是一个可以移动的堡垒(其主要战果也是做堡垒时取得的)。



而在苏联的死对头德国那边,同样也制造了一些被夸大的武器,其中,最主要的恐怕是虎式以及虎王坦克了,虽然虎式和虎王都是单独作战能力极强的重型坦克,但由于其工艺的复杂,生产效率很低,使德国的坦克生产能力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是的这两者的产量并不高。

虽然有不少惊人的战绩,但同样由于其极差的可靠性和机动性,对本就跟脆弱的德军后勤带来了灾难,由于其和大量装备的四号、豹式坦克没有一点关系,所以在后勤上还得“开小灶”。

对于德军来说,性能优异的豹式坦克在面对苏联坦克时已经拥有了很大的优势,不论是火力还是防御,苏联都没有一款能够与之对抗的坦克,如果把有限的生产力更多的投入到四号后期型、豹式坦克的生产上,恐怕德军更有优势。
数量有限的虎式坦克也使德军无法再发动以速度为准则的闪电战,使其不得不抛弃所擅长的战术。


小周战争影视


最被夸大的当然是核武器啊!

我们都以为二战日本投降的原因是因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日本因为害怕原子弹的恐怖威力才投降的。其实并不然。

1945年8月5号美国在广岛投下原子弹之后,日本不仅没有被吓到反而竭力掩盖广岛事实真相,对外宣称是有一颗陨石降落在广岛市。此时的日本,仍然寄希望于苏联,希望苏联能够在日美之间调停。而8月9日,斯大林终于决定根据雅尔塔协定,对日宣战,宣战当天就对在东北三省的日关东军发动进攻,并且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击溃关东军,占领东北。至此,日本中午绝望,要知道,日本参谋部曾经有过要放弃本国四岛全体移民东北的想法的,日本一直把中国东北看做自己的战略大后方,结果这最后一块“净土”也被苏联人占领了,日本再也没有跟美国人平等的做到谈判桌上的资格了。

所以,日本真正投降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惧怕原子弹的威力,而是苏联对日宣战,并占领中国东北,原子弹的威力其实是被夸大了。


顽主6329


说起二战被过分夸大的武器,我觉得纳粹德国的古斯塔夫巨炮算一个。

古斯塔夫巨炮是二战时期最伟大也最鸡肋的武器之一,这种巨型铁道炮一共生产了两门,另一门叫多拉巨炮,在德军进攻法国和苏联时都曾用过这种巨炮。这种大炮最大的缺陷就是移动很不方便,移动一次要1500人整整忙活3个礼拜才行。而且该巨炮自身的防御还非常差,一枚导弹就能炸毁它。

“古斯塔夫”威力巨大,但是它整炮重量太大,机动能力为零,价格又贵(700万帝国马克),寿命太短(仅仅可以射击200发,每发射40到50发就会磨损掉全部膛线),需要绝对的战场制空权保护和大量辅助人员,他真正的效力和制造运输所花的成本都是不成比例的,就技术成就来说,它是一个奇迹;就作为一个武器而言,它不算合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